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应当做自己情绪的主人,培养自己愉快的心情,调节好自己的情绪,提高适应环境的能力,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
境由心生,顺其自然
三伏天,禅院的草地枯黄了一大片。
“快撒点草籽吧!好难看呐!”小和尚说。
“等天凉了。”师父挥挥手,“随时!”
中秋,师父买了一包草籽,叫小和尚去播种。
秋风起,草籽边撒、边飘。
“不好了!好多种子都被风吹飞了。”小和尚喊。
“没关系,吹走的多半是空的,撒下去也发不了芽。”师父说,“随性!”
撒完种子,跟着就飞来几只小鸟啄食。
“要命了!种子都被鸟吃了!”小和尚急得跳脚。
“没关系!种子多,吃不完!”师父说,“随遇!”
半夜一阵骤雨,小和尚早晨冲进禅房:“师父!这下真完了!好多草籽被雨冲走了!”
“冲到哪儿,就在哪儿发芽!”师父说,“随缘!”
一个星期过去。
原本光秃秃的地面,居然长出许多青翠的草苗。一些原来没播种的角落,也泛出了绿意。
小和尚高兴得直拍手。
师父点头:“随喜!”
太过执着,犹如握得僵紧顽固的拳头,失去了松懈的自在和超脱。
生命是一种缘,是一种必然与偶然互为表里的机缘。有时候命运偏偏喜欢与人作对,你越是挖空心思去追逐一些东西,越是不让你如愿以偿。这时候,痴愚的人往往不能自拔,好像脑子里缠了一团毛线,越想越乱,陷入自己挖的坑里。而明智的人明白知足常乐的道理,他们会顺其自然,不去强求不属于自己的东西。
顺其自然,绝非被动人生,不是在生活的海边临渊羡鱼,不是在命运的森林里守株待兔,而是洞悉人生、承受一切命运际遇的大智慧;顺其自然,是对生命的善待与珍爱,是对人生的喝彩和礼赞。
据说迪士尼乐园建成时,总经理迈克尔先生为园中道路的布局大伤脑筋,所有征集来的设计方案都不尽如人意。迈克尔先生无计可施,一气之下便命人把空地都植上草坪后就开始营业了。几个星期过后,当迈克尔先生出国考察回来时,看到园中几条蜿蜒曲折的小径和所有游乐景点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时,不觉大喜过望。他忙喊来负责此项工作的戈尼,询问这个设计方案是出自哪位建筑大师的手笔。戈尼听后哈哈笑道:“哪来的大师呀,这些小径都是被游人踩出来的!”
生命中的许多东西是不可以强求的,那些刻意强求的东西或许我们终生都得不到,而我们不曾期待的灿烂往往会在我们的淡泊从容中不期而至。我们常想悟出真理,却反而因为这种执着而迷惑、困扰。只要恢复直率之心,彻底地顺从自然,道理就随手可得了。
如果我们学会了顺其自然,也许我们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就像下面故事里的樵夫一样。
有位樵夫生性愚钝,有一天上山砍柴,看见一只从未见过的动物。在好奇心的驱使下,他走上前去问道:“你是谁呀?”那动物说:“我叫‘领悟’。”樵夫心想:我现在不是正好缺少“领悟”吗?干脆把它捉回去得了!这时,“领悟”对樵夫说道:“你现在想捉我吗?”樵夫吓了一跳:我心里想的事它怎么知道?这样吧,我不妨装作一副不在意的样子,然后趁它不注意时捉住它!“领悟”又对他说:“你现在又想假装成不在意的模样来骗我,等我不注意时把我捉住。”樵夫的心事都被“领悟”看穿,所以就很生气:真是可恶!为什么它都能知道我在想什么呢?谁知,这种想法马上又被“领悟”发现。它又开口:“你因为没有捉到我而生气吧!”于是,樵夫从内心检讨:我心中所想的事,好像反映在镜子里一般,完全被“领悟”看清。我应该把它忘记,专心砍柴,我本来就是为了砍柴才来到山上的,实在不应该有太多的欲望。想到这里,樵夫挥起斧头,用心地砍柴。一不小心,斧头掉下来,意外地压在“领悟”上面,“领悟”立刻被樵夫捉住了。
当问题发生时,你看到的只是表面的结果;问题为什么会发生,这才是你真正应该探究的原因。而对于一些让你想不开的问题,只要用好的心态去对待,才会找出根源,你也等于找出了答案。
业务员小周有一个令他十分头疼的客户,这个客户专爱拖账,而且往往一拖就是好几个月。
为了这个客户,小周不知道让经理给数落了多少次。其实,并不是他不积极去催账,只是这家公司老板老谋深算,只要秘书一听见电话那头传来小周的声音,便会马上接着说:“我们老板不在。”然后,“喀嚓”一声挂断了电话,叫小周向谁开口要钱呢?
