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辽代的天文历法、医学及建筑技术
辽朝在建国前,长期过着随水草迁徙的游牧生活。耶律阿保机父辈当权的时代,契丹势力不断扩大,社会经济发生了重大变革,不断向周边其他民族发动战争,特别是向南扩张,俘获了大批汉人,他们不仅给契丹人带来了先进的农业和手工业生产技术,而且也带来了先进的科学技术。
辽朝采用中原的历法。“大同元年,太宗皇帝自晋汴京收百司僚属技术历象,迁于中京,辽始有历。”[1]那次传去的是乙未元历。后来,在圣宗时,又引进了大明历。
炽盛光曜图
在天文学方面,目前所见的资料仅有河北宣化辽墓[2]中所绘制的星象图。星图位于后室穹隆顶部的正中央,绘制在直径2.17米的范围以内。在穹隆顶部的中心,悬铜镜一面,镜周画莲花,莲外以白灰为底,上涂一层淡蓝色表示晴空。星宿围绕莲花作圆形分布,每颗星以朱、蓝色涂成圆点表示,星点间连以直线。在中心莲花的周围,东北画北斗七星。在莲花的周围,绘九大圆圈,五红四蓝,合为九星。正东偏南为太阳,是星图上最大的星。红色大星四颗,基本分布在东、西、南、北四个正方向,蓝色大星四颗,大小相同,都分布在东北、东南、西北、西南的偏斜方位,但不直对。此八颗星所代表的星宿尚不能确定。中间一层绘二十八宿,东方七宿为苍龙(角、亢、氐、房、心、尾、箕),房宿取正东。北方七宿为玄武(斗、牛、女、虚、危、室、壁),虚宿取正北。西方七宿为白虎(奎、娄、胃、昴、毕、觜、参),昴宿取正西。南方七宿为朱雀(井、鬼、柳、星、张、翼、轸),张宿取正南。最外层,分布黄道十二宫图。黄道十二宫图源于古巴比伦,已有四千多年的历史。宣化星图十二宫的分布,基本是30°一宫,十二宫为一年,合360°。从当时春分点所在白羊宫向东算起,依次为金牛宫(已毁),双子宫,巨蟹宫、狮子宫、室女宫、天秤宫、天蝎宫、人马宫、摩羯宫、宝瓶宫、双鱼宫。每宫以符号和图形来表示。宣化星图构图相当完善、优美,它以中国二十八宿为主,吸收了巴比伦黄道十二宫,像这样综合中外天文学成果的星象图,在我国天文学史上还是首次发现,从一个侧面也反映了辽朝天文学的成就。
随着与汉族人民的广泛接触,汉族的医学也流传到了契丹地区,为契丹人民所广泛应用。契丹人耶律庶成和吐谷浑人直鲁古对推广汉族先进的医学曾作出了一定的贡献。“初契丹医生鲜知切脉审药,上(兴宗)命庶成译方脉书行之,自是人皆通习,虽诸部族亦知医事。”[3]《金史》说耶律达鲁颇精医学,察形色就能知道病原,虽不诊病,但却有十全功。可见其医术是相当高超的。直鲁古也精通医学,曾撰脉诀针灸书行于世。
汉族的建筑技术也传到了契丹地区。契丹“得燕人所教,乃为城郭宫室之制”[4]。阿保机未即帝位时,已先后建立了龙州城、羊城和汉城。既即帝位,于神册三年(918年)建皇都龙眉宫,后来发展成为上京。上京和中京是辽代创建的两个最大的城市,遗址尚存。近几年来,考古工作者组织专门力量,对上京和中京的遗址作了全面的调查和重点发掘。根据已经发表的调查报告,可以知道辽代的城市规划和市政建设都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如:中京干道宽阔,街市整齐,街道两旁有用石片和木板砌成并加盖的排水沟,经设在城墙下的涵洞排出污水。中京外城幅员约15000米,中有内城,内城北部为皇城,外城套内城略如“回”字,与辽初兴建的上京形式不同。上京北为皇城,南为汉城,相连如“日”字,具有明显的个性。中京城比较晚出,无疑曾受到中原地区的影响。
留存至今的辽代建筑,有山西大同华严寺薄伽教藏殿,善化寺大雄宝殿,义县奉国寺及山西应县佛宫寺释迦塔等,都以构造精巧、气象雄伟见称。佛宫寺释迦塔建于辽清宁二年(1056年),是世界上现存的最高的古代木构高层建筑。木塔塔身八角九层,外观是五层(有四个暗层)、六檐(底层是重檐)。自地面到塔顶高达67.31米。塔下有两层砖筑基石,上层八角形,下层方形。在上层八角形台基上布置于内外槽柱及副阶(外廊)前檐柱。内外槽转角柱都是双柱,所有的柱子用梁枋连接成筒形框架。底层以上是平座暗层,暗层以上是二层,再上又是干座暗层,如此更相重叠直到五层为止。多层柱子叠接而上,每层外檐柱都与下层平座层柱同一轴线,但比下层外檐柱向塔心退入约半柱径,形成了各层向内递收的外形轮廓。平柱层外檐柱立在下层斗拱所挑承的梁上。
在暗层内可以看到内外槽柱子之间用斜撑、梁和短柱组成的复梁式木架,这实际上形成了一道平行桁架式圈梁。内环又叠置四层枋子组成的井干式圈梁。在一圈内槽柱当中安装佛像,不能拉联,所以各暗层用斜柱,使整个暗层形成一个牢固的构架。这样,整个塔身就含有四道刚性构架。这种结构方式使整个塔身的稳定性大为增加,从而增加了抗风抗震能力。这些都反映了辽代高层建筑的卓越成就。应县木塔经受住了多次地震的考验,仍巍然屹立,与这种新型结构方式所具有的稳定作用密切相关。
应县木塔结构上还有一些技巧,如四个斜方向,两次间的柱间原有剪刀撑,以荆笆拌泥封护,它既能增强结构强度,又形成了虚实对比(门窗为虚,荆笆抹泥为实)。又如,由于楼梯处不能安置斜撑而形成弱点,为了使弱点分散,采用了沿塔身螺旋上行的办法,每隔一层安置一道扶梯,从而避免了弱点集中,不至于形成更大的虚弱环节。再如由于上下各层内槽柱都放在同一个轴线上,八根轴线略向塔心倾斜,从整体上看,下大上小,各层向内递收,既符合结构稳定的要求,又使塔身总体造型显得稳重大方。可以说,应县木塔是将结构构造和建筑造型有机统一起来的典范。塔的细部结构也表现了优秀的手法,斗拱式样富于变化,共采取了六十多种辽式斗拱,极其丰富多彩,这也显示出当时建筑技术的高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