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提升基层干部法治能力的内涵与重要性_二、领导干部法治能力的基本内涵(1 / 1)

二、领导干部法治能力的基本内涵

能力是人们顺利完成某种活动所必备的个性心理特征和能动力。任何一种活动都要求参与者具备一定的能力,而且能力直接影响着活动的效率。干部法治能力是干部必备的一种工作能力,是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开展公务活动的能力。2012年12月4日,习近平总书记在首都各界纪念现行宪法公布施行3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各级领导干部要提高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深化改革、推动发展、化解矛盾、维护稳定能力,努力推动形成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良好法治环境,在法治轨道上推动各项工作。”

1.法治思维

法治思维,是相对于人治思维而言的一种思维方式,是指按照法治的理念、原则、精神和逻辑对所遇到的问题进行分析的思想认识活动或思想认识过程,是法治价值在人们头脑中形成思维定势,并由此产生指导人们行为的思想、观念和理论。法治价值的具体形态包括法律至上、保障人权、限制权力、法制统一、追求正义、崇尚民主等。

法治思维是对领导干部在思想观念和认识层面提出的要求。领导干部的法治思维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其一,法律意识。领导干部应持有法治理念,行事理政要坚持以合法性为起点,在决策或行动时,应从目的、权限、内容、手段、程序等方面,不断审视其所思所行是否符合宪法和法律的规定要求。学会运用法律精神、法律原则、法律规范和法律逻辑思考、认识和解决改革、发展中遇到的难题和矛盾。无论是做出公共决策,还是采取具体的执法措施,抑或处理具体的法律纠纷,都必须考虑“宪法是怎么说的”、“宪法上有依据吗”、“法律上有具体规定吗”、“是否违反了宪法”等等这些行为的“合法性前提”。其二,权利意识。领导干部在决策或行动时,应充分考虑尊重、维护和保护公民、法人、其他组织的合法权利,并运用法治方式督促公民、法人、其他组织履行法定的义务。要充分考虑权力行使和职责履行可能产生的

法律后果,及时纠正违法行为,依法及时补偿所造成的损失。其三,平等公正意识。领导干部在决策或行动时,要摒弃“人治”的思维惯性,以“公平正义”为核心价值取向,充分反映和体现公众权益和各方意见,让法治效力真正惠及公众,让法制成为社会公众的保护伞。其四,权力制约思维。法治即意味着对权力的制约和监督,领导干部应具备严格规范权力行使的思想意识,使接受制约和监督成为一种思维方式和行为模式,使权力行使限定在制度笼子里。

总之,领导干部运用法治思维,就是要在世界观、方法论的层次上真正地崇尚宪法和法律的权威,运用法理思考问题、进行价值判断,依据法律逻辑阐释社会现象、校正社会观念。运用法治方式就是按照法律规则协调利益关系、解决冲突纠纷,遵循法治规律行使权力、治理社会。

2.法治方式

一般来讲,法治方式是法治主体在法治思维的引领下,通过完善立法、司法、执法以及相关配套程序,建立健全司法机制,来处理社会发展中的各种基本矛盾、解决具体社会纠纷的实践过程和工作方式。

在当代中国,运用法治方式,是对领导干部在具体行为层面提出的要求,领导干部必须通过制定和执行法律,并运用法律所创设的各种制度和程序严格执法、公正司法,从而解决各种经济社会问题、化解各种社会矛盾。这里强调的是,要排除“人治方式”、“政治方式”、“道德方式”、“伦理方式”等方法论在处理涉及“深化改革、推动发展、化解矛盾、维护稳定”等复杂和重大事项中的“优先性”,并且更要学会以“法治方式”统领并规范过往所习惯运用的“经济方式”和“行政方式”。

法治方式的核心内涵就是“依宪治国”。这里的“依宪治国”有四层含义:一是宪法是党领导人民制定的,具有毋庸置疑的“正当性”;二是宪法也对党的活动给出了界限,即必须在“宪法和法律的范围内”活动;三是明确宪法和法律之外没有任何“特权”,这说明“宪法”之外“无法”;四是任何想打压宪法权

威、藐视宪法权威或者忽视宪法权威的言行都不得存在。总结上述四个方面的含义可以发现,所谓的法治方式,就是强调“依宪治国”, “宪法之外”的任何言论都不具有合法性和合理性,更不能限制宪法或者是否定宪法。因此,宪法作为根本法成为治国理政的制度依据和法律基础,宪法法律至上是现代法治社会的一项基本价值和社会公理。

法治方式的实质就是要将宪法和法律真正置于各项权力之上,宪法和法律在日常生活中必须有绝对的权威,任何违反宪法和法律的行为都应归于无效。

3.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的关系

正确地理解法治思维、法治方式的内在关系对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基本方略,进一步有效地实施宪法,形成稳定有序的法治文化氛围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既各有侧重又紧密相连。二者相辅相成,共同奠定促进发展、维护稳定的基础,共同统一于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实践之中。法治思维与法治方式紧密联系,在某种意义上可以说是一回事,都是强调要运用法治价值来支配人们的言行,只不过是侧重点不同而已。法治思维强调思想转变,要求人们养成运用法治价值来进行思考问题的习惯。法治方式是行为准则,注重法治价值对人们行为的直接指引和规范作用,属于对操作执行层面的要求。法治方式是法治思维的具体体现,法治思维只有外化为法治行为、体现为法治方式,才能真正发挥作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既相互作用又相互促进。善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会促进法治实践,法治实践又会激发人们主动自觉地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

在实践中,提高领导干部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的能力,意味着党更加注重并改进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保证党领导人民有效治理国家,实现国家各项工作法治化;意味着领导干部在管理国家和社会事务、推动工作和事业发展时,要通过不断的学习和实践,逐渐养成并强化法治思维,在日常工作中达到灵活自如地运用法治方式来解决各种复杂和重大问题的状态。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