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说自从刘濞成为吴王以后,因为刘邦的一句“汉后五十年东南有乱,岂若邪?”而谨慎持国,从来不敢有半分非分之想。
但吴国靠近大海,所以刘濞靠水煮盐发了一笔,使得吴国慢慢富了起来。
后来,汉文帝实行新政,让天下百姓自行铸钱,吴王刘濞钻了法律的空子,招四方亡命之徒用豫章郡(浙江安吉西北)铜山自行铸钱,明面上是老百姓自己铸钱,实际上铸的那些钱大部分进了吴王自己的腰包。
如此,吴王刘濞暴富,乃绝吴国之税,大力收买人心(从此举便能看出刘濞当时已经有了一定的野心)。
因为吴国处于华夏最东南,再加上吴国从春秋战国开始便一直都是“蛮族”,所以和中原交流比较少,对中央的归属感也不是很强。
于是,吴国人都十分感激刘濞,而不知道这天下还有什么汉皇。
不过吴王的这些举措也得到了汉中央的密切关注,进而百般“提防”刘濞。
可因为现在时机还未成熟,所以刘濞也没敢造反,为了不让汉文帝怀疑自己,刘濞乃遣世子往长安侍奉汉文帝。
因为吴国在当时已经成为了天下最强大的诸侯国,所以汉文帝对刘濞此举高度重视。为了表示对刘濞的尊重,汉文帝不但给吴国太子最高规格的接待,还派太子刘启亲自作陪吴国太子。
可就是因为这一任命,使汉朝中央和吴国彻底崩了,从此进入了“冷战”状态。
各位想一想,一个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大汉太子(外加脾气暴躁),另一个是天下最强大诸侯国的世子,从小到大谁敢让他受半点儿委屈(外加脾气暴躁)?所以两个人一碰面便碰撞出了激烈的火花。
一开始的时候,两人表面上的气氛还是好的,双方也有说有笑,配得上他们各自的身份。可一旦开始了“竞技”游戏,两个人的本性便全都暴露了出来。
那么这个“竞技”游戏叫什么呢?便是下棋(不知道下的什么棋)了。
那天,两人正在下棋,可下着下着便争执了起来,刘启一个冲动便抡起棋盘砸向吴世子,结果,吴世子魂归西天。《汉书》:“博争道,不恭,太子引博局提吴太子,杀之!”
因为历朝历代写史书的都有一个通病,那便是不管什么事儿都尽量将本朝往好的方向引,所以如果是太子刘启有理的话,史料一定会大书特书为太子开脱,可这次事件仅仅用这十六个字概括,这是什么道理呢?
所以很多对汉史感兴趣的朋友都分析:“因为刘启是太子,所以朝中侍从平时在和他下棋的时候总是让着他,这就让刘启以为自己的棋艺天下第一。
可身为吴国世子,从小在东南长大(吴楚之地的人性格极为暴躁,一点儿不比北方的匈奴差),脾气能好到哪儿去?自然不会让着刘启,于是刘启就输了,并且脸上挂不住了,开始气急败坏了。
见刘启输了以后的‘德行’,吴世子不免用眼神鄙视了他(亦或者出言讽刺了两句),此举彻底将刘启的怒火点燃,后直接举起棋盘冲吴世子的脑袋瓜子砸了过去!噗!吴世子死于当场。”
这就是现在的主流分析,不过没有史料依据,全是各路“英雄好汉”意**出来的,各位读者见仁见智吧。
这之后,刘启也知道自己闯了大祸,赶紧将此事报告给了汉文帝。
汉文帝当时气得七窍生烟,给刘启这顿胖揍,可大祸已经闯下了,还能怎么办?还能将这个“宝贝儿子”杀了不成?
所以,汉文帝只能用最高的礼仪将吴世子的尸体送回了吴国。
自己的儿子!还是继承人!就这么被太子弄死了,刘濞能高兴吗?呵呵,当然不能!
所以,为了表达对汉庭的不满,刘濞直接对前来送尸的汉庭使者怒道:“天下姓刘的都是一家的!杀了也就杀了,我还敢说什么?但是哪死的哪葬,别葬在我们吴国!我丢不起这人!”
得,就这么地又让汉使将吴世子的尸体给运回长安了!
