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言之辩,重于九鼎之宝;三寸之舌,强于百万之师。一个人能否成大事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于他的说话艺术。话说得好,难事也易办;话没说好,简单的事也难办。我们在为人处世的过程中。一定要懂得这点人情世故,将话说到对方的心坎里,这样才能顺利地达到自己的目的。
1、交际中要会说“客套话”
与人交往,真诚是很重要的,然而,每个人都爱听好话,如果我们在社交过程中一点儿“客套话”也不会说,就有可能处处碰壁。
社交礼仪中少不了一些客套话,虽然这些话大都参有水分,但人类缺少这些客套话,社交礼仪就无法成立了。
在任何社交场合,无论你是否愿意,难免都要说一些“客套话”。什么是“客套话”?简而言之,就是让对方高兴的话。既然说是“客套话”,可想而知,这种话不一定代表你内心的真实想法,也不一定合乎事实,但讲出来之后,就算对方明知你“言不由衷”,也会感到高兴。尽管讲“客套话”实在无聊之至,因为这几乎和“虚伪”画上等号,但现实社会就是这样,不讲就好像不懂人情世故了。
尤其是对于初次见面的陌生人,由于大家对彼此都不甚了解,因此说一些“客套话”更是常见的现象之一,而说客套话也是一种应酬的技巧和生存的智慧,在人世间生存的人都要懂得去说、习惯于说。
一般来说,“客套话”有以下几种:
①当面称赞人的话:诸如称赞你的小孩可爱聪明,称赞你的衣服大方漂亮,称赞你教子有方……这种客套话所说的有的是实情,有的则与事实有相当的差距,说起来虽然“恶心”,但只要不太离谱,听的人十之八九都感到高兴,而且旁人越多他越高兴。
②当面答应人的话:诸如“我全力帮忙”“有什么问题尽管来找我”等。说这种话有时是不说不行,因为对方运用人情压力,当面拒绝,场面会很难堪,而且会马上得罪人;缠着不肯走,那更是麻烦,所以用“客套话”先打发,能帮忙就帮忙,帮不上忙或不愿意帮忙再找理由,总之,有“缓兵计”的作用。
这就是客套话,谁都知道这不必当真,可是你又不能不说,这是人性丛林中的一种最起码的生存智慧。尽管这是一句废话,可是,说完之后省时省力,否则,你去解释误会都得耽误老多事儿了。其实,这里面有些话是非常模糊的,比如说,“你今天打扮得真漂亮”“有什么事我尽力帮忙”这些近似有一搭没一搭的事儿,你也不必太在意。任何人之间哪一种情谊是瞬时的,你一定要把握好。
③说客套话要注意场合,去别人家做客,要谢谢主人的邀请,称赞菜肴的精美丰盛可口,并看实际情况,称赞主人的室内布置,小孩的乖巧聪明……赴宴时,要称赞主人选择的餐厅和菜色,当然感谢主人的邀请这一点绝不能免。
参加酒会,要称赞酒会的成功,以及你如何有“宾至如归”的感受;参加会议,如有机会发言,要称赞会议准备得周详……参加婚礼,除了菜色之外,一定要记得称赞新郎新娘的“郎才女貌”……
当然“客套话”的场合不只以上几种,不过一般大概离不了这些场面。至于“客套话”的说法,也没有一定的标准,要看当时的情况而定。不过切忌讲得太多,要点到为止最好,太多了就显得虚伪而且令人肉麻,这样就让人看出我们的真面目了。
不过,千万别相信“客套话”。
对于称赞或恭维的“客套话”,你要保持你的冷静和客观,千万别两句话就乐昏了头,因为那会影响你的自我评价。冷静下来,反而司看出对方的用心。
对于拍着胸脯答应的“客套话”,你只能保留态度,以免希望越大,失望也越大;只能“姑且信之”,因为人情的变化无法预测,你测不出他的真心,只好做最坏的打算。要知道对方说的是不是“客套话”也不难,事后求证几次,如果对方言辞躲闪、虚与委蛇,或避不见面、避谈主题,那么对方说的就真的只是‘‘客套话’’了。所以对这种“客套话”,一定要有清醒的头脑,否则可能会坏了大事。
“客套话”是一种交际需要,既要能说,还要善说,既要认真听,但也不要信。
2.说话要因人而异,投其所好
一个真正懂得说话的人,不见得字字珠玑、句句含光,但是他懂得进什么庙念什么经,见什么人说什么话,所以能处处吃香。
不通人情世故的人,大都是言语上的弱者,而那些老于世故的人,总能到什么山唱什么歌,见什么人说什么话。
这也就是说,说话要因人而异,投其所好。因为每个人的个人品质也就是嗜好、想法都不一样,只有摸清了对方是哪种类型的人,应付起来才能容易得多。如果你了解了下面这七种类型的人,就明白了与这些类型人该怎样说话。
(1)简言应付傲慢无礼的人
有些人自视清高、目中无人,时常表现出一副“唯我独尊”的样子。像这样举止无礼、态度傲慢的人,实在叫人看了生气,是最不受欢迎的典型。但是,有时我们又不得不和这种人打交道。那我们应该怎么应付呢?
