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光旦(1899—1967),上海人。社会学家、优生学家、民族学家。获美国哥伦比亚理学硕士学位,回国后在清华大学、西南联大、中央民族学院等校任教。1927年参与筹设新月书店。著作有《优生学》《人文生物学论丛》《中国之家庭问题》,另有译著《性心理学》。清华百年历史上四大哲人之一,另外三位是叶企孙、陈寅恪、梅贻琦。
潘光旦最大爱好是研究家谱。故特在新居开辟一室,沉醉于所搜集之家谱中。有人问他,为什么喜欢看他姓家谱,而不修自家家谱?潘笑而不答。为此有人送联:“寻自身快乐;光他姓门楣。”
潘光旦嗜治家谱。孔祥熙托人往潘处说情,请他证明自己为孔子后代。潘拒谓:“山西没有一家是孔仲尼嫡系后人。”来人大窘而回。
潘光旦在清华读书时,因跳高致伤而锯掉右腿。有一次他问代理校长严鹤龄:“我能否出洋?”严回答道:“怕不合适吧,美国人会说咱中国人两条腿的不够多,一条腿的也送来了!”一位美籍女教师闻之打抱不平:“他的功课门门总是考第一,他不能出洋谁还能出洋?”也因为潘缺了一条腿,走路总撑着两根木拐杖。他在西南联大经常作报告,极为叫座。有一次谈到孔子,他说:“对于孔老夫子,我是五体投地。”说着他朝自己身上看了一眼说:“讲错了,应该是四体投地。”
潘光旦在西南联大任教务长,同时研究优生学与心理学。当时云南多鼠,潘深受其苦,张夹设笼进行捕捉。一日捕得硕鼠十多只,便斩头剥皮,弃其内脏,然后洗净切成块状,请夫人做成菜肴。夫人皱眉问道:“我们伙食虽不算好,也常有鱼有肉,今天为何叫我做这苦差事?” 潘解释道:“我这是为了学术研究,请你一定要帮助我。”夫人无奈,只好勉为其难。
潘夫人一向善于治馔,煮熟后果然异香扑鼻。潘光旦大喜,随即邀来共同研究心理学的同事和学生数人,诡称偶获野味,欲与诸位分享。待鼠肉端上桌来,潘带头大嚼,众宴客亦举箸共食,咀嚼再三,竟不辨是何动物。一客问道:“此肉细嫩,味道鲜美,但不知是何野味?” 潘笑答:“鼠肉。”此二字一出,想再吃一块的忽然停住筷子,嘴里正在咀嚼的竟吐了出来;还有紧锁双眉、喉痒欲吐的。潘一再保证,其中绝无有害健康之物质,并以身作则继续食用。然无论他怎么劝诱,直到餐毕终无问津者。潘大笑道:“我又在心理学上得一证明。”
潘光旦写作很快,因此许多报刊约他撰稿。潘为应付,往往一文才写了一半即送到印刷厂。在排字同时,他即“下笔千言”“一挥而就”,写完下半部。朋友称他是“快马”。
潘光旦平易近人,风趣好玩,没有大教授架子。由于多年吸烟,其牙齿黄得发黑,特别是门牙东倒西歪,其为难看。1949年在清华社会学系一次迎新会上,一位新同学竟说,世界上最丑之事物是潘先生牙齿。众人大笑不止。潘不仅不气,反而笑道:“我的牙齿的确不雅观,但是否是世界上最丑之事物还有待商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