那时候正值夏季,天气热得要命,所以等吴世子的尸体运回长安以后都臭了。汉文帝无奈,也只能将吴世子葬在了长安。
可刘濞此举意图很明显了,那就是在打汉文帝的脸,还打的啪啪响。并且从这以后,吴王刘濞再也不来长安朝见天子了,只派吴国使者前来进贡而已。借口是什么?还用说吗,只俩字儿,“有病”!
汉文帝也知道这是刘濞不愿意来见自己的借口,可之前自己的儿子把刘濞的儿子给干死了,自己还能说什么?只能原谅刘濞了。
可一次两次还行,你一直不来就过分了吧?于是,汉文帝把现正在齐国任相的袁盎给招了回来,并让他前往吴国作吴相,时刻监视吴王刘濞的一举一动。
而凭现在吴国和长安之间的关系,还有袁盎自身的性格。说实话,袁盎此去说他是九死一生也不为过啊。
基于以上,袁种在袁盎临行之前劝他道:“小叔,我可跟您说啊,那刘濞在吴国称王称霸的日子太久了,其心腹党羽遍及吴地,您一个新任的国相人家根本不会放在眼里,所以这次前往吴国您要是把自己当个‘吴相’您就死定了,刘濞随随便便找个刺客就能弄死您。所以,您一定要听我的,等到了吴国以后,除了时刻向陛下密报刘濞的动向以外,只是有事儿没事儿的渗透一下吴王让他不要谋反就够了,其他的什么都不要做,什么权都不要揽,这样兴许还能活命。”
话毕,袁盎默默的点了点头,便收拾行装前往吴国。
而事情也确如袁种所料,那吴王刘濞也听说过袁盎的大名,本来还想找个机会弄死他,可袁盎非常“醒目”,除了有的时候善意的“提醒”一下自己不要谋反以外什么都不干,什么权都不揽,这就让刘濞很高兴了,毕竟杀了一个国相还会来一个,不如留一个顺眼的。袁盎就这样在吴国活了下来。
让我们再将视线挪回汉文帝这边,通过袁盎的密报,汉文帝更加确认了自己的猜测,便在刘濞再派使者前来长安的时候扣留了使者,并回信告诉刘濞,让他自己来长安朝拜天子。
刘濞见了汉文帝的回信以后极为恐惧,可他并没有前往朝见天子,而是在吴国境内抓紧招兵买马,意图不言而喻。
刘濞谋反了吗?没有,因为他始终觉得现在不是谋反的最佳时机,便打算做最后一次努力,遂再遣使者往长安拜见汉文帝。
汉文帝看到这次前来拜见自己的还不是刘濞,便愤愤的质问使者:“我问你,刘濞为什么到现在还不来长安朝见?是不是他真的要造反?”
使者:“启禀陛下,刘濞现确实有造反的苗头,但却是可以避免的。”
汉文帝:“此话怎讲?”
使者:“臣认为,天子如果知道了一个臣子的所有秘密,那他便会因此畏惧,进而铤而走险。如今吴王谎称有病被陛下察觉了,所以便有了要造反自保的想法。现在吴国的国力非常强大,如果吴王造反,对陛下是没有任何好处的。所以臣认为,只有赦免了他以往的罪过才是真正的上策。”
这是什么?我觉得这就是**裸的威胁,因为现在汉朝的国力还没有以后景帝亦或是武帝时期那么强大,所以没有条件两面开战,一旦将吴国逼反,匈奴势必会在北方狂攻汉朝,那时候局势可就危险了。
所以,这也可以看成是刘濞对所谓“和平”的最后一次争取,亦或是威胁。
而汉文帝呢?竟然真的从了吴国使者的提议,不但释放了之前囚禁的吴国使者,还御赐刘濞手杖,说吴王老了,从此以后可以不来长安觐见。
汉文帝本以为自己的仁慈之举可以让刘濞收下心来好好为汉朝效力,安定南方之患。可刘濞呢?他有没有按照汉文帝预想的方向发展呢?答案是没有。
因为自从这以后,刘濞更是有恃无恐,在吴国境内明里暗里的增加军事编制。以至以后的七国之乱。可那是多年以后的事了,我们以后再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