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是人生的一笔巨大财富,俗话说“酒逢知己干杯少”。人生得一知己。前进的路上便多了一份保障。没有朋友的人注定会一辈子孤独和落寞,但交朋友过宽过滥则容易被人算计,所以,交朋结友一定要慎重,要尽可能地选择良友,远离“小人”,这也是一种处世技巧。
1、交友要宁缺毋滥
朋友是人生的一部分,也是人们生活里的重心之一。但朋友并不是越多越好,要有一个筛选的过程,这直接关系到你朋友的质量,所以交朋结友一定得慎重。
千里难寻是朋友,朋友多了路好走。朋友,是人生交际中的主流,哪个也不能少,哪个也不可丢。上溯千古,下至未来,人生永远要有朋友。但交朋友有一定的策略,深谙人情世故的处世高手在交朋结友的过程中会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多交必滥
交朋结友不在多,而在于质量,多交必滥,这是中国古代人对交朋友的经验总结。人们常说“朋友遍天下,知心有几人”,的确,知音难觅呀。况且,一个人的精力是有限的,如果不加选择,一味地以多结交朋友为荣,则会整日忙于应酬,把大部分精力都放在与朋友的周旋上,必然影响自己的正常工作、学习和生活。再者,结交的人多了,也必然影响到对朋友的观察和鉴别,如果所结交的人中有品行不端或用心不良者,也很可能给你带来危害。在社会上,确实有这么一种人,以广泛结交朋友为荣,可以说三教九流,无所不交。严格地说,这不是在交朋友,只不过是不负责任的一般交际行为。真正的朋友不在于相互利用,而在于共同的志向和思想,在于互相帮助,使生活增加乐趣,让友谊为你的生活再增加一些光彩。
(2)不司轻率
我们应把结交朋友看做一项十分严肃的事情。当你在结交朋友时,一定要认真对待,绝对不可轻率。在与对方交往的过程中,要注意观察其思想、兴趣、爱好、品质和行为,掂量一下是否值得结交。当然,这里并不强求朋友是各方面都比自己强的人。孔子的“毋友不如己者”是说不要和不如自己的人交朋友,这种观点虽然带有很大的片面性,但也说明了交友不可轻率的道理。因为朋友之间本是互有短长的,在这方面你有优点,在其他方面他有特长,朋友相处,长短互补,这也是交朋友的益处之一。请不要误会,孔子的意思是说要交思想纯净、品德高尚的人,向这样的人看齐。还要注意,看朋友是否值得结交并不是不允许朋友有缺点。人无完人,朋友也是如此。只要你所结交的朋友品行端正,能够真心帮助你,不至于对你有害,就可以了。
(3)谨慎择友
我们在择友时,首先一定要明确自己的标准,且结交品行端正、心地善良、乐于助人、勤奋上进的人。这样的朋友就是益友,一生中都会对你有很大帮助。有的人以兴趣相投作为唯一标准,而不论对方的思想品行,只讲朋友义气,只要你对我好,我也对你同样好。你敬我一尺,我敬你一丈。你肯为我赴汤蹈火,我也会为你两肋插刀。至于是否有利于自己,是否有利于他人和社会,则根本不考虑了。在他的朋友中,既有讲吃讲喝者,又有讲玩讲闹者,甚至还有为非作歹、流氓地痞之类的人。“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这样一来,难免影响到自己。因此,我们一定要慎重选择朋友,切不可**,一定要避免和那些道德品行不端的人结交,免得沾染恶习。
一些人因交友不慎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从而使自己的前程、理想、事业全部化为乌有。某法制报以《一个企业家的毁灭》为题刊载了这样一个故事:某建筑安装工程有限责任公司经理赵某,在业务往来中结交了许多朋友。一天,一个朋友和他一起吃喝玩乐后把他带到宾馆的一间豪华房间,神秘地递给了他一支香烟。赵某毫不介意地抽了起来,不一会儿,赵某感到异样,这时,朋友告诉他,香烟中放了毒品。赵某当时十分气愤,转身就离去,但初次吸毒的体验却使赵某产生了这样的想法:再吸一次。于是,他再次找到那位朋友,又要了一些毒品。从此,赵某一发不可收拾,一个月过后,他已经成了一个十足的“瘾君子”。公司业务没心思过问,也不去关心妻子,他只是不断地动用自己的积蓄,花费巨资用来购买毒品,而向他提供毒品的,正是勾引他第一次吸毒的那位“朋友”。短短两年时间,赵某就花掉了几十万元的积蓄,妻子多次规劝,赵某自己也曾多次痛下决心戒毒,并两次进戒毒所,但都无济于事。最终,妻子失望之余弃他而去,赵某悔恨不已。在月末的一天,赵某登到公司正在承建的一座十二层楼房的楼顶,纵身跳了下去,结束了自己的生命。一个颇有前途的企业领导人,就因为交友不慎,被骗吸毒,最后竟失去了自己的生命。
