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假账企业的经营指标有什么特点(1 / 1)

为什么要做假账,怎样做假账

在本节中,我们来看一看企业违法的会计行为——“做假账”。

上市企业做假账等违法会计行为可以说是屡禁不止。仅2 0 1 6年以来,就有昭光通商、日本碳化工业、船井电机、PASCO、Techno Medica、HOHSUI等企业因为违法的会计行为被日本证券交易集团责令提交改善报告。

这些企业全都是在市场一部(相当于主板市场)上市的大企业。就连处于会计监管之下的大型上市企业尚且如此,那些没有被监管的中小企业情况是什么样就更不用说了吧。

如果不能识破这些企业做的假账,在与其交易时就很容易遭受损失。

为什么企业要做假账呢?

对于中小企业来说,如果业绩不佳,很有可能在融资时遭到金融机构的拒绝,多数做假账的中小企业都是为了避免出现上述问题;此外,土木建筑行业的业绩会直接影响到是否具备竞标资格,因此很多企业为了通过业绩审查而做假账;至于上市企业,大多是为了维持自身的股价而做假账。

做假账的目的大多是为了使销售额和利润看起来比实际更高。在第一章结尾的专栏1中我为大家介绍了通过改变会计方针来影响利润计算的方法,但这种做法还是在法律允许的范围之内,做假账则完全属于违法行为。

做假账的主要方法有多算销售额和少算费用两种。接下来让我们分别了解一下这两种方法吧。

多算销售额

要想让销售额看起来比实际更高,最常用的方法之一就是“循环交易”。

如图表4-7所示,几家企业循环购买相同的商品,就是循环交易。

● 图表4-7 循环交易

做假账的企业因为需要通过循环交易使销售额和利润虚高,所以都会将商品加价后出售。

在循环交易的过程中,商品的价格会不断提高,累计的交易金额也越来越大。在这个过程中,参与循环交易的企业如果有一家在经营上出现问题,无法支付巨额的交易金额,就会导致循环交易失败。

此外,由于循环交易会导致销售债权膨胀,可能被监察机关发现或者遭到内部人员的举报而使循环交易失败。

少算费用

少算费用的时候最常用的方法是少算销售成本。

在第一章中,我为大家说明过,销售成本指的是采购商品和原材料的费用再加上生产所需的费用。要想了解这个做假账的方法,首先我们需要知道成本的计算方法。

为了便于理解,让我们以“采购商品然后销售”的零售业为例来思考。

那么,我们要如何计算该期销售商品的成本呢?如图表4-8左侧所示,用期初商品库存加上期中采购库存(期中可销售商品总额),减去期末剩余库存(金额),就是销售成本。也就是说,“销售成本=期初库存+期中采购商品-期末库存”。

然后,如图表4-8右侧所示,如果企业通过某种方法使期末库存被多算,那么就可以通过少算销售成本来使利润虚高。

● 图表4-8 少算销售成本

但这种方法如果重复使用,每年被过多计算的库存就会像滚雪球一样越来越大。如果库存金额太高的话,在资产负债表上就会显得很不自然,假账就容易暴露。

一旦被爆出做假账,企业的信誉将一落千丈,事业恐怕也无以为继。

如何识破假账

那么,要想识破假账,都有哪些方法呢?最有效的方法是第三章中提到过的周转期分析和现金流分析。

为了把握这两种方法,让我们来看一下系统开发公司Media Links的事例吧。

该公司在2004年被发现通过循环交易等虚假交易使销售额虚高,公司的社长也因为违反证券交易法被判有罪。

图表4-9是Media Links的销售额、营业利润、销售债权周转期、库存资产周转期、营业CF的整理表。该公司的销售额、营业利润都顺利增加,只从这个图表上来看,业绩似乎没有任何问题。

● 图表4-9 Media Links的财务指标

注:2000年3月期之前是单独结算,2001年3月期之后是合并结算

但对这家公司的销售债权周转期进行计算后发现,从1998年3月期到2001年3月期之间的周转期在5~7个月之间。考虑到信息服务业的销售债权周转期平均为2~3个月,这个数字显然是不正常的。

库存资产周转期在2001年3月期之前都不足1个月,但从2002年3月期到2003年3月期之间却增加了不少。这很有可能是在做假账的过程中,库存资产大幅增加导致的。

另外,2002年3月期到2003年3月期,销售债权周转期又缩短到3个月左右。仅凭这些数据我们无法知道详细内容,但很有可能是因为销售债权过高,于是将其中一部分转移到了库存资产上。

像这样的情况,对现金流进行分析也很有效。虚假的交易不会产生现金流,而企业想不经过金融机构,单方面修改现金与活期存款的余额几乎是不可能的。

事实上,尽管2001年3月期以后P/L上的营业利润都是黑字,但从Media Links公开的合并现金流量表上来看,营业CF却连续3期都出现了赤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