对付这一类型的人,说话应该简洁有力才行,最好少跟他哕唆,所谓“多说无益”。不要认为对方客气,你也礼尚往来地待他,其实,他多半是缺乏真心诚意的。你最好在不得罪对方的情况下,言辞尽可能“简省”。同时,你要尽量小心,以免掉进他的圈套里去。
(2)寻找死板人的兴趣点
这种类型的人,就算你很客气地和他打招呼、寒暄,他也不会作出你所预期的反应来。他通常不会注意你在说些什么,甚至你会怀疑他听进去没有,和这种人交际,刚开始多多少少会感觉不安,但这实在也是没办法的事。
遇到这样的情况,你就要花些时间,仔细观察,注意他的一举一动,从他的言行中,寻找出他所真正关心的事来。每一个人都有令他感兴趣、关心的事,只要你稍一触及,他就会开始滔滔不绝地说下去,此乃人之常情,故你必须好好掌握并利用这种人性心理。
你可以随便和他闲聊,只要能够使他回答或产生一些反应,那么你就打开了这个死结。接下去,你要好好地利用此话题,让他充分表达自己的意见。
(3)面对沉默寡言的人要直截了当
和不爱开口的人交涉事情,实在是非常吃力的。因为对方太过沉默,你就没办法了解他的想法,更无从得知他对你是否有好感。
对于这种人,你最好采取直截了当的方式,让他明确表示“是”或“不是”,“行”或“不行”,尽量避免迂回式的谈话,你不妨直接地问:“对于A和B两种办法,你认为哪种较好?是不是A方法好些呢?”
(4)瞻前顾后应对草率决断的人
这种类型的人,乍看好像反应很快,他常常在交涉进行到最**时,忽然作出决断,给人“迅雷不及掩耳”的感觉。由于这种人多半是性子太急了,因此,有的时候为了表现自己的“果断”,决定就会显得随便而草率。
像这样的人,经常会“错误地领会别人的意图”,也就是说,由于他的“反应”太快,每每会对事物产生错觉和误解。其特征是:没有耐心听完别人的谈话,往往“断章取义”,自以为是地作出决断。如此,虽使交涉进行较快,但草率作出的决定,多半会留下后遗症,招致意料不到的枝节发生。
从事交涉,总是要按部就班地来,倘若你遇到上述这种人,最好把谈话分成若干段,说完一段(一部分)之后,马上征求他的同意,没问题了再继续进行下去,总之你要瞻前还要顾后,如此才不至于发生错误,也可免除不必要的麻烦。
(5)不要揭穿深藏不露之人的“伪装”
我们周围存在有许多深藏不露的人,他们不肯轻易让人了解其心思,或知道他们在想些什么,有时甚至说话不着边际,一谈到正题就“顾左右而言他”。
双方进行交涉,其目的在于了解彼此的情况,以使任务圆满达成。因此,要经常挖空心思去窥探对方的情报,期待对方露出他的“庐山面目”来。
人们多半不愿将自己的弱点暴露出来,即使在你要求他供出答案或提出判断时,他也故意装作不懂,或者故意言不及义地闪烁其词,使你有一种“高深莫测”的感觉。其实这只是对方伪装自己的手段罢了。
当你遇到这么一个深藏不露的人时,你只需把自己预先准备好了的资料拿给他看,让他根据你所提供的资料,作出最后决断。
(6)耐心应对行动迟缓的人
对于行动比较缓慢的人,最需要的就是耐心。与人交际时,可能也会经常碰到这种人,此时你绝对不能着急,因为他的步调总是无法跟上你的进度,换句话说,他是很难达到你的预订计划的。所以,你最好按捺住性子,拿出耐心,尽可能配合他的情况去做。
此外,应该注意的是:有些人言行并不一致,他可能话语明快、果断,只是行动不相符罢了。
(7)适可而止打发冥顽不灵的人
顽强固执的人是最难应付的,因为无论你说什么,他都听不进去,只知坚持自己的意见,死硬到底。跟这种顽固分子交手,是最累人且又浪费时间的,结果往往徒劳无功。因此,在你和他交涉的时候,千万要记住“适可而止”,否则,谈得越多、越久,心里越不痛快。
对付这种人,你不妨及时抱定“早散”“早脱身”的想法,随便敷衍他几句,不必耗时自讨没趣。
(8)遇见自私自利的人能忍则忍
这世上自私自利的人为数不少,无论你走到哪儿,总会遇到几个。这种人心目中只有自己,凡事都将自己的利益摆在前头,要他做些于自己无利的事,他是绝不会考虑的。
当我们不得不与其接触、交涉时,只有暂时按捺住自己的厌恶之情,姑且顺水推舟、投其所好。当他发现自己所强调的利益被肯定了,自然就会表示满意,如此,交涉就会很快获得成功。
俗话说打狗还要看主人,凡是深谙人情世故的处世高手都懂得是见什么人说什么话,进什么庙念什么经,这才是他们做人成功的关键所在。
3.好话要尽快说出口
“赞美之词”就像一个顽皮的精灵,往往过时不候.如果错过了那个点,会给人以“马后炮”的感觉。所以.好话一定要尽快地说出口!