若是直接跑到客户的公司门口,柜台小姐一看到他,便一定会中气十足地扯着嗓子喊道:“真是不巧,我们老板今天不在!”
做生意做得这么痛苦,小周不是没想过干脆不要和这家公司打交道,只是市道冷清,如果放掉这只大鱼,可能会连鱼干都吃不到!为了长期的利润着想,小周只好硬着头皮,一次又一次地上门去碰钉子。
终于有一天,小周想出了一个对症下药的办法。他匆匆忙忙地来到客户的公司。照例,在门口就吃了柜台小姐的闭门羹,她大声地喊道:“我们老板不在,请你先回去,等老板回来我再请他打电话给你。”
小周只好点了点头,转身走向门口。临出门前,像是忽然记起了什么,他走回柜台,从公文包里掏出一封信交给柜台小姐:“要是老板回来了,麻烦把这封信转交给他。”
说完,小周就急忙离去。
过了一会儿,又看到小周气喘如牛地走回来,上气不接下气地对柜台小姐说:“很对不起,刚才的信给错了,请还给我。这封信才是给老板的。”
柜台小姐走到办公室里拿了那封信出来交还给小周。
小周瞄了信封一眼,发现信封已经有被拆开过的痕迹,兴奋地说:“太好了!老板已经回来了,请带我去见他。”
就这样,小周顺利地见着了老板,拿到了货款。在把货款放进公文包的同时,他看了看皮包里那封被拆开的信,信封上写着:“内有现金,请亲启。”
小周脸上浮现了得意的笑容。
小周的问题是什么?他有一个贪心的客户,因为贪心,所以拖账,如果想要成功地收回账款,小周必须先从人性的贪婪面着手。
任何问题的答案,都隐藏在问题之中。没有人可以处理一个自己不知道是什么问题的问题,解决问题的第一步就是深入了解。
如果对方是一个贪心的人,你就必须诱之以利;如果问题只是来自于误解,你便可以釜底抽薪。
当你了解了问题的症结在哪里,你便可以得知该从哪里下手。世界上没有解决不了的问题,有的只是你不了解的问题。
没有沟通不了的事
世界上没有完全相同的两片树叶,也没有完全相同的两种意识,人和人不同的思想意识构成了纷繁美丽的世界。同时,也正是由于阵线不同,团体与团体之间,人和人之间,不可能永远保持一致,难免会出现意见相左,会出现误会与争执,但关键在于你怎样去解决这些问题。
争执大多始于日常生活中鸡毛蒜皮的小事,一句笑话,一个脸色,一篇文章,一封书信,一道传闻,一件用具等等都可以成为产生误会的原因。
有些争执初时不深,若未及时消除,可能会随着时间的加长而裂痕愈益增大,误会愈益加深。有的因误会加深而成为仇敌。
人生在世,精神的愉快胜过一切,而和谐美好的人际关系无疑是构成心情愉快的重要因素;由于各种原因,有些人际关系是无法达到和谐的。但是误会则使本可以做到和谐或本来是和谐的关系,只因理解和认识的误会而形成人际关系中的遗憾。所以说,它比直接的、不良的人际关系更多一层痛苦。它是对美好关系的破坏。这种破坏并非主观的、有意识的、故意的,而只是因为互相的隔膜、意识的不可通性、感情的客观障碍所致。
争执既已形成,不论是你遭到了误解或你可能正在误解别人,唯有互相疏通才能达到理解,使误会消除。
通常,人际关系中容易产生争执的是这样一些人:交谈交往极少者,互不了解个性者,性格内向者,个性特别者,自视清高者,狂妄傲慢者,神经过敏者,常信口开河者,爱挑剔小节者等。
与上述这些人交往,不论是初次的或多次的,你都要注意你的言行是否容易产生歧义,是否可能遭到误解。或者你是否对他存有偏见和误会。
任何人都有他独立经营着的那一片小小的天地,形成他之所思、他之所言、他之所行,形成他自己的特色,或呈开放张扬的状态,可以随时接纳所有的人,或呈封闭压抑的状态,这是不好交际、不善交际、不易交际的人。与人交往首先得启开那扇封闭的门,待你走进去后才能发现其真正的思想。否则,你只能在门外与之交往,这时,各种各样的误会都可能产生。
