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渡赤水纪念馆
概况
四渡赤水纪念馆位于红军一渡赤水河的渡口所在地——贵州省遵义市习水县土城镇。四渡赤水主战场在习水,红军在习水活动长达62天,第一、二、四渡赤水河均在习水县。2009年5月,四渡赤水纪念馆被中宣部评为第四批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
1935年1月29日,红军主动撤出战斗,从土城、元厚西渡赤水河,拉开了“四渡赤水”序幕。此后的3个多月,红军在土城至茅台百里地段的赤水河上又三次飞渡,穿插于敌兵之间,驰骋于川滇黔边广大地区,终于跳出了40万敌军的围追堵截,取得了战略转移具有决定意义的胜利。
四渡赤水纪念馆由中央军委原副主席张震题写馆名,在红军三军团司令部旧址内陈列展出,旧址为二层中西合璧式建筑。展厅建筑面积620平方米,分战史陈列和辅助陈列两部分进行陈列。战史陈列翔实地再现了红军于1935年1月遵义会议后在毛泽东等的领导下,四次飞渡赤水河,至5月9日渡过金沙江,取得战略转移伟大胜利的光辉历史。分为土城战役、四渡序曲,一渡赤水、扎西整编,二渡赤水、再占遵义,三渡赤水、调虎离山,四渡赤水、出奇制胜等五个篇章,凸显了四渡赤水的“神”与“奇”。辅助陈列包括“四渡赤水精神,光耀革命老区”专题书画展,彭德怀、杨尚昆同志住室复原等。馆内收藏红军文物300余件。馆内展览陈列采用图片、文字、实物相结合的方式,综合运用了声、光、电等技术手段,生动体现了那一段辉煌的历史。
四渡赤水出奇兵
著名的红色经典史诗《长征组歌》里有这样一段:
横断山,路难行。天如火,水似银。
亲人送水来解渴,军民鱼水一家人。
横断山,路难行。敌重兵,压黔境。
战士双脚走天下,四渡赤水出奇兵。
乌江天险重飞渡,兵临贵阳逼昆明。
敌人弃甲丢烟枪,我军乘胜赶路程。
调虎离山袭金沙,毛主席用兵真如神。
这段歌词是对“四渡赤水”生动而准确的描绘。美国作家哈里森·索尔兹伯在其所著的《长征——前所未闻的故事》中写道:四渡赤水是“长征史上最光彩神奇的篇章。” 毛泽东也曾说,四渡赤水是他一生中的“得意之笔”。
赤水河,古称安乐水,属长江上游的一条支流,
流经川、黔、滇三省的交界处,全长400多公里,在四川合江县注入长江,水流湍急,有多处险滩。梅雨涨水的时候,水流夹杂着自上游冲刷下来的红色泥沙,奔腾咆哮,浑浊不清,而呈现为褐红色,因此得名“赤水河”。明代诗人吴国伦曾这样描写赤水河:“万里赤虺河,山深毒雾多。遥疑驱象马,直欲捣岷峨。筏趁飞流下,横穿怒石过。劝郎今莫渡,不止为风波。”1935年1月29日至3月22日,中央红军四次往来跨过这条河,进行大小战斗30多次,这就是四渡赤水战役。
1935年1月上旬,中央红军长征到达贵州遵义地区。中旬,中共中央政治局在遵义召开扩大会议,实际上确立了毛泽东在红军和中共中央的领导地位。这时,蒋介石为阻止中央红军北进四川同红四方面军会合或东出湖南同红二、红六军团会合,调集其嫡系薛岳兵团和黔军全部、滇军主力及四川、湖南、广西的军队各一部,向遵义地区逼进。