只要你稍微留意,你就会发现,那些精通人情世故的人都是“赞美之词”不绝于口的,因为他们知道,喜欢听赞美话是每个人的天性,这样可以轻而易举地和对方拉拢关系。
可是,生活中并不是每个人都能悟透这点人情世故的,很多人常常顾虑太多,有时虽然想夸别人几句以表达自’己的敬意,却碍于情面或担心别人有想法而只好作罢。
这样的例子太多了——
下属工作出色,你对他的表现很满意,真想好好地表扬他一番。可是,你怕他听了“翘尾巴”,怕从此失去应有的威严,于是你克制住自己,只是按部就班地向他布置下一个任务……
上司确实有魄力,处理问题正确果断,而且作风正派,身先士卒,你很想在共同享用工作餐时把大家对他的好评,包括你的肯定,直接告诉给他。但是,你怕这会被他视为别有用心,怕别的同事视你在“拍马屁”,更怕这会丧失了自我尊严,于是你将话咽了回去……
在楼门口遇上了邻居全家,老少三辈全体出动,是去附近的小饭馆聚餐。看到他们那和谐喜悦的情形,你想跟他们说几句祝福的话。可是你想到人家平时并没有跟自己家说过什么吉利话,又觉得此时此刻人家也许并不会珍视你的友好表示,于是你只是侧身让他们一家走过,然后远远地望着他们的背影……
在商场购物,你遇上了一位服务态度确实非常好的售货员。当她将你购买的商品装进漂亮的塑料袋,亲切地递到你手中时,你本想不仅说一声“谢谢”,而且再加上几句鼓励的话,可是到头来你还是没说,因为你想着“我是‘上帝’,她本应如此”,“反正总会有别的顾客表扬她”……
在研讨会上,遇上了你的长期对手,你们的观点总是针尖麦芒般互斥。然而,这回他的发言,尽管你仍然不能苟同他的论述,可是他那认真探索的精神,自成逻辑的推演,抑扬顿挫、流畅自如的宣讲,实在令你不能不佩服他的功力。在会议休息饮茶时,你真想走过去跟他说:“虽然我不能同意你的观点,可是我的的确确愿意为了维护你的表达权,而作出最大的努力……”你都走到他跟前了,却又忽然觉得说这种话会招来误会,而且,你觉得这也实在并不是什么新鲜的话语,于是你开了口,没说出这样的话,却吐出了几句咄咄逼人“一语双关”的酸话……
人际之间需要好话。非自我功利目的的好话,在这个世界上不是多了而是还很缺乏。因此,你一定不要吝啬自己的赞美之词,将你的感激表达出来。
消除心头的疑虑吧!当你心头涌现了非自我功利目的、自然亲切、朴素厚实的好话时,不要犹豫,不要迟疑,不要退却,不要扭曲,要快把好话说出口!只要你确实由衷而发、充满善意、扪心无愧,你就大大方方、清清楚楚地把你那些好话说出来。即使遇上了“狗咬吕洞宾”的情形,“好心换了个驴肝肺”,你也并无所失,因为你焕发着人性善的光辉,你把好话给予别人,即使是你的亲人,那也是必要的播种。一般来说,这世上的绝大多数人,是会接受你善意、爱意、亲合意向的种子。这种子落在他们的心田,多半会生出根,发出芽,开出花,结出果……这世界上,除非你是那样地坚强,那样地能耐住寂寞,那样地不惧怕恶言恶语,到头来,你也还是需要来自他人的好言好语……
当然,善意的批评,恨铁不成钢的讽刺,乃至于义正词严的训斥,也可以被视为广义上的好话;并且,对民族公敌,对贪官污吏,对社会渣滓,不存在着跟他们说好话的问题。至于腹藏剑而口涂蜜、阿谀赞美、巧言取利、甜语凑趣……自然不能算是真正的好话。不过这都不包括在我们所说的范畴内。但即使是日日“司空见惯”,已被柴米油盐酱醋茶消磨了浪漫的夫妻,如果在一刹那间忽有好话涌上心头,请赶快把它说出口。这不仅绝不多余,甚至会成为你们携手共度岁月的重要黏合剂!
4、察言观色,有的放矢
人的面部表情就好像“天气预报”,它告诉你什么时候“刮风”,什么时候“下雨”,因此,和他人说话时要察颜观色,这样才能做到有的放矢。
对人说话时,能察言观色,随机应变,也是一种处世本领。例如,在访问中我们常常会遇见一些意想不到的情况,访问者全神贯注地与主人交谈,与此同时,也应对一些意料之外的信息敏锐地感知,恰当地处理。
假如主人一面跟你说话,一面眼往别处看,同时有人在小声讲话,这表明刚才你的来访打断了什么重要的事,主人心里惦记着这件事,虽然他在接待你,却是心不在焉的。这时你最明智的方法是打住,丢下一个最重要的请求告辞:“您一定很忙。我就不打扰了,过一两天我再来听回音吧!”你走了,主人心里对你既有感激,也有内疚:“因为自己的事,没好好接待人家。”这样,他会努力完成你的托付,以此来补偿。
在交谈过程中突然响起门铃、电话铃,这时你应该主动中止交谈,请主人接待来人,接听电话,不能听而不闻继续滔滔不绝地说下去,使主人左右为难。
当你再次访问希望听到所托之事已经办妥的好消息时,却发现主人受托之后尽管费心不少但并没圆满完成甚至进度很慢。这时难免发急,可是你应该将到了嘴边的催促化为感谢,充分肯定主人为你做的努力,然后再告之以目前的处境,以求得理解和同情。这时,主人就会意识到虽然费时费心却还没有真正解决问题,产生了好人做到底的决心,进一步为你奔走。
深谙人情世故的处世高手与他人交往时,往往能对他人的言语、表情、手势、动作以及看似不经意的行为有较为敏锐细致的观察,从而掌握对方意图的先决条件,测得风向好使舵。和对方打交道时,如果能对其的一手一足、一颦一笑细心观察,我们便能洞悉其内心:
①说话时不抬头,不看人。这是一种不良的征兆——轻视下属,认为此人无能。