我们都知道,林黛玉是个特别难打交道的人,随便一句话中的一个用词不妥都有可能得罪她,她发脾气,你还不知道所为何事。生活中这样的女性并非罕见。
如果你已经自觉意识到遭到了误解,最简便直接的办法当然是直接与误解你的人解释交流,推心置腹,真诚相见,不要搁在胸中,更不要犹豫猜忌。你可以借一次家宴、一场舞会、一次公关活动、一次约会或一个电话互诉衷肠,以你心换他心,以他心换你心。疙瘩解开,冰消雪融,重归于好。
可能你和对方没有这种直接交流的机会,或者你觉得直接解释交流的方式有些难为情,那么你可以用书信的方式,详尽地阐明自己,也许可以化干戈为玉帛。
如果对方对你误解太深,已经对你形成偏见,乃至于把你视同仇敌,那么,消除误解当然要困难许多。一是要有恰当的方式,二是要有一定的时间。你首先可以通过间接的方式,动用和对方亲近的人,让他在你们中间做桥梁、做媒介,把对方的怨气和意见,把你的诚意、你的本心都通过这位中间人在双方间予以传达疏导。传达疏导到一定时机,你们就可以发展到直接解释交流了。
天下没有解不开的疙瘩,没有打不破的坚冰,没有过不去的火焰山。
当你受到误解的时候,误不在你而在于对方,但你对对方之误却能够宽容大度不予计较,反倒主动地想法去消除对方之误,此为君子度量。
当你受到误解的时候,如果你对对方之误厌恶憎恨,压根儿不想去消除它,更不愿主动去做疏通工作,以为那样做是降低了身份,丢了自己的面子,损伤了人格,此为小人之心。
圣人说:“受国之垢,是谓社稷主。”——承担全国的屈辱,才算得上是国家的君主。如果你在小小的人际关系圈内也受不得丝毫委屈,吃不得半点亏,头低不下一毫,话多不得半句,那你就该茕茕孑立、形影相吊度日了。
避免争执的另一重要建议是回避顶撞或辩论。当你将要陷入顶撞式的辩论漩涡里的时候,最好的办法就是绕开漩涡,避免争论。你不可能指望仅仅以摇唇鼓舌的口头之争来改变对方已有的思想和成见。把细枝末节的小事当作天大的原则问题来加以辩论,是因为我们坚持成见的缘故。只要你争胜好斗,喋喋不休,坚持争论到最后一句话,就可以体验到辩论的“胜利”,可是,这种胜利不过是廉价的、空洞的虚荣心的产物,它的结果只会引发对方怨恨的加剧。
谁能够克服喜好争论的弱点,谁就能在社交中获得成功。
在争论中可能你有理,也可能以雄辩取胜,但想凭此改变别人的主意,你就大错特错了。
日常工作中容易发生争执,有时搞得不欢而散甚至使双方结下芥蒂。人是有记忆的,发生了冲突或争吵之后,无论怎样妥善地处理与总会在心理与感情上蒙上一层阴影,为日后的相处带来障碍。最好的办法,还是尽量避免它。
我们常用这么一句话来排解争吵者之间的过**绪:有话好好说。这是很有道理的。争吵者往往犯三个错误:第一,没有明确而清楚地说明自己的想法,话语含糊,不坦白;第二,措辞激烈、专断,没有商量余地;第三,不愿意以尊重态度聆听对方的意见。有一个调查说明,在承认自己容易与人争吵的人中,绝大多数说自己个性太强,也就是不善于克制自己。
同事之间有了不同的看法,最好以商量的口气提出自己的意见和建议,语言得体是十分重要的。应该尽量避免用“你从来不怎么样……”“你总是弄不好……”“你根本不懂”之类的语言,这必然会引起对方反感。即使是对错误的意见或事情提出看法,也切忌嘲笑。幽默的语言能使人在笑声中思考,而嘲笑他人则包含着恶意,这是很伤人的。真诚、坦白地说明自己的想法和要求,让人觉得你是希望合作而不是在挑人的毛病,同时,要学会听,耐心、留神听对方的意见,从中发现合理的成分并及时给予赞扬。这不仅能使对方产生积极的心理反应,也给自己带来思考的机会。如果双方个性修养、思想水平及文化修养都比较高的话,做到这些并非难事。
如果遇到一位不合作的人,你就要冷静,不要让自己也成为一个不能合作的人。宽容忍让可能一时让你觉得委屈,但这也能表现你的修养,也能使对方在你的冷静态度面前平静下来。当时不能取得一致的意见,不妨把事情搁一搁,认真考虑之后,或许大家能共同找到解决问题的好办法。
