第三章 干部能力考核的内容_二、干部能力考核的内容(1 / 1)

二、干部能力考核的内容

当前,改革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邓小平同志曾经指出:“发展起来以后的问题一点也不比发展时少。”改革开放将中国推送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全面深化改革,必须最大限度地集中全党全社会的智慧,最大限度地调动一切积极因素。

改革开放几十年来的实践,培养和造就了一大批高素质的能够推进改革不断深化的干部,但也要看到,有的干部在能力和素质上与中央的要求和群众的期待存在差距。有的缺乏坚定的理想信念与积极进取的精神面貌,作风飘浮,纪律意识不强,有的对中央的决策部署执行不认真,有令不行、有禁不止;有的搞个人说了算,家长制、一言堂,“拍脑袋”决策,拍胸脯保证,出了问题拍屁股走人;还有的面对新形势新问题,既缺乏既往经验的借鉴,又不主动学习新的知识和能力,固步自封,不求创新,甚至迷失了自我,失去了最基本的鉴别能力等。面对这种情况,干部能力考核再次提上日程显得极为迫切和必要。

(一)政治鉴别能力的考核

1.提高政治鉴别力的必要性

加强思想政治建设,提高政治鉴别能力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任何政党都有自己的政治纲领和政治路线,都要讲政治。我们党历来就有讲政治的传统,我们取得各项胜利有三大法宝: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党的建设。其中,党的建设一项重要内容就是加强政治建设,特别是在战争年代,秋收起义失败后,我军士气低落,毛泽东同志意识到必须要加强思想工作,进行了“三湾改编”,把党的支部建在连上,保证了军队的正确政治方向,战无不胜。而国民党军队则表现出极低素质,他们的士兵是没有政治观点的,战斗力低下,但被俘虏编入我军后就会发生很大变化,原因就是他们被注入了新的政治观点,灵魂得到了净化。抗美援朝时期,我们在装备落后的条件下,仍能战胜以美国为首的装备优良的联军,重要的原因就是我军是一支政治素质极高的军队。

新中国成立以后,我们又开展了许多政治教育活动,特别是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反“四风”、“三严三实”专题教育,使全党各级干部保持了正确的政治方向,取得了显著成就。

(1)加强思想政治建设,提高政治鉴别能力是积极应对西方和平演变的需要。随着我国经济发展,在国际上产生了“中国威胁论”,特别是美国,在苏东剧变后,把我们作为西化、和平演变的目标,采取多种手段对我们进行文化输出,大肆宣扬他们所谓的民主、价值观。现在美国文化出口取代航空,成为第一出口商品,占国际市场40%以上,苏东剧变以来,美知识产权出口额上升了近94%。此外,美国是互联网的发明者,域名的根服务器都在美国,美国实际掌握国际互联网的控制权,对其他国家互联网安全构成严重威胁。据日本媒体报道,美国政府已开始把互联网监控问题作为中美两国间的外交课题,试图迫使中国开放网络门户。

(2)加强思想政治建设,提高政治鉴别能力是由各级干部在社会生活中的特殊地位决定的。干部处于管理者地位,是制定、执行党的路线和方针政策的决定因素,是组织者、领导者,干部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会对周围群众产生很大影响,其政治鉴别能力对整个社会起着示范和导向作用,必须提高其政治鉴别力。特别是当前,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市场经济本身有许多弊端对领导干部会产生很大影响:等价交换原则会淡化公仆意识、服务意识,甚至要搞权钱交易;市场经济的市场主体作用,会使本位主义严重;求利原则,会滋生拜金主义,导致人们贪图享乐,不思进取。因此,早在改革开放初期,邓小平同志就指出:“在工作重心转到经济建设以后,全党要研究如何适应新的条件,加强党的思想工作,防止埋头经济工作、忽视思想工作的倾向”,“防止一些同志,特别是一些新上来的中青年同志在日益复杂的斗争中迷失方向”。在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中,江泽民同志多次告诫党的领导干部一定要讲政治,其中的重要一条就是提高政治鉴别力。

