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四光(1889—1971),蒙古族,湖北黄冈人。地质学家、教育家、音乐家和社会活动家。1910年毕业于日本大阪高等工业学校。1911年出任湖北军政府实业部部长。1918年获英国伯翰大学硕士学位,同年回国任北京大学地质系教授。1928年任中央研究院地质研究所所长。1948年当选为中央研究院院士。1950年任中国科学院副院长。1951年当选为世界科学工作者协会执委会副主席。1952年任中华人民共和国地质部部长。1955年被聘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1958年任中国科协主席。1970年任国务院科教组组长。
李四光出身于穷苦家庭。因为他排行老二,他父亲便给他起了个响当当的名字—李仲揆。他14岁赴日本留学时填写护照,一时大意,误将年龄“十四”填入姓名栏内。护照既不能重填又不准许涂改,遂将错就错,将“十”改成“李”字,变成“李四”;“四”字不好改,抬头看到一块横匾“光被四表”,便又加上“光”字,此后即一直叫“李四光”。
李四光主考,往往用若干块石头标本作为试题,要学生写其之描述答案。
20世纪30年代李四光主持兴建武汉大学珞珈山新校区,凝结着其教育救国理想。经过实地考察,李发现东湖之滨实乃办学之上好宝地。于是在1928年11月正式确定武昌东湖珞珈山一带为国立武汉大学新校址。李请美国工程师开尔斯来进行新校舍规划设计,历经一载。今武汉大学珞珈山校区被称为世界上最美丽的大学校园之一。
1952年的一天,毛泽东在日理万机、操劳国内外大事的百忙之中,于一次会议间隙接见了李四光。那天李回到家里,精神格外奋发,兴致勃勃地跟妻子许淑彬谈起了接见时的幸福情景:毛身材魁梧,红光满面,平易近人,和蔼可亲。毛问他:“‘山字型构造’是怎么回事,你能不能给我讲一讲。”李非常感动。毛博学多闻,这样关心地质科学发展,连地质力学中“山字型构造”这样专门的术语都注意到了。
1964年在第三届全国人大会议期间,毛泽东在人民大会堂北京厅单独会见了李四光。毛风趣地对李说:“李四光同志,你的太极拳打得不错啊!”李一时没有理解毛的意思,回答说:“身体不好,刚学会一点。”毛笑着说:“你那个地质力学的太极拳啊!”这时李才听懂,毛的话是对他和中国广大石油地质工作者一起用新华夏构造体系找到大量石油的高度评价。
1964年某一天,毛泽东又一次接见了李四光。那是在中南海怀仁堂开完一场会议以后,毛邀请李一起观看第一次在北京演出的豫剧《朝阳沟》,并要李坐在他身边,边看戏,边交谈。他们谈了该剧,也谈到了石油。在谈到石油问题时,毛对地质部和石油部在找油方面所做出的卓越贡献给予了高度评价。演出结束后,毛又拉着李一起登上舞台,同演员合影留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