②从上往下看人。这是一种优越感的表现——好支配人、高傲自负。
③久久地盯住对方看——他在等待更多的信息,他对下级的印象尚不完整。
④领导友好和坦率地看着对方,或有时对对方眨眨眼——对方很有能力、讨他喜欢,甚至错误也可以得到他的原谅。
⑤目光锐利,表情不变,似利剑要把对方看穿。这是一种权力、冷漠无情和优越感的显示,同时也在向对方示意:你别想欺骗我,我能看透你的心思。
⑥偶尔往上扫一眼,与对方的目光相遇后又朝下看,如果多次这样做,可以肯定对对方还吃不准。
⑦向室内凝视着,不时微微点头。这是非常糟糕的信号,它表示要对方完全服从他,不管下属们说什么,想什么,他一概不理会。
⑧双手合掌,从上往下压,身体起平衡作用——表示和缓、平静。
⑨双手插腰,肘腕向外撑,这是好发命令者的一种传统肢体语言,往往是在碰到具体的权力问题时所做的姿势。
⑩坐在椅子上,将身体往后靠,双手放到脑后,双肘向外撑开,这固然说明他此时很轻松,但很可能也是自负的意思。
⑾食指伸出指向对方——一种**裸的优越感和好斗心。
⑿双手放在身后互握,也是一种优越感的表现。
⒀拍拍对方的肩膀——对下属的承认和赏识,但只有从侧面拍才表示真正承认和赏识。如果从正面或上面拍,则表示小看下属或显示权力。
⒁手指并拢,双手构成金字塔形状,指尖对着前方——一定要驳回对方的示意。
⒂把手捏成拳头——不仅要吓唬别人,也表示要维护自己的观点,倘用拳头敲桌子,那干脆就是企图不让人说话。一次,单位中的一个青年赵磊对张杰说:“张杰,我总认为刘强这小子的为人有点太认真了,可以说是已经到了顽固的程度,你说是不是呀?”张杰听到赵磊的话后,顿然产生了一种反感,心想:你还说别人,你这小子在背地里贬损我的好朋友,你觉得自己缺德不缺德呀?可是当着刘强的面又不好发作,他假装一本正经地反问道:“赵磊,先问你一个问题,如果我在背后和你一起议论他的缺点,他要是知道了,那他会不会和我反目为仇呢?他又会怎么看你呢?”赵磊听了张杰那句话后,脸“刷”地就红了,也不再吭声了。
张杰用的就是委婉点拨的技巧,即侧面点拨。张杰面对赵磊的发问,他并没有直接回答,而是把话题转到另一个角度,他给赵磊出了一道难题,而他出的这道难题也正好起到点拨对方的作用,他既表明了“刘强是我的好朋友,我绝不会和你一起议论他”,又隐含了对于赵磊在别人背后议论纷纷、贬损别人的不满。
因为这种说法比较委婉含蓄,所以不会给对方一个太难堪的局面。
(2)要类比警告
类比警告就是指通过两种具有某一个相似点的事物来作比较,从而能够达到暗示或警告对方言行不当的效果,使他明白自己心中的不满。
某公司的经理张亮,在参加一次业务谈判时,遭到了另一家公司工作人员李某的顶撞。张亮就怒气冲冲地给李某公司的经理打电话说:“如果你们公司不能向我保证,撤掉上次顶撞我的那个蛮横无理的工作人员的职务,那么,显然你们公司就没有与我们公司达成协议的诚意。”
李某公司的经理听后,只是微微一笑地说:“经理先生,对于我们公司工作人员的态度问题,对他是处以批评还是处以撤职,这应该是我们公司的内部事务,没有必要向贵公司做任何保证吧!这就好比我们公司并不要求你们公司的董事会一定要撤换与我们公司某个工作人员有过冲突的经理的职务一样,难道我们要那样才能算你们具有与我们达成协议的诚意吗?”张亮听了他的话后,说不出一句话了。
在这里,李某公司的经理就很好地使用了类比警告的技巧。虽然说他们两个公司有许多不同的地方,但它们之间也有相似的一点,就是这两公司对于工作人员或经理的处分完全是各自公司内部的事务,与对方有没有诚意没有任何关系。
李某公司的经理就是抓住了这一个相似点作比较的,从而警告对方所提要求的过分和无理,也隐藏了对张亮态度蛮横的不满。
(3)要柔性敲打
柔性敲打,其重在柔,即在警告对方的时候,要避免一定的冲突,借用另一种说话方式来表达自己的不满。
大部分的女孩子为显示自己有个性,就经常地生男友的气,如果这个女孩又是父母的掌上明珠,或者是家庭兄长中的一个骄妹妹,她就更不能容忍他人对她的抱怨与不满了。可能也会有一部分痴情的男孩子会因为自己的哪一句话引起女朋友心中的不快,怕得罪自己的“小公主”,而忙不迭地向她赔礼道歉,甚至还会为了所谓的原谅而贬低自己,才能表示对恋人的忠贞。其实大可不必用这种方式,这里就可以用柔性敲打了。
小丽是某局长的一位千金小姐,她和某单位的小李谈恋爱时,总是显示出她在某方面的优越感。可能是因为小李出生在农村,大学毕业时被分到局里当科员,也没有什么靠山。小丽总认为她这方面比他优越。
有一次,小丽到小李家做客,她对小李家人的某些生活方式流露出不顺眼的表情,而且还不断地在小李耳边嘀嘀咕咕地发牢骚。特别是吃过晚饭后,她把小姑子使唤得团团转,一会儿是让其烧水,一会儿又是让拿擦脚布,可以说是当做一个仆人用了。小李心里很不是滋味,但也不宜直接说,他就借助这个机会笑着对妹妹说:“要当师傅先当徒弟嘛!你现在可得加紧培训一下呀,将来你要嫁到别人家里时,也可以摆起师傅的架子来了。”
小丽似乎从小李的话中听出了他的本意,以后在小李面前就再没有表现自己的某些过分行为了。小李就是在恰当的时机用柔性敲打的方式来表示对小丽的不满,他用一句“要当师傅先当徒弟’’的俗话来提醒小丽,这就避免了一些直接冲突,也表达了对对方当时的不满,不失为一种好办法。