在敌人各路大军从几方压来的情况下,中共中央和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决定中央红军由遵义地区北上,在宜宾、泸州之间北渡长江,进入川西北,同红四方面军会合,创建新的苏区。1月19日,中央红军分三路向土城、赤水方向前进。28日,红三、红五军团与川军两个旅在土城以东青杠坡山谷地带,进行了几个小时激战,但没有取得较大战果。此后,川军后续部队4个旅迅速增援。毛泽东等决定,立即撤出战斗,西渡赤水河,向古蔺以南地区前进,北渡长江。
1月29日,红军分三路从元厚、土城地区一渡赤水河。毛泽东等人鉴于川军已加强长江沿岸防御,决定暂缓执行北渡长江计划,挥师西进,来到四川云南交界的扎西地区集中,这时,川军潘文华部、滇军孙渡部从南北两个方向逼近扎西,毛泽东又决定东渡赤水河,向国民党军兵力薄弱的贵州北部地区发动进攻。
2月18日至21日,中央红军分别从太平渡、二郎滩二渡赤水河。红军回师黔北,打乱了敌人的部署,川军一部慌忙向东追击,黔军又急忙抽调遵义部队向娄山关、桐梓增援,吴奇伟纵队两个师向遵义开进,企图阻止并围歼红军于娄山关或遵义以北地区。中共中央、中革军委决定乘敌大部尚未到达之际,迅速击破黔敌的阻拦,奇袭娄山关,再占遵义城。在战役中,红军在敌情非常严重的情况下,5日之内连克桐梓、娄山关、遵义,击溃和歼灭敌人两个师八个团,俘虏敌军3000多人。
这次战役是长征以来最大的一次胜利。
遵义战役后,损兵折将的蒋介石气愤不已,从汉口飞抵重庆坐镇指挥,并调整作战方案,企图在遵义、鸭溪地区围歼红军。为了应对蒋介石新一轮更加凶猛的围攻,中革军委于3月4日决定组织前敌司令部,朱德任司令员,毛泽东任政治委员。11日,中央决定由周恩来、毛泽东、王稼祥组成新的“三人团”,负责指挥红军的行动。15日,红军主力进攻鲁班场的敌第2纵队,可敌人的三个师联合在一起,其力量大于红军。因敌我力量相差较大,红军发动的攻击未能奏效,而敌人的援军已经接近,红军于是转兵北进。
3月16日至17日,红军在茅台及其附近三渡赤水河,向四川南部的古蔺、叙永前进。蒋介石见红军又要北渡长江,急令所有部队向川南进击。在敌人的大军再次向川南集中之际,毛泽东等决定,乘敌不备折兵向东,在赤水河东岸寻机歼敌。为迷惑敌人,红军以一个团伪装主力,大张旗鼓地向古蔺前进,诱敌向西。然后,红军主力又突然折向东北。
21日晚,红军连夜分别由二郎滩、九溪口、太平渡四渡赤水河,从敌人的重兵包围中分兵几路向南一路急行军。此外,红九军团暂留在马鬃岭一带向长干山佯攻,受到迷惑的敌军大量向北涌去。红军主力继续南进,突破了敌人设在鸭溪、白腊坎的封锁线,于31日渡过乌江,巧妙地跳出敌人的包围圈,把敌人的几十万大军甩在乌江北岸。
红军主力四渡赤水之后,中央红军主力于5月9日渡过金沙江,单独活动的红九军团也由会泽以西渡过金沙江,不久与主力会合。
红军四渡赤水战役是中国工农红军战争史上以少胜多、变被动为主动的光辉战例,是毛泽东根据情况的变化,吸取前几次战斗的教训,指挥中央红军巧妙地穿插于国民党重兵包围之间,灵活地变换作战方向,为红军赢得了时机,创造了战机,在运动中歼灭了大量国民党军,掌握了战场的主动权,取得具有决定意义的胜利。
西藏自治区
西藏自治区地处世界上最大最高的青藏高原,独特的地理环境造就了其独一无二的雪域风光,这里地域辽阔,地貌壮观,其资源丰富。这里有被称为“世界屋脊”的喜马拉雅山,有奔流不息的雅鲁藏布江……自古以来,这片土地上的人们创造了丰富灿烂的民族文化。作为生活在西南边疆的祖国儿女,用自己的勤劳与智慧,建设着美好的家园。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