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事之成均因有备,器与具便是整个煮茶的“备”了,而煮茶器具中大件的装备,非风炉莫属。
风炉
风炉用铜或铁两种材质高温熔化后铸造而成,形状类似于古代的鼎。首先是制作风炉的尺寸,风炉的体壁厚三分,体壁上面的口缘宽九分,多余出来的六分用泥封满。六分泥封的作用,一方面因泥湿的时候重,泥干的时候轻,能够减轻风炉的重量。与此同时,当火炉受热时有泥质相隔传热会慢许多,外壁也不至于太烫。平常家中所用的土陶碗与铁质碗,同样盛一碗热汤,铁质碗无论多厚,端在手里的触感终究不如土陶碗温润。
为了支撑起炉体,像鼎一样,风炉要有三个支脚。在这三个支脚上用篆文写二十一个字,其中一支上写“坎上巽﹝xùn﹞下离于中”七字。这七字,取自《易经》中的乾、坤、震、巽、坎、离、艮﹝gèn﹞、兑八卦中的“坎”“巽”“离”三卦象。坎代表水,巽代表风,离代表火。烧水煮茶正需要水、风、火三种自然元素。水在上面,风在中间,火在下面,恰是风炉煮茶的样子。水、风、火缺一,这碗热茶就煮不成了。
煮茶风炉的另一只脚上,用篆文写上“体均五行去百疾”七字。五行,即金、木、水、火、土,依我们老祖宗在古代医术上的说法,如果五行在体内平衡运行,则百病不生。
风炉的第三只脚上,写“圣唐灭胡明年铸”,记载下了风炉铸造的时日。风炉的三只脚之间设置三扇窗,风炉的底部也留一扇窗,四扇窗均用来通风。底部的那一扇不仅能通风,还可以清除灰烬。炉身的这三扇窗上,用古文写六个字:一扇窗上面写“伊公”,另一扇窗上面写“羹陆”,最后一扇窗上面写“氏茶”。将六个字连在一起读,所谓“伊公羹,陆氏茶”。
风炉的膛内设置一个炉箅子,此炉箅子分为三格,一格画上长尾野鸟图案,传说长尾野鸟能够带来火种,意喻火旺,再画一个代表火的离卦图案与之相配;另一格画彪,彪是一种风兽,意喻风强,与之相配,还应再画上代表风的巽卦图案;第三格上画上鱼,鱼为水族,代表水,画一个代表水的坎卦图案。自古以来,巽主风,离主火,坎主水。有风通过,火会更加旺盛,带热光的火能使水沸腾。
凡人使用的器物,都要美观些、看着赏心悦目些才好。可以在炉身绘上花朵、藤枝、流水纹、几何图案、一些很美的古文字等来装饰。
总的来说,煮茶的风炉有的以铸造器物的生铁来做成,也有直接用陶土烧制,风炉底部承灰烬的承台子一般会做三个支脚,也是铁制的。
〔日〕—文政六年—木村孔阳氏—卖茶翁茶器图
烧茶的风炉制成后,该去准备盛炭的器物了。
筥
古代的盛器,一般方形的称筐,圆形的才称之为筥。盛放炭的筥用竹子编织而成,高一尺二寸,直径七寸。如果不用竹子而用藤条编织的话,得先照着筥的样子做出一个木楦模子。藤条围着楦模编织,这样弹性稍差的藤条也有了筥的形状和大小。无论是用竹编还是用藤条编,都得编织成六边形的洞眼。这种圆形筐子的底部有一个像箧筐的盖子,筐口处弄光滑平整。
〔日〕—文政六年—木村孔阳氏—卖茶翁茶器图
锅两端的锅耳做成方形,提锅时稳当一些,锅边口做宽一些,用的时间长久。锅中间的腰身部分直径需长,腰身部分做长了,一旦水沸腾起来,沸水才会乖乖待在锅的中央,不至于迅速溢出来。水在锅肚里咕噜咕噜沸腾着,易于绿色的茶末在水中翻滚起来,使得煮出来的茶味更加醇香。
瓷锅、石锅、银锅,雅致倒是雅致,漂亮倒是漂亮,如果想要长久使用的话,终归还是铁质的好。
交床
放茶锅的架子叫交床。两个木板呈十字相交之状,木板重合的中央部位挖空,用来放茶锅。
把茶制为茶饼,若为当日制作当日饮用,均需烤。烤炙茶块是为了祛湿聚香,通过加温,停滞在茶叶上的茶香被充分激发出来。烤茶的过程需要备两件器物:夹和纸囊。
夹
烤茶是为了祛除留在茶里的寒气、湿气、霉气,同时让茶的香味通过加热自然散发出来。
夹茶放在火上烤炙的工具叫夹,取小青竹竿做成。夹长一尺二寸,一端留有竹子节,竹节以上砍掉。烤炙之时,小青竹会滴出汁液来,借着竹子散发出来的清新香气更增添了茶的香气。不过,要找到新鲜且竹子气味浓郁的小青竹,恐怕要走到深林谷地才能寻到。
也可以使用精铁或熟铜等材质做的茶夹。相较于竹夹来说,铁与铜的茶夹有经久耐用的优点。
纸囊
烤炙后的茶,香味被完全激发了出来。千万不要让热茶**在空气中太久,如果**过久,香气就挥发光了,还怎么喝到一口好茶呢?