6、委婉说话,不要直来直去
委婉法是说话时的一种“缓冲”方法。委婉说话能使本来难办的事,变得容易起来,让听者在比较舒坦的氛围中接受你的信息。因此,有人称“委婉”是办事语言中的“软化”艺术。
大凡通晓人情世故的处世高手,说话都不会直来直去,不管中听不中听的话,从他们的口里说出来后,都不会那么刺耳。因为他们深知委婉说话的妙处,并会时时将它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去。
委婉法是运用迂回曲折的含蓄语言表达本意的方法。在日常交际中,总会有一些人们不便、不忍或者语境不允许直说的话题,需要把“词锋”隐遁,或把“棱角”磨圆一些,使语意软化,便于听者接受。说话人故意说些与本意相关或相似的事物,来烘托本来要直说的意思。
巧用语气助词,把“你这样做不好!”改成“你这样做不好吧。”也可灵活使用否定词,把“我认为你不对!”改成“我不认为你是对的。”还可以用和缓的推托,把“我不同意!”改成“目前,恐怕很难办到。”这些,都能起到“软化”的效果。
具体地说,委婉法有以下几种形式:
(1)讳饰式委婉法
讳饰式委婉法,是指用委婉的词语表示不便直说或使人感到难堪的方法。
有时,即使动机好,如果语言不加讳饰,也容易招人反感。比如,售票员见一孕妇上车便说:“请哪位同志给这位‘大肚皮’让个座位。”尽管有人让出了座位,但孕妇却没有坐,“大肚皮”这一称呼,使她难堪。如果这句话换成:“请哪位热心人,给这位‘有喜’的妇女大姐让个座位。”当有人让出座位时,这位孕妇就会表示对售票员的感谢,并愉快地坐下。
(2)借用式委婉法
借用式委婉法,是指借用某一事物或其他事物的特征来代替对事物实质问题直接回答的方法。例如,在纽约国际笔会第四十八届年会上,有人问中国代表陆文夫:“陆先生,您对性文学怎么看?”陆文夫说:“西方朋友接受一盒礼品时,往往当着别人的面就打开来看。而中国人恰恰相反,一般都要等客人离开以后才打开盒子。”
陆文夫用一个生动的借喻,对一个敏感棘手的难题,婉转地表明了自己的观点——中西不同的文化差异也体现在文学作品的民族性上。以上例子,实际上是对问者的一种委婉的拒绝,其效果是使问话者不至于尴尬难堪,使交往继续进行。
(3)曲语式委婉法
曲语式委婉法,是指用曲折含蓄的语言和商洽的语气表达自己看法的方法。例如,《人到中年》的作者谌容访美在某大学作讲演时,有人问:“听说您至今还不是中国共产党员,请问您对中国共产党的私人感情如何?”谌容说:“你的情报很准确,我确实还不是中国共产党员。但是我的丈夫是个老共产党员,而我同他共同生活了几十年尚无离婚的迹象,可见……”
谌容先不直言以告,而是以“能与老共产党员的丈夫和睦生活几十年”来间接表达自己与中国共产党的深厚感情。有时,曲语式委婉法比直接表达更有力,这种曲语式的委婉用语,真是柔舌胜利剑。
说话要委婉也要懂得含糊,不必太直白,太直白极可能伤害对方的自尊,也因此得罪别人。含糊法是运用不确定的或不精确的语言进行交际的方法。在公关语言中运用适当的含糊,是一种必不可少的艺术。办事需要语词的模糊性,这听起来似乎是很奇怪的。但是,假如我们通过约定的方法完全消除了语言的模糊性,那么,就会使我们的语言变得十分贫乏,使它的交际和表达的作用受到限制。
例如,某经理在给员工作报告时说:“我们企业内绝大多数的青年是好学、上进的。”这里的“绝大多数”是一个尽量接近被反映对象的模糊判断,是主观对客观的一种认识,而这种认识往往带来很大的模糊性。因此,用含糊语言“绝大多数”比用精确的数学形式的适应性更强。即使在严肃的对外关系中,也需要含糊语言,如“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不受欢迎的人”等。究竟是什么原因,为什么不受欢迎,其具体内容,不受欢迎的程度,均是模糊的。
平时,你要求别人到办公室找一个他所不认识的人,你只需要用模糊语言说明那个人矮个儿、瘦瘦的、高鼻梁、大耳朵,便不难找到了。倘若你具体地说出他的身高、腰围精确尺寸,倒反而很难找到这个人。因此,我们必须至少在办事说话时放弃这样一种观念:“较准确”总是较好的。
模糊语言是实际表达中经常用到的,常用于不必要、不可能或不便于把话说得太实太死的情况,这时就要求注意表意上具有“弹性”的模糊语言。随机应变,尤其需要模糊语言。
7、绵里藏针,可以扭转乾坤
说话时要谨记以和为贵,特别是当你所面对的对象是你的顶头上司,或是与你的事业兴衰成败密切相关的对手时,就更应该注意说话的方式了。
和别人说话,辩论是非曲直,如果面红耳赤,唇枪舌剑,虽然也可能达到不打不相识的效果,但那到底是不得已的事情,而且容易出现让彼此都难免动气的话,这就很有可能成为人际关系破裂、矛盾激化的兆头。深谙人情世故的处世高手是不会直面地与人发生冲突的,即便有矛盾,他们也会“绵里藏针”,在无形之中说服对方。
“绵里藏针”能一招制敌,但点不准穴位往往反而被他人所制。所以在说话劝服对方时不能做无用之功,而要用你的聪明才智来巧妙说话,这样的说话技巧,可使对方诚心接受你的话。
春秋时期,齐国的大夫宁戚去见宋桓公。待行过大礼之后,只见宋桓公对其置若罔闻,根本不拿正眼看宁戚,态度非常傲慢。
宁戚见此情景,叹了口气,故意说道:“宋国真是危险啊!”
