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容易生气,只能是无能的表现(1 / 1)

一个只会愤怒的人是蠢人,一个能够控制自己情绪、做到尽量不发怒的人是聪明人。聪明人的聪明之处,是善于运用理智,将情绪引入正确的表现渠道,使自己按理智的原则控制情绪,用理智驾驭情感,并把这种情感转化为你前进的动力。

容易生气只能证明自己愚蠢

容易发怒是莽夫所为,是无能的表现,是一个人低素养和愚蠢的表露,易怒之人,在交际圈中永远得不到别人的尊重和欢迎。

著名作家萧伯纳有一句名言:“以愤怒开始的事情,往往以悔恨告终!”遇事一味地生气,是一种消极、愚蠢的表现,最终受伤害的也是你自己。遇事不生气、不发怒,不仅是明智的处世良方,也是良好的养生之道。人应该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而不应该被情绪所左右,因为在情绪失控之时而发怒,不仅会伤害对方,也会伤害自己。要知道,虽然怒火的宣泄会使你一时地解除或者缓解心理上的压力,但是,愤怒和生气对于问题的解决或矛盾的缓解不仅起不到积极作用,反而会伤害彼此间的感情,就算能给你带来一时的安全感或痛快感,但也显示出生气者的气量短小、缺乏能力等。要知道,暴跳如雷往往是无知的表现。所以有人说,生气是一种无能的表现,生气是用别人的过错来惩罚自己的一种愚蠢行为。生气只能证明自己的愚蠢。

容易生气处不好人际关系

有些人爱发火,凡事都认为自己有理,所以一听到不顺耳的话,便“理直气壮”地反驳。往往发火是产生愤怒的情绪,从轻微的烦躁不安到严重的咆哮发怒,乱摔东西,甚至丧失理智。实际上有时不一定自己都对,别人都错,即使是自己对了,那般怒发冲冠的势头,也会使人难以接受的。久而久之,成为一种习惯和惰性的不良反应,变成一种侵袭人际关系的“癌症”。

易怒之人,在交际圈中永远得不到别人的尊重和欢迎。现实中不乏这样的人,相貌堂堂,胸怀大志,才华满腹,既有学历,又有超人的工作能力。但是,他们却始终郁郁不得志,甚至是别人眼中的失败者和负面教材。然而真的是“命苦”所致吗?当然不是,空有才华无人欣赏,即使是再好的千里马也会被埋没的。

可能许多人会问,如果真有才华为什么会得不到别人的赏识呢?这是多方面的原因造成的,但是有一个至关重要的因素,就是“做人”的问题。有人会做人,左右逢源,无往而不利;有些人却处处得罪人,举步维艰。这一点在很大程度上都取决于自己处事的态度,如果经常为一点小事斤斤计较,怒不可遏,相信没有人会赏识这样的人吧。

当我们的心中被怒气与愤懑填充,内心充满不快和敌意时,如果你能先检查一下自己,谦虚点,火气自然就会烟消云散,矛盾也就不至于越弄越僵了。如果不顾一切地与对方大吵或怒骂一通,那么发泄过后,唯一的结果就是伤害。其实,这种发泄并非有益,最好的解决办法就是忍一忍,压一压火,控制自己的情绪,不要轻易被怒气所控制。

发怒是莽夫所为,是无能的表现,是一个人低修养的表露,正如宋代大文豪苏轼的名言:“匹夫见辱拔剑而起,挺身而斗,此不足为勇也;夫天下大勇者,猝然临之而不惊,无故加之而不怒。”能够临危不惧,忍辱负重,才是大丈夫的所作所为。

人脉是每个人不能忽视的一笔潜在财富。没有丰富的人脉关系,人无论做什么事都将举步维艰,这是每个人都知道的,但是,如果你总是用怒气的火焰来考验人脉这座金矿的话,那么,再纯正的金子也会被融化掉的。明知不可为而为之,不是愚蠢是什么?