善于理解、体谅别人在特殊情况下的心理、情绪是一种较高的修养。有的人生性敏感,有的人恰恰遇到不顺心的事没处发泄怒气,也许对方正生病,这些都可能是造成态度、情绪反常或过激的原因。对此予以充分谅解,会得到相应的回报。
心胸开阔是非常重要的,谁能没有言谈上的失误和过错?对于别人无意间造成的过错应充分谅解,不必计较无关大局的小事情。法国有一句格言说过:“两个都不原谅对方细小过错的人不可能成为老朋友。”如果以老朋友的态度进行合作,许多冲突是可以避免的。
往事难追,后悔无益
令人后悔的事情,在生活中经常出现。许多事情做了后悔,不做也后悔;许多人遇到要后悔,错过了更后悔;许多话说出来后悔,说不出来也后悔……人的遗憾与后悔情绪仿佛是与生俱来的,正像苦难伴随生命的始终一样,遗憾与悔恨也与生命同在。
人生一世,花开一季,谁都想让此生了无遗憾,谁都想让自己所做的每一件事都永远正确,从而达到自己预期的目的。可这只能是一种美好的幻想。人不可能不做错事,不可能不走弯路。做了错事,走了弯路之后,有后悔情绪是很正常的,这是一种自我反省,是自我解剖与抛弃的前奏曲,正因为有了这种“积极的后悔”,我们才会在以后的人生之路上走得更好、更稳。
但是,如果你纠缠住后悔不放,或羞愧万分,一蹶不振;或自惭形秽,自暴自弃,那么你的这种做法就真正是蠢人之举了。
古希腊诗人荷马曾说过:“过去的事已经过去,过去的事无法挽回。”的确,昨日的阳光再美,也移不到今日的画册。我们又为什么不好好把握现在,珍惜此时此刻的拥有呢?为什么要把大好的时光浪费在对过去的悔恨之中呢?
覆水难收,往事难追,后悔无益。
据说一位很有名气的心理学老师,一天给学生上课时拿出一只十分精美的咖啡杯,当学生们正在赞美这只杯子的独特造型时,教师故意装出失手的样子,咖啡杯掉在水泥地上成了碎片,这时学生中不断发出了惋惜声。可是这种惋惜也无法使咖啡杯再恢复原形。今后在你们生活中如果发生了无可挽回的事时,请记住这破碎的咖啡杯。
破碎的咖啡杯,恰恰使我们懂得了:过去的已经过去,不要为打翻的牛奶而哭泣!生活不可能重复过去的岁月,光阴如箭,来不及后悔。生活的其中一份养料,便是从过去的错误中吸取教训,在以后的生活中不要重蹈覆辙,要知道“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
错过了就别后悔。后悔不能改变现实,只会消弭未来的美好,给未来的生活增添阴影。最后,让我们牢记卡耐基的话吧:要是我们得不到我们希望的东西,最好不要让忧虑和悔恨来苦恼我们的生活。且让我们原谅自己,学得豁达一点。
尽管忘记过去是十分痛苦的事情,但事实上,过去的毕竟已经过去,过去的不会再发生,你不能让时间倒转。无论何时,只要你因为过去发生的事情而损害了目前存在的意义,你就是在无意义地损害你自己。超越过去的第一步是不要留恋过去,不要让过去损害现在,包括改变对现在所持的态度。
如果你决定把现在全部用于回忆过去、懊悔过去的机会或留恋往日的美好时光,不顾时不再来的事实,希望重温旧梦,你就会不断地扼杀现在。因此,我们强调要学会适当地放弃过去。
当然,放弃过去并不意味着放弃你的记忆,或要你忘掉你曾领悟过的人生哲理,这些道理会使你更幸福、更有效地活在当下。
面对亲人的逝去,你痛苦难言,但是生死乃是自然法则,任何人也不能超越这一法则。你应当克制自己的痛苦,不要想不开,但也不要压抑悲痛,因为压抑有损心理健康。虽然有时这并不容易做到,如果你一味沉浸于过去的辉煌或是阴影之中,不把自己解脱出来,不回到现实生活中,你就有永远生活在过去的危险,会产生一种强烈的自我挫败的情绪。
控制住愤怒的情绪
愤怒,多么不可捉摸的力量!
