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 之具(1 / 1)

茶经 [唐]陆羽 967 字 1个月前

籝(1),一曰篮,一曰笼,一曰筥(2)。以竹织之,受五升,或一斗、二斗、三斗者,茶人负以采茶也。{籝,《汉书》(3)音盈,所谓黄金满籝,不如一经。颜师古(4)云:籝,竹器也,受四升耳。}

灶(5),无用突(6)者;釜(7),用唇口(8)者。

甑(9),或木或瓦,匪腰而泥,篮以箅(10)之,篾(11)以系之。始其蒸也,入乎箅;既其熟也,出乎箅。釜涸(12),注于甑中{甑,不带而泥之}。又以榖木枝三桠者制之,散所蒸牙笋并叶,畏流其膏(13)。

杵臼(14),一曰碓,惟恒用者佳。

规,一曰模,一曰棬(15)。以铁制之,或圆,或方,或花。

承(16),一曰台,一曰砧(17)。以石为之。不然,以槐桑木半埋地中,遣无所摇动。

襜(18),一曰衣,以油绢(19)或雨衫、单服败者为之。以襜置承上,又以规置襜上,以造茶也。茶成,举而易之。

芘莉(20),一曰籝子,一曰篣筤(21)。以二小竹,长三尺,躯二尺五寸,柄五寸;以篾织方眼,如圃人土罗,阔二尺以列茶也。

棨(22),一曰锥刀。柄以坚木为之,用穿茶也。

朴,一曰鞭。以竹为之,穿茶以解茶也。

焙(23),凿地深二尺,阔二尺五寸,长一丈。上作短墙,高二尺。泥之。

贯(24),削竹为之,长二尺五寸,以贯茶焙之。

棚,一曰栈(25)。以木构于焙上,编木两层,高一尺,以焙茶也。茶之半干,升下棚;全干,升上棚。

穿{音钏},江东、淮南剖竹为之。巴川峡山纫榖皮为之。江东以一斤为上穿,半斤为中穿,四两五两为小穿。峡中以一百二十斤为上穿,八十斤为中穿,五十斤为小穿。穿字旧作钗钏之『钏』字,或作贯『串』。今则不然,如磨、扇、弹、钻、缝五字,文以平声书之,义以去声呼之,其字以『穿』名之。

育,以木制之,以竹编之,以纸糊之。中有隔,上有覆,下有床,傍有门,掩一扇。中置一器,贮煻煨火,令煴煴(26)然。江南梅雨时,焚之以火。{育者,以其藏养为名。}

(1)籝〔yíng〕:古时竹器。

(2)筥〔jǔ〕:盛物的圆形竹筐。

(3)《汉书》:又称《前汉书》,东汉历史学家班固编撰,中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与《史记》《后汉书》《三国志》并称为『前四史』,也是『二十四史』之一,唐初经学家颜师古为其注释。班固《汉书·韦贤传》中记:『遗子黄金满籝,不如一经。』

(4)颜师古:〔581年―645年〕,名籀〔zhòu〕,字师古,唐初经学家、训诂学家,著有《匡谬正俗》《汉书注》《急就章注》等。

(5)灶:用砖石泥土等材料砌成的生火做饭的设备。陶渊明《归园田居》:『井灶有遗处,桑竹残朽株。』

(6)突:烟囱。没有烟囱的灶,火力集中在锅底。

(7)釜:古代『锅』的称谓。

(8)唇口:锅边沿向外翻出的一道厚边,唐朝的器物流行留有唇口,有唇口的锅容易放置『甑』。

(9)甑〔zèng〕:古代蒸食炊具。

(10)箅〔bì〕:竹制的捕鱼用具。此处指蒸茶叶的用具。

(11)篾〔miè〕:劈成条的薄竹片,亦泛指劈成条的芦苇、高粱秆皮等,可以编制席子、篮子等。唐彦谦《蟹》:『湖田十月清霜堕,晚稻初香蟹如虎。扳罾拖网取赛多,篾篓挑将水边货。』

(12)涸:水干。

(13)膏:膏液(动植物体内或植物果实内的油脂),此处指茶的精华。

(14)杵臼〔chǔ jiù〕:舂捣粮食或药物等的工具。《汉书·楚元王刘交传》:『二人谏,不听,胥靡之,衣之赭衣,使杵臼碓舂於市。』

(15)棬〔quān〕:升、盂一类的器物,由曲木制成。

(16)承:放置物体的平台。

(17)砧〔zhēn〕:捶、砸、拍或切东西的时候,垫在东西底下的案板。

(18)襜〔chān〕:用轻薄纺织面料做成的围裙、车帷等,这里指铺在承台上的一块丝织品。

(19)油绢:用油浸过的绢。

(20)芘莉〔bì lì〕:芘和莉本是两种草名,这里指用竹编织而成的一种列茶(摊晾茶饼)器具。

(21)篣筤〔páng láng〕:本是两种竹名,此处和芘莉同义。

(22)棨〔qǐ〕:棨在古代有两种含义,一是指用木头做的通行证,形状和戟相似;二是指旧时官员出行的仪仗,用木头做成。此处指给茶饼钻孔的锥刀。

(23)焙〔bèi〕:用微火烘烤,焙干,焙烧〔在物料熔点以下加热的一种过程〕。白居易《题施山人野居》:『春泥秧稻暖,夜火焙茶香。』这里指用来焙茶饼的茶炉,也泛指烘焙用的装置或场所。

(24)贯:原指古代穿钱的绳索,此处指竹制的用以穿茶饼成串的长条工具。

(25)栈〔zhàn〕:此处指竹木编成的遮蔽物或其他东西。《说文》:『栈,棚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