2.政治鉴别能力的考核内容

所谓政治鉴别能力,就是指对政治现象、政治事件、政治关系、政治形势等进行鉴别、分析、判断,透过现象看本质的一种能力,是一个人思想观念、理论知识、政治经验、政治立场、政治观点的综合运用。

简单地讲,政治鉴别能力是指人们善于从政治上分清是非的能力。政治敏锐性,是指见微知著,从局部、萌芽状态迅速洞察其本质,“风起于青萍之末”,就能迅速而敏捷、细致而深入、全面而准确地洞察问题的本质,判明利害,把握问题发展趋势,分析和处理复杂政治问题的能力。

(二)凝聚共识能力的考核

在考核了干部的政治鉴别能力的基础上,应进一步衡量其凝聚共识攻坚克难的能力。目前我国改革处于攻坚期和深水区,不同地方、不同阶层的改革诉求各异,不同领域、不同方面各有其改革指向,党内外对深化改革的认知也不尽相同。然而,越是利益多元、观念多样,就越需要求同存异,寻找最大公约数。历史上战国时期的商鞅变法、北宋的王安石变法、明朝张居正变法直到晚清的洋务运动,其成其败,究其原因不难发现都与其是否很好的形成了改革共识密切相关。“上下同欲者胜”,在全面深化改革的新征程上,干部需要具备凝聚共识、坚定信念的能力。思想决定思路,认识影响行动。思想是行动的先导,统一思想才能形成共识,汇集共识才能凝聚力量,没有共识就会分散精力、牵扯力量、阻碍前进。

总之,干部要具备凝聚人心,形成共识,形成坚定的理想信念的能力。有了坚定的理想信念,站位就高了,眼界就宽了,心胸自然就开阔了,就能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经受住各种风险和苦难的考验,自觉抵御各种消沉腐朽思想的侵害。无产阶级革命家夏明翰就是一个信念坚定的共产主义战士。1928年3月20日的清晨,夏明翰被带到汉口余记里刑场。执行官问他有无遗言,他大喝道:“有,给我纸笔来!”接着,他挥笔写下了“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杀了夏明翰,还有后来人”的就义诗。这一正气凛然的诗句,当时就被人称作热血谱写的革命战歌,激励了无数后人为之奋斗。革命战争年代,先烈们为了革命胜利和民族独立,流血牺牲,前赴后继,靠的就是无比坚定的理想信念;到了今天,处于和平建设时期,推进改革发展、依法治国,实现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还是要靠理想信念。当今,理想信念坚定不坚定,依然是衡量好干部的首要标准。

(三)与时俱进的学习力考核

学习是我们党的一个优良传统,也是领导干部提高素质、加强党性修养、提高精神境界的重要途径,更是领导干部提高执政能力的必然要求。

1.考核学习能力的必要性

我们党历来重视学习,一以贯之地把加强学习作为一项关系党和国家事业兴旺发达的战略任务来对待

、来倡导、来坚持,总是根据形势和任务的发展变化向全党提出学习的任务,而且身体力行、率先垂范,对推动全党的学习建设,对党和国家事业的发展,产生了十分重要的作用。2012年,习近平同志在中央党校秋季学期开学典礼上发表讲话,谈了领导干部加强学习的必要性和重要性,讲话强调:“对于领导干部来说,学习不只是个人的问题,也不是一般性的问题,而是关系到党和国家工作的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发展和党的执政地位的巩固问题。当今时代,知识增长、更新很快,新知识新事物层出不穷。面对这种情况,领导干部如果不加强学习,不加强知识武装,就可能跟不上形势的发展而落伍。古人云:‘温故而知新。’现在既要‘温故知新’,又要‘学新知新’,这样我们的本领才能不断增强,我们的思想才能保持活力与时俱进,才能更好地胜任所肩负的领导工作。领导干部工作任务繁重,平常主要靠中心组学习和自学,很难有整段时间系统学习,如果不安排系统学习补充和丰富知识,就可能‘透支’原来的知识储备,对工作带来影响。大家能够集中一段时间到党校进行系统学习,是补充和丰富知识的一种很好的机会与方式。”