容易生气,伤身伤心

经常生气是百病之源。心理学认为,生气是一种不良情绪,是消极的心境,它会使人闷闷不乐,低沉阴郁,进而破坏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关系,阻碍情感交流,导致内疚与沮丧。医生经常告诫心脏病和高血压病患者,避免刺激,不要激动,更不能生气发火。因为人在激动、生气、发怒时,心跳加快、血压上升、血糖增加,血液会快速冲上头部,所以不仅损伤大脑,还会损伤精神。据统计,情绪低落、容易生气的人患癌症和神经衰弱的可能性要比正常人要大得多。愤怒像一种心理上的病毒,会使人重病缠身,一蹶不振,所以说经常生气、发怒就会影响身体健康,不利养生。从中医角度来看,生气至少有以下几大害处:

伤肤

经常生闷气会让你的颜面憔悴、双眼浮肿、皱纹多生。当人生气时血液会大量涌向面部,此时血液中的氧气会减少、毒素会增多。因生气产生的毒素会刺激毛囊,使毛囊周围出现程度不等的深部炎症,因此,产生色斑等皮肤问题。

伤肝

人处于气愤愁闷状态时,会导致肝气不畅、肝胆不和、肝部疼痛。使血糖升高,脂肪分解加强,血液和肝细胞内的毒素增加。

伤神

生气会加快脑细胞衰老,减弱大脑功能,而且大量血液涌向大脑,会使脑血管的压力增加。气愤之极,可使大脑思维突破常规的活动,往往做出鲁莽或过激举动,反常行为又形成对大脑中枢的恶劣刺激,气血上冲,还会导致脑溢血。

如果经常性情绪不佳,生理上会失去平衡,五脏六腑会发生非理性的运动,免疫功能会随着情绪的波动而降低,甚至还有一些人因一时发怒损害自己的生命,实在令人叹息。非欧几何的创立者小波利亚就是一颗陨落的新星。

小波利亚在1831年将自己的论文《绝对空间的科学》寄给大数学家高斯,请求他给自己提意见。但是论文在途中丢失了,于是小波利亚又寄去了一份。高斯收到后,对小波利亚非常的赞赏。于是他写信给老波利亚称赞他的儿子,说小波利亚有很高的天赋。高斯还表示,自己关于此方面的研究终身不会发表,因为大多数人对这方面所讨论的问题抱着不正确的态度,他不想听到某些人的喊声,现在小波利亚让他看到了希望。

但是老波利亚并没有将此告诉儿子。许久不见高斯的回应,这令小波利亚感到极其失望。尽管高斯并没有发表关于非欧几何的论文,但他仍然认为,高斯这位“贪心的巨人”已经有意无意地剽窃了他的成果,剥夺了他创立非欧几何的优先权。小波利亚对此异常愤怒、痛心疾首。在这样的心态下生活,对他的身体和心理都造成了极大的危害。1848年,当他看到俄国数学家罗巴切夫斯基发表了关于此方面的学术论文后,他更加恼怒,怀疑人人都与他作对,决定抛弃所有关于数学方面的研究,发誓不再发表任何数学论文。

就在这样悲愤的心情中,小波利亚于1860年1月27日因肺炎发作在马洛斯发沙黑利悄然去世,一位对数学界造成巨大影响的新星就此陨落了。

我们每个人在生气的时候,旁人总是在劝着说:“别生气,气坏了身体怎么办?”每个人都知道生气对身体的危害,但到自己处在这个情境里时,又总是控制不住自己。人类最为可怕的不是无知,而是明知道此事的危害,却依然“痴心不改”。人们在形容这些人时,只有两个字——愚蠢。

别常为琐碎小事七窍生烟

生活中不如意的事十有八九,为一些鸡毛蒜皮、微不足道的小事而耿耿于怀,浪费自己的时间和精力是不值得的。

现实当中我们经常可以看到这样的情形:几个青年在打篮球。一个青年突破上篮,被另一个青年从身后打手犯规。上篮者顿时发火:“你他妈的怎么乱打手?”“我打了,怎么样?”于是,两个青年从动口到动手,打得不可开交。为这点小事发火,本是不值得的,但是,因此等小事而酿成的悲剧却举不胜举。那种发泄方式是以身心受伤害为代价的,当把所有的不满付诸行动后,伤害就会随之而来。

不如意事碰得多了不免怨天尤人,郁闷、低沉!从而弄得自己很生气。如小孩不听话,气!自己的工作没做好,气!别人在背后说你闲话,气!等等,诸如此类,不胜枚举……我们往往在冲动中“一气之下”做出一些让自己后悔不已的鲁莽行为,而这种行为,不仅伤害别人,也伤害自己的身心,还损害自己的形象。但不知你是否静下心来想过,为这些琐碎的小事而七窍生烟,值得吗?