交朋友还是有大学问的,尤其是走向社会以后,各种不同的人聚在一起,没有想象的那样单纯。所以,我们一定要懂点世故,慎重交友。
2.区别对待不同朋友
老于世故的人通常善于识人辨人,更善于分辨朋友并区别对待,同时寻找时机增进友谊。
常听人说:“千金易得,知己难求。”不错,不是每个人都会对我们推心置腹,我们也不能期望每个朋友都愿与我们坦诚相待,耐心听我们发牢骚。友谊的多彩,就在于它不单有知己深交或泛泛之交,而是在此二者之间存在了多种深浅不同的层次。做人是否懂得人情世故、是否善于处世,也在于我们是否懂得分辨和接纳不同层次的朋友,对他们有合适的期望,同时了解增进与维系各种情谊的方法。
(1)知己
他们是我们人生中绝难找到的极少数朋友,可以诚心地接纳我们的优点,也会接纳我们的缺点,处处忠诚地为我们着想。他们像面镜子,能给予我们劝勉和鼓励;又像影子,永远对我们信任、支持,是维持我们精神健康的支柱。
不过,对于知己我们也有义务和责任不断地付出,同样舍己为人,去接纳、支持、聆听和帮助对方。需要切记的是不要滥用知己的权利——知心朋友不等于“黏身”朋友,更不能要求对方完全同意自己、迁就自己。
(2)死党
他们多是一些来往密切,与自己的生活圈子很接近的朋友,彼此有相同的思想或遭遇,故而很容易谈得来,在行动上有默契地成为一伙儿,同在一个小圈子里活动。
“死党”是我们日常生活的好伙伴,可驱除孤单感,增加自信心,为生活加添色彩和热闹,是生活中的精神支柱。
但若要有个“死党”并能相处愉快,就需要大家彼此迁就,不执意独行,有合群的性格,才能发挥联合的力量。“死党”有事求助我们时应不吝啬挺身给予援手,常加鼓励,并看做是自己的本分。不过,可不要单单陶醉在这个“小圈子”里,完全排斥外界朋友,否则,可能会失去很多宝贵的友谊,更不要持有后盾和势力而互相纵容。
(3)老友
他们是与我们很熟悉、相识多年的老朋友,如旧同学、一起长大的玩伴等。虽然大家见面的机会未必很多,但基于彼此熟悉,每次相逢都能天南地北地亲切交谈,成为一段畅快的经历。他们不是知己,有困难时未必会想到他们;大家的性格也未必接近,不过友谊倒是耐久而隽永,值得我们去珍惜和主动自然地表示关心。不要因为来往少而让友谊止于寒暄、敷衍的地步。
(4)来往密切的朋友
因为活动圈子相同,我们可能交到一些接触密切的朋友,如上司、同事、老师、同学等。他们很熟悉我们的生活小节,但却未必是那些互相了解,可倾诉心事的人。
对于这些朋友,虽然大家每日共事共学,但不能对对方要求太高,因为彼此都没有什么承诺和默契。但起码相处应不忘礼貌,言行一致,真诚,工作上予人方便,都是我们该遵守的,因为他们正是最能看透我们言行、工作能力和态度的人。不要老摆出外交式的笑容和虚假态度,更须小心因日常利害冲突而产生摩擦。
(5)单方面投入的朋友
有些人可能对我们很着迷和信任,常把心事向我们倾诉,但我们却没有那种共通的推心置腹的感觉。也有些时候,我们对某人特别崇拜倾慕,而对方却未必有热烈的反应,这种不平衡的关系多产生于一些不同位置的朋友之间,如老师与学生、班长与同学、偶像与“迷”等,不过有时普通朋友间也有这种不平衡现象。
当受人仰慕的时候,请不要轻看和玩弄别人的友情,或显现出讨厌和高傲的态度,应尽力去助人成长,给予中肯意见,鼓励他发展独立精神、认识更多朋友。
当我们倾慕别人的时候,也不要成为他人的累赘,对其过分依赖。而应该积极从他人身上学习长处。切记,不要盲目崇拜,胡乱抛掷感情。
(6)普通朋友
这类朋友占了我们朋友圈子的大部分。他们可以和我们扯东扯西,谈些无关痛痒的话题,不过交情上可是谁也不欠谁,不会让大家牵肠挂肚。
虽说是普通朋友,也可成为游乐时的好玩伴。有难事,也可向有专门知识的个别朋友请教。这些来自不同背景的朋友能充实我们的知识,令我们感受到“相识遍天下”的温暖感觉。
这类朋友,只要我们肯扩张生活圈子,自然不会缺乏。至于感情发展吗,顺其自然好了,别对人要求太苛刻,否则他们会受不了被吓跑的。
(7)泛泛之交
大家的友谊仅止于认识的阶段,是点头之交,连普通话题也未必有机会聊上。大家若能做到见面时打打招呼,保持礼貌距离,已是很不错的了。千万别随便对人过分信任,否则误交朋友,后悔可太迟了。
(8)朋友之外的朋友
除以上七种之外,我们身边还有一些亦亲亦友的朋友,他们不是严格意义上的朋友,但彼此间的情谊不止于友情。
伴侣:共同生活的伴侣该是超越了一切层次的知己。他们对我们的了解,应较任何其他人更加深入。建基于深厚友谊的爱情才是恒久的爱,让二人能乐于作终身的伙伴。
父母:在朋友的清单上,我们常会忽略了自己的父母,其实在一生中,父母都是我们尊重和崇敬的对象,是比普通朋友更愿随时帮助我们的老朋友。父母与子女间常有的摩擦,起因可能就在于我们太执著、太随便,而吝于以待朋友的态度彼此相处。
