籝 ﹝yíng﹞
一种盛物竹器。有的地方叫它篮子,有的地方叫它笼,还有的地方称之为筥。虽然不同地方有不同的叫法,却是一样的器物,均由竹编织而成。籝的容量有大有小。小的籝,盛放五升(古代的一升约等于现在的两百毫升。余同)左右的物品;大一些的籝,可容一斗、两斗,甚至三斗不等。
采茶人天蒙蒙亮起床出门,带着未消失的睡意背籝进山去采茶,等采完一满籝的茶,采茶人的衣角已被晨露浸湿。
籝的读音取下部,东汉班固所著的《汉书》中读“盈”,有“遗子黄金满籝,不如一经”一说:给儿孙满筐的黄金,不如留给后代一本经文。后来经学家颜师古在注释《汉书》时也补充道:“籝是一种竹器,能装四升的样子。”
灶,釜
鲜嫩的茶叶采回来后,接下来就要准备蒸茶的工具。首先是茶灶和茶锅。茶灶,不能用带有烟囱的灶头,这样才能使火力集中于锅底;茶锅,必须得是锅沿有厚厚的翻出的唇口的锅。
甑 ﹝zèng﹞
蒸茶的器具叫甑。有的甑是木制的,有的甑是土陶制的。用来做茶的茶甑需要做一种特殊处理,即提前用泥土封好甑的腰部。
箅
甑的内部放置一个竹子制成的竹箅,竹箅的作用是为了防止水浸入茶叶;此外,箅的两旁还需要用细竹片系住,以方便拿取。
制茶的步骤从蒸茶开始,将采来的鲜嫩芽叶放入竹箅内,热气和高温令茶叶的香气瞬间凝聚,茶叶发生了神奇的变化。待到茶叶蒸熟,提起细竹片把茶叶从箅中倒出来。眼看到锅内的水快要烧尽之时,应从甑中加水,切忌直接从箅中加水。
蒸茶叶的整个过程,需要用多杈子的榖木摊散开所蒸的嫩芽鲜叶,以免富含茶叶精华的茶油流失。
杵臼
茶叶蒸制摊散后,接下来就要准备捣茶的工具了。捣茶的工具叫杵臼,人们又称它为碓。
将蒸熟后的茶叶用杵臼捣碎,这时候,所使用的杵臼最好是经常用来捣茶的杵臼,假如杵臼捣碎过其他东西,多多少少会携带异味。茶叶捣碎后,再将碎茶压成茶饼。压制成茶饼是为了方便运输与储藏,也是为了尽量保存茶的香气。
规
把茶压成茶饼的工具叫规,又被称作模,还有的地方称之为棬。这样的压茶模子需要是铁质的。规的形状多种多样,有的呈圆形,有的呈方形,还有的模子如一朵盛开的花。
承
拍制茶饼的操作台面叫承。有的地方也叫台,还有些地方叫它砧板。承由石头做成。有的地区会将槐木、桑木半埋入地下,使其稳固,不摇不动。
襜 ﹝chān﹞
裹茶的工具叫襜,有些地方又叫它衣。襜一般以质地细薄、表面光滑的绸布或穿旧的雨衫、单衣为材料。
准备好了承、规、襜,就开始出气力把茶拍成茶饼了。首先将襜放在承上,再把模子放置在襜上面,一个茶饼做好后,从模子中轻轻取出来,再接着做下一个茶饼。这是造茶的简单过程。
芘莉 ﹝bì lì﹞
芘莉是晾茶的工具。茶饼做好后,湿漉漉未干,这时候需要放置在一种器具上晾晒,晾晒茶饼的工具就是我们生活中熟悉的芘莉。
芘莉,人们又叫它羸子,或叫它篣筤﹝páng láng﹞。制作芘莉时,取两根小竹竿,长三尺,竹身留二尺五寸做箩面,手柄处留五寸,中间部分用竹子编织,编织的缝隙成方孔状。芘莉的宽度留二尺长。其实,芘莉和农家人种菜时用到的土筛子很相似,造茶人用它来晾置仍有水分和湿气的茶饼。因为芘莉由竹子所制,茶饼和芘莉接触时只会渗入同样清香洁净的竹子香气,不会被染上其他异味。
棨 ﹝qǐ﹞
棨,也就是我们生活中常见的锥刀。取坚木,制成锥刀的手柄。茶饼制成后,为了便于运输,用坚硬的锥刀在茶心打洞,锥刀是穿茶时所用到的工具。
朴
有的地方也叫鞭。取坚韧又有柔性的竹衣,制成朴。
竹制的朴穿过以锥刀打通的茶心,将一个个茶饼系在一起,如同成串的铜钱一般,成串的茶饼不会散乱,也方便用来计量。
焙
焙是用来焙制茶饼的焙炉。制作焙炉,先于地面挖出深两尺、宽两尺五寸、长一丈的土坑。沿着土坑的边缘,用泥土砌出一个高两尺的短墙,这焙炉子就制成了。
完整的焙制茶饼的过程,还需要用到另两种工具:贯和棚。
贯
贯也是竹质的,由竹子削制而成,二尺五寸长。贯是焙制茶饼时用来把茶饼串成串子的长竹条。
棚
一种木头做的架子,人们又称它为栈。将木质的棚建在焙茶饼的焙炉上方,分别搭建上下两棚,棚高一尺,这是烘焙茶饼时的用具。半干的茶饼放在下棚,待茶饼全干燥后移到上棚。
穿
穿的制作材料,不同地域取材不同,比如江东、淮南地区,那里的制茶人会用竹子削制成穿;而西南的巴山峡川一带,制茶人一般会以榖树皮制成穿茶的绳子。把茶饼一个一个穿起来,便于长途运输,也便于茶商将茶送往集市,人们按穿交易买卖。于此,穿还成了买卖茶时的计量单位。
关于一穿茶的重量,江东淮南与巴山峡川有巨大区别。江东地区以一斤为“上穿”,半斤为“中穿”,四两五两的小茶饼为“小穿”;而在峡中地区,穿茶单位以一百二十斤以上为“上穿”,八十斤为“中穿”,五十斤已经是“小穿”了。
关于“穿”字的书写,唐朝以前,“穿”用“钗钏﹝chuàn﹞”的“钏”字,或者直接写作“贯串”的“串”。现在就不这么写了。就像“磨、扇、弹、钻、缝”这五个汉字,书写的字形还是按它们动词形式的平声来写,表达的却是去声的意思,是作为名词来用的。
育
藏茶的器具。育的主体用木条制成,周身以竹子编织,编织好的育再以纸糊裹住表面。育的中间需设置一个隔层,上方有个盖子,下方有木板做的托垫,育的两侧留着门,关上其中一个,防止潮气散入。
育的托垫上方设置一个能埋藏火灰的装置,所准备的火灰最好有火星热度但没有燃烧起来的火焰,令存茶的育中保持温热。如果茶的储藏地是江南,碰上了六七月份潮湿绵延的梅雨季节,育就有了大用处了,可加火加温,防止外部雨水的湿气使茶霉坏。
南方地区一年四季多潮气与湿气,想随时喝上一口醇香四溢的好茶,饮茶的行家,在存茶藏茶时怎能不备一个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