人生是短暂的,所以,不要因一些鸡毛蒜皮、微不足道的小事而耿耿于怀,为这些小事而浪费你的时间、耗费你的精力是不值得的。智者云:与人过不去就是与自己过不去;发脾气就是拿别人的错误惩罚自己!美国著名作家迪斯雷利曾经说过:“为小事而生气的人,生命是短促的。”如果你真正理解了这句话的深刻含义,那么,你就不会再为一些不值得一提的小事生气了。

“一气之下”的冲动惩罚

有这样一个寓言故事:

从前,有一只骆驼在沙漠中无力地向前走着。太阳将它晒得又饿又渴,骆驼装着一肚子的火,不知道该往哪儿发。

就在这时,骆驼的脚被一块小玻璃给割了一下,为此立刻引起了它的怒气,抬起脚狠狠地将碎玻璃片踢了出去。却不小心将脚掌划开了一道深深的口子,气呼呼的骆驼顿时火冒三丈,鲜红的血液立刻把沙粒染红了。骆驼就这样带着伤继续走着,身后留下了一串血迹。血腥味引来了秃鹰,它们不停地盘旋在空中,等待着攻击。而且附近的沙漠狼也闻着血腥味一路跟了过来。骆驼心里一惊,不顾伤势一路狂奔起来,到了沙漠边缘的时候,骆驼已疲惫不堪,仓皇中跑到一处食人蚁的巢穴附近。食人蚁闻着血腥味倾巢而出,一下子就将骆驼包围了。没一会,骆驼就倒在了血泊当中。

直到临死前,骆驼才明白了它的错误,追悔莫及地叹道:“我为什么跟一块小小的碎玻璃片生气呢?”但是这样的醒悟已经太晚了。

这样的例子,在我们的生活与工作中经常能够看到。因为一点小事情就发无名火,最后无名火将点燃的不仅仅是自己。等到真正面临严重后果时才发现,自己的所作所为都是因为一时之气,而造成了永远无法挽回的过错。

喜欢生气、为小事发狂的人,总是让别人有机可乘。易怒的人最大的一个特点便是冲动,历史上有许多人就是因为此而事业尽败,甚至还赔上了性命。关键时刻的冷静往往成为成功的决定因素,那些动不动就暴跳如雷者是最无用之人,他们往往会将自身的缺点暴露无遗,让别人给自己致命的打击,就像故事中的骆驼一样。但是如果在怒火即将爆发的时候忍一忍,平衡一下心态,就会减少很多不必要的麻烦。

人们喜欢为了一些鸡毛蒜皮不重要的事物便争执不休,气得特别厉害的话要么大哭一场,要么喝闷酒,女人还会疯狂购物。其实这样做又有什么用呢!徒然浪费许多有限的生命,还落个一无是处的坏名声。人与人之间的争吵、欺诈、迫害,都是浪费精力又无意义的事情。难道你的气愤能使对方受到惩罚吗?而结果往往是把自己推入了错误的深渊,自己惩罚自己罢了。生气不但解决不了问题,相反还会把问题搞得更加复杂化了。

经常为小事而生气是愚蠢的表现。如果一个人比较容易上火,那么难免就会有些事情做不好,甚至可能得罪人,所以,我们做什么事情都不能意气用事,更不能生气,应该知道生气是解决不了问题的。生气只能害人害己。遇事要懂得静下心来想一想,把不利变为有利,把坏事变为好事。

与其埋怨别人,不如自我反省

从前,有个妇人,非常易怒,经常为生活中的小事大发脾气,和邻居、朋友的关系都搞得很僵。她想改,一时又改不了,于是终日闷闷不乐。她越是这样,越是容易生气!朋友知道后,就说南山庙里的老和尚是个得道高僧,他也许可以帮你解决这个问题!

于是妇人去找那个和尚。大师听了她的苦闷后,就把她带到了一个柴房的门口,说:“施主,请进!”妇人很奇怪,但她还是硬着头皮走进了柴房!这时和尚趁机便把门给锁了,转身就走。妇人一看,怒气就不打自来了:“你这个死和尚,干吗把我关在里面啊?”“快放我出去……”和尚笑道:“我现在放你出去的话,等会你就骂我是秃驴了!你还是在里面呆着吧!”

这样过了一个时辰,女人总算是安静下来了,于是和尚问她是否还在生气。妇人回答说:“我生我自己的气,我为什么听信别人的话来你这受罪呢?”

