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禺:东方的莎士比亚(1 / 1)

曹禺(1910—1996),祖籍湖北潜江,生于天津。杰出的现代话剧作家。作为新文化运动开拓者之一,与鲁迅、郭沫若、茅盾、巴金、老舍齐名。1922年入读南开中学,并参加南开新剧团。1934年处女作《雷雨》问世,在话剧史上具有极其重大的意义,被公认为是中国现代话剧成熟的标志,曹也因此被誉为“东方的莎士比亚”。其他作品还有《日出》《原野》等。建国后历任中国文联执行主席、中国戏剧家协会副主席、北京市文联主席等职。

曹禺10岁时就显露出不凡的文学天才,写出了“大雪纷纷下,穷人归无家”等诗句,几乎可与杜甫、骆宾王儿时诗作相颉颃。

曹禺从小就与戏剧结下不解之缘。他在天津南开中学读书时,曾扮演过易卜生作品《国民公敌》里的女儿和《玩偶之家》里的女主角娜拉。

有一次曹禺谈到戏剧中人名的问题。他说:“名字一定要与剧中人的性格相吻合。比如我叫‘万家宝’,这是我祖母给取的名字,不适合我的身份。我哪里像个‘宝’呢?”

曹禺原名万家宝。他解释:“我原本姓万,这个万字,草头下面一个禺。年轻时的风气,写文章总得有个笔名,于是把万字拆开,成了‘艹禺’。但草头不像个姓,谐音,就来个‘曹’吧。这个名字很好,既上口好记,又不容易重复。”

曹禺成名作《雷雨》构思于1928年(18岁),正式动笔是在1933年(23岁)。当时他躲在清华大学图书馆一个专门搁外国杂志的屋子里,一个人从早到晚不停地写,一直写了半年多。

曹禺说:“我写《雷雨》是在写一首诗。”“《雷雨》是我的第一声呻吟,或许是第一声呼喊!”《雷雨》经巴金推荐在《文学季刊》上发表,担任剧本编辑和校对的就是靳以和巴金。曹禺创作此剧,从酝酿到推出共用了5年时间;其中有七八个月是撰写,先编写全剧大纲、人物小传和**片断,然后再正式写作全剧。这时他才23岁。

20世纪40年代初中国文坛盛行写诗剧,不少初出茅庐者跃跃欲试。有人问曹禺是否也要写诗剧,他说:“诗剧很不容易写,必须有最丰富的人生体验,以及最伟大的想象力。我现在年纪还轻,等年纪大一点才敢尝试。”

曹禺曾说:“我喜欢写人,我爱人,我写出我认为英雄的可喜的人物;我也恨人,我写过卑微、琐碎的小人。我感到人是多么需要理解,又是多么难以理解。没有一个文学家敢讲这句话:‘我把人说清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