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谷城(1898—1996),湖南益阳人。历史学家、教育家、社会活动家。1913年入长沙湖南省立第一中学,1917年入北京高等师范学校英语部学习。自1942年秋起一直在复旦大学执教,任历史系主任、教务长等职。建国后任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全国政协常委、中国农工民主党主席、中国史学会首任执行主席。著有《中国通史》《世界通史》《中国社会史论》等。
周谷城说,读书最要紧的是多读不同的书;只有博大精深才合乎辩证法。光读“一条鞭”的书会越读越蠢。博学的目的在于“反其约也”。
1913年15岁的周谷城考入长沙湖南省立第一中学,这是湘省第一所省立中学,创办人和第一任校长是符定一。符治校严谨,以“公、勇、勤、俭”为校训对学生进行勉励。进入省立一中,周像是跨进了一个全新的世界,对英语和数理化等每门学科都很感兴趣,如饥似渴地学习。
周之国文老师袁吉六曾说过:“我在第一师范教书时,古文最好的学生是毛泽东;在省立一中教书时,古文最好的是周谷城。”袁是前清进士出身,既是湖南第一师范老师,又受聘在省立第一中学教国文,在一中作文讲评时他经常引周谷城文章为例。
1921年周谷城在湖南第一师范学校任教时撰写第一本专著《生活系统》(1924年出版)。周很重视它,晚年时说自己的思想系统早已由它决定了。
周谷城说:“我写书和写文章好像很杂,既写历史,又写逻辑,又写美学。但这不是偶然的,在我的思想系统中非写这些不可。”
周谷城对顾毓璘诗词推崇备至,特为其《诗选》题词:“思飘云物外,诗入画图中。”为其《词选》题词:“横笛弄秋月,长歌咏杜风。”
1931年周谷城在中山大学主持社会学系时,与在哲学系教书的李石岑就黑格尔哲学展开争论,使全校师生颇感兴味,那些向来无人过问的校刊一时竟至畅销。
周谷城教学从来只用自编讲义,只讲自己观点,而且必定自成体系。“孤岛”时期他仍完成了《中国通史》的撰写,并向学生提供具有自己风格的教材。
周谷城完成了《中国通史》的撰写后,又撰写了《中国政治史》(1940年)。他说:“我虽不一定要问政治,但政治却要问我。”
周谷城回忆当年说:“《中国通史》一出,即被认为有马克思主义嫌疑,不许我教,责令我改教世界史,并限定要兼教世界史学史,以为这可以折磨我。”岂知他不怕“改行”。他继续回忆:“我正想多知道一些世界史,并且认为,研究中国史却不研究世界史是很不方便的。”很快他又变成了世界史专家,写出了《世界通史》3册。史学名家不少,但以一人之力兼著《中国通史》和《世界通史》,这在中国史学界至今还没有第二人。
周谷城晚年一直担任复旦大学历史系教授。他以八十岁高龄登上教坛,讲授世界史,培养了改革开放后第一批史学硕士和博士研究生,撰写了《中外历史的比较研究》《所谓意境》《论古封建》等有影响的专论。
毛泽东逝世时,周谷城作《哀悼毛主席逝世》七律一首。诗曰:“阴沉一霎朔风号,领袖惊传别我曹。抢地吁天呼不应,伤心惨目泪如潮。五洲魑魅焰仍在,百国工农志不挠。且化悲哀为力量,继承遗志夺高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