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右任(1879—1964),陕西三原人。近现代政治家、教育家、书法家。早年加入同盟会,后长期在国民政府担任高级官员,还是复旦大学、上海大学、国立西北农林专科学校等创办人和复旦大学、私立南通大学校董等,又创办过《神州日报》《民呼报》《民吁报》等多家报纸。人称“近代书圣”,诸体皆工,尤擅草书。
于右任18岁参加岁考,考题有《秦始皇拿破仑论》《卫文公滕文公论》等数十个,内容涉及中外史地、格致算学诸领域,限期1个月交卷。于胸有成竹,奋笔疾书,文不加点,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了十数篇,篇篇都被佳批,名列第一,人称“西北奇才”。
于右任第一部诗集是他随作随录、汇编成册之《半哭半笑楼诗草》。他自号为“半哭半笑楼主”,用意即在标明是以八大山人朱耷志节自况。
于右任赞佩由经亨颐、陈树人等组织的“寒之友”画社,并为其题词:“人中有松柏,天下无岁寒。”“光明磊落经百变而愈见精神,真天下之至友也。”
于右任昔居上海静安别墅时,知马公愚患失眠,睡前必以两时钟置枕之左右,静听时钟走声方能入梦。他于是称马为“两钟居士”,并撰联赠之:“两钟居士;五柳先生。”盖马喜菊,且常绘菊,有陶渊明之风。
20世纪20年代于右任在苏州木渎石家饭店小酌,连饮3碗鲃肺汤,因味鲜美,乃题诗曰:“老桂花开天下香,看花走遍太湖旁。归舟木渎犹堪记,多谢石家鲃肺汤。”
某人有名画一幅,相传为周颠仙所绘,索价数万,并遍求名家题签以重抬其作。于右任见后题有七绝:“神仙涂写无真假,史传传闻费考量。绝世英雄明太祖,庐山勒石更荒唐。”
于右任曾印《半哭半笑楼诗》讥讽时政,为清廷缉捕,避难上海。马相伯知道后,招其于震旦学院,并免其学膳费。马说:“吾以尽国民一分子之义务也。”
于右任初到上海滩是1904年春,举目无亲,囊中羞涩,暂寄宿在陕西乡党吴仲祺家里。后于题诗云:“泾阳吴老字仲祺,其子知名号陀曼(即吴宓)。父为大侠子学者,我亡命时蒙蔬饭。”
于右任竞选国民政府副总统时,曾醉酒南京夫子庙,为某酒家侍女当筵挥毫,传为一时佳话。张慧剑却写以一联:“差无媚骨;犹有骚心。”
于右任、卢冀野与庞齐小叙于重庆。卢赠庞《双调·清江引》:“南宁几年参义旅,来涉山林趣。阶前黛丽花,窗外高梧举,清谈小园须记趣。”于见云:“黛丽花”可改“大丽花”,“高梧举”可改“梧高举”,如此更见对仗工稳贴切。
于右任创办《神州日报》时自称“神州旧主”。《民吁报》被查封后,于流亡至日本,得章太炎襄助。章说:“我亦神州旧主,能不助君!”后章去世,于有散曲《题太炎遗像》:“自民呼,自民吁,当年共作神州主。垂老请囚戏本初,伤时掷笔哭渔父。到此时,先生知否?”
于右任曾主持《民呼报》笔政,有诗讽刺庆亲王奕劻父子收干女儿祝寿事:“侯门父子作干爷,喜气洋洋在一家。照例自然呼格格,请安应不唤爸爸。岐王宅里开新宴,江令归来有旧衙。儿自弄璋翁弄瓦,寄生草对寄生花。”由此奕恨之入骨说:“如获于某,必剜其双目以为惩。”于闻后付诸一笑,乃戏改《民呼报》为《民吁报》,并对人说:“吾双目被剜矣。”
《神州日报》的报名是于右任等反复斟酌而精心拟定的。神州是中国古称,在旧作诗文里往往把它同故国情思紧连。于说:“顾名可以思义,就是以祖宗缔造之艰难和历史遗产之丰富,唤起中华民族的祖国思想”“激发潜伏的民族意识。”
沪宁铁路首行夜车是于右任力争之结果。当初国内火车为了安全,仅在白天行驶,遇夜即停。于说:“外国火车夜间能开,为什么我们就不能开?只要严格遵守规章制度,必然平安无事。”
于右任从洛阳古董商手里买到7对名将显宦夫妇“鸳鸯碑”,或是夫妻合葬的墓志;或是夫妻分葬异地的两块墓志;或是合葬的墓志其中一块流落异方,发现后又合而成双,均有传奇色彩。于为此撰写学术论文《鸳鸯七志考证》,此时其书斋特意命名为“鸳鸯七志斋”。
经亨颐、陈树人、何香凝等游紫金山,合作“岁寒三友图”两幅,分赠邵力子、于右任。其上有于题诗:“紫金山上中山墓,扫墓来时岁已寒。万物昭苏雷启蛰,画图留作后人看。”
20世纪30年代上海有个青年跑到南京来找于右任,要求安排工作。于问他有什么特长,他说,“别的不敢讲,这4年来朝夕临摹老先生的字,稍有可观。”且拿出一幅仿于字帖。于笑而不答,派他一个小差使。人们去问于,想必此君摹仿到家,才受如此青睐。于笑着说:“并非有所厚爱,怕的是他找不到事,在外面‘鱼目混珠’。”
于右任中年写草书,每日仅记一字,两三年间可以执笔。他说:“楷书如步行,行书如乘轮船、火车,草书如坐飞机。”于为人写字,最喜欢写的是《礼运·大同篇》。
于右任每回故乡三原,总要上明德亭饭馆。他尤爱尝厨子张荣“辣椒煨鱿鱼”,曾挥毫题“名厨师张荣”5个大字。明德亭为此做了匾额,悬在门上招徕顾客。
于右任搜集历代碑刻和名家法帖,曾领衔发起成立“中华草书社”(即“标准草书社”)。他在一幅画上题诗道:“自乐琴书岁月长,庭前初放早梅香。闲听爆竹更新历,富贵花开供画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