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打开对方心扉的心理策略(1 / 1)

在与陌生人的交往中,通常会遇到这种情况,你很想和对方交谈,但因为情绪紧张或者怯生而开不了口。还有的人,也许是受了“逢人只说三分话,不可全抛一片心”的影响,难以打开心扉与陌生人进行深入他沟通。于是,对方永远只能是陌生人。因此,想办法打开陌生人的心扉,是让对方真正成为朋友的必要前提。社交第一步就是要攻破对方的心理防线,只有攻破了这道防线,才能更好地将人际活动进行下去。1.从对方最感兴趣的事着手

如果你看见一张你与别人的合影照片时,你最先注意到的是哪一个呢?毫无疑问,那肯定是“我”。为什么会是这样呢?因为人对自己最感兴趣!同样,在谈话中,没有人会对自己不感兴趣的话题投入过多的热情,而如果遇到自己感兴趣的话题,他们常常会情绪激昂地参与进来。因此,在与对方谈话时,我们就可以抓住对方的这种心理,从而实现进一步的交流。如果你想别人喜欢你,让他人对你产生兴趣,你必须注意的一点就是:迎合他人的兴趣。否则,人际关系沟通就不那么顺利。

人际交往是人与人之间的相互作用,有人说:它是最有用却又最深奥的学问。其实,最深奥的也是最简单的。被西方人尊为人际关系“黄金定律”说的就一句话:“你希望别人怎样待你,你就怎样待别人”,即“将心比心”。而自称比“黄金定律”更技高一筹的所谓“白金法则”,也不过是说:“别人希望你怎样对他,你就怎样对他”,即“投其所好”而已。不管是“将心比心”,还是“投其所好”,人际交往的成功,最重要的是要把握交往的基本原则。

在现实生活中,有些人只顾自己的喜乐爱好,一味地热衷于做自己感兴趣的事情,自己想怎么着就怎么着。一旦自己的兴趣与他人产生冲突,就会给彼此的交往设置一种障碍,影响彼此协调与沟通的进行。人们通常所说的“感情”投资,从某种程度上就是指从对方感兴趣的事情入手,逐渐地取得对方的好感,进而达到双方之间的和睦相处。

有一个人和他的朋友在路上不期而遇。这个人是一个球迷,刚刚欣赏完一场足球赛,兴奋不已!他的朋友是一个歌迷,刚欣赏完一个演唱会,情绪激动!他们都迫不及待地想宣泄自己的兴奋与喜悦。这个人开口说:“你看世界杯了吧,真是太精彩啦!”朋友说:“我刚看完演唱会,简直太棒了!”这个人又说:“马拉多纳的脚法真棒!”朋友却说:“真是很棒!麦当娜的嗓音真好!”这个人接着说道:“马拉多纳有一脚球传得略高一些……”朋友说:“一点也不高,那种声音真是让人流连忘返。”他边说边唱起来,这个人生气地说:“演唱会一点儿意思也没有。”朋友反驳道:“足球赛才没意思呢,满场人围绕一个球在跑,太没趣!”就这样,他们开始争吵起来。

起初,他们各自沉浸在自己的喜悦之中,急于向对方倾吐自己的爱好,却不顾对方的感受,结果,他们为了维护各自的兴趣发生了无谓的争执,从而破坏了彼此之间的关系。

在人性丛林中,每个人的性格都不一样,同样,每个人的兴趣也都不一样。要想让他人迎合你的兴趣,你必须要关注他人的兴趣,而让自己的爱好和兴趣暂时退避,你就能成为一个受欢迎的人,和被人所喜欢的人,同时也能维护你们之间的关系。

迎合别人的兴趣是迈向成功的第一步,如果你想打动别人的心,你就必须谈论别人感兴趣的话题。

2.关注他人关心的问题

每个人都希望受到别人的重视,都希望别人把目光聚集到自己身上。如果你能够先重视他,对他所关心的问题或事情,你能够为他办理得很好、很妥帖,那么,别人才会把目光投向我们,重视我们,并为我们办理一些事情。对别人显示你的兴趣,关心他最关心的事或人,是与人交际中必须要学会的一件事。它不仅可以让你交到许多朋友,有时候还会有意外的收获。