在平日里,让你生气的可能大多都在一些小事上。
我们常常看到这样一些现象:人多拥挤的公交车辆上,乘客之间由于无意碰撞而引起争吵,双方闹得脸红脖子粗;学校里同学之间为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如不小心碰落了别人的铅笔盒之类而出言不逊,大动肝火,怒气冲冲;邻里之间为了一些小纠纷而各不相让,争吵辱骂,没完没了。这些都是无原则的冲突,不必要的感情冲动,毫无意义的犯颜动怒,是无益之怒。
怒,是“喜、怒、忧、思、悲、恐、惊”七情之一。人与人之间由于性格、修养、思维方式、生活方式等不尽相同,发生某些摩擦或冲突是难免的,愤怒情绪的出现也可以理解。然而,若是经常愤怒,或是愤怒一触即发,往往会使人的身心健康受到损害。《内经》说:“百病生于气也……怒则气上,则伤脏;脏伤、则病起。”近代科学研究证明:暴怒能击溃人体生物化学保护机制,使人抵抗力下降,而为疾病所侵袭。怒气犹如人体中的一枚定时炸弹,随时都可酿成大祸。“怒从心上起,恶向胆边生”,就是这个道理。
发怒会使人远离真理。世界上很少有因为愤怒就使问题和矛盾获得解决的;相反,常常因为愤怒把事情搞僵了,搞糟了。愤怒时,极而言之,极而行之,没了后退之路,没了回旋余地。本来有理,反而变成了没理;本来小事,结果闹成了大事,甚至不可收拾,过后,悔之晚矣。《三国演义》中的张飞怒责部下,结果被范疆、张达切了脑袋;刘备怒气难抑,率兵亲征,又被东吴火烧连营。第四次中东战争中,以色列190装甲旅旅长阿萨夫·亚古里与埃军第二步兵师先头部队遭遇时,因三次进攻均未成功,便恼羞成怒,把剩余的85辆坦克孤注一掷,结果中计惨败。诸如此类,举不胜举。俄国大文豪屠格涅夫曾劝告与人争吵、情绪激动的人:“在开口之前,先把舌头在嘴里转十圈。”因为愤怒是射向健康的一支利箭,它不一定能伤害你的敌人,却时时会侵蚀你自己的健康。
《孙子兵法·火攻篇》中指出:“主不可以怒而兴师,将不可以愠而致战。”这虽然强调的是临敌制怒,但对生活中的人们同样富有启发。清朝林则徐官至两广总督,一次,他在处理公务时,盛怒之下把一只茶杯摔得粉碎。当他抬起头,看到自己的座右铭“制怒”二字,意识到自己的老毛病又犯了,立即谢绝了仆人的代劳,自己动手打扫摔碎的茶杯,表示悔过。与人相处,不分是非曲直、动辄发火,是一种远离文明的表现。易怒之人,应像林则徐那样,潜心修养,注意“制怒”,心平气和,以理服人,不可放纵心头无名之火,像火柴头似的一擦就着,触物即烧。
“制怒”真言,谁都应该置为座右铭。
制怒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它是一个人以理智战胜感情冲动的过程。善于制怒不仅需要有“忍人所不能忍”的宽广胸怀和以大局为重的精神境界,而且还需要有强烈的自我控制意识。要“制怒”,首先要努力陶冶自己的性情,不断提高自己的修养,理智地将“愤怒”这个“情绪炸弹”扔掉。
制怒的最好法门是忍,是宽容。自觉地忍,理智地让,不是退缩,不是无能,不是放弃原则,而是一种策略,一种智慧,一种境界。只有洞察世事,心灵清澈,对是非、矛盾有清醒认识的人,才会在被激怒的时候做到真正自觉地忍,真正心平气和地面对生活、工作中的各种矛盾和挑战。具有忍的智慧,达到忍的境界,当然需要修炼,而生活的正面经验和负面教训则是这种修炼的燧石。
退一步海阔天空。宽容,正好说明你的涵养,你的心胸博大,你的内在力量。
一个不会愤怒的人是庸人,一个只会愤怒的人是蠢人,一个能够控制自己情绪、做到尽量不发怒的人是聪明人。聪明人的聪明之处,是善于运用理智,将情绪引入正确的表现渠道,使自己按理智的原则控制情绪,用理智驾驭情感。以平和的态度来摆事实、讲道理,要比大喊大叫更能让对方心服口服;而宽恕和谅解有时比伤害、侮辱更能震撼人心。只要我们肯下功夫学会制怒的正确方法,他人肯定会对我们的道德、修养以及理智、大度出自内心地佩服。那时,我们自会达到“风平而后浪静,浪静而后水清,水清而后游鱼可数”的全新境界。
心若改变,你的态度跟着改变;态度改变,你的习惯跟着改变;习惯改变,你的性格跟着改变;性格改变,你的人生跟着改变。在顺境中感恩,在逆境中依旧心存喜乐,远离愤怒,认真、快乐地生活,怀大爱心,做小事情。
一定要学会克制自己
几个女同事聚在一起吃午餐,聊着聊着,就开始批评起这个部门的主管不好,那个部门的主管看起来色迷迷的;连董事长的儿子、女婿也难逃一劫,一个一个被拿出来评头论足一番。
几个女人七嘴八舌的,东一句西一句,越说越起劲。她们炮火隆隆,比起美伊战争有过之而无不及。
正当她们聊到精彩部分时,看到行政部门的小刘拿着便当走过来,就热情地叫他过来一起用餐。多了位听众,女人聊闲话的功力更是发挥到极致。一位陈小姐正在批评刚上任的男经理,她悻悻然地说:“哼!什么都不懂,还老是摆个臭架子,依我看,我们小刘都比他强多了。小刘!你说是不是啊?”
