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2东汉第二次大规模征伐北匈奴之役(1 / 1)

大汉一梦 鸟山居士 1901 字 1个月前

汉章帝崩后,太子刘肇正式继承了皇位,这便是东汉的第四位皇帝,汉和帝了。

汉和帝继位后,首先尊窦皇后为窦太后。

同时,因为他还太小的缘故,窦太后名正言顺的开始了临朝摄政的行为。这老娘们执掌大权以后,第一时间封哥哥窦宪为侍中,执掌宫中机要。封弟弟窦笃为虎贲中郎将,窦景、窦瓖为中常侍等等。

可以说,窦氏家族几乎在汉章帝死后的第二天便集体登上了汉朝的巅峰,而这只不过是一个开始而已。

窦皇后接下来又下诏,将年纪老迈只想苟活的邓彪召至洛阳为太傅,并增太傅之权柄,主管尚书机要,百官皆要听命于太傅。而暗中却授意邓彪要听从窦宪的意思行事。

之前我也说了,那邓彪只不过是一个想要安稳活着的庸才而已。只要能让他平平安安的入土,他什么都干。所以从这以后,邓彪便成为了窦宪的傀儡,窦宪的那只大黑手已经将整个朝廷的权要全盘掌握。

公元八十八年四月,窦太后和窦宪等权要经过商议以后,下诏解盐铁之禁,允许天下百姓自行煮盐炼铁,但凡是煮盐炼铁者都需要向洛阳交纳赋税。

七月,因为北匈奴现在已经处于一种风雨飘摇,随时都有可能被摧毁的状态,所以南匈奴单于上书朝廷,希望朝廷能趁北匈奴最虚弱的时候给它致命一击。

同时,南匈奴单于承诺,只要汉朝肯派遣军队出击北匈奴,南匈奴一定不会藏掖,会举国出动,充当汉朝军队的马前卒。

窦太后说白了就是一个只知道内部斗争的小女人而已,你让她处理这样的军国大事是铁定拿不准主意的。

于是,窦太后召开了一次廷议,专门商讨到底答不答应南匈奴的请求。

听完议题,耿秉首先站出来道:“太后,我大汉王朝和匈奴从高祖开始便是不死不休的关系,从前武帝时期曾经耗尽国力连番大胜都没能让匈奴臣服。那不是因为我汉朝不够强大,而是因为时机还没有来到的关系。如今,北匈奴天灾人祸不断,国力较强盛之时根本无法相提并论,正是我大汉将其灭亡之时。所以臣建议,立即答应南匈奴单于的提议,和其一起出兵北匈奴,一劳永逸的解决这个心腹大患。臣深受皇恩,战阵经验丰富,愿意带领汉军出击匈奴。”

这话一说,窦太后便心动了。要知道,自己只不过是一个女流之辈,大权早晚都要还给小皇帝。可如果在自己执政期间完成讨灭北匈奴这个千秋大业,那~~~。

想到这,窦太后当即便准备批准。可就在这时候,尚书宋意突然站出来道:“这话说的不对!自我大汉创立以来便和匈奴展开了无休止的战斗,这期间从来都没消停过。光武帝一开始也因此而头痛。可后来为什么边境再无战火?那便是分而治之带来的好处。如今鲜卑人归顺了汉朝,前一段时间更是斩杀了北匈奴单于以及北匈奴数万士兵。我们汉朝没有出动一兵一卒便享受了巨大的战果,百姓也因此安康,少受了多少罪?那么为什么会有这么好的效果呢?还是分而治之,让他们自相残杀的结果。据臣观察,鲜卑攻击北匈奴一是抢夺财物,二是向我朝邀功,以获得赏赐。而南匈奴又受到北匈奴的牵制,不敢有任何造次。北匈奴更是受到了鲜卑和南匈奴的共同压制,再无精力对汉朝有所心思。所以这三股势力之间是相互牵制的,缺一不可!如果这一次我们答应南匈奴的请求,消灭北匈奴,进而将南匈奴迁徙至王庭,就不得不对鲜卑有所限制。鲜卑外不能抢夺他族财物,内不能得到汉朝的赏赐,其豺狼之视便会瞄向大汉,结果必为边疆之大患。如今,北匈奴已向西逃遁,请求和汉朝通好。臣认为,我朝应该趁此天赐良机将北匈奴收为外藩,从此让他们三族之间相互攻击。这样的话,我汉朝边境将永保太平,再没什么外敌能够威胁我们了。所以,臣不建议太后答应南匈奴单于的请求。”

这话说完,窦太后又犹豫了。

是呀,宋意说的太对了,她这个对军国大事一窍不通的人都能听得出来。可如果真的拒绝了南匈奴的请求,那自己的功绩~~~~。

想到这,窦太后又犹豫了,不知道到底应该如何是好。所以这事儿便暂时拖了下来,既没有答应南匈奴的请求,同时也没有拒绝。

而就在廷议结束的几天以后,齐王刘石的儿子,都乡侯刘畅突然来到了京城祭奠汉章帝。

按照规矩,在祭奠汉章帝之前,刘畅是必须先要拜见窦太后的。可这一见就出了事端。因为刘畅这小伙长得实在太漂亮了,漂亮到窦太后一见便被迷得五迷三道。接下来就不必多说了,王八对绿豆那点儿事儿。

可刘畅进入窦太后寝宫的频繁程度却大大触及了窦宪的底线。为什么呢?因为窦宪害怕刘畅把窦太后伺候的太好了,结果将他手中的权势给分了去,所以窦宪暗中派了刺客潜入刘畅的客馆将刘畅给弄死了。