杜弗诺先生是纽约的一位面包经营商,他千方百计地想将公司的面包卖给纽约一家旅馆。四年来,他每星期都去拜访一次这家旅馆的经理,参加这位经理举行的所有活动,甚至在这家旅馆中订了房间住在那里,以期做成自己的买卖,但他还是失败了。后来,在了解了说服的玄机之后,他决定改变做法。首先打算找出这个人最感兴趣的是什么,看什么事情能引起他的热心。经过一番周折之后,杜弗诺先生了解到此人是美国旅馆协会的会员,十分向往成为该会的会长,因为他想升为国际招待员协会的会长,所以不论在什么地方召开此类大会,他总会想方设法参加。

杜弗诺先生说:“第二天,我一见到他,就开始谈论关于旅馆协会的事。我得到的是一种多么热烈的反应!他对我讲了很长时间关于旅馆协会的事,他的声音极富热情。我可以清楚地看出,这确实是他很感兴趣的爱好。在我即将离开他的办公室时,他劝我也加入这个协会。这次谈话中,我没有提关于面包一个字。但几天后,他旅馆中的一位负责人给我打来电话,要我带着货样及价目单前去见他。”

“真不明白你对我们老板做了些什么事,”这位负责人不解地对他说,“但你的招数的确十分有效。”

事后,杜弗诺感慨地说:“我对这人穷追了四年,尽力想赢得他的买卖,如果我不费事去找他所感兴趣的东西,恐怕我现在还不会有任何结果。”

如果你想说服他人,想让他人对你产生兴趣,需要别人做事或要别人听从你的劝告,你就要首先满足别人的喜好。当我们对他人感兴趣、关心他最关心的人或事时,别人就会感觉到我们对他的诚恳与尊重,同时也会对我们报以微笑。如果我们总是一种不理不睬或高高在上的姿态,对他人没有半点兴趣,试想谁还能够对我们充满好感呢?

只有关心他人所关心的,才能拉近彼此间的距离,从而使自己得到自己想要获得的东西,也才能在人际交往中左右逢源。

3.寻找共同话题,拉近彼此距离

在与人交往中,我们会有这样的体会:与自己没有共同语言的人一起交谈时,会感到别扭、烦闷。而一个业务员在销售工作中,若是碰到这种情况,更是感到头疼。但是为了与客户搞好关系,又必须与其友好地交往下去,怎么办?首要的就是要和对方产生有共同语言之感,你要善于找到与对方共同感兴趣的话题,和对方发生共鸣。这样,交谈才能够愉快进行,对方也才乐于与你交谈。那么,如何才能与对方达成一种共鸣呢?关键是要和对方同步,选择一个两者都感兴趣的话题。如果话题选择得好,可使人有一见如故,相见恨晚之感;如果话题选择不当,便会导致四目相对,局促无言的尴尬局面。

某公司的汽车销售人员小马在一次大型汽车展示会上结识了一位潜在客户。通过对潜在客户言行举止的观察,小马分析这位客户对越野型汽车十分感兴趣,而且其品位极高。虽然小马将本公司的产品手册交到了客户手中,可是这位潜在客户一直没给小马任何回复,小马曾经有两次试着打电话联系,客户都说自己工作很忙,周末则要和朋友一起到郊外的射击场射击。

后来又经过多方打听,小马得知这位客户酷爱射击。于是,小马上网查找了大量有关射击的资料,一个星期之后,小马不仅对周边地区所有著名的射击场了解得十分深入,而且还掌握了一些射击的基本功。再一次打电话时,小马对销售汽车的事情只字不提,只是告诉客户自己“无意中发现了一家设施特别齐全、环境十分优美的射击场”。下一个周末,小马很顺利地在那家射击场见到了客户。小马对射击知识的了解让那位客户迅速对其刮目相看,他大叹自己“找到了知音”。在返回市里的路上,客户主动表示自己喜欢驾驶装饰豪华的越野型汽车,小马告诉客户:“我们公司正好刚刚上市一款新型豪华型越野汽车,这是目前市场上最有个性和最能体现品位的汽车……”一场有着良好开端的销售沟通就这样形成了。