“连自己都不能原谅的人怎么能够原谅别人呢?”和尚拂袖而去。

又一个时辰过去了,妇人说:“不气了,气也没有办法。”

“你的气还没有消去,还压在心里,爆发以后仍会很剧烈。”和尚说完又离开了。

第三个时辰也过去了,妇人觉得生气不值得。和尚笑着说:“还知道什么叫不值得呀,看来心中还有衡量,还是有气根的。”

终于,和尚第四次来看时,妇人抬起头说:“大师,真是奇怪啊,我现在反而并不生气了,有什么好气的呢?我想明白了:生气不就是自己找罪受吗?”和尚把手中的茶水倾洒在了地上。妇人看了很久才顿悟。

这位妇人就是在这几个时辰当中,认真地想了,彻底地分析了自己,所以她顿悟了。人有七情六欲,只要有感情,就会有怒气。但是,凡事都要有一个度,要有因有果。很多人都知道发怒不好,但就是无法控制。

当我们面临着无由而来的怒气时,与其埋怨别人,不如自我反省。其实,很多时候,生气是由自身的原因造成的。所以,在生气时,要学会从自身找原因,常常进行自我反省。人总是在自省中认清自己,并且决定自己不生气,相信自己能做得到。

在面对怒气时,首先要回忆自己的行为,看看自己的怒气是否有道理。也许在这些思考当中,你会发现自己有时候明显地是无理取闹。所以,如果你在发怒之前能想一想发怒的对象和理由是否合适,方法是否适当,你发怒的次数就会减少90%。

第二,要经常对自己进行自我反省,加强道德修养。生活中我们可以观察到,易上火的人对鸡毛蒜皮的小事都很在意,别人不经意的一句话都会耿耿于怀。过后,他又会把事情尽量往坏处想,结果就是把事情越想越坏,越来越气,终至怒气冲天。要想熄灭心中之火,最重要的一条就是要加强思想道德修养。在生活中,要经常对自己的道德品质进行反省,不断地对自己进行完善与提高,如此方能自如地克制激动情绪,也就不会遇事即刻弹跳起来,大发雷霆了。

上文中的和尚就是以此让妇人明白了生气的真谛,其实气就是别人泼出去不要的东西,而你却把它当宝贝一样收藏起来了。生活中,我们每个人都会面临许多的摩擦与不如意之事,如果次次都以生气作为贯穿全过程的主线,那么,岂不是每天都要在灰暗中度过?快乐是一天,不快乐也是一天,相信每一个聪明人都会选择快乐的生活。

愚蠢人遇到一点琐碎小事就怒不可遏,而聪明人则是抿嘴一笑,所以,聪明人生活得更快乐、更幸福。如果每个人都能有意识地抑制自己的火气,那么,我们在生活中就一定会减少许多不必要的摩擦,人与人之间就会相处得更加融洽、和谐、美好。不要为小事而烦恼、生气,生活中有许多更值得我们关注的东西。

生气时也要记得微笑

生活中充满了酸甜苦辣,对此,你是微笑还是生气,也就取决于自己的心态。既然说生气是用别人的错误来处罚自己,那为什么我们不能以微笑来让自己释怀。

人生是多彩的,赤橙黄绿青蓝紫,各色不同;酸甜苦辣咸,五种味道,各有所好;喜怒哀乐悲恐惊,七种情感,品之不尽。只有面对这样的多彩人生,我们的生活才会有滋有味,所以要善待生活中的每一面。当你怒不可言时,一定要学会缓和自己的怨气,用平和的心态去面对,用微笑把它撵走,你就会觉得生活别有一番滋味。

微笑使人想起人间一切美好的事物。老人的微笑,使人想起吐放着余香的晚菊;孩子的微笑,使人想起滚动在花骨朵上晶莹的露珠。人生的微笑是捡拾不尽的,像洒落在金色沙堆上斑斓的贝壳,像散发着银辉的皓月……

其实生气和快乐都是一些小事的情感表露,有时候只为了一句话,一个态度,一个微笑……微笑着生气,以一副云淡风轻的模样应对所有的刁难,微笑不仅可以带给别人真诚的关怀和善意,又可以让自己生活在愉悦温暖的人群中。何乐而不为呢?

生气与微笑的距离就在一念之间

生气和微笑对人来说都是情感的流露,但是它们对一个人来说有着不同寻常的意义,它们也是人们对一件事所抱的态度,然而它们的距离其实只是一念之隔。

要想成为一个不会时刻生气的人,你就要有审视自己的念头,看清楚在你心中升起的这个念头是正面思考还是负面思考。比如你在大街上碰到你的上司,当你朝他微笑,冲他打招呼,而他却视而不见,匆匆走过去。其正面思考是:上司没有看见我,没有听见我和他打招呼。而负面的思考是觉得自己做了某件事得罪了他,或者是自己工作中有某方面的失误等等。此时,你可以对自己微笑一下,这时你的思想就会朝好的方面想,负面的想法就会自动消失。而根据研究,正面思考可以提升记忆力与解决问题的能力,能够离成功更加靠近,从而引发更多正面的思考,形成一个快乐成功的良性循环,这就是微笑的魔力。负面思考则相反,它只会让问题更加复杂,让你解决问题的能力降低,引发更多负面思考,造成更多失败的结果,形成忧郁的性格。