假如客人不打算马上饮用的话,此时最好准备一个能存放茶的特制纸囊。取产自浙江剡﹝shàn﹞溪的剡藤纸,偏白偏厚者为佳,做成双层的茶袋。将烤炙后的茶放入纸囊中,茶香就是想跑也跑不出来了。
碾 拂末
茶烤炙完后,趁着干燥时将茶碾压成茶末。这碾茶的工具,我们叫它“碾”。最好的碾用橘子木做成,次一等的碾会选用梨木、桑木、桐木、柘木替代。
碾槽做成呈弧线的半圆形,碾外的轮廓成方形。碾槽制成圆形是为了碾茶,外面做成方形的样子是为了固定器具体身,防止碾茶时歪倒。碾的槽,内部放置一个叫“堕”的东西,也就是常见的碾磙。堕的大小要恰好能在圆槽内运碾,碾磙与槽壁之间不要留有多余的空隙,以保证茶叶被均匀充分地碾压。堕的形状像马车的车轮子,只不过和车轮不同的是,圆圆的堕没有车辐,中心只有一个长轴,轴长九寸,宽一寸七分。堕的直径长三寸八分,中间厚度为一寸,边缘处厚半寸。轴中间是方形的,手柄是圆形的,以方便手掌握取。
碾茶的功夫完毕后,就得清扫茶叶末子了,这时候需要一个工具叫拂末。拂末一般用鸟的羽毛做成,羽毛密集轻柔,不会浪费珍贵的茶末。
罗合
用碾把茶碾压成茶末后,接下来备制盛放茶末的罗合。首先将筛出来的茶末放入盒中,盖好以存放。把测量茶叶的茶则也放到盒中,随饮随用。筛茶末的罗筛用又大又粗的竹子做成。制作时将竹子剖开,弯曲成圆形,再用细密的纱或绢布制成罗筛中央的网。放茶末的茶盒用大竹子的竹节做成。有的盒也用杉树的木片做成,同样用力弯曲杉木片成圆形,制成盒后在杉木的表面涂上一层漆。茶盒高三寸,盖子高一寸,底部二寸,直径四寸。
则
煮茶时茶放多了,味道会变得苦苦的,茶叶放少了,又没了茶味。想煮一口好茶,就需要有一个量茶的器物,这取茶量茶的工具就是茶则了。茶则取自海贝,比如蛎蛤的外壳。此外,各地也有铜质的则、铁质的则、竹质的则。茶则的外形和汤匙以及算术用的竹片很像。
归根结底,茶则不仅是一种取茶工具,更是取茶时的度量工具。使用茶则的目的也是为了量茶,使所取茶末有量、有准、有度。总体来说,煮一升水,取一寸正方匙匕量的茶末。如果喜欢喝味道淡一点的茶,就在这个基础上减少些茶末;如果喜欢浓度高的茶,就在这个基础上增一些。正是因为“则”是取茶的度量标准,才把它叫作茶则。
〔日〕—文政六年—木村孔阳氏—卖茶翁茶器图
涉及水的器物,纯净为至。
水方
水方以椆木、槐木、楸木、梓木等树木做成,内壁和外壁的接缝处涂上漆,能装一斗的水。
漉水囊 ﹝lù﹞
如果煮茶时经常使用到漉水囊的话,骨架最好用生铜高温铸造,生铜在浸水后不会在铜上长铜绿和污垢。铜绿会让水产生淡淡的腥味,大大影响茶的口感。
相反,熟铜这种材质就很容易生出铜绿,留存污垢。铁的话会生铁锈,铁锈也会让水产生腥涩之味。那些住在深山峡谷中的隐士们,也会从山中采来竹子或木材做漉水囊的骨架,但是用竹木材质做的漉水囊非经久耐用之物,所以最好还是使用生铜做的漉水囊。漉水囊的囊袋,先取青竹的皮卷曲成袋子的形状,然后在上面缝上一层绿色的缣布。缣布是一种双经双纬的粗厚织物,其上可以缝上漂亮的翠钿做点缀。
