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人\方\家(1 / 1)

谢无量:提倡唯物史观

谢无量(1884—1964),四川乐至人。学者、诗人、书法家。1901年与李叔同、黄炎培等同入南洋公学。清末任成都存古学堂监督。民国初期在孙中山大本营任秘书长、参议长、黄埔军校教官等职。之后从事教育和著述,在国内多所大学任教。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历任川西博物馆馆长、中国人民大学教授、中央文史馆副馆长等职。

谢无量幼年号称“神童”。6岁会作诗,其《风筝》:“凭藉春风力,直飞上青云。”某客来访,坐谈良久,谢不胜厌烦,写就一诗以呈,客见后笑道:“小公逐我去矣。”12岁时他就读完“五经”,立志成为像清代顾(炎武)、黄(宗羲)、王(夫之)“三君子”那样品行和学识皆为世人所称道的读书人。

1898年浙江爱国实业家和政治活动家汤寿潜来到安徽芜湖,年仅14岁的谢无量拜其为师。汤为维新派人物,谢从此开始接受新思潮,时常与老师及同窗探讨经世之学,关心国家命运。

18岁时谢无量第一次出游。他从上海到北京,再经张家口到太原。这正是两年前八国联军入侵京城时,慈禧太后挟光绪帝逃往西安的路线。沿途所见,尽是山河破碎、民不聊生的惨状。这次旅行深深刺痛了谢,也改变了他的人生志向。他毅然决定不参加朝廷科举考试,于1901年和李叔同、黄炎培、邵力子等一同考入南洋公学。

求学期间,谢无量与马一浮、马君武等人一起创立翻译社,发行月刊《翻译世界》,向民众介绍外国文学名著及其他社会科学书籍。不久结识章太炎、邹容、章士钊等人,积极为《苏报》和《国民日报》撰稿,秘密参加反清斗争。1903年6月《苏报》案发生后,邹容与章太炎入狱,谢暂避日本。

在日本期间,谢无量补习了日文、英文、德文。马一浮从美国带来英文版《资本论》,谢当时英文水平还不高,但他以极大毅力专心阅读,接触到了马克思主义。俄国十月革命后,谢有机会读到更多马列著作,对马克思主义也有了进一步认识。因此他后来在南京东南大学任历史系主任时,能以唯物史观反驳梁启超唯心史观,在学术界引起震动。

谢无量著《中国六大文豪》,其中川人有司马相如、扬雄、李白,竟占一半。他受陆丹林所嘱,为大风社书联:“庄叟逍遥齐大小;荆卿叱咤起风雷。”

谢无量本名“大澄”,与马一浮志趣相投,结为少年挚友。为纪念友谊,谢与马均改为今名。谢与人作书,只写“无量”两字。他说:“少写一字,可节省时间,别无他意。”

谢无量有名号图章多方,但字书上不用。有面请盖章者,谢笑说:“当面见我亲手所书,可以放心是真迹了。有图章者反成为假托。如定要盖章,外人认为伪作,我更是出门不认了。”

谢无量本擅书法,可是写件例不钤印。他认为,书法之美已充分表现于波磔点画中,钤印未免多此一举。

谢无量卖字,总写自己作的诗,写出来就被人买完。于右任说谢的字是“干柴体”,笔笔挺拔,别有韵味,是受朱熹影响。

毛泽东评价说:“谢无量先生是很有学问的,对中国古典文学和哲学都很有研究。思想也很进步,在苏联十月革命以前就写了《王充哲学》,这是提倡唯物史观的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