你看,和对方找到共同话题达到共鸣,让你也轻松,他也高兴,可以说是皆大欢喜。可见,寻找共同话题对于沟通的双方是多么重要。当你初次与他人交谈时,首先要解决好的问题便是尽快熟悉对方,消除陌生。你可以设法在短时间里,通过敏锐的观察初步地了解他:他的发型,他的服饰,他的领带,他的烟盒、打火机,他随身带的提包,他说话时的声调及他的眼神等等,都可以给你提供了解他的线索。

如果你事先就知道将要同一个陌生者见面,则在见面之前通过别人打听一下这位陌生者的情况,这对于将要开始交谈的彼此是十分有利的。

要想使交谈有味道,谈得投机,谈得其乐融融,双方就要有一个共同感兴趣的话题,要能够引起双方的共鸣。只有双方有了共鸣,才能够沟通得深入、愉快。其实只要双方留意,就不难发现彼此对某一问题有相同的观点,在某一方面有共同的爱好和兴趣,有某一类大家都关心的事情。

当你对他人正焦虑的问题表示出特殊的关心时,他会因此对你产生好感,进而拉近彼此间的心理距离。

4.做最好的倾听者

俗话说:“雄辩是银,倾听是金。”如果你希望成为一个善于与人沟通的高手,那你就应当先做一个注意倾听的人。要使别人对你感兴趣,那就应当先对别人感兴趣。倾听,不仅仅是对别人的尊重,也是对讲话者的一种高度的赞美,更是对讲话者最好的恭维。我们知道,在社交过程中,最善于与人沟通的高手,是那些善于倾听的人。试想,如果你能俯下身子,很谦虚地,倾尽全部注意力去听。这样,说的人也会倾其所有,知无不言,言无不尽。沟通的目的不是“说”,而是“听清楚,说明白”,要达到双方都完全了解的目的。

每个人都希望获得别人的尊重,受到别人的重视。当我们专心致志地听对方讲,努力地听,甚至是全神贯注地听时,对方一定会有一种被尊重和被重视的感觉,双方之间的距离必然会拉近。

但在与人相处时,我们常常因为热衷于表现自己,而忽略了这个原则。很多人喜欢滔滔不绝地、一大套一大套地讲个没完,这种习惯往往会严重阻碍人际交往。切记,如果你希望成为一个善于谈话的人,那就先做一个注意倾听的人。一位心理学家曾说:“以同情和理解的心情倾听别人的谈话,我认为这是维系人际关系,保持友谊的最有效的方法。”

假设一个人正讲得兴致勃勃,听众也像一群粉丝一样兴奋的聆听着,这时你突然插嘴:“喂,这是最近才发生的事情吗?”说话的那个人绝对不会对你产生好感,更重要的是也许在场的人都不会对你产生好感。因此,在他人说话时,不要以不相干的问题打断别人的谈话,更不要抢着替别人说完未说的话,更不要为了一些不重要的细节问题而打断他人的说话。当然,如果对方讲话冗长,没有吸引他人,导致其他人都昏昏欲睡时,你可以适当地提醒对方,这种就属于是仁慈的了。

假如仅仅用语言告诉别人你“尊重“他,对方恐怕很难相信。然而,行动胜过言语,主动倾听对方的讲话,事实上就是用一种无声的语言表达了你对他人的尊重。在与对方谈话时,主动地引导对方说话,适当地问别人喜欢回答的问题,鼓励他人谈论自己及他所取得的成就。这样往往比你滔滔不绝地讲述一两个小时更有价值。不要忘记与你谈话的人,他对他自己的一切,比对你的问题要感兴趣得多。

据说有科学家曾对一批推销员进行过追踪,其追踪的是10%业绩最好的和10%业绩最差的。追踪发现,他们的业绩之所以有如此巨大的反差,与他们是否善于倾听关系极大──那些业绩最差的10%,每次推销平均说话为30分钟;而那些业绩最好的,平均只说12分钟话。听得多,对顾客了解透彻,自然就心中有数,推销也会有的放矢。你说得多,自然听得少;你说得少,自然听得多。

倾听的能力是一种艺术,也是一种技巧。上帝创造我们之所以有两个耳朵、一张嘴,就是为了让我们多听少说、善于倾听的,可现实正好相反,这多遗憾!