读书学习是领导干部应具备的一种基本功,也是一种人生态度,更是一种充实和更新知识的重要方式。学习是领导干部加强党性修养、提升精神境界的一个重要途径。古人云:非学无以广才,非学无以名识,非学无以立德。学习既是领导干部的一种修养,又是一种责任。在我们的日常交际中,凡是注重学习的人,往往情趣高雅,对待问题,处理问题也显得得体周到,与之交流中能有所提升。在新的时代条件下,领导干部只有坚持读书学习,才能坚定理想信念、提高政治素养、锤炼道德操守、提升思想境界,实现“学习的生活化”和“生活的学习化”。学习是领导干部做好领导工作的前提。我们正处在发展的关键时期,越是在发展的关键阶段,越要注重加强学习。新知识新事物层出不穷,需要我们去了解、去认识;新情况新问题不断涌现,需要我们去把握、去解决。

2.考核方式

重视党校培训在干部能力考核中的作用,充分发挥各级党校、行政学院的干部教育培训主渠道、主阵地的作用。在课程的设置方面,要定位在提高干部推动改革和法治思维和依法办事能力,满足干部工作的实际需要,使党校的教育培训,更好地融入干部队伍建设,服务干部队伍建设,促进干部队伍建设。不能简单地把干部教育培训作为一项单纯的任务,要注重数量、效果、质量的统一,引导、帮助干部不断进步成长。

通过课堂互动、课后作业等各种教学模式潜移默化地考核干部与时俱进的学习能力,配套建立成绩动态管理系统,对学员学习情况进行跟踪报告。

要在各级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中深入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教育、党章学习教育、中国梦教育、党史国史特别是改革开放史教育,进一步坚定理想信念,大胆探索,开拓创新,攻坚克难,敢于啃硬骨头,敢于涉险滩,创造性地贯彻落实中央的决策部署。要增强问题意识,紧紧围绕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问题,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弄清问题的症结所在,找准突破的方向和着力点,把“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提出的各项改革举措落到实处。同时,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把锐意改革的勇气与科学求实的态度结合起来,确保改革稳健有序、扎实有效。

(四)专业能力的考核

干部的“专业”就是从事领导实践,对社会活动和生活活动实行必要的组织管理。因此,干部尤其是领导干部,是否具有卓越的专业能力对提高自身价值,发挥显著的人才效能,具有至关重要的影响作用。

干部应该具有的专门才能,可以分成对客体的组织管理能力和对主体的自我完善能力两类。在这两类中,又包含若干复杂的、内涵丰富的专门能力。如下图所示:

1.考核干部对客体的组织管理能力

(1)分析、判断能力

分析、判断能力是对事务本质属性以及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的深刻揭示能力。具备这种能力的干部,能够在纷繁复杂的事务中,透过现象看到本质,抓住主要矛盾,运用逻辑思维和全方位立体思维,进行科学的归纳、概括、判断和分析,举一反三,触类旁通,找出解决问题的症结所在。干部若能很好地具备这项能力,能够在一大堆急于要办的工作事务中,敏锐地判断出哪些是事关全局的、必须由自己亲手去办的重要工作;哪些是影响面较小、可以交由助手或相关职能部门办理的一般工作;还有哪些是容易出错,需要进一步和上级部门联系,取得一致意见才能办理的特殊工作。能够在错综复杂的人际关系中,准确地判断各个层次、各个类别的人员和群体的德才表现、思想态度和相互关系,然后区别情况,分别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更重要的是,具备这项能力的干部能够遵循事物的发展规律,预测未来事物的发展变化(即预测能力),并据此分析、判断自己所在的单位、自己所做的工作在整个宏观布局中的位置,以及与时代和社会潮流的关系,从而作出相应的正确决策。

(2)决策能力

决策能力是决定组织管理活动采取哪一种最有效方式的决断能力。干部要作出的决策包括战略决策、管理决策和业务决策。战略决策,主要体现在“选择目标”上。任何一个政党,任何一个国家,甚至任何一个单位或部门,都应该有自己的近期、中期和远期发展蓝图。由于只有建立在正确的目标方向基础上的高效率,才可能取得理想的管理效能,并且只有正确的目标选择才可能激起群众的奋斗热情,鼓舞人们一心向前,所以选择目标、规划未来,这是各类干部必须抓好的一项战略性工作。本单位今后想实现什么目标?今后的工作侧重点在哪?作为单位的领导干部,都应该胸有成竹。