手足:要待父母如朋友,可能因年龄上的距离,比较困难。但兄弟姐妹的年龄思想较为接近,当然较易成为好友。手足可以是我们的“死党”,甚至知己。
3.不能与之合作的三种人
大千世界,芸芸众生,每个人都有可能成为你下一个合作伙伴。生意成功与否,关健在于有没有选好合作伙伴。所以,宁可不选,不可错选。
深谙人情世故,会洞察人心的处世高手都知道,如下三种类型的人是万万不能与之合伙创业的。如果你遇到这三种人,一定要避而远之。
(1)好话说尽、食言自肥型
工商界的组成分子是极其复杂的,争利的手段也千变万化。一些人仗着自己有一点小聪明,自以为对商场的人情世故懂的比别人多,因而“走火入魔”,认为商场就是人骗人的地方,总想在与别人的合作中多捞一点,多占别人一点便宜。于是,他们在与别人的合伙中对合伙人没有半点诚意,把对方当成傻瓜,想自己利益的时候多,想别人的时候少,斤斤计较个人得失,总想自己多占一点,少做一点。对于这类人,不能与之合伙。这种类型的人都有一个共同的特征,那就是能屈能伸,就像蚂蟥一样,要与你合作或有求于你时,他的舌头如同蚂蟥咬人时的身体蜿蜒摇动,说话时音调动听极了,这就是所谓好话说尽。一旦目的达到,过去所说的话都忘得一干二净,完全站在自己的利益上打算盘,这就是所谓食言自肥。
照这样的说法,没有人愿意与他们合伙做生意,但事实上这类人又常常得逞,原因到底在哪里呢?因为这类人有很大的欺骗性,在实际生活中不容易对他们进行甄别。他们的一大“法宝”就是遇到人们的责难和质问时,能说出一大堆理由来解释,连拍带哄,说得你有脾气都没法发出来。这类人眼睛都亮得很,心里有一杆很精密的小秤,对与自己有关系的人都做过估量。凡是对他的利益有帮助的人,他不仅好话说尽,而且在必要的时候他也自愿吃亏,表示他的豪爽、耿直;可是对于那些不能帮助他的人,他就换了一副面孔,其态度之傲慢、表情之难看、说话之难听,真叫人难以想象。总之,这类人把商场中的坏习气都学到了家,如果再有一点表演天赋,喜怒哀乐,学啥像啥,即使商场老手,社会经验丰富的人,也会被他耍得昏天昏地,上当受骗。
(2)眼高手低、耐心不足型
一些人不甘心替别人当员工,再加上筹措一笔资金也不太困难,于是便有了自己当老板的念头。他们认为,只要有钱做生意是最简单的事情;只要自己往靠背椅子上一坐,自有手下的人替他效力卖命。他们认为,有钱能使鬼推磨。听起来,他们的想法一点也没有错,只要你肯出高薪,不怕请不到人才,但是请来的人才如何用,这才是决定你够不够资格当老板的关键所在。
还有些人本身贪图享乐,不能从事艰苦复杂的创业工作,但现在每月的收入不足以维持消费水平,看到当老板的很神气,出入有小车,高档宾馆常来常往,应酬时灯红酒绿,轻歌曼舞,于是便想自己去当老板。他们只看到了成功后的享受和荣耀,却看不见创业的艰辛,眼比天高,心比山大。没有合伙之前说起创业来豪言壮语,信誓旦旦,发誓要干出个名堂来,一旦进入实质性的运作,需要投入艰苦的劳动时,需要长时间的努力时,就没有往日所说的那种干劲了,或是得过且过,贪图享乐;或是工作没有主动性,平日在单位上为别人干事时应付了事的那一套坏习气就出来了。很多受过良好教育、家庭环境又不错的,现在个人收入勉强过得去的人,最容易成为眼高手低,耐心不足型的人。他们没有受过生活的磨难,没有经受过创业的挫折,不懂得创业的艰辛,便以为当老板容易,做生意容易;一旦需要投入艰苦的工作,需要长时间的努力时,便显露出眼高手低、耐心不足的毛病。
(3)自以为是、刚愎自用型
三国时期的马谡自认为从小熟读兵书,深知用兵之道,在守街亭时不听副将王平的劝阻,执意要把营寨建在高山之上,结果被魏军团团围住,几次突围没有成功,加上水源又被拦截,军心动摇,终被魏军击败,街亭失守。面对魏军的**,幸亏诸葛亮大智大勇,上演了一出空城计,方才转危为安。马谡的错误造成街亭失守,军纪不容,诸葛亮不得不挥泪斩马谡,从此,马谡一直就成为自以为是、刚愎自用的典型人物。
连马谡这样博学多才的人都能犯下弥天大错,又何况普通人呢?一些人自认为比别人聪明,分析力比别人强,听不进不同的意见,总以为自己的观点与看法是最好的。当别人对他的一些观点或看法提出不同的意见时,他常认为自己的观点没有必要进行修改。对别人的意见或建议,轻易地给予否决,自己又提不出更好的方法来。思维方法是以偏赅全、以点赅面,偏激、固执,不易与人合作。这样的人当然不能与之合伙创业。
缺点当然不可避免,对于一般的缺点与局限,我们在选择合伙人时不能求全责备,要求对方十全十美,这事实上是办不到的,因为我们自己都不是十全十美。但对于具有上面所言的三种缺点与局限的人,我们一定不能与他们合伙创业,因为这些缺点错误是本质性的错误,是长期形成的,一时半会儿也改不了。