宋桓公惊讶地问道:“你这话什么意思?”
宁戚反问道:“你和周公相比,谁会更贤明呢?”
“周公是圣人,我怎么敢和圣人相比!”宋桓公答道。
宁戚于是接着说道:“在周最强盛的时候,周公只要听说有人要见他,即使是正在嚼饭,也会急忙把饭吐出来,去会见客人。即便是这样,他还怕怠慢了客人。可是,大王您呢?宋国现在已经国势危急,国内接连发生杀死国君的事情。大王您的王位并不可靠。就算您像周公那样礼贤下士,大家恐怕也不愿意到您这儿来,何况您还这样傲慢呢?宋国的处境难道还不危险吗?”
宋桓公羞得满面通红,连忙道歉:“我没有治国经验,请先生不要介意。”
宁戚将周的强盛与宋的衰落,周公的谦逊与宋桓公的傲慢进行了对比,可谓是“绵里藏针”,从而使宋桓公受到强烈的震撼,又达到了春风化雨的境界,使话语达到应有的效果:宋桓公心悦诚服地被感化了。
“绵里藏针”法的运用常常跟喂小孩子吃苦药的道理一样,要用糖衣包着药片,或者就着糖水送服,招术因人而异,窍门却千通百通。
春秋时期的晋灵公,奢侈腐化。某年下令兴建一座九层高的楼台,群臣劝阻,他火了,干脆又下了一道命令,敢劝阻建九层台者斩首。这样一来便没人敢说话了。
只有一个叫孙息的大臣很招晋灵公喜欢。他告诉灵公说他能把九个棋子摞起来,上面还能再摞九个鸡蛋。灵公听了,觉得这事儿挺新鲜,立即要孙息露一手让他开开眼界。孙息也不推辞,就把九个棋子摞在一起,接着又小心翼翼地把鸡蛋往棋子上摞,放第一个,第二小……
孙息自己紧张得满头大汗,战战兢兢。看的人也大气不敢出一口。因为孙息倘不能把鸡蛋摞好,就犯了欺君杀头大罪。
这时,晋灵公也憋不住了,大叫:“危险!”孙息却从容不迫地说:“这算什么危险,还有比这更危险的事哩!”晋灵公也被勾起了好奇:“还有什么比这更危险的呢?”
孙息便掂掂手中的鸡蛋,慢吞吞地说:“建九层台就比这危险百倍。如此之高台三年难成,三年中要征用全国民工,使男不能耕,女不能织,老百姓没有收成,国家也就穷困了。而国家穷困了,外国便会趁机打进来,大王您也就完了。您说这不比往棋子上摞鸡蛋更危险吗?”
晋灵公吓出了一身冷汗,立即下令停工。
孙息让晋灵公看了场不成功的表演,更使其受了一场形象生动的批评,那味道确实是又甜又苦。正在气头上的人,是难听进别人的诤言相劝的。何况他还有无上的权威支持,那更是老虎屁股——摸不得。然而“绵里藏针”法每每在这样的关键时刻,起到了扭转乾坤的作用。
“针”要扎得坚决,要能一语中的。“绵”要能以柔克刚,消弭对方的火气于无形,为深入的谈话做好准备。
8、巧用美言为自己解围
美言,人人都爱听,如果用得好,不仅可以赢得别人的喜爱,还可以帮助自己轻松地走出困境。
深谙人情世故的人,总能用几句“美言”让对方心花怒放,这也是他们人际交往的秘诀之一。
但好听的话也不是可以随意说的,尤其是女人,因为她们大多心思细腻,善于怀疑,如果赞美不当,反而会让她们识破你的虚情假意,疏远你。因此,赞美女人时一定要掌握好技巧,要将美言说到对方的心坎儿里去。张仪无疑就是精于此道者。
战国时期,张仪以客卿的身份居留在楚国。起初楚王对他非常友好,但后来对他越来越冷淡。张仪心想:这样下去,恐怕自己有朝一日在楚国就没有立锥之地了。不久,张仪想出了一个计谋,于是满怀信心地去拜见楚王。
张仪毕恭毕敬地对楚王说:“最近,我在这儿没有什么用处,只是白白地浪费您赐予我的俸禄,我想到魏国去,不知大王意下如何?”