会说不等于会听,一个滔滔不绝的人有时并不比一个善于听讲的人更能获得好感。

5.提问有技巧

提问是引导话题、展开交谈的一个好方法。提问有三种功能:一是通过发问来了解自己不熟悉的情况;二是将对方的思路引导到某个要点上;三是打破冷场,避免僵局。

发问首先应注意内容,不要问对方难于应对或是难于启齿的隐私,以及大家都忌讳的问题等等。其次是注意发问的方式。提问的人应对发问进行方式设计。比如来了一位东北客人,你若这样问:“你是东北人吧?”“刚到河北吧?”“东北比河北冷吧?”等等,对方恐怕只好一次又一次地重复“是”。这不能怪客人不健谈,而是这种笨拙的发问也只能回答到这个程度。如果换一个问法:“这次到河北有什么新的感触?”“东北现在建设得怎么样?”等类的话,对方不但可以介绍一些你所不了解的新鲜事,还会使客人能充分叙述自己的感受而使气氛自然融洽。

如果你提的问题对方一时回答不上来,或不愿回答,不宜生硬地追问,要善于调换话题。如果对方仅仅是因为羞怯而不爱谈话,你就应先问点无关的事,比如问问他工作或学习的情况,等气氛缓和了,再把话题导入正轨。

不同的提问方式,会造成不同的结果。比如:

第一组问话方式:

“这香烟发霉了吗?”

“为什么会是这样的?”

“您是如何想方设法的?”

“伟伟,给叔叔、阿姨唱一首歌!”

第二组问话方式:

“香烟是刚到的货,对吗?”

“不知各位对此有何高见?请发表!”

“不知各位意下如何,愿意交流一下吗?”

“我家伟伟会唱许多歌,还上了电视,叔叔、阿姨没看到,给叔叔、阿姨唱一首歌好吗?”

很显然,以上两种问话方式,第二种就比第一种有效。

提问的技巧具体分为以下四个方面:

1.前奏

前奏就是告诉对方,回答你的问题是必要的或至少是没有坏处的。如果你要提出对方可能不愿回答的敏感问题,运用一个前奏就能有望改变对方的想法。例如提问对方的项目预算,一般对方都是不愿意告诉你的。这时你可以加一个这样的前奏:“为了给您推荐一个最适合的方案,我想知道这个项目大概的投资水平在怎样的范围内呢?”通过前奏就能有效地提醒对方,让我了解项目预算是必要的,对方就有正面回答的一些可能性。

2.反问

如果对方向你提出的问题而你却不知道怎样回答,这时你有两种方式可以选择:①实事求是,切忌不懂装懂;②反过来提问对方,让对方说出他是怎样看待这个问题的,这通常就是他希望得到的回答,你也就正好可以据此投其所好了。

3.沉默

如果在通话过程中出现了长时间的沉默,这当然会造成很尴尬的局面。但是适当的沉默也是十分必要的。例如向对方提问后,保持一小段时间的沉默,正好能给对方提供一次必要的思考时间。

4.同一时间只问一个问题

通常你可能需要同时提出几个问题要对方回答,而他往往只会记得其中的一个,或觉得无从谈起。所以同一时间只问一个问题才是最好的选择。

提问时,应当以热情、诚挚的态度,表示出自己对他人的友好、关心,以消除对方不安或陌生感。坚决避免说那些刺伤对方、表现自己特殊地位、令对方感到压迫、困窘的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