小刘正低着头吃饭,无端端被卷入这场战局里,为了阻止这个话题继续,小刘忽然抬起头来,望望四周,神秘兮兮地说:“但是,我听经理说过他非常欣赏你,还想约你出去看电影,到底他约了没?约了没?”
大家听了,原本一肚子的话顿时卡在喉咙里,众人眼光不约而同地集中在陈小姐泛红的脸上。这下子,陈小姐可成了八卦新闻的最佳女主角。
其实,新上任的经理,人才和品德都出类拔萃,暗恋他的人数不胜数,哪里会去喜欢一个成天在背地里说人是非、唯恐天下不乱的女人?这只不过是小刘为了耳根清净,虚晃一招罢了。
小刘的这招还真管用,接下来的时间里,大家低着头默默无语,几个狐疑的目光轮流在陈小姐脸上打转。说人者人恒说之,陈小姐终于尝到被人在背后论长论短的滋味了。
当八卦制造机成为八卦中的主角,这台机器的运转功能一定会大大削减。的确,说别人那些无关痛痒的是非,可以有效地促进同事间的情谊,为平淡的工作增添一些色彩,但这种行为是把自己的快乐建立在别人的痛苦上啊。
不实的谣言,不管你再怎么强调你也只是“听说”,不管你之后如何道歉补救,只要有一个人相信,伤害就已经造成。将心比心,换成你是当事人,你作何感受?
“根据可靠的消息指出,这个世界上根本就没有可靠的消息。”一位幽默作家这么写着。谣言止于智者,但愿你与我都能够有这样的智慧。
对智者固然要称道,对愚者也不应嘲笑,至于对诽谤的最好回答,就是无言的蔑视。
但是,细想想,当我们操刀他人的流言蜚语时,我们又是否真正的静下心来思考自身的问题呢?
我们不得不承认:任何粗鲁行为都只能在一定条件、一定范围内才被人们所容忍。当你的粗鲁与你所处地位不相符时,人们就会对你进行攻击。因此,从另一种角度来说,最终的责任都在你自己身上。
因此,如果自己过去的教养太差,现在社会地位上升了,就应该加强修养,以完成角色的转变。如果一个人没有自我修养的品质,即使他具备其他一切成功者的素质条件,也是毫无价值的。可是巴顿不明白这一点。
1943年7月,在巴顿晋升为上将之际,有士兵检举了轰动舆论界的巴顿打人事件。
“巴顿走到另一病号前,他问道:‘你有什么病?’病号开始抽泣,‘我的神经不好。’巴顿又问,‘你说什么?’答曰,‘我的神经不好,我听不得炮声。’
“将军大吼,‘去你的神经,你是个胆小鬼,你是狗娘养的。’然后他给了他一个耳光,并说,‘不许这龟儿子哭泣,我不允许一个王八蛋在我们这些勇敢战士面前抽泣。’他又一次揍了那病号,把病号的军帽丢至门外。同时又大声对医务人员说,‘你们以后不能接收这些龟儿子,他们一点事也没有,我不允许这种没有半点汉子气的王八蛋在医院内占位置。’
“他再次回头对病号吼道,‘你必须到前线去,你可能被打死,但你必须上前线。如果你不去,我就命令行刑队把你毙了。说实在的,我本该现在就亲手把你毙了。’”
这个消息很快被揭发,于是引起了美国国内的极大反应。好些母亲要求撤巴顿的职,有一个人权团体还要求对巴顿进行军法审判。尽管后来马歇尔从大局出发,决定化大事为小事,化小事为无事,但打骂士兵使巴顿声名狼藉。这种轻率、浮躁的作风,以及政治上的偏见为他埋下了战后被撤职的祸根。
我们对人不满意的时候会生气,别人对不住我们的事情,我们会忌恨。是别人真的有对不住我们的地方吗?没有。我们只是把别人的过错拿来惩罚自己,我们把别人的过错拿来折磨自己,所以我们才怨恨。这是一种聪明还是一种笨呢?我们天天都在做这种笨事。一个人真生气的时候,医生检验,他血里是有毒的。你生气一次,你就身体里头中毒一次,我们天天就这么折磨自己?