楚王听后,漫不经心地说: “既然你主意已定,我也就不苦留你了。”
张仪见楚王没有挽留之意,并不失望,于是接着说:“为了答谢您对我的知遇之恩,等我到了魏国,只要您想要的东西,我会竭尽全力弄到,给您送过来。”
“我各种宝物应有尽有,黄金、宝石、象牙也不足为奇,想必魏国也没有什么值得我羡慕的东西。”楚王傲慢地说。
“不过据我所知,中原美女如云,个个貌似天仙!”楚王听了张仪的一番鼓动,不觉心有所动,于是靠近张仪说:“我早就听说中原美女妙不可言,只是从未见过。好吧,我就要美女。”说完,赏赐张仪一箱黄金作为盘缠。
这个消息很快就传到楚王王后南后和侧室郑袖的耳中,她们非常担心中原美女来了之后和自己争宠。两个人正在着急,一时却又想不出什么好办法,于是派人给张仪送去一盒珠玉,说是张仪要离开楚国,王后送来的礼物。
临行前,楚王设宴款待张仪,大方地说:“现在战乱纷纷,道途艰辛,今天特意为你饯行,还期望你能给我送回几个美女。”
张仪见楚王有了几分醉意,突然说:“王宫上下都说楚王您宠爱的两个女子仪态万千、貌若天仙,她们素日对我不薄,今日一别,不知什么时候才能回来,我想借您的美酒向她们表示我的敬意……”
楚王笑着说:“这个好说!”随即让南后和郑袖进来。
张仪一见二位女子到来,就跪在楚王面前说:“请饶恕我吧,我犯下了欺君之罪!我曾对您说中原多美女,现在一睹眼前这两位美女,可见还是王宫美女多啊!我又怎么能找到比王后和郑袖更漂亮的女子呢?”
楚王听后,得意扬扬地说:“无罪!无罪!起初我就料到肯定没有比她们更漂亮的女子。我想中原的女子也没什么过人之处,你也不用去为我找美女了。”
张仪通晓后宫中的这些人情世故,用一句美言,就使得一旁的南后和郑袖喜不自禁,于是两人极力在楚王面前为张仪说好话。最后张仪又在楚国王宫里留了下来,而且重新获得了楚王和两位美女的信任。
可见,美言也是帮助自己走出困境的良好武器。这种赞美之辞就像一件昂贵的礼物,使女人受之心情愉悦,又无其他有损利益和道德的害处。
9、应酬场所不必过于真实
应酬场上,当我们酒量不够,或者事有不便时,要学会巧妙说话为自己解围,千万不要固守真实,让自己活受罪。
在现实生活中,能否学会应酬,直接关系到我们人际关系的好坏。
老于世故的人都知道,应酬场上不能过于真实,有时候得说一些无伤大雅的假话,这样才能不伤害朋友间的和气,同时避免自己陷入为难的境地。
李斌去年在安泰写字楼办公的时候,同一楼道里办公的都是一些小公司或单位。搞绘画和书法的老马,搞杂志发行的老沈,搞社会活动的老肖,搞企业培训的小谢,搞电视广告的小王,他们的下属都比较简单,多者也不过五六人,而李斌当时更是一个光杆司令。
中秋节的时候,搞绘画和书法的老马提议大家聚一聚。老马是最先来这个楼道办公的,其他的人差不多都是老马介绍过来的,算是德高望重,他的提议立即得到了大家的响应。的确,在同一楼道里办公,低头不见抬头见,但平常坐在一起聊聊的时间并不多,趁节日聚一聚也好,可以促进了解,加强沟通,增进友谊。
中午的时候,在老马的带领下,大家一起说说笑笑来到一家叫“大鸭梨”的饭馆,分头坐定,共九个人,刚好一满桌。虽然大家相识已有一段时间,但还是头一回一起坐到餐桌边,所以气氛甚是热烈,个个兴致都很高,夸张点说,大有“吃平庐山”之势。
老马作了一个简单的开场白:“今天是我们楼道里的朋友第一次聚会,也是中秋节,大家一定要图个痛快,吃个痛快,喝个痛快。我建议每个人都点一道自己最喜欢吃的菜,从我开始,我点一道水煮鱼。”老马这么一说,大家兴致更高了,一本正经地点菜,连旁边的服务员也为大家的情绪所感染,笑出声来了。老肖当时就要向服务员收费,“笑一笑,十年少,这是多大的功德。我们吃饭,你们笑了,今天这顿饭钱算是免了,如果再笑再交钱”。
酒当然是少不了的,一开始就点了十瓶啤酒,李斌原本是喝不了多少酒的,包括啤酒在内,但也被分配了一瓶的任务,似乎在这种场合和气氛下,你就不能自作主张了,喝不下也得喝——所谓“舍命陪君子”大概就是指这样的情形吧。
那一桌菜的确是丰盛,鸡鸭鱼肉全包括,甚至还叫服务员特意从旁边一家驴肉馆买来了驴肉。大家一边吃,一边喝,一边说笑,碰杯声接连不断。一瓶啤酒更是把李斌灌得脑袋有点晕,脸蛋特别红。
啤酒快喝完的时候,老肖情趣高涨,提议大家再喝“二锅头”。这个老肖是个作家,曾经写过不少好诗,据说特别能喝酒。李斌虽然也是舞文弄墨的,但一听到喝“二锅头”,他就想求饶。但当时的气氛是一哄而上,老肖的提议才出口,大家就都举杯把啤酒一饮而尽了,“对,对了,接着喝,二锅头!”