当然,要看透世间的人情世故,看穿人心不是件容易的事。唐朝大诗人白居易在一首诗中写道:“赠君一法决狐疑,不用钻龟与祝蓍。试玉要烧三日满,辨才须待七年期。周公恐惧流言日,王莽谦恭未篡时。向使当初身便死,一生真伪复谁知。”在这里,白居易强调了识别人的两个基本方法:第一,实践——试玉要烧三日满;第二,时间——辨才须待七年期。这些方法都值得我们在甄别合伙者时学习和借鉴。
4、“哥们儿义气”多小人
俗话说“宁可罪君子,不可罪小人”,小人从来都是让人防不胜防的,所以在交朋结友的过程中一定要用点心思.谨防小人,别等到真上当了再追悔莫及。
俗话说“物以类聚,人以群分”,讲究哥们儿义气的人,必定会约上一群“狐朋狗友”,吃喝玩乐无所不为,虽然过得确实潇洒,但却为小人的诞生提供了绝好的温床,因为小人需要这种火热的环境来增加彼此的感情,等你放松对他们的警惕时,他们便在你的背后插刀,这也是小人的一惯作风。
诸葛亮在他的千古名著《出师表》中这样写道:“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可见小人和贤臣对一个国家的前途所起的作用是截然相反的。
但历史却偏偏在重复着一个无可回避的循环,小人就好比那甜口毒药、夺命白粉一样,让人明知是万丈深渊却又禁不住魔鬼的**而忍不住往下跳,这是人性的一种悲哀。也为处世高手敲响一个警钟:在哥们儿义气中前行,碰到的十有八九便是小人。让我们来看看下面这个故事。
和士开是北齐人,其父和安,出仕于东魏,“恭敏善事人”,为人非常狡猾,很有一套恭维巴结皇帝的手腕。也许是有其父必有其子,和士开的奉承拍马功夫真是青出于蓝而胜于蓝,远远超过了他的老爹。北齐天保初年,高湛得宠,被进爵为长广王,和士开见高湛未来当皇帝的可能性很大,便想方设法接近巴结高湛,为自己将来的加官进爵铺平了道路。
高湛性好“握槊”,这种游戏便是中国象棋的起源。恰好和士开也精于此道,于是他便找机会与高湛游戏。二人棋逢对手,总是斗得难分难解,越玩越上瘾,次数更加频繁。
高湛还喜欢音乐,恰好和士开又能弹胡琵琶,他经常为高湛弹曲,兴致高时,还往往边弹边唱,那清歌妙曲,让高湛无比着迷。
高湛性喜谈笑,而和士开生就一副伶牙俐齿,于是便经常陪高湛胡扯闲说,和士开的甜言蜜语和**词秽谈,更使高湛开心,二人越谈越投机,大有相见恨晚的感觉。
北齐皇建二年(561年),孝昭帝驾崩,高湛继承大位,是为武成帝。和士开长期企盼的日子终于来到了。本来,高湛在继位之前与和士开的关系已经火热,即位之后,和士开对他更是“奸谄百端”,因而武成帝高湛视之如心腹,倚之如股肱,和士开得宠的程度,可谓是世间少有。
和士开受到武成帝高湛如此宠爱,照理该满足了,可是他仍继续施展各种手段,进一步巩固和加深皇帝之宠。武成帝患有“气疾”,即“疝气”,这种病最怕饮酒,但他嗜酒如命,越饮病越重。武成帝虽然一向对和士开言听计从,但唯独在饮酒问题上则每谏不从。一次,武成帝气疾发作,又要饮酒,和士开泪下不能言。帝日:“卿此是不言之谏,固不复饮。”和士开仅用哭泣抽噎的微小代价便换取了武成帝的莫大好感,这与他惯常使用的甜言蜜语具有异曲同工之效。
如果你以为和士开的这一表现是出于对武成帝的一片关怀之心的话,那就大错特错了。实际上,劝武成帝戒酒并不是他的目的,通过此举邀宠以求富贵权势,才是他的真正用意。世界上最难测度的是无耻小人之心,代表着人类真诚感情的眼泪也照样可以被他们所亵渎,用来为其不可告人的目的服务。如果和士开以泪劝谏出于真诚,那他就绝不会把**的魔掌伸向皇宫后院,将武成帝的皇后占为已有了。
武成帝的皇后胡氏,本是一个水性杨花、放纵****之人,加上武成帝素来荒**,三宫六院,居无定所,较少与之相伴,因而胡皇后更感到寂寞难挨。
和士开深明“狡兔三窟”之理,单是武成帝的倾心信赖,还不能令他满足。胡皇后喜欢干预政事,和士开早就想拉她作为内援,他正觊觎着机会。当他了解到胡皇后的寂寞后,便决定趁虚而入。
和士开有意挑逗,因而进展十分顺利,很快勾搭成奸。可叹那武成帝对和士开如此恩深义重,而和士开却毫不客气地给他戴上了一顶“绿帽子”。可见礼义廉耻对和士开之流,是毫无约束力的。为达个人目的,他们可以不择手段,这是常人无法理解的。
武成帝的恩宠对和士开达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但和士开对武成帝的回报却是一顶漂亮的“绿帽子”,小人的贪欲如此显现,便从此一发不可收拾了。
俗话说小人难防,但小人却有自己的“特征”,对你投其所好,嘴甜如蜜者,这种人十有八九是小人,所以做人得用点心思,识破小人的嘴脸,别等到真上当了再追悔莫及。
5、防备突然升温的友情
真正的友情向来波澜不惊,不愠不火。因为做人要有“心机”,所以就要保持平和,但有时候,许久不联系的朋友突然频繁地给你打起电话来,这就需要警觉了。