生活中不可缺少微笑,缤纷的生活更需缤纷的微笑。人生有得亦有失,得志时,微微一笑,不忘形,便有了一种深沉的内涵;失意时,微微一笑,不气馁,便多了一份大度洒脱。人生的道路平坦又曲折,平坦时微微一笑,继续赶路,不奢望永远都是一帆风顺;坎坷时,微微一笑,奋起直追,不相信人生尽是迈不过的坎。收获爱情时,微微一笑,回味一下有情人终成眷属的滋味;棒打鸳鸯时,微微一笑,进行一次天涯何处无芳草的“心理按摩”。与人有隔阂时,微微一笑,一笑泯恩仇;被人误解时,则微微一笑,天地宽广……

在纷乱复杂的大千世界中,事物都是瞬息万变的,不可能事事都能够尽美,不可能件件都很顺心,不尽如人意的事总会时有发生。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如果你正处在一种愤怒之中,或者是处于一种激动的心情之中,那么,你将会做出许多傻事。遇到这种情况,要神志清醒。即使是伪装——也要微笑。

黑夜里,有一个强盗敲开了一家房门,拿着刀准备抢劫。开门的是位妇女,她看见强盗,先是一惊,但马上镇定下来,微笑着说:“先生,你是来推销刀的吧,请进来坐一坐,我给你倒杯水喝。”强盗被主人的热情和微笑感动了,于是,他放弃了抢劫的念头,并且从那以后改邪归正。

微笑可以创造奇迹。你刚咧开嘴,脑海里立刻浮现出一些愉快的事,所有器官从准备战斗的紧张状态中获得舒缓。感情是很有感染力的,我们一定要相信,愤怒会引来愤怒,而微笑则会回报微笑。

别拿别人的错误惩罚自己

有人说:生气是用别人的错误来惩罚自己。所以,在别人犯错时,不要生气,不要惩罚自己,用宽广的胸怀来对人对事,用微笑来平和自己的心态,学会对自己好一点。

在日常生活中,生气是避免不了的,就连“气死我了”都是一种常见的口头语。无论是在公司里和老板争执,还是在家里被“不可理喻”的爱人说得哑口无言,人们通常都是独自坐在角落里生闷气。那种挫败感和失落感是难以用语言表达的,其实,哪里有那么多的气好生呢?美国一位社会学家曾说:“生气并不是一种先天性的情绪和行为,而是后天学到的。人们生气不生气,是自己决定的。”也就是说,人们的生气是可以自己控制的。这就是为什么对于同一件事,有人被气得暴跳如雷,而有人怡然自得、丝毫不放在心上。所以,只要你明白生气是自己和自己过不去,是自我惩罚、自我虐待,你自然就不会经常让自己去“气死”了,除非你把生气当作是生活的调味品。

要想不生气,就是在你最想生气的时候学会微笑。微笑有不可估量的魅力,不可预测的力量!微笑是豁达在脸上绽放的花朵,是宽容在眼里迸发的深情,既能安慰对方因失误而愧疚的心,还能够让对方对你心存感激,而且还能得到对方的信任和尊重。同时,你也不会因为发怒而伤害身体,能够保持自己心态的平和宁静,难道不好吗?

在生气与微笑之间,请选择微笑,不要因为一时之气,说一些让朋友受伤的话,做伤害朋友的事,这样既伤害朋友,也伤害自己,正所谓得不偿失。用微笑对待生气,你开心所以我快乐。当你要与别人吵架的时候,一定要记得你们的相遇,不是用来生气的!要把微笑常挂在脸上,给自己微笑也给对方微笑,你快乐所以我也快乐。

曾经有一位非常喜爱兰花的禅师,在平日弘法讲经之余,花费了许多的心思在寺院中栽种了一大片兰花。

有一天禅师心血**,要外出云游一段时间,临行前他交代弟子,要好好照顾寺里的兰花,然后拂尘离去。在这段期间,弟子们总是细心照顾兰花。但有一天在浇水时却不小心将兰花架碰倒了,所有的兰花盆都跌碎了,兰花也撒了一地。弟子们都因此非常恐慌,打算等师父回来后,向师父赔罪领罚。

禅师云游回来,得知此事以后,便召集弟子们,不但没有责怪,反而微笑着说道:“我种兰花,一来是希望用来供佛,二来也是为了美化寺庙环境,不是为了生气而种兰花的,所以,大家也不必太自责了。”闻言,弟子们顿时松了一口气。

是微笑还是生气也就取决于人们的心态,如果每天你想的都是新的一天,新的开始,新的人生路,那么,还会有怨气吗?还会生气吗?