管理决策,主要体现在“规范决策”上。所谓规范决策,最主要的就是指干部有能力建立合理而有效的组织机构和使各项全局性的管理工作法制化,以确保实现已选择的目标。再正确的目标,也必须依靠建立合理而有效的组织机构,以及制定各项严密的管理制度去实现。

干部要具备的业务决策力主要体现在“日常决策”上。具备这项能力的干部,不会事无巨细样样都管,他们主要针对两类情况作出及时而明确的决断,其中一种是出现“非规范性事件”,也就是现行管理制度尚未明确职责范围,下属职能部门不知谁处理这件事;另一种是遇到“重大问题”,也就是超越了职能部门的职权范围,涉及到全局性的问题,或是下属无力解决,需要上司协调几个部门共同解决的问题。

(3)组织指挥能力

组织指挥能力是指为了获得理想的社会效果和经济效益,对被管理的客体实行有效管理和控制的能力。具备此种能力的干部,既熟悉且善于运用各种组织形式(例如集权结构、分权结构、矩阵结构、系统结构等),同时也善于运

用组织的力量,协调各方面的人力、物力、财力,使其达到动态上的综合平衡,从而获得最佳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并且还善于“控制”,采取有效的手段使被管理客体按照领导干部的意愿沿着既定方向前进,最终取得预期效果。

(4)疏通、协调能力

具备疏通、协调能力的干部善于妥善处理领导活动中与上级、同级和下级之间的人际关系。在和上级、同级、下级相处时,能做到尊重上级,取得上级的帮助和支持;和同级之间平等相待,能经常主动沟通情况、协调关系,相互配合,共同搞好全局工作;和下级相处时,谦虚和蔼,体谅关心并能够及时提供帮助,在工作上是高标准要求,能够给予下级必不可少的精神奖励、物质奖励以及信息动力(知识更新、信息交流),使下级始终保持旺盛的工作热情。

(5)应变能力

拥有应变能力的干部能够根据不断发展变化的主客观条件随时调整领导行为。这类人不因循守旧、不墨守陈规,相反,能够及时发现新问题,总结新经验,探索新路子,对改革中的新事物、新工作能够倾听各方面的意见,认真分析,大胆提出新设想、新方案,对自己已取得的成绩不满足不陶醉。

可以说,应变能力是建立在科学判断的基础上,原则性与灵活性的高度统一的表现。比如在确知无法达到预期目标时能果断“刹车”,及时转移工作重点;在明确再坚持一下就会取得胜利时,这类干部能顶住压力,排除各方面干扰,不惜一切代价去争取胜利;在已实现预定计划时,能适时地提出新可能达到的目标,并鼓励大家向新目标迈进。

(6)知人善任能力

这是领导干部必须具备的一项重要专业能力和内在素质,涉及面很广,从人才的发现、培养、选拔、任用,到人才的管理和保护等。懂知人善任的干部,突出表现在善于巧妙运用以下几条用人原则:一是“扬其所长”原则,先看看他到底擅长做什么,然后再分配最适合他的工作。二是“提携超己”原则。这类干部愿意选用比自己能力更强的人来为自己服务。三是“充分信赖”原则。用人不疑,疑人不用。上司对下属充分信赖,就是对下属最大的奖赏,这将形成一股促使下属更加努力工作的强大动力。四是“选用偏长”原则。知人善任的领导干部敢于大胆选用某“一”方面有所长的人,而不是选用在各个方面都大致差不多的人。五是会“因事用人”原则。有什么事要办,就用什么人,反对因人设事。六是“容其所短”原则。人皆有所短,这类干部深知要充分发挥下属的长处,就要善于容忍他的弱点,就像林肯总统容忍格兰特将军的嗜酒贪杯一样。七是“无功即过”原则。他们认为某人所谓不称职,是不称“此职”,倘若调任他职,也许会干得不错。八是“用人处事”原则。用人的目的是为了处事,而不是为了投其上司所好。对于能处事但不能投其上司所好者,放手用之,而对于能投上司所好却不能处事者,则会忍痛弃之。九是“等距接触”原则。即在工作范围内,与所有下属保持“等距离”,“公事以外才是朋友”。十是“善于发掘优点”原则。对待下属常常会忽略其缺点,只看他的优点。十一是“承担责任”原则。既然用人,就要让其承担相应的责任,让其承受一定的工作压力。十二是“鼓励冒尖”原则。对于那些技艺超群、成就卓越的人才会公开地给予必要的奖励。奖励一个冒尖儿人才,等于培植一片杰出人才。善于运用以上十二条原则的干部集中体现了非凡的知人善任能力。

