饮茶的历史
鸟类有翅膀能飞翔在空中,兽类有丰厚的皮毛可在陆地上撒腿奔跑,人类张开嘴巴就能说话,鸟、兽、人这三种灵类生于天地之间,一饮一啄才能存活。饮水的意义多么深远!
为了解一时急渴,可以大口大口饮浆;为了消除内心的忧愁愤懑,可以一杯一杯饮酒;但是**除浑浑噩噩的状态,消除身体疲倦清醒神志,就要喝茶了。
茶作为人类饮品的历史,追着时光去溯源的话,要追到三皇时代的神农氏那里。传说神农氏尝百草中毒时,无意中食用了茶的叶子,茶的苦味提神醒脑,回味的甘甜又使人愉悦,不仅解了神农氏身上的毒,更成为神农氏随身携带的宝贵草药。所以在很久很久以前,我们的这位祖先就在万种植物中发现了茶,并把茶当作一种宝贵的药材引入了中药。
战国时期,茶被作为贡品记载在《尔雅》中,四川巴蜀地区的茶被作为贡品献给天子,使茶被世人知晓并开始饮用。春秋时齐国的晏婴,汉代的扬雄、司马相如,三国时期吴国的韦曜,晋朝的刘琨、张载、陆纳、谢安、左思等历史名士皆是爱茶嗜茶的饮者。慢慢地,饮茶这种习惯像溢出的滂滂河水,从宫廷贵族漫溢到了寻常百姓家。到了唐朝,饮茶已是举国上下极其盛行的事。
今天,从当年的两个都城——西安、洛阳,以及从长江中下游的荆州到西南部的重庆,家家户户都把茶作为饮品。作为饮品的茶,常见的种类有粗茶、散茶、末茶、饼茶四种,于是饮茶时,衍生出砍茶法、熬茶法、烤茶法、捣茶法。
将茶蒸熬、烤炙、碾磨之后放到肚大口小的瓶缶中,注入滚烫的沸水浸泡,这种喝法现在叫作痷﹝ān﹞茶。还有的地方,喝茶时在茶汤中放入葱、姜、枣、橘子皮、茱萸、薄荷等佐料。茶煮至大沸时,有的地方习惯将茶汤反反复复扬起,使得茶汤光滑,或者在煮茶时撇去浮在茶水上的泡沫。
以上的饮茶方式,你说跟喝沟渠里的废水还有什么区别?可惜这样的习俗至今都延续不变。唉!
凡经上天之手创造出来的万物,皆有难以言说的精妙,经人类之手创造出来的东西,与上天的创造相比,那是相当浅层次的创造。就比如,人类为了有遮风挡雨的庇护之所而建造了房屋,到现在你看那王侯将相的居所一间比一间豪华宏伟;人类为了遮体御寒创造了衣服,如今那贵妇人身上的衣服一件比一件华丽精美。人类为了解决饥饿烹调诸物,调制出山珍海味、甘汁美酿。饮茶却不尽然。
饮茶也属于如上天创物之道般艰难又精巧的事。真正把茶喝好,有九点难关:一是造茶,二是识茶,三是器物,四是用火,五是择水,六是烤炙,七是研末,八是烹煮,九是品饮。普通人不会饮茶,与其言饮茶,不如说他们在以茶水解渴。饮茶,非极好的灵性、心性,很难把一碗茶喝好。这也是饮茶之道。饮茶之道与天之道是相通的。
制茶时,假如阴天采茶,夜间焙茶,制茶的方法就错了;辨识茶时,单纯依嘴巴品味,靠鼻子嗅香,从味香方面来评判茶的好坏,这识茶的方法也欠妥当;盛水的鼎瓯,染了一丝一毫的膻气和腥味,这器物便不能用了,用了会使一锅好茶泡了汤;生火时,用油脂过浓的木柴或烤过肉类的炭来生火,这煮茶的火就不纯净了;取水时,那急湍的山水,抑或是固滞不流的积水,也不是煮茶用的水;烤茶时,如果只把外面烤熟了,内里的茶还透着湿气,也不是正确的烤茶方式;碾茶时,如果把茶碾成了很细很细的粉状,也不是所谓的茶末;煮茶时,如果操作不熟练,或者翻搅茶时过急过快,也不是正确的煮茶方式;饮茶时,只在夏天天热时喝茶,冬天天冷便不再喝茶了,这也是饮用不当。
珍贵鲜嫩茶味馥郁的好茶,煮一次只出三碗茶,其次的是一炉煮五碗。假设客人来了五位,那么倒三碗茶,五位客人传着喝;如果来了七位客人,那就倒五碗茶,七位客人传着喝。这么推算,来了六位客人怎么办?六位客人的话,这锅茶就不必再计较什么碗数多少了,只要按缺少一个人计算,之前不是还有一碗味道浓郁用来育华止沸的“隽永”吗?那就取出盛在熟盂里的“隽永”吧,用它招待那位客人,每人奉上一碗好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