如果你和某人只是普通朋友,虽然也一起吃过饭,但还谈不上交情;如果你和某人曾是好友,但有一段时间未联络,感情似乎已经淡了……但这样的人突然热情起来,你就要多留心了,多半是有求于你了。之所以用“可能”这两个字,是为了对这样的行为保持一份客观,避免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误解对方的好意。因为人是有感情的动物,他有可能在一夜之间,因为你的言行而对你产生无法抑制的好感,就像男女互相吸引那样。不过这种情形不会太多,而你也要尽量避免这种联想,碰到突然升高热度的友情,只有冷静待之,保持距离,才不会被烫到。
要分析这种“友情”是否含有“企图”并不难,首先是看看自己目前的状况,是否握有资源,例如有权有势?如果是,那么这个人很有可能对你有企图,想通过你得到一些好处;如果你无权也无势,但是有钱,那么这个人很有可能会向你借钱,甚至骗钱;如果你无权无势又无钱,没什么好让别人求的,那么,这突然升高热度的友情基本上没有危险——但也有可能“项庄舞剑,意在沛公”,是想利用你这个人来帮他做些事,例如有些人就被骗去当劳力;或是重点在你的亲戚、朋友、家人,而你只是他过河的踏脚石。
从自己本身的状况检查这突然升高热度的友情真的有没有“危险”之后,你的态度仍要有所保留,因为这只是你的主观看法,并不一定正确,所以面对这突然升高热度的友情,你要做到以下几点:
(1)不推不迎
“不推”是指不回绝对方的“好意”,就算你已经看出对方的企图也不要立即回绝,否则很可能立即得罪一个人;但也不可迫不及待似地迎上去,因为这会让你抽身不得,抽了身又得罪对方,把自己变得很被动;不推不迎就好比男女谈恋爱,回应得太热烈,有时会让自己迷失,若突然斩断“情丝”,则会惹恼对方。
(2)冷跟以观
“冷眼”是指不动情,因为一动情就会失去判断的准确性,此时不如冷静地观看他到底在玩什么把戏,并且做好防御,避免措手不及。一般来说,对方若对你有所图,就会在一段时间之后就“图穷匕现”,显现他的真目的,他不会跟你长时间耗下去的。
(3)礼尚往来
对这种友情,你要“投桃报李”,他请你吃饭,你送他礼物;他帮你忙,你也要有所回报,否则他若真的对你有所图,你会“吃人嘴软,拿人手短”,被他牢牢地控制住;想要临事脱逃?恐怕没那么容易。
深谙人情世故的处世高手都知道,做人不能没有提防之心,对待朋友也要保留几分,如果是你本来不亲密的朋友,突然对你热情起来,那就更要小心行事了。
6、多结交比你成功的人
结交优于自己的人,便能见贤思齐,结交比自己差的人,则难免同流合污。
深谙人情世故的处世高手都知道,交朋友要擦亮眼睛,尽可能结交对自己有益的人。
哪些人是有益的朋友呢?就是那些能够帮助你的人,更重要的是那些实际能够给你勇气的人。但千万不要尝试阿谀承奉、讨好巴结某些人,那你是不会从他们身上得到任何帮助的。因为他们随即就会察觉到你的意图。当然你也不会愿意你的周围有一些阿谀奉承的人流连不去。在这里关键的字眼是交往,而不是攀附。
那么,你该跟谁交往呢?跟那些成功人士,那些已经功成名就或者正朝这个方向前进的人。
寻找那些热情的人、乐观的人、认为杯子半满而不是半空的人、那些俗话说“生命给了他一颗柠檬,他就能够做出一杯柠檬水”的人、工作勤奋的人,也就是那些卷起袖子、努力达到攀登顶峰路上每一个目标的人。
你需要那些自动自发的朋友,那些具有追求成功动机的人、自信的人、自我管理的人、自我救助的人、愿意将所知传授给别人的人,包括教师、教练、主管、同事、家庭成员中的长者和智者、训练员和领袖。所有这些人通常也都乐意使你攀登顶峰的路途更为平坦。他们本身就是成功的人。
为了与那些能够给你最大帮助的人交往,应注意以下几点:
(1)与优于自己的人结交
应尽可能结交优于自己的人,并朝这一目标而努力。结交卓越的人士,便能见贤思齐;反之,若结交程度远逊于自己的朋友,则难免同流合污。
当然,这里所谓的“卓越的人士”,并非是指家世显赫、地位超绝的人,而是指有内涵、让世人称道的人物。
“卓越的人士”大体上可区分为以下两大类型:①立身于社会主导地位的人们;②有着特殊才华的人们。例如,对社会有着杰出的贡献,有特殊才能或是学识渊博的学者、才华横溢的艺术家等。此种杰出绝非凭一个人的喜好所界定,而需经由社会上的认同方可获得。当然,其间或许有些例外。总之,希望你能结识这些人士。
至于怎样与这些人结交,没有固定的方法,也许是毛遂自荐,或是经由知名人士的大力引荐,当然也可以加入群英聚会的团体里去寻觅朋友。居于其间,仔细去观察拥有不同人格、不同道德观的人们,不仅是件赏心悦目的乐事,更对你有所助益。