(7)口头表达能力

所谓口头表达能力,就是指能够把自己的思想、观点、意见和建议,用最生动最有效的表达方式传递给听者,对听者产生最理想的影响效果的能力,主要包括在各种会议上的演讲能力、对不同对象的说服能力以及面对复杂情况的答辩能力。这恰恰是我国目前相当一部分干部能力中的短板,不善于在各种群众场合精辟准确地表达自己的思想见解,常常需要秘书拟稿,有时明明真理在手,却说服不了对方。甚至有时候一旦被诘问,会哑口无言,无言以对。

(8)文字表达能力

这一点也很浅显易懂。凡是具备文字表达能力的干部,能促使自己的决策思想系统化、条理化、规范化,便于指导和改进全局工作;利于帮助自己更好地总结经验教训,抓好正反两方面的典型,还能使自己更加迅速地处理各类公文和材料,提高工作效率。具备文字表达能力的干部,其各项基本素质都会不断趋于完善,使自己向更高一个层次的水平发展。

(9)专业技术能力

专业技术能力是指掌握一定的专业技术知识,并能够运用这些知识去解决领导实践中遇到的专业技术难题。主要包括科学技术方面的“硬技术”和管理工作方面的“软功夫”。现代领导干部必须同时具备这两个方面的专业技术能力。

2.考核干部对主体的自我完善能力

(1)自学能力

自学能力是指干部在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主要通过自己的创造性努力,不断学习和掌握更多的新知识、新信息和新本领的能力。具备这种能力的干部,能够自觉领会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更新观念和业务知识,能够获取各种管理信息和事务变化情况,还会去探求新的领导本领。

(2)自省能力

自省能力是在领导实践中通过自我检查,自我思索不断扬长避短,从而提高自己的领导素质的能力。具备了足够的反省能力,能够及时发现自己的缺点与不足,而且能够及时总结和发扬领导行为中的优点与长处,从而使自己的成才“轨迹”始终对准成才目标,迅速提高自己的内在素质,尽快成才。

(3)自控能力

具备出色的自控力的干部,能做到在针对不同场合、不同事情、不同对象,恰到好处地流露出自己的语言和情感。善于自控,有助于度过种种意想不到的艰难险阻,团结绝大多数同志,甚至反对过自己的人也会一道工作。

(4)合理支配时间的能力

所谓合理支配时间,是指能够“节俭”地使用时间,有效提高时间利用率的能力。在组织管理活动中,分分秒秒都是十分宝贵的。怎样有效地支配时间,就成为领导干部经常面临的一个问题。具备合理支配时间能力的干部,能明显提高组织管理活动的效率,并且能在处理众多工作的时候可以做到有条不紊、从容不迫。目前国外一些著名的管理学家将合理支配时间的能力视为领导人才具备的一项十分重要的内在素质。

当然,干部对于主体的自我完善能力远不止上述四项能力,但概括来看主要是这四种能力。值得指出的是,干部的专业能力本身就是一个内涵十分丰富而又复杂的综合概念。正像干部对于客体的各项组织、管理能力,有时会出现相互影响、相互交融,难以完全剥离的情况一样,干部对于主体的自我完善能力在许多方面,同样也是相互交融、互相影响、难以完全剥离的。我们在考核这些能力时需要考虑到这一点。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