聂耳(1912—1935),云南玉溪人。中国现代音乐家,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义勇军进行曲》曲作者。他创作了数十首革命歌曲,他的一系列作品影响了中国音乐几十年。他的音乐创作具有鲜明的时代感、严肃的思想力、高昂的民族精神和卓越的艺术创造力,为中国无产阶级革命音乐的发展指明了方向,树立了中国音乐创作的榜样。作品还有《渔光曲》《卖报歌》《毕业歌》等。
聂守信(即聂耳)年轻的时候对音乐就特别敏感。大家都说,只要能从人耳朵里进去的,都能从他嘴里唱出来。久而久之,大家都叫他“耳朵”。
在一次联欢会上,聂守信不但能表演舞蹈,模仿各种人说话,还能让两只耳朵一前一后地活动。这是一般人很难做到的,大伙儿都被逗得大笑起来。老板给聂送礼物,并称他为“聂耳博士”。聂笑着对大家说:“你们硬要把一只耳朵送我,也好,四只耳朵(“聂”的繁体为“聶”)连成一串,不像一个炮弹吗?”从此聂改名为“聂耳”。
聂耳初到上海时,每天晚上站在华懋饭店餐厅门外偷听里面的音乐,还典当衣服观看津巴利斯特的小提琴演奏。
聂耳在北平时穷得买不起棉衣,却在秋末时节深入到贫民区天桥等地,用有限的几个钱来收集北方民间音乐素材,并在“充满了工人、车夫、流氓无产阶级们的汗臭”环境中聆听卖嗓子、卖武艺吼声,从中知道他们“生命的挣扎”的心曲。他在上海一年苦苦积攒,才买到一把多年梦寐以求的廉价小提琴。在上海,他经常踏着晨霜夜路,体验女工上班的辛苦,从而创作出《新的女性》。聂耳还与小报童交上了朋友,天天问寒问暖,那首著名的《卖报歌》正是在此种环境下创作出来的。
聂耳一直没有像样的创作条件。他居住的斗室冬冷夏热。他到北平连续登台演出4天,仅得6元钱报酬。这不仅使他从心底更加憎恨资本家老板剥削的冷酷,其作品也不断呼喊出人民要求解放的心声。
聂耳说自己的《渔光曲》不足为傲,是在《孟姜女寻夫》旧调子上发展而成的。他一面歌唱一面比较,指出其雷同之处。
郭沫若在聂耳去世后,称其为“人民音乐家”,“他是天才的音乐家,又是革命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