身份地位高的人们所聚集的团体,并不见得便是人们所称道、喜爱的。因为,即使在身份高高在上的人群里,也有脑袋不灵光、不懂得人情世故、一无可取的人。聚集学识渊博者的团体,就不免有这种现象。这些人虽然已经获得人们衷心的尊敬,但却称不上是交往的绝佳对象。这些人往往不知道快乐是什么,不清楚世俗为何物,只是一味地埋头于学问的钻研中。若是你参加此种团体,就必须不时地警告自己,经常性地探出头来看看圈外的世界。如此一来,你的判断能力也能日渐提高。然而,一旦你紧密地参与其间,成为不知世事的学者,那在你重新踏人鲜活的社会时,就很难步履轻快了。
(2)掌握适当的交往方法
不论与何人交往,都应保持判断力,不可不顾一切地全身心投入。几乎所有的年轻人,都渴望能和才华横溢的人物成为知交。如果认为自己也小有才气,那更是如鱼得水。即使达不到此目的,也能满足自己与其共荣的心理。然而,即使是和这些才气超凡、魅力十足的人物交往,也不可不顾一切地全身心投入。不丧失判断力,才是最适当的交往方法。
并非每个人都能心悦诚服地接受“才智”这种东西。相反,“才智”往往会令人产生恐惧的心理。一般来说,在众目睽睽之下,人们会因“才智”感到惧怕。但是,认识这些人,继而亲近、了解这些人,确实是件有意义的事。只是,不论对方多么有魅力,如果自己就此终止和其他人的交往,单和这群人往来,那将会得不偿失。
7、日久见人心,用时间来分辨朋友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隐私,再好的朋友都不能互相了解得通通透透,所以交友时要多给自己与别人一些空间,用时间来加深友谊,不能太过于热情。
正所谓“画虎画皮难画骨,知人知面不知心”,要想一眼认清对方是敌是友,并不是常人所能做到的,而且这一方法也不可靠,因为太快下结论,会使你个人的好恶观念发生偏差,影响你们的交往。另外,人为了生存和利益,大部分都会戴着假面具。和你见面时便把假面具戴上,这是一种有意识的行为,这些假面具可能只为你而戴,而演的正是你喜欢的角色。如果你据此判断一个人的好坏,进而决定和他交往的程度,那就有可能吃亏上当。所以,深谙人情世故的处世高手大都会用时间来分辨朋友,用“时间”来看人,就是在初次见面后,不管双方是“一见如故”还是“话不投机”,都要保留一些空间,而且不掺杂主观好恶的感情因素,然后冷静地观察对方的作为。
一般来说,人不管怎么隐藏本性,终究是要露出真面目的。因为戴面具是有意识的行为,久而久之自己也会觉得累,于是在不知不觉中会将假面具拿下来,就像前台演员,一到后台便把面具拿下来一样。面具一拿下来,真性情就出现了,可是他绝对不会想到你是否在一旁观察。
用“时间”来看待你的朋友,一个个都会自然而然地露出真面目。你不必去揭下他的假面具,他自然会自己揭下来向你呈现真面目。
所谓“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就是指用“时间”来观察人的方略。
人生之中自然会交很多朋友,这些朋友有的会成为你的至交,有的也会中断。交朋友固然不必勉强自己和对方,但不妨采取更有弹性的做法,不投缘的也不必“拒绝往来”,而把他们通通纳入你的“朋友档案”。
有人用电脑建立朋友档案,有人用笔记簿,有人则用名片簿,这些方法各有长处,不管用什么方法,有几点必须请大家记住:
每个朋友都不可放弃。
每个朋友对你都有用处。
每个朋友都要保持一定的关系。
每个朋友的名字底下都要有一定的资料,对他们的专长和爱好有所记录。他们的住所、工作有变动时,也应在你的资料上修正,以免有必要时找不到人。而要有些变动情形,则有赖于你平时和他们的联系。有“心机”的人建立的档案簿会非常详细,这样求朋友帮忙时会更切中要害。
有人懒得动手去建档案簿,“朋友档案”的建立其实很简单。
首先把你在学校时的同学资料整理出来,并做成记录。毕业数年后,你的同学会分散在各种不同的行业,有的可能成为其中的佼佼者。当你需要时,凭着同学的关系,相信他们会给你某种程度的帮助。这种同学关系,还可从大学向下延伸到高中、初中、小学。如能详细掌握,这将是一笔相当大的资源。当然,要建立起这些同学关系档案,你得时常参加同学聚会,并且随时注意同学动态。
同学和朋友的资料是最不可疏忽的,你还可以记下他们的生日。如果你不嫌麻烦,在他们生日时写上一张生日贺卡,或请他们吃个便饭,保证能使你们的关系突飞猛进,这些关系如果能妥善维持,就算他们一时帮不上你的忙,也会介绍他们的朋友来助你一臂之力。