我们一定要克制自己,修养的一个要则就是自我约束。这个要则并非组织纪律,而是自觉追求。这种自觉,需要极大的克制力。在很多情形下,思想稍一放松,就会产生动摇。别人议论你过失的时候,能不能仍然坚持不在背后谈论别人的过失?别人对你产生误解,甚至恶语相向的时候,还能不能善待对方?别人在挥霍浪费的时候,能不能艰苦朴素?自觉者的可贵,就在于他们具有一种清清楚楚的是非观念,知道哪些是应该做的,哪些是不应该做的;哪些是可以做的,哪些是不可以做的。
即使失意也不可失志
人生的航船,并非一帆风顺,有风平浪静,也有大浪淘天。风平浪静时,不喜形于色;风吹浪打时,不悲观失望,我自岿然不动。只有这样,人生的大船,才能顺利地驶向成功的彼岸。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情场失意、亲人反目、工作不如意……这些事情总会不经意间困绕我们,使我们情绪跌至低谷。人生得意须尽欢,而人生失意也不能停下脚步,应该积极进取。条条大路通罗马,此路不通,不妨换条路试试,来个情场失意工作补。处在人生的低谷,悲观、痛苦、怨天尤人都没有用,只会让自己越陷越深。越是逆境,我们越应该积极地去面对。
莎士比亚曾说:假使我们自己将自己比做泥土,那就真要成为别人践踏的东西了。其实,别人认为你是哪一种人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你是否肯定自己;别人如何打败你不是重点,重点是你是否在别人打败你之前就先输给了自己。很多人失败,通常是输给自己,而不是输给别人。因为自己如果不做自己的敌人,世界上就没有敌人。
以下是一个真实的故事——
美国从事个性分析的专家罗伯特·菲力浦有一次在办公室接待了一个因企业倒闭而负债累累的流浪者。罗伯特从头到脚打量眼前的人:茫然的眼神、密集的皱纹、十来天未刮的胡须以及沮丧的神态。专家罗伯特想了想,说:“虽然我没有办法帮助你,但如果你愿意的话,我可以介绍你去见本大楼的一个人,他可以帮助你赚回你所损失的钱,并且协助你东山再起。”
罗伯特刚说完,他立刻跳了起来,抓住罗伯特的手,说道:“看在老天爷的份上,请带我去见这个人。”
罗伯特带他站在一块看来像是挂在门口的窗帘布之前。然后把窗帘布拉开,露出一面高大的镜子,他可以从镜子里看到他的全身。罗伯特指着镜子说:“就是这个人。在这世界上,只有这个人能够使你东山再起,你觉得你失败了,是因为输给了外部环境或者别人了吗?不,你只是输给了自己。”
他朝着镜子走了几步,用手摸摸他长满胡须的脸孔,对着镜子里的人从头到脚打量了几分钟,然后后退几步,低下头,哭泣起来。
几天后,罗伯特在街上碰到了这个人,而他不再是一个流浪汉形象,他西装革履,步伐轻快有力,头抬得高高的,原来那种衰老、不安、沮丧的姿态已经消失不见。
后来,那个人真的东山再起,成为芝加哥的富翁。
一支小分队在一次行军中,突然遭到敌人的袭击,混战中,有两位战士冲出了敌人的包围圈,结果却发现进入了沙漠中。走至半途,水喝完了,受伤的战士体力不支,需要休息。
于是,同伴把枪递给中暑者,再三吩咐:“枪里还有五颗子弹,我走后,每隔一小时你就对空中鸣放一枪。枪声会指引我前来与你会合。”说完,同伴满怀信心找水去了。躺在沙漠中的战士却满腹狐疑:同伴能找到水吗?能听到枪声吗?会不会丢下自己这个“包袱”独自离去?