生活像一面镜子,你对它微笑与生气都会还你以微笑与生气,也许我们有时候会看到一面晃动的镜子,晃动中看不清自己,始终只能看到一个颠簸的人影在忽喜忽悲。于是我们便在烦躁中斜视了别人的镜子,不小心瞄到自己的身影,遥遥地看,客观地看,在对比中迷失自己,没注意距离角度的不同,结果都会大相径庭。想想看,也许在别人眼中,镜子中的我们也是他们眼中最美丽最令人羡慕的那道风景。生活的隐形规则大概就是这样,所以,请释然那些悲伤与怨气吧,我们不是为了生气而读书的,我们不是为了生气而工作的,我们不是为了生气而交朋友的,我们不是为了生气而做夫妻的,我们不是为了生气而生儿育女的;生气只会伤心、伤肝、伤肾又伤肠胃,微微扬起你的嘴角吧!为我们烦恼的心情开辟出另一番祥和。

改变不了环境,就改变自己

人的生命就是不断地适应和再适应,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生存环境,当环境不能随心而变时,那么最好的方法就是改变自己。

人生之路,旅途漫漫,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我们总会遇到不开心的事,在不开心时,就会埋怨别人或埋怨环境,不断地生气,气自己也气别人。其实,这都是我们错误的观念。虽然每个人都有权利追求理想的职位、良好的工作环境的美好心愿,但生活总是不按照我们美好的愿望来安排,道路总是九曲十弯。此时,你生气有什么用?生气能够为你带来转机吗?生气就能改变环境吗?一个人不能时时刻刻都和环境相宜。当环境恶劣的时候,我们不是设法来应付环境,就是设法改变自己,使自己能适应环境。就像托尔斯泰说的:“世界上只有两种人,一种是观望者,一种是行动者。大多数人都想改变这个世界,但没有人想改变自己。”

在我们的成长过程中,会遇到无数大事小事,形形色色的人。面对不尽如人意甚至是不合逻辑的事,我们可能都曾试图通过自己的努力去改变,结果却徒劳了一番。因为人们总是用自己的尺度要求别人,希望周围环境顺应自己的要求,其实,这是大错特错。周围的人是不会为你做任何改变的,如果意识不到这一点,人便总处于茫然失落的状态。你不能改变别人,不能改变世界,你唯一能做的就是改变自己。要改变现状就得改变自己。要改变自己,就要改变自己的观念。一切成就,都是从正确的观念开始的。一连串的失败,也都是从错误的观念开始。识时务者为俊杰!

与其抱怨环境,不如改变自己

一个小孩子在父亲的葡萄酒厂看守橡木桶,每天早上,他用抹布将一个个木桶擦拭干净,然后一排排整齐地摆放好。令他生气的是:往往一夜之间,风就把他排列整齐的木桶吹得东倒西歪。小男孩子很生气,父亲安慰他说:“我们可以想办法征服风啊!”

于是小男孩子就一直想啊想啊,终于想到了一个好办法,他挑来一桶一桶的清水,然后,把它们倒进那些空空的橡木桶里,而后忐忑不安地回家了。第二天一大早,小男孩就匆匆爬了起来,他跑到放桶的地方一看,那些木桶仍然排列得整整齐齐,没有一个被风吹倒或吹歪。小男孩高兴地笑了,对父亲说:“要想木桶不被风吹倒,就要加重木桶的重量。”这是一个哲理故事,不知你是否读懂了呢?

小男孩的故事告诉我们,我们改变不了风,也可以说我们改变不了世界和社会上太多的东西,但是我们可能通过改变自己,给自己不断加重,那么,这样我们就可以征服一切,适应变化,立于不败之地了。

我们每天都在面临着不同的环境与事件,有些人总是在感叹时乖运蹇;有些人总是在抱怨志不得伸,才不得用。于是,他们愤世嫉俗,不断地抱怨环境,以怒气对待每一个人,结果使得人生的道路越走越窄,事业越来越失败。盲目自大的人是愚人,愚人之顽不可医,这注定了他们的失败。

