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_红四方面军总指挥部旧址纪念馆(1 / 1)

红四方面军总指挥部旧址纪念馆

概况

红四方面军总指挥部旧址纪念馆位于四川省历史文化名城通江县。它是著名的红色旅游景区,整个景区由国家和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红四方面军总指挥部旧址”、“红四方面军总政治部旧址”、“中共川陕省委党校旧址”、“列宁公园”以及“红军广场”组成,景区面积近4万平方米。2001年6月,红四方面军总指挥部旧址纪念馆被中宣部评为第二批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

红四方面军总指挥部旧址原本是通江县有名的文庙,它始建于宋代嘉祐年间,后来被毁,于明代洪武初年重建。红四方面军进驻通江后,将总指挥部等首脑机关设在这里。

纪念馆的陈列分五个展厅,以红四方面军在川陕建立革命根据地的历史为主线,重点反映了红四方面军西征入川、创建苏区,传播真理、唤醒民众,以及通江人民在创建川陕苏区斗争中的巨大贡献。整个陈列通过通俗流畅的文字、大量珍贵的文物、史料、照片以及运用声、光、电等新技术,再现了红军时期的战争、宣传、生活等场景。

1980年7月,四川省人民政府将红四方面军总指挥部、红四方面军总政治部旧址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1982年,纪念红军入川五十周年之际,这里被辟为川陕革命根据地军史陈列馆。1992年,经中宣部批准,正式更名为红四方面军总指挥部旧址纪念馆,并于2002年修建了红军广场。

叫川军“白马戴孝”

1932年10月,中国工农红军第四方面军挥师西征,经过两个多月的艰苦转战,踏崎岖,战顽敌,摆脱了敌人的围追堵截,转战三千

里,翻秦岭、越巴山,入川北,一举解放通南巴,在川陕边境开展了轰轰烈烈、波澜壮阔的土地革命战争。

1932年至1935年间,红四方面军总指挥徐向前、政治委员陈昌浩、副总指挥王树声、参谋长曾中生在这里指挥英勇善战的红四方面军和川陕苏区地方武装,以通江为依托,先后粉碎了蒋介石的“三路围攻”和“六路围剿”,进行了仪(陇)南(部)、营(山)渠(县)、宣(汉)达(县)三次进攻战役和陕南战役,强渡嘉陵江战役。为巩固苏区政权、壮大红军队伍,加速新中国的诞生,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在中国革命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在不足一年的时间内,创建了纵横23个县1个市,面积达4.2万平方公里,人口约500余万的“中华苏维埃共和国第二大区域”。在这期间的空山战役是红四方面军取得的一次重要胜利。

1933年1月,蒋介石以100万发子弹、20万元军费为奖励,委任川军第二十九军军长田颂尧为“川陕边区剿匪督办”,联络刘湘、刘文辉、邓锡侯等四川军阀,对红军发动“三路围攻”。红四方面军总指挥徐向前决定运用以逸待劳的谋略,利用山区有利地形与国民党军队周旋,疲困消耗敌有生力量,在空山坝发起决定性的反击。

空山坝距离通江城200余华里,海拔2100余米,四周重峦叠嶂,北接原始森林。整个坝像只“小木船”,东西长30多里,南北宽三、四里。东南峭壁间,只有两条羊肠小道,分别通往东南方向的两河口和西南方向的余家湾、柳林坝,独特的地理环境,为红军大反攻提供了非常好的优势。

空山战役前夕,红军在空山坝小坎子一线阻击敌人。一天,时

任红四方面军红11师政委的李先念到前沿阵地红椿坪视察地形,向导告诉他,红椿坪前面的山叫大骡马,左边的山是小骡马,右边的庙叫白马寺。李政委听后诙谐地说:“川军进犯苏区真是天怨地怨,连这一带的地名也真有趣,预示川军要吃大败仗。敌人胆敢进犯,不是大落(骡)马,就是小落(骡)马,要是硬冲上来,也要落个‘白马戴孝’的下场。”

1933年5月12日,红军开始空山坝战役大反攻,将田颂尧左路纵队的13个团分割包围,歼敌5000余人,缴获长短枪3000余支,机关枪20余挺,迫击炮50余门,取得了“空山坝大捷”,让川军真正落了个“白马戴孝”的下场。这一致命打击,使国民党军全线崩溃,“三路围攻”被粉碎。同时,也使红军赢得了巩固和发展革命根据地的宝贵时间。

石刻标语

石刻标语是红军在宣传工作上的一大创举,在近代历史上占据独特地位。在秦岭巴山的崇山峻岭中,红军当年刻下了数以千计的石刻标语。四川全省现存有红军石刻标语一万余处,通江境内现存1300余块,成为全国最大规模的石刻标语群。

“赤化全川”,位于通江县沙溪乡景家塬左侧的红云崖上。该石刻由20多个石匠,经过4个月的奋战刻成。每个字高5.5米,宽4.7米,笔画宽0.7米,深0.35米,字的间距为7.1米。笔画间躺卧一人,尚有余隙,字迹工整,笔力遒劲,数里路之外仍清晰可见。

石刻标语“平分土地”位于通江县东南30公里的佛耳岩,字高5.7米,宽4.6米,笔画宽0.65米。据考证,“赤化全川”、“平分土地”为世界石刻标语之王。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