真正懂得交友之道的人在档案簿上记下的不是最相熟的朋友,原因在于相熟的朋友都会时时想起,而那些有一面或几面之缘的人是他们记录的对象。那些在应酬场合认识,只交换名片,谈不上交情的“朋友”。这种“朋友”各种行业各种阶层都会有。你不可把这些名片丢掉,应该在名片中尽量记下这些人的特征,以备再见面时能“一眼认出”。但有一点,名片带回家后要依姓氏或专长、行业分类保存下来。你不必刻意去结交他们,但可以借机在电话里向他们请教一两个专业问题,话里自然要提一下你们碰过面的场合,以唤起他对你的印象。有过“请教”的历史,他对你的印象也会深刻些。当然,不可能指望这种“朋友”帮你什么大忙,因为你们没有进一步的交情,但帮小忙,为你解决一些小问题应该不会有太大的问题。
交友是一个人获得人生与事业成功的重要途径,老于世故的人会懂得去选择和识别益友,摒弃损友,并能恰当地维持朋友之间的良好关系,以为日后所用。
8、把朋友分等级:有“利用”价值的放在第一等
“有了朋友,生命才显示出全部的价值。智慧,友爱,这是照亮我们黑夜的唯一光亮。”深谙人情世故的人都知道,一个人的成功,除了时、运、命和自身的努力之外,还离不开众多朋友的支持和帮助,离不开对朋友的“利用”。
人们可能都有过这样的体会,平时朋友多得没法数,前呼后拥好不威风,可到有事需要朋友帮助的时候,却抓不住一个,全都跑得无影无踪。有的人平时朋友并不多,可在需要时个个能鼎力相助。其中的原因就是交朋友时没有分级。
朋友相交以“诚”,此乃至理,那为何又要分“等级”呢?那不就不诚了吗?非也!
某地有个很成功的商人,朋友无数,三教九流都有,他也曾逢人就夸,说他朋友之多,天下第一。后来有人问他,朋友这么多,他都同等对待吗?
他沉思了一下说:“当然不可以同等对待,要分等级的!”他说虽然自己交朋友都是诚心的,但别人来和他做朋友却不一定都是诚心的。在他的朋友中,人格清高的朋友固然很多,但想从他身上获取一点利益,心存二意的朋友也不少。“对方有坏意,不够诚恳的朋友,我总不能也对他推心置腹吧!”这位商人说:“那只会害了我自己。”
所以,在不得罪“朋友”的情况下,他把朋友分了“等级”,计有“刎颈之交级”“推心置腹级…‘可商大事级”“酒肉朋友级”“嘻嘻哈哈级”“保持距离级”,等等。他就根据这些等级来决定和对方来往的密度和自己心窗打开的程度。
“我过去就是因为人人都是好朋友,受到了不少伤害,包括物质上的伤害和心灵上的伤害,所以今天才会把朋友分等级。”很明显,“刎颈之交级”“推心置腹级”和“可商大事级”的朋友,是可以利用的好朋友。
或许你会认为把朋友分等级过于世故,但听了这位商人的话后,使我们觉得分等级的确有其必要,即为了便于利用和保护自己免受伤害。
要把朋友分等级其实并不容易,因为人都有主观的好恶,因此有时会把一片赤诚的人当成一肚子坏水的人,也会把凶狠的狼看成友善的狗,甚至在旁人点醒时还不能发现自己的错误,非等到被朋友害了才大梦初醒。所以,要十分客观地将朋友分等级是十分困难的,但面对复杂的人性,你非得勉强自己把朋友分等级不可。心理上有分等级的准备,交朋友就会比较冷静客观,就可在关键时用得上,并且把伤害减到最低。
给朋友分等级,对心地纯真感情丰富的人很困难,他们只会一味地付出,不善识人。而且把朋友分等级,他也会觉得有罪恶感。
不过,任何事情都要经过学习,慢慢培养这种习惯,等到了一定年纪,自然热情冷却,不用人提醒,也会把朋友分等级了。
分等级,可像前述那位商人那样分,也可简单地分为“可深交级”和“不可深交级”。
可深交的,你可以和他分享你的一切;不可深交的,维持基本的礼貌就可以了。这就好比客人来到你家,真正的客人请进客厅,推销员之类的在门口应付就行了。
另外,也要根据对方的个性,调整和他们交往的方式。但有一个前提必须记住,不管对方智慧多高或多有钱,一定要是个“好人”才可深交,也就是说,对方和你做朋友的动机必须是纯正的,不过人常被对方的身份和背景所迷惑,结果把坏人当好人,这是很多人无法避免的错误。
给朋友分等级,也要选对时机,如果你目前平平淡淡或失意不得志,那么不必太急于把朋友分等级,因为你这时的朋友不会太多,还能维持感情的朋友应该不会太差。但当你有成就了,手上握有权和钱时,那时你的朋友就非分等级不可了,因为这时的朋友有很多都是另有所图,不是真心的。
9、朋友间要保持距离
两只豪猪过冬,隔得太远了,会冻得慌;靠得太近了,又会扎着对方。朋友间的相处就如豪猪过冬一样,太远了不行,太近了也不好,只有保持适度的距离,才能让友情保持永久的生命力。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点和缺点,“金无足赤,人无完人”,人的瑕疵也会在友谊的光环中出现,过深的了解使你发现了对方人性自私甚至卑劣的一面。于是,瑕疵的影子在你心灵里浮现,少许的违背都使你特别在意。于是,被欺骗感和不忠实感使你对友谊产生了怀疑、冷淡和争执,又将友谊根基动摇,再难恢复其原来的面貌。与其破坏一段美好的友谊,何不保持一定的距离美和朦胧美呢?