一个聪明的人,首先是一个适应性很强的人,而不是企图改变环境和他人的人。“你虽然改变不了环境,但你可以改变自己。”这句话已经成了无数成功人士恪守的人生准则。在许多情况下,我们不可能改变残酷的现实,唯一可行的选择是改变自己。只有这样,才能克服更多的困难,战胜更多的挫折,实现自我。如果不能看到自己的缺点与不足,只是一味地埋怨环境不利,从而把改变境遇的希望寄托在改换环境上面,这实在是徒劳无益的。就好比一块石头,有棱有角,从山坡滚下去势必沿途碰撞兼极具破坏力,自身也会崩裂碎烂,但如果是圆滑的鹅卵石,就顺利轻松多了。

与其埋怨环境,不如改变自我。要改变自己就要树立正确的思想。改变自己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先适应社会,到感激生活、创造生活,再到顺应潮流,最后到立志。用心去生活,无论你是在城市还是乡村,无论你是贫困还是富有。我们要以一颗真实的心面对生活,面对他人,面对世界。同时,要树立一种积极乐观的人生观,以积极的态度去对待生活和工作。一个人的工作态度折射出你的人生态度,而人生态度决定了你一生的工作成就。但是,改变自己要有自己的原则和操守。不要以为所有的适应都是随波逐流,不要以为所有的适应都是世故与圆滑。

达尔文说:“适者生存。”这个时代前进的脚步太快了,不要不适应,不要不调整,不要总是抱怨,不要总是力图改变环境。当我们在为生活或境遇烦恼苦闷到极点的时候,要学会敞开一扇心灵之窗,换个角度看待生活、看待事物,不要因为一次挫折就自暴自弃,止步不前。我们所有的改变都是为了以后能有更好的发展。记住这句话吧,如果你改变不了环境,就改变你自己!

做自己的事,不要在乎他人的看法

命运在自己手中,路在自己脚下,何必让别人左右自己?正确的事就要坚持做下去。

人类最大的迷信,就是相信别人,而不是相信自己。有些人丢弃了自己的意愿,像是活在别人的标准里,在别人的评判里找寻自我的价值。这样的人,别人的一句诋毁足以泯灭他所有的信心,因为他太在意别人对自己的看法。“走自己的路,让别人去说吧。”这是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伟大诗人但丁说过的一句话,也是我们在生活中需要遵循的一条原则。为别人的看法改变自己是一件愚蠢的事,相反,坚持自己所坚持的,相信自己所相信的,才是一个人人格完整的体现。

太在乎别人的看法是对自己没有信心的表现,没有信心怎样才能够取得成功呢?所以,相信自己就是成功的前提。希腊有一句名言:经常问路的人,容易迷失方向。所以,凡是成功者从不模仿别人。他们也不为大多数人的意见所左右,他们独自思考和创造。他们常常自己制订计划并付诸实施。如果一直受别人的看法所左右,在面对机会时就会摇摆不定,于是,时不待人,机不再来,也许你将会因此而失败。待到这时,你才会悔不当初,为自己不能坚持己见而生气,气自己为什么会如此轻易地让别人的看法所左右。要想取得成功,就不要太在乎别人的看法。只有我行我素,不为别人的目光违背自己的心意,尊重自己生活的行为方式,做你真正想做的事,做想做的人,不再在乎别人的看法,才会达到快乐自在的人生状态,才能把握住机遇,登上成功的阶梯。

走自己的路,让别人去说吧!

从前,一个老翁和一个孩子用驴驮着货物上街去卖。货物卖完后,孩子骑着驴回来,老翁跟着走。路上遇到两个妇女,她们说:“这个孩子太不像话,自己年纪轻轻骑着驴,却让一个老人在地上跑。”老爷爷连忙叫孙子下来,自己骑上去。又走了不远,一个孩子看见了,很生气地说:“没见过这样的爷爷,自己骑驴,让孙子跟在他后边跑。”于是老人把孙子也抱上了驴,迎面走来一个中年人。他自言自语地说:“两个人骑一头小驴,快把驴压死了!”两人听了,又一起下来,老翁和孙子一同走。他们来到北村,几个种菜的看见了,说:“有驴不骑,多笨哪!”老爷爷摸摸脑袋,看看孙子,不知道该怎么做才好。最后,爷孙俩找了一根大木棒,把驴的四脚绑起来,吭哧吭哧抬到了家里。

