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文江:中国地质事业奠基人
丁文江(1887—1936),江苏泰兴人。地质学家、地质教育家、社会活动家。先后毕业于英国剑桥大学、格拉斯哥大学,曾任北洋政府农商部地质调查所所长、北票煤矿总经理、北京大学地质学教授、中国地质会会长、《中国古生物志》主编等职。他是中国地质事业奠基人之一,创办中国第一个地质机构—中国地质调查所,又是《努力周报》与《独立评论》创办人之一。他的身上恰到好处地集合了专门科学家、科学事业组织者和科学思想传播者等多重角色。
丁文江幼年常浏览古今小说,尤好读《三国演义》。但他独不喜欢关羽之为人,说:“彼刚愎匹夫耳,世顾相与神圣之何耶!”
丁文江11岁写《汉高祖明太祖优劣论》,全文数千言,塾师竟无从修改一字。丁初中跳级,一年跳3级,两年就考进剑桥大学。19岁到英国,开始学英语,未满两月就可进行一般对话。
1908年丁文江投考伦敦大学医科,有一门不及格。他从此抛弃学医志愿,改进格拉斯哥大学,专攻动物科,以地质学为副科,1911年毕业竟获双学位。
丁文江办中国地质调查所,训练调查人员,要他们先下煤矿做苦力,训练后不合格的不用。而一切野外工作,他自己带头干。
丁文江自信可以做一个很好的军官学校校长,但因他从未带过兵、打过仗,所以谁都没有真的让他去做。
丁文江主持南京国民政府中央研究院时,常责备物理研究所所长丁西林,说他不注意争取头等物理学家。
丁文江在北大任教时,有一次讲到基性火成岩的风化,拿出一块标本说:“你们看,它像一个马蹄子不像?这俗语叫作‘马蹄石’,说是穆桂英的桃花马踏成的,山西北部到处都有。”
丁文江遇事总喜欢下结论。由此,王文伯送了他一个绰号“conclusionist”,可译作“结论家”。
罗家伦访求宋应星《天工开物》原版书三十年不能得,后偶遇于日本,遂以古钱若干交换之。归国后知丁文江访求该书十年未成,于是慷慨相借。
丁文江不喝酒,也反对喝酒。他从胡适《尝试集》里摘出几句诗,请梁启超写在扇面上,送与胡,要他戒酒。
丁文江讲授地质学,利用掌故、小说及戏曲、歌谣等加以科学解释,引人入胜。但他说:“不常教书的人教起书来真苦,讲l小时预备3小时,有时还不够。”
辛亥革命前夕丁文江去西南考察。他这才发现,武昌地学会的地图、商务印书馆的《最新中国地图》,以及英、德、法、日等国的一百万分之一中国地图,都还是据康熙年间天主教耶稣会士所绘地图为蓝本,致使地图上一条贯通云、贵两省的驿道错误了两百年。
1914年丁文江赴西南调查滇东矿产,随身带着《徐霞客游记》,循着徐的入滇路线进行考察。他发现,首先提出金沙江是长江上游的正是徐。
1920年英国文化科学大师罗素来华,中国学术界隆重接待。丁文江对罗素说:“罗素先生,您真正是英国贵族产生的精品。”罗素后来也对人说:“丁文江是我所见中国人里最有才、最有能力的人。”
丁文江认为,世界上最重要的是人事而不是物质。如果不了解人事问题,那金银矿藏仍将被偷窃而去。他曾对中国过去五百年间历朝宰相的籍贯进行考据研究与统计,并对董显光说:“中国宰相出生于南方为多数,尤以苏北最多。”
丁文江自日本归,书赠孙叔雅诗一首:“男儿壮志出乡关,学业不成誓不还。埋骨何须桑梓地,人间到处有青山。”系据月性和尚(通常误作“西乡隆盛”)诗改作。
丁文江最佩服徐霞客,也爱读他的游记。上文已提到,他曾指出,徐是最早发现金沙江是扬子江(长江)上游之人。丁曾为《徐霞客游记》绘了一册地图,还写了一篇《徐霞客年谱》。
丁文江常爱引用外国名言:“准备着明天就会死,工作着仿佛像永远活着的。”他曾问胡适这两句话应该怎样译成中文。胡试了几次,最后译成白话韵文:“明天就死又何妨!只拼命做工,就像你永远不会死一样。”
丁文江在《假如我是张学良》一文中为张设计作战方案,俨然一位军事学家;在《假如我是蒋介石》一文中苦心劝蒋“立刻完成国民党内部的团结”,“立刻谋军事首领的合作”,“立刻与共产党商量休战,休战的唯一条件是在抗日期内彼此互不相攻击”。但这仍只是一厢情愿。
1936年元月,时任中央研究院总干事丁文江在湖南谭家山煤矿考察时,因煤气中毒遽尔长逝。消息传来,知识界为之震动。丁之墓地在长沙岳麓山西麓(后山)半山腰,普普通通一个圆形馒头,没有一代大家风范,与岳麓前山之黄兴墓、蔡锷墓反差极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