距离是人际关系的自然属性,有着亲密关系的两个朋友也不例外。彼此成为好朋友,只说明你们在某些方面具有共同的目标、爱好或见解以及心灵的沟通,但并不能说明你们之间是毫无间隙、融为一体的。任何事物都存在着其独自的个性,事物的共性存在于个性之中。共性是友谊的连接带和润滑剂,而个性和距离则是友谊相吸引并永久保持其生命力的根本所在。
交友的过程往往是一个彼此一直相互吸引的过程,因为你们有共同的“东西”,所以一下子就越过鸿沟而成为了好朋友,甚至“一见如故,相识恨晚”。这个现象无论是异性或同性都一样。但无论怎么相互吸引,双方都还是有些差异的,因为彼此来自不同的环境、受不同教育,人生观、价值观再接近,也不可能完全相同。当两个人的“蜜月期”一过,没有了新鲜感,便无可避免地要碰触彼此的差异,于是从尊重对方,开始变成容忍对方,到最后要求对方。当要求不能如愿以偿时,便开始背后的挑剔、批评、抱怨,最后结束友谊。这和两个人谈恋爱是很相似的,很多恋人开始进入恋情,是因为对对方有一点了解,但还不够了解,所以有一丝的吸引,有一丝的好奇,有一丝的神秘感;而一旦揭开了这层面纱,两个人对对方的优缺点都了如指掌的话,便会失去昔日的热情,如果两人的感情不够深厚的话,就很有可能进入感情的“冰冻期”,和恋人一起的感觉就如自己左手摸右手的感觉,这样的感情就算能持久也会很乏味。所以要适度地保持距离感,有张有弛,才不会使自己的感情生活犹如一潭死水。
爱情也好,友情也罢,其实都是需要我们用心去经营的。因为人有时就是这样奇怪:未得到时,总想得到;未靠近时又总想贴在一起,等真正得到和靠近时却未必有想象中的那么好,于是又会挑剔和苛求对方。人总是在无意中伤害着他们自己,也许,你为了赢得一段感情而付出了很多,可是等真正走近时,却又因为一件小事造成了感情的破裂。所以,有了“好朋友”,与其太接近而彼此伤害,还不如给双方都留一点想象的空间,要知道朦胧美也是一种美,雾里看花、水中看月也许会更美!
有人将友情比喻成弹簧,保持适度的距离以及适度拉伸和压缩,才能使之保持永久的弹性。“保持适度距离”简单地说,就是不要太过亲密,一天到晚在一起,心灵是贴近的,但是肉体是保持距离的。能“保持适度距离”就会产生“礼”,古代夫妻之间都讲究“相敬如宾”,即使是再亲密的朋友,我们也不能口无遮拦。保持适度的距离,更有利于我们把握好人和人之间的“礼”,这“礼”便是防止对方碰撞而产生伤害的“海绵”。
保持和朋友间的距离,就是要给自己多留一些空间,对朋友不必什么话都说。
首先,要保留一些自己的隐私。“心有灵犀一点通”,心灵相通、心心相印虽然是交朋结友的理想状态,但是要达到这种状态是很困难的。所以,该保留给自己的还是得保留,毕竟朋友间的相处,讲究的是一种情感上的沟通和理解互助,而不是了解一些没有必要的东西。
但有的人为了表示自己对朋友的信任,把自己的一切情况都和盘托出,这种做法是一种轻视自己的行为。在你要将自己所有的一切告诉对方时,你首先得了解人家是不是愿意去倾听。否则,你会让对方误以为你是一个哕唆而没头脑的人,而且在你和别人分享你的一切经历时,最好先了解你的朋友是否是一个值得信赖、品行端正的人。
此外,一个人的行为习惯,经常出入的地点,某些专门活动和个人隐私等均属于个人秘密,如果对方不是知己,是不能轻易告诉他的,即使是你的朋友也是如此。
其次,不要随便在朋友面前议论他人。如果你的朋友是一个通情达理的人,他必定会劝告你、开导你,劝你不要随便议论他人,对你困惑的事情给予积极的引导;如果你的朋友是一个好惹是生非的人,很有可能把你的话传给被你议论的人,引起对方的怨恨;如果你的朋友用心不良,还会夸大事实,添油加醋,有意挑起冲突,使你在朋友中处于十分尴尬的境地,严重的还会酿成大祸。
在结交朋友的时候,不要轻信他人。如果对方是一个别有用心、居心叵测的人,友情随时可能被玷污,并给你带来不必要的麻烦。因此,你必须谨慎处世,多设几道防线。常言道:“逢人且说三分话,未可全抛一片心。”
保持适度的距离,不仅可以维持友谊的持久性,同时也是自我保护的一种方式。这是我们在交友过程中必须悟透的一点人情世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