窦太后听闻刘畅的死讯后大怒,当即派相关官员全力追寻凶手,最后查来查去,查出来幕后真凶原来是自己的大哥。

这可就难办了,之前窦太后并不知道凶手到底是谁,早知道是自己大哥干的她就不会这么查了。可如今大张旗鼓的将窦宪给查出来了,如果不处罚的话实在难以服众。

于是,窦太后削窦宪之职,并将其幽禁。

而这时候窦宪害怕了,十分的害怕。怕自己好不容易拥有的权势毁于一旦,更怕因为此事丢了性命。

基于此,窦宪主动向窦太后请缨,希望窦太后能够允许他率领汉匈联军出击北匈奴,以此将功赎罪。

窦太后经过再三思考,觉得自己还是需要这个大哥来继续给她撑场面的,也想在自己摄政的时候创下千秋大功,为以后留一条后路,便答应了窦宪的请求,任命其为车骑将军,率领汉匈联军讨伐北匈奴戴罪立功。

那么这一次进攻北匈奴汉朝的兵力共有多少呢?

不多,五万!

那么这五万都是什么层次呢?

首先,北军五校诸特种部队向西北挺进(屯骑、越骑、步兵、长水、声射)。

及次,黎阳极重装精锐步兵也开始向西北集结。

之后,上郡、河西、五原、云中、定襄、雁门、朔方、代郡、上谷、渔阳、安定、北地边境十二郡最精锐骑兵亦往西北边境集结。

最后,南匈奴、鲜卑从汉朝之令,皆遣族中最精锐者往西北边境集结。

看到了吧,这些士兵都是当时汉朝最为精锐的大兵,哪怕各方少数民族派遣来的士兵也全都是族中精锐。毫不夸张的说,如果运用得当,这些士兵的战斗力可当普通正规军三十万以上!

而凭现在北匈奴的能力,他能挡得住这些虎狼之师吗?

可就在大军频频集结之际,三公九卿却集体联名窦太后,声称北匈奴、南匈奴和鲜卑三族之间是互相牵制的关系,汉朝实在不应该破坏这种关系,做那费力不讨好的事情。

可窦太后看都不看,直接将这些文书压下,并每天阴沉着脸,谁都不待见。

是呀,有什么比个人的利益,窦氏的利益更重要呢?

三公九卿见窦太后如此态度,没人再敢出声发言了,只有司徒袁安和司空任隗依然坚持自己的看法,甚至脱掉官帽和窦太后据理力争,前后撕巴十余次!

但窦太后,依然不为所动。

最后甚至连尚书令韩稜都上来劝窦太后不要出兵,可窦太后,依然不为所动。

这一年,汉朝有户七百四十多万,口四千三百多万。

公元八十九年春,汉军终于在边境完成了集结,窦宪于六月将大军分为三部齐向涿邪山方向发动攻击,并下达死命令,中途凡有抵抗者,格杀勿论。

可一直到三路大军会师于涿邪山以后都不见北匈奴人的踪影。就在窦宪疑惑之时,突然有斥候来报,说北匈奴单于将所有的军队都集结于涿邪山以北,打算用这些士兵和汉军决一死战。

窦宪冷笑,率军便向北方疾行,见到北匈奴的军队以后二话不说,直接用黎阳极重装步兵和北军五校的近战步兵及弩兵正面推进奋击,然后命南匈奴、鲜卑骑兵为左路,汉朝十二郡骑兵为右路,横插于北匈奴军团心脏部位。

此时北匈奴的战力不说和郅支单于时期的北匈奴比,就算是蒲奴单于时期也无法相提并论,所以根本不是汉军精锐的对手。交手没多长时间便被汉、匈、鲜卑联军打的节节后退。

眼见抵挡不住联军的猛攻,北匈奴大溃,四散而逃。那窦宪岂能轻易放过他们,当即命大军奋起直追,直到追击至私渠北鞮海(也叫北海,即今乌布萨泊)之时,已斩杀北匈奴一万三千多人,抢夺牛羊战马百余万头。

更吓人的是,北匈奴八十一部二十余万人眼见北匈奴即将覆灭,再无复兴的希望,乃向汉朝投降。

此次战役可谓是大获全胜了,不但将北匈奴打的即将灭亡,更抢夺了无尽的物资。窦宪因此登上燕然山之巅(沙步克西南),命护军班固作铭,刻在石碑之上来纪念汉朝的神威及自己的功绩。

随后,窦宪便率军南返了,并且在南返之前,窦宪给了北匈奴单于最后一次活命的机会。

什么活命的机会呢?那就是派遣粱讽为使者找到了北匈奴单于,希望北匈奴能够像南匈奴一样臣服于汉朝。

此时的北匈奴已经是油尽灯枯,别说是汉朝了,就是南匈奴他也弄不了了。所以北单于直接跪地向粱讽投降,表示愿意和粱讽一起到燕然山拜见窦宪,亲自向他表示效忠。

可当一行人到达燕然山一带的时候,窦宪已经带领部队离去了。

而当时也不知道这个大单于是怎么想的,当他得知窦宪已经离去的消息以后竟然不再去洛阳,而是便派他的弟弟携带贡品和粱讽一起到洛阳充当人质。

可此举却大大的激怒了窦宪,他当即赶走了北单于的弟弟,并退还了北匈奴的贡品,开始准备下一次彻底灭亡北匈奴(因为北匈奴单于没给窦宪面子)。

本次战役,窦宪大胜而归,窦皇后在他回归洛阳以后当即封其为大将军武阳侯,享有食邑两万,并下诏,宣布从此大将军的职位要在三公之上。

好嘛,这以后也不用在暗中操纵朝政了,窦宪这厮打赢一个已经残废的老狼便一步登天了。

窦宪,你真是有一个好好的妹妹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