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玲(1904—1986),湖南临澧人。毕业于上海大学中国文学系,著名作家、社会活动家。1936年11月到达陕北保安(今延安),是第一个到达解放区的文化人。她的到来,给陕甘宁抗日根据地原本力量薄弱的文艺运动增添了新鲜的血液,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作出了无法取代的贡献。代表作有《太阳照在桑干河上》。
丁玲早年看了电影之后,要导演洪深介绍她去当电影演员。洪深带了她到电影公司观看《三个摩登女性》拍摄,一会儿她便逃了出去。事后她对沈从文说:“那也是生活呀?有那么多人成天胡闹,忙得像把扫帚!”
丁玲原名“蒋冰之”;1921年在新思潮的影响下,废姓,只用“冰之”;后因称呼不便,采用笔划最简的“丁”字为姓,叫“丁冰之”;1925年她想当演员,又与几个朋友在字典里各找一字,她摸到一个“玲”字,从此以“丁玲”为自己的新姓名。
丁玲第一个短篇小说《梦珂》,是叶圣陶1924年在商务印书馆代郑振铎主编《小说月报》时从来稿中发现的,并在《小说月报》上以头条位置给予发表。
丁玲在动笔写长篇小说《太阳照在桑干河上》之前,只写了一个两百来字的“情节概括”和一份十分简单的“人物表”。她说:“《太阳照在桑干河上》我已构思成了,现在需要的只是一张桌子、一叠纸、一支笔了。”该书手稿共有4册,第一册是用草纸订成的练习簿,16开大小,共143页,写着l至28章的内容;第二册为战时缴获来的日本“日记簿”,从144页至249页,写着29章至44章的内容;第三册是一本日制账簿,从250页至283页,写着45章至54章的内容;第四册系一银行发送单订成的小簿本,共22页,在其空白处写着55章至58章的内容。
丁玲晚年接见作家殷白、王群生时说:“我原名蒋冰之,可我的真姓并不是蒋而是李,如追宗溯源,我算是李自成后代。”丁老家在湖南常德。据民间传说,当年闯王李自成起义失败后一直南逃,在湖北九宫山并未被当地地主杀害,而是躲到常德石门境内的夹山寺出了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