人言可畏,人言更需要鉴别。做人、做事都要充分相信自己,不要因为别人的议论而轻易怀疑自己、否定自己,别人的意见只能作为参考,每个人的话都听,我们将无所适从。就拿前面的寓言来说,那位老翁和孩子最后弄得左右不是,显然是受人议论的影响,但根本原因还是自己太无主见。看问题的角度有所不同,出来的结果就有差异。爷孙俩做出任何选择,在有些人的眼中都是错的,做也错,不做也错。其实,只要自己认为是对的、效果是好的、过程是开心的、结果是满意的,我们根本没必要太在意别人的看法。最了解自己的人还是自己,旁人看到的只是一个片段或表象,没有一个人能完全了解别人,旁人仅仅是根据自己所见的有限的状况,说出自己的意见而已。如果我们太在意的话,只会破坏自己的心情,影响自己的决定。到头来,在别人心目中,所做的还是错的。

我们每个人都在追求成功。但是,如果一味地否定自己、怀疑自己、放弃自己,就只能永远跟在别人的评论后面,而自己毫无主见。只有充满自信地活出自我,保持自我的本色,才能在生命的管弦乐中演奏好自己的乐曲,才能实现生命的成功。一个人不能永远活在别人的评价当中,像变色龙一样,跟着别人的看法不断地改变自己,让别人左右自己的人生与思想,那样只能在生活中渐渐地迷失自己。只有相信自己,靠自己才能撑起头顶的一片天。相信自己能行,你一定能行。事情往往就是这样,如果连你自己都不相信自己,那又怎么会成功呢?只有充满自信的人生,才是充实的人生,才是成功的人生,你才能获得比梦想还要多的成就。任何时候都要相信自己,因为只有这样,你才能征服世界!所以,做自己的事吧,不要太在乎别人的看法。成功需要自信,相信自己,秀出自我!

现实中有两种人:成功者和失败者。成功者有着无比的自信,听从自己的意愿,果敢而有魄力。失败者却是每走一步都面临着一个岔口,一条是别人提供的,一条是自己选择的。但是,他们往往在犹豫之后选择前者,因为,他太在乎别人的看法,而不相信自己的判断。但是,别人的路终究不是自己熟知的,于是一路荆棘,一路伤痕。而后对自己更没有自信,再选择时还是同样的结果。这就形成了一个恶性循环。如果不能走出这一个怪圈,便将永远无法成功。所以,在做事时,最重要的是要相信自己,不要太在乎别人的看法。

古希腊人曾经在阿波罗神庙的石柱上刻下“认识自己”的字样作为神灵的谕示,就是提醒世人认清自我,审视自我,避免自己在别人的眼光中迷失。相信自己,就是对我们自身价值的肯定,自身素质的认可,也是人格魅力的最直接体现,更是做任何事情取得成功的前提。生活中,每做一件事,都会有别人否定的声音,如果一味在这上面犹豫,害怕说错话、办错事,结果工作上缩手缩脚、底气不足,既失去了展现自己才华的机会,也会与成功失之交臂。那么,到时也是悔之晚矣。

当然,我们说要相信自己,并不是不切实际地夸大自己的力量,而是站在事实的基础上相信自己,一切来源于现实,而又高于事实地相信自己,那才是正确地相信自己,否则就是盲目地相信自己。相信自己,首先必须不断地充实自己、提高自己。俗话讲“艺高人胆大”、“有了金刚钻,才敢揽瓷器活”。没有能力、学识做基础,“相信”也只能是一句空话、套话,收获也只能是“悔之晚矣”。我们要不断地提高和完善自己才能获得成功,这也就是所谓的“有付出才有收获”。

但是,相信自己,也并不是要你完全排除别人的意见与看法,凡事必须有一个度,只要将其控制在适当的范围内,就能起到积极的作用。所以,在某些时候,听取别人的意见与看法也是很有必要的。但“听取别人的意见”不是一味地盲从,不加选择地听取,听取别人的意见也不是人云亦云,而是择其善者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一切的主动权在你手上,你可以想想他们的想法对你是否有帮助,如果有,不是正好给你一个提醒吗?如果你觉得他们的想法不可理喻,那就笑着对自己说:“还是我最好!”由此可见:相信自己与听取别人的意见并不是相互矛盾的,而是辩证统一的。

命运把握在自己手中,路走在自己脚下,何必让别人左右自己呢?天生我材必有用,做自己命运的主宰者,相信自己,把握机遇,人人都有机会成功!生活告诉我们不要在意别人的想法或者说法。只要我们问心无愧,无悔于人生,就应大胆地走下去。失败与成功,往往就在这转瞬之间。相信你自己,相信自己的选择,做了选择就不要顾忌闲言碎语,那些都不能给我们需要的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