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1汉章帝(1 / 1)

大汉一梦 鸟山居士 926 字 1个月前

公元八十八年正月,济南王刘康、阜陵王刘延、中山王刘焉前来京城朝见汉章帝。

如今的汉章帝虽然只有三十二岁,但身体已经是日落西山(史料上没有表明汉章帝到底得了什么病,但我严重怀疑是在窦皇后‘身上’耗费了太多的‘精力’),所以格外珍惜亲情。当他这些亲人来到以后,汉章帝亲自接待了他们,且不放他们回自己的封国,日日饮酒叙旧。

同时,汉章帝为了能在官员心中留下一个好念想,还大赏百官,赏赐的数量甚至远远超过了国家所规定的最大限额,国库中的财产因此直线下滑。史料中并没有详细记载汉章帝到底赏了这些官员多少东西,不过《后汉书》和《资治通鉴》都用四个字来形容,那便是“仓帑为虚”。意思就是国库中的财物已经被汉章帝给赏空了。

针对于此,一名为何敞的小官致信太尉宋由规劝道:“如今天下年年都会发生水旱大灾,很多人民都收获不到粮食,生活凄惨,家庭破碎。凉州一带的羌族人亦经常寇掠边境,边关的士兵隔三差五便要和这些凶残的羌人进行搏斗,可最近的军饷却拖延再三,这实在让人悲哀。陛下善良仁爱这我承认,可所有的事情都要有度在才行。前些时日,陛下对于百官的奖赏已经严重超越了他们应该有的极限,使得国库亏空。这些钱财都是哪里来的?全都是天下百姓的血汗钱啊。别人对这种事情不闻不问也就算了,可阁下身为三公之一,难道不应该充当群臣表率,交还所有的赏赐,向陛下陈述利害得失吗?”

这封信写的太好了,句句都中要害,可那宋由就像没看到一样,将信件扔到了一边,从此不再过问。

不仅仅是他,甚至司徒袁安和司空任隗都没有对汉章帝的赏赐有半点儿“怨言”。那么这又是怎么回事儿呢?宋由就不说了,不过是窦宪的一只狗,趋炎附势的小人而已,可袁安和任隗不是大忠臣吗?他们为什么不对这种事情发表看法呢?

很简单,因为如果他们反对此事的话,以后迎接他们的将是满朝皆敌的窘境。为什么呢?举个例子。

有那么一段时间,我们单位经济困难,领导班子的一名领导意图削减员工的工资以应对这次的“经济危机”。结果消息被“政敌”所泄露,让全体员工所得知。

于是,此人成为了全单位公敌,从此但凡有画票什么的他永远是最低最低的。

于是,没过多长时间,他被调走了。

说到这,各位应该知道袁安和任隗为什么不吱声了吧。没错,因为那样做既不会成功将财产收回,还会得罪全朝的官员,所以只有看不清时势的傻子才会如此做。

一个月以后,也就是公元八十八年二月,大汉章和二年二月,在章德前殿突然传出一声悲痛的嘶吼声,然后满洛阳都挂满了白布。没说的,年仅三十二岁的汉章帝驾崩了。

后世的魏文帝曾评价汉章帝,说他是一位忠厚长者。

没错,汉章帝素来宽厚。在他担任汉皇的这些年中,去残酷之刑法,爱戴天下之百姓,对待他们就好像对待自己的孩子一样。对于母亲他也尽心竭力的孝顺。所以史学家们一提到汉章帝就会说:“肃宗济济美好,天性和乐简易。美好啊!帝王之徳,迄今只有章帝如渊之广。裁断经书异同,修正律条礼仪。思念帝王之政,弘扬此道当可长久善美。太学献歌,边境亭侯虚设。气调时乐,法平人当。”

是呀,好美,这一切都显示的那么美。可在这光鲜亮丽的背后,又隐藏着多少的阴暗?

如今的汉朝,因为光武帝不用西汉“迁土豪,均田地”的基本国策而改为“开荒赏地”,天下荒地越来越少,那些贫穷的百姓只能被迫迁往其他的地方重新生活,而那些极富地方的土豪则越发强悍。这绝对是汉朝的不稳定因素之一。

汉章帝偏听偏信,耳根子极软,郑弘等一干刚烈忠臣皆因汉章帝的缘故或死或贬,使得窦皇后逐渐掌握了大权。

要知道,东汉因为将全国郡国兵制度改为边境郡国兵制度以后,地方已经再没有可能制衡中央的武力,所以只要外戚掌握了洛阳的权柄,就等于掌握了整个天下。

想当初的王莽为什么费尽心思去讨好天下人才会篡位呢?那就是因为他害怕那些郡国兵。如果西汉的制度和东汉一样,各位信不信,他王莽绝对不会在欺诈天下以后才篡位夺权。

并且,汉章帝极宠窦皇后,窦家子弟皆在汉章帝的纵容下飞黄腾达,这也给以后窦家权倾朝野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同时也为以后东汉的外戚乱政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而且,最要命的是,汉章帝在窦皇后身上花了太多的“精力”,以至于年纪轻轻便告别了人世。这种死法虽然是我猜的,但你说汉章帝的死和窦皇后没有一点儿关系我是说什么都不信的。要知道,那时候的太子刘肇才年仅十岁啊!他能干什么?他会干什么?!所以我不会过多的夸奖汉章帝。非但不会夸奖,我还会说:“东汉之亡,始于章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