还要做一个油囊,以保持漉水囊的洁净。油囊直径五寸,手柄长一寸五分。
〔日〕—文政六年—木村孔阳氏—卖茶翁茶器图
瓢
瓢,是舀水的工具,又叫牺杓﹝sháo﹞。将葫芦剖开挖瓤制成,有时候用树木挖制而成,所以也叫它木杓。晋朝诗人杜毓在《荈赋》中曾记:“酌之以匏﹝páo﹞。”杜毓提及的匏,和瓢是同一种取水工具。
瓢口开阔,壁薄,柄短。晋代的永嘉年间,有一个从余姚来的采茶人叫虞洪,他常常去一座名为瀑布山的山中采茶。一日,途中偶遇一位道士,那道士对他说:“我就是丹丘子,希望哪天你喝茶的时候,如果牺杓中还有剩余的茶千万别倒掉啊,就当作礼物赠送给我吧。”这位向虞洪乞茶的丹丘子所提及的“牺”,便是木杓。
唐时用的木杓,多用梨木做成。
煮茶时,除了那些必备的大件器物,还需把小的器物备周全了。一个“周全”,才能使得整个煮茶过程不慌张。比如我们煮茶喜欢放盐,那么备一个装盐的器物,煮茶时随用随取,免了和厨房之盐打交道,也免了现找盐的匆匆忙忙。其他事情也应同理,有所备,自然有序自在。小器物的周全,守护煮茶人的方便。煮茶过程流畅,才是一种享受。
鹾簋 揭
煮茶时最好放点盐,盛放盐的器物叫鹾簋。鹾簋一般是瓷质的,呈圆形,直径长四寸,有点像个盒子。有时候也会把鹾簋做成瓶状,或者做成斜肩深腹圈足式的罍﹝léi﹞,另用瓷质的鹾簋储存盐花。说完了存盐的工具,顺便说说取盐的工具。取盐的小物叫揭,用竹子制成,长四寸一分,宽九分,和取茶末的茶则一样,也是一种测量和取物兼备的器物。
喝茶,不仅是喝茶,目之所见的茶碗也是喝茶的一部分。美观的茶碗,使喝茶者心情愉悦,就如绿莹莹的茶水同样能取悦人心一般。人靠衣装马靠鞍,饮茶也得靠茶碗。
熟盂
煮茶时,当水烧到第二沸腾﹝后面会讲到﹞时,为了保证茶味,得先取出来一瓢汇聚茶汤精华的茶水,用来盛放热茶水的器物叫熟盂。熟盂有的为瓷制,有的是陶制,能盛两升的水量。
碗
最好的茶碗要数越州产的碗,鼎州、婺州和岳州产的茶碗品质稍差一些,寿州、洪州的又要差一些。有人会认为邢州产的碗品质要在越州之上,事实并非如此。
首先,邢瓷类似银,越瓷类似玉,此为邢瓷不如越瓷的第一点;其次,邢瓷像雪,越瓷像冰,此为邢瓷不及越瓷的第二点;最后,邢瓷偏白色,衬着绿茶的茶汤呈红色,越瓷呈青色,会使绿茶更莹绿,这是邢瓷赶不上越瓷的第三点。
瓯
晋代杜毓所著的《荈赋》中,也有讲茶器的记载:“器择陶拣,出自东瓯。”挑选茶器的话,好茶器出自东瓯。杜毓所提及的“东瓯”,就是越州。瓯作为地名,就是越州;瓯也是一种碗,越州产的最为上等。越州产的瓯,口沿处不会卷边,而底部的边沿卷边也浅,盛茶不过半升。