老马看到李斌似乎还在犹豫,杯里的啤酒还没喝完,就说开了:“小李子,加把劲!”其他的几位顿时也纷纷附和。看到大家一个个这劲头,他不想加把劲也不行了,忙做出一副豪放的样子,把啤酒一饮而尽,嘴里面还不由自主地说:“好,咱们再喝二锅头,算什么啊!宜将剩勇喝白酒,不可仅喝小Beer。”
其实,李斌以前很少喝白酒,更没有喝过二锅头,连啤酒也喝得很少。那天他第一次喝二锅头,差不多一满杯,而且大口大口地喝。结果一回家就呕吐,蒙头睡到第二天早上八点,活生生地错过了一年一度的中秋圆月。
有句话叫“舍命陪君子”,但也要看什么事,对于平常的应酬,只要诚意到了就行,大可不必摆出“舍命陪君子”的架势,酒多伤身,得不偿失。其实,李斌完全可以说一个善意的谎言,比如:自己最近胃不太舒服,刚刚到医院检查过,医生特意嘱咐我千万不要喝酒,尤其是白酒。这样一来,大家也不会对你强行劝酒,既不扫大家的兴致,也很好地解了自己的围,可谓一箭双雕。而李斌过于诚实,不懂得应酬场中的人情世故,结果让自己受罪,精明不足迂腐有余。
10、用迂回的方法,表达反对意见
我们会发现,通过间接的途径表达自己的意见反而更容易被人接受,这大概就是古人以迂为直的奥妙所在吧!
每个人都有自尊心,都不喜欢遭到别人直言不讳的反对,特别是当受到激烈言辞的迎头痛击时,都会产生敌意,导致不快、反感、厌恶乃至愤怒和仇恨。这时,我们会感到气窜两肋,肝火上升,血管膨胀,心跳加快,全身处于一种高度紧张的状态,时刻准备做出反击。其实,这种生理反应正是心理反应的外化,是人类最本能的自我保护机制的反应。
所以,当你有反对意见时,最好迂回地表达,以避免直接的冲撞,减少摩擦,特别是对于领导来说,委婉的反对更易于让对方考虑你的建议,这是我们必须懂得的一点儿人情世故。
春秋时期的齐景公**无度,喜欢玩鸟打猎,并派烛邹来专管鸟。一天,鸟全都飞跑了,齐景公大怒,要下令斩杀烛邹。这时,大臣晏子闻讯赶到,他看到齐景公正处在气头上,怒不可遏,便请求齐景公允许他在众人之前尽数烛邹的罪状,好让他死个明白,以服众人之心。齐景公答应了。于是,晏子便对着烛邹怒目而视,大声地斥责道:
“烛邹,你为君王管鸟,却把鸟丢了,这是你第一大罪状;你使君王为了几只鸟而杀人,这是你第二大罪状;你使诸侯听了这件事,责备大王重鸟轻人,这是第三条罪状。以此三罪,你是死有余辜。”
说完后,晏子便请求齐景公把烛邹杀掉。此时,齐景公早已听明白了晏子话中的意思,于是转怒为愧,挥手说:“不杀!不杀!我已明白你的指教了!”
这个故事就是下级迂回地批评领导,表达反对意见,并被领导心悦诚服地接受的一个很好的例证。很明显,晏子是反对齐景公重鸟轻人的,但他看到齐景公正处于气头上,直谏反而不妙,于是就采取了以退为进、以迂为直的方法来间接地表达自己的意见,使齐景公得以领悟其中的利害关系和是非曲直,达到了既救烛邹之命,又得以说服齐景公的目的。而且,晏子也避免了直接触犯齐景公,给自己引来一些不必要的麻烦。
自然,对于许多人来说,由于历事颇多,久经世故,是能够临危而不乱,沉得住气的,不会立即作出过激的反应。而且,许多人还是有一定心胸的,不会褊狭地受情绪左右,意气用事。但是,其心中的不快却是不能自控的,而且由于有些人处于指挥全局的岗位上,加入了权力的因素,他们是很难避免出现愤怒情绪的。下属的直言不讳,往往会使处于领导位置上的人觉得脸上无光,威名扫地,而领导的身份又决定了他非常需要这些东西。
过于直接的批评方式,会使领导自尊心受损,大跌脸面。因为这种方式使得问题与问题、人与人面对面地站到了一起,除了正视彼此以外,已没有任何的回旋余地,而且,这种方式是最容易让人形成心理上的不安全感和对立情绪的。你的反对性意见犹如兵临城下,直指上级的观点或方案,怎么会使领导不感到难堪呢?特别是在众人面前,领导面对这种已形成挑战之势的意见,已是别无选择,他只有痛击你,把你打败,才能维护自己的尊严与权威,而问题的合理性与否,早就被抛至九霄云外了,谁还愿意去追究、探索其中的道理呢?
间接的方法很容易使你摆脱其中的各种利害关系,淡化矛盾或转移焦点,从而减少领导对你的敌意。在心绪正常的情况下,理智占了上风,他自然会认真地考虑你的意见,不至于先人为主地将你的意见一棒打死。
卡耐基在《人性的弱点》一书中就提出,每个人都会犯错误,每个人也都有自己的自尊心,有些问题可以不必采用直接批评的方法;相反,可采用间接的方法来指出问题,有时效果反而会更好。
其实,领导也是很普通的人,通过迂回的办法去表达自己的反对意见,并力求使领导改变主张,仍然是十分奏效的方法。你无须过多的言辞、无须撕破脸面,更无须牺牲自己,就可以说服领导接受你的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