日暮降临的时候,枪里只剩下一颗子弹,而同伴还没有回来。受伤的战士确信同伴早已离去,自己只能等待死亡。想象中,沙漠里秃鹰飞来,狠狠地啄瞎了他的眼睛、啄食他的身体……结果,他彻底崩溃了,把最后一颗子弹送进了自己的太阳穴。枪声响过不久,同伴提着满壶清水,领着一队骆驼商旅赶来,找到了一具尚有余温的尸体……
那位战士冲出了敌人的枪林弹雨,却死在了自己的枪口下,让人扼腕叹息之余也给大家敲响了警钟:我们奋斗在人生的旅程中,与天斗、与人斗,我们不轻易服输,相信只要自己努力就没有什么战胜不了的。然而很多时候,面对恶劣的环境,面对天灾人祸,面对尔虞我诈,是我们在心理上先否定了自己,是我们自己选择了放弃,选择了失败。
在生命旅途艰难跋涉的过程中我们一定要坚守一个信念:可以输给别人,但不能输给自己。因为打败你的不是外部环境,而是你自己。失意不失志,生活永远充满希望,很多事情都可能重新再来,我们实在没有理由在悲伤中任时光匆匆飞逝。
积蓄于生活的低谷
人生如海,潮起潮落,既有春风得意马蹄萧萧、**迭起的快乐,又有万念俱灰、惆怅莫名的凄苦。
如果把人生的旅途描绘成图,那一定是高低起伏的曲线,比呆板的直线丰富多了。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当你快乐时,你不妨尽情地享受着快乐,珍惜你所拥有的一切。而当生活的痛苦和不幸降临到你身上时,你也不要怨叹、悲泣。
常见许多人处于生命低谷时一味地抱怨、苦恼,长期沉溺其中不能自拔,终日被泪水和无奈的情绪包围着。其实,仔细想来,抱怨、折磨自己又有何用?只能徒增自己的痛苦,让自己坠落得更深、更惨罢了!
你应该超脱一些!为什么不换个角度想想问题,同命运抗争呢?
人类历史上许多伟人都是在生命低谷中成就惊天动地的事业的:司马迁,将苦难的心锁进历史,为人类缀成了《史记》这串美丽而珍贵的项链;曹雪芹,将苦难的人生倾注在生活的大观园,为后人留下《红楼梦》这道绚丽的彩虹……
为什么伟人能在生命低谷中铸就生命的辉煌,而我辈不能呢?
当生活中的低潮涌向我们生命之岸时,让我们庆幸吧,庆幸自己终于有时间思考了,终于有时间好好审视自己走过的路了。仔细想想,自己的生命之路哪一步走歪了,哪一步走慢了,哪一步一落千丈走得不稳了……然后,积蓄你的力量,伺机待发,生命的下一个辉煌定会光顾你!
人生之路充满选择和转折,当你处在人生的低谷时,可能就预示着转折的来临。人生的不幸向人们昭示的不纯粹是灾难,它或许告诉你原来的那种活法不适合你,或许告诉你原来的要求、目的和现实有偏差,用不幸来提示你,让你暂时地心灰意冷,给你一静心思考的机会。这个时候,你如果能抓住冥冥之中命运之神给你的这个暗示,你前面的路就会豁然开朗。
把希望高擎在手中
希望,是引爆生命潜能的导火索,是激发生命**的催化剂。一个人,只要活着,就有希望。只要抱有希望,生命便不会枯竭。
据说在沙漠中远行,最可怕的不是眼前的一片荒凉,而是心中没有一壶清凉的希望。
在茫茫无垠的沙漠中,有一支探险队在负重跋涉前进。
沙漠中阳光很强烈。干燥的风沙漫天飞舞,而口渴如焚的队员们没有水了。
当队员们失望地准备把生命交付给这茫茫戈壁时,探险队的队长从腰间拿出一只水壶,说:“这里还有一壶水。但穿越沙漠前,谁也不能喝。”
水壶在队员们手里依次传递开来,沉沉的,一种充满生机的幸福和喜悦在每个队员濒临绝望的脸上弥漫开来。
终于,探险队员们一步步挣脱了死亡线,顽强地穿越了茫茫沙漠。当他们相拥着为成功喜极而泣的时候,突然想到那壶给了他们精神和信念以支撑的水。
拧开壶盖,汩汩流出的却是满满一壶沙。
无论生命处于何种境地,只要心中藏着一片清凉,生命自会有一个诗意的栖息地。
人生最宝贵的财富之一便是希望,所以罗素说:“从感情上讲,未来比过去更重要,甚至比现在还重要。”
古希腊之神普罗米修斯为人间盗取了天火之后,众神之王宙斯不仅严惩了普罗米修斯,还决定向人类进行报复。他让美女潘多拉带着一个宝盒来到人间,当这个宝盒被潘多拉打开时,有数不清的祸害从里面飞了出来,布满尘世,而盒盖重新盖起来时,里面就剩下一件东西,那就是“希望”。
在这个世界上,有许多事情我们无法预料,每天给自己一个希望,我们就有勇气和力量面对生活的种种不幸。
我们不能控制机遇,却可以掌握自己;我们无法预知未来,却可以把握现在;我们不知道自己的生命到底有多长,却可以安排当下的生活;左右不了变化无常的天气,却可以调整自己的心情。只要活着,就有希望,只要每天给自己一个希望,我们的人生就一定不会失色。
把希望高擎在手中,让它照亮自己的生命之路。这样,你永远会活得生机勃勃,激昂澎湃,你的人生也会因此而丰盈富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