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文说,《二之具》暗藏了造茶成饼的过程,那么关于如何制作出好茶来,陆羽在《三之造》中也做了详细的交代。《三之造》首先介绍了采茶的季节、时辰、天气,采何种茶芽最好,制作好茶的必经工序。
珍贵的采茶时节,“在二月、三月、四月之间”;短暂的采茶时辰,是“凌露采焉”;难得的采摘天气,“其日有雨,不采;晴有云,不采”;采摘的茶叶,生长在乱石丛中的紫笋茶为上。无论长在哪里,务必采最鲜嫩的,“选其中枝颖拔者采焉”,其余舍弃;造好茶需要经过多道工序,“蒸之,捣之,拍之,焙之,穿之,封之”,采摘来的茶叶过夜会变色,须当日采摘当日制作……
而后,陆羽并没有在《三之造》中再赘述造茶,讲完以上,便说起了因制造品质和茶品的不同,茶分八等,“自采至于封,七经目。自胡靴至于霜荷,八等”,以及如何鉴茶。
为何要说与造茶八竿子打不着的事情呢?其实茶品类和鉴茶的诀窍,提示了茶人如何造好一饼茶:采茶没有经验混进老叶,茶品下降;造茶不用心,茶饼形状不规整,茶品下降;耽误制作时间茶变颜色,茶品下降。鉴茶的标准,靠颜色,靠气味,靠外部形状,皆是下品,真正的鉴茶在于“茶之否臧,存于口诀”。
很多人认为陆羽并没有讲鉴茶的方法。多年后,在东京文京区的日式茶店和朋友饮茶,他们问我中国的高级茶人如何鉴茶,我猛地想起了那口茶还有朋友说的话。“全心全意做出来的茶,喝的人能感受到”。这不就是“茶之否臧,存于口诀”吗?
“口诀”其实就是造茶者的用心以及品茶者的心口感应,也就是所谓“心意茶”。
从颜色、气味、形状上鉴茶,确实是辨茶的次等方法,只有拿起茶杯去饮茶,说出来这口茶好在哪里,震撼在哪里,坏在哪里,为什么是坏茶。高水平的鉴茶人才不去看茶、装模作样闻茶,而是亲自泡茶饮茶。一口茶触碰舌尖,就知道造茶的哪道工序有问题,也能道出茶的产地,是春茶、秋茶,还是冬茶,甚至能说出采茶的时辰。
见过高水平的鉴茶人是湖州山区种了一辈子茶的老奶奶,她守着茶山,开了一家只卖白茶的茶铺子。产茶时,茶农把茶送到她的店里,她一次喝十几杯各家产的茶,能一一说出是谁家的茶、采茶的时辰、造茶是否用了心意,就如高级的美食家能吃出菜的火候和做菜人的情绪一般。
对人来说世上难忘的事情有三:深爱的人,美的风景,好的味道。深爱的人,美的风景,好的味道,都需要用心来对待。
现在种茶的人越来越少了,国内几乎所有茶区也进入机械化生产,除了老一辈的人会给儿孙亲自炒茶,很少再有人用土方法做茶,喝茶者的心也多忙忙碌碌。庆幸的是采茶这件事还需人手,冰冷的机器参与不进来,附庸风雅爱喝茶的人也未减少。最后分享一首好听的《采茶记》:
寒食过,云雨消 “不夜侯”正好 又是一年,采茶时节,暖阳照 风追着,蝴蝶跑 谁家种红苕, 木犁松土,地龙惊兮,蚁出巢 翠盈盈,悠香飘 茶垄漫山绕……
希望多年后,古老的传统能被珍视起来,茶垄漫山绕,茶人还能用手和心去做茶。
品到好茶时,真好。
月份节气名称
4—5清明、谷雨、立夏春茶
5—6小满、芒种、夏至、小暑第一次夏茶﹝二水茶﹞
7—8大暑、立秋、处暑第二次夏茶﹝三水茶﹞
8—9白露、秋分、寒露秋茶
10—11霜降、立冬冬茶
11—12小雪冬片茶
12—4大雪、冬至、小寒、大寒、立春、惊蛰、春分天寒茶叶不长芽,实际上这几个月之中还可能会有雨水茶出产﹝冬三水、不知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