越州瓷和岳州瓷都是青色的,绿茶配青碗,使绿茶的汤汁清晰可见。邢州瓷白,茶汤是红色;寿州瓷黄,茶汤呈紫色;洪州的瓷褐,茶汤就偏黑色。这些茶碗的颜色让茶色减了半分美感,都不宜用来盛茶。
〔日〕—文政六年—木村孔阳氏—卖茶翁茶器图
畚、纸帕
用来盛放碗的器物,叫畚。它一般用白蒲草编织而成,能放下十个茶碗。有的畚也采用竹皮编织。纸帕也要准备十个,同样取产自浙江的剡纸,做成双层,形状是方形的,也备十个。
煮茶的最后一道工序,并不是把茶倒入茶碗,而是饮完茶后,将器物洗净,一一归入原处。完完整整把煮茶的整个过程做一遍,其实很锻炼人的心性,每一个煮茶人,无整洁有序之心,很难把茶煮好。那么,还请把煮茶当作一场无声的修行吧,备置小物,洗净茶具,在煮茶中耐着心性打磨自己。
札
喝完茶,应及时清洗干净饮茶器具。清洗茶碗茶末的工具叫札。收集棕榈树皮做的棕毛,将细巧却坚固的茱萸木劈开,用茱萸木夹住棕毛并捆紧,就成了札。有的札也直接用竹子制作,取竹管一段,同样扎上坚硬有韧性的棕毛,那样子很像一个超大型的毛笔。
涤方
前面列过一个储存煮茶水的器物,叫水方。现在用来洗涤茶具的盛物,叫作涤方。涤方取材于楸木,用楸木钉制成盒形。涤方的制作方法和水方相同,能装得下八升水。
〔日〕—文政六年—木村孔阳氏—卖茶翁茶器图
滓方
茶喝完后的茶渣,也要放在一个器物里,盛放茶渣的器物叫滓方。滓方的做法和涤方一样,只不过它比滓方要小一些,容量五升。
巾
巾是用来擦拭茶器以及其他器具的。茶巾取粗厚的布做成,长二尺。得备两块干净的茶巾,以便交替使用,清洁各种茶具。喝茶是一件雅致的事,如果喝茶的器具脏兮兮的,雅兴也会顿消。
现在,已经讲完了煮茶喝茶需要用到的全部物件。你也知道,喝茶是一生的事,不是一次喝完便了事的娱乐活动。费心备置了茶锅,取了木头做了水方,托人从远方购买茶碗,把大大小小二十多件器具摆一起,甚为壮观。但如果没有一个储放这些器具的东西,慢慢就会用丢了。
那最后就介绍介绍收纳茶具器物的东西吧。
具列
存放器物的用具叫具列。有的地方把具列做成矮桌子一般的样子,有的地方会做成木架似的样子。具列的材质,有的是木,有的是竹,也有的木竹两种材质兼用,做成后在具列外壁涂上黄色和黑色的漆。具列长三尺,宽两尺,高六寸,凡用到的器物都可以一一放在具列里。其所以名为具列,是因为可以贮放陈列各种器物。
都篮
除了具列之外,还有一种收纳的器具:都篮。都篮,顾名思义,全都放入篮中,所以才取名为都篮。都篮多用竹篾编织而成,内胆要编织成织眼为三角的菱形。编织包裹内胆的外层时,先取两根较宽较大的篾片做经线,然后再用一根较为纤细的竹篾作为纬线,交错压在宽篾片上,编织成方眼,以使都篮精巧好看。都篮高一尺五寸,底脚高两寸,长二尺四寸,宽两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