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伯苓:随时随地小心(1 / 1)

张伯苓(1876—1951),天津人。近现代职业教育家。我国西方戏剧及奥运会最早倡导者,被誉为“中国奥运第一人”。早年毕业于天津北洋水师学堂,后获得上海圣约翰大学、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名誉博士。他把教育救国作为毕生信念,先后创办天津南开中学、南开大学、南开女中、南开小学和重庆南开中学,接办四川自贡蜀光中学,形成著名的南开教育体系,为国家培养包括周恩来在内的一大批人才,被誉为“中国现代教育的一位创造者”。

张伯苓在私塾教体操课,将北洋水师学堂的哑铃和体操用的棍棒绘出图样,让木匠制作后给学生练习,有时自己也一起练习。

1909年张伯苓在南开学校鼓励学生演剧。他为学生作舞台设计并扮演戏中主角,曾自扮剧中的校长。

张伯苓曾喜吸烟,尤嗜雪茄。1914年他训斥一个手指发黄的学生,但该生指着张桌上的烟袋给予反驳;张当即将烟袋丢入痰盂,从此不再抽烟。

张伯苓在山东威海卫,目睹它先被日本所占领,后交还中国,中国又转租英国。他后来说:“我正在那里,并且我看见威海卫的旗子两天之内换了3次。头天我看见龙旗替下了太阳旗,第二天我又看见龙旗被米字旗代替了,痛楚和愤怒使我深悲。”

张伯苓爱讲《论语》中鲁哀公问政于孔子的故事(“为君难”),并以此训示学生:“作业必须战战兢兢,念念不忘困难,随时随地小心。”

张伯苓当南开中学校长时为学生上“修身课”,写3条标语:“过而不改是谓过矣”;“过则勿惮改”;“马路人告之有过则喜”。写完贴在墙上,与学生共勉。

张伯苓70岁寿辰,其学生老舍和曹禺合写一首贺词:“知道有个中国的,便知道有个南开。这不是吹,也不是唠(意为“吹牛”)。真的,天下谁不知,南开有个张校长。”

1913年暑假周恩来考入南开中学。张伯苓不因周的清贫而漠然视之,相反他很赏识、关怀周。他免去周的学费、书费、宿费,并让周业余帮助学校做些抄写、刻字的杂事。

张伯苓多次讲过:紫白是代表南开的校色。“紫”是象征高尚的颜色。他还风趣地说:“满朝朱紫冠,尽是读书人”。“白”是象征纯洁、廉洁的颜色。

在旧中国普遍存在脏、乱、差的环境里,南开学校算得上幽美的教育园地了。1934年诗人柳亚子初到南开大学即赋诗赞美:“汽车飞驶抵南开,水影林光互抱环。此时桃源仙境界,已同浊世隔尘埃。”

张伯苓创建“南开”系列,在中国近现代中、高等教育的发展史上,除了别的贡献,他还特别重视戏剧、音乐、体育等方面的教育,以及爱国教育、民主教育、实用教育,并较早开办理科、商科、经济学及女中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