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节 元代的绘画与书法(1 / 1)

一、绢轴绘画

3.高克恭 高克恭(1248—1310年),字敬彦、号房山,大都房山人。其先世回鹘人,寄籍大同,祖父道乐与汉人婚,后居燕。至元十二年(1275年),由京师贡补工部令史,后升至刑部主事和大名路总管,累官至大中大夫。他广交画界,游历江南。工诗,善画山水墨竹。山水学二米、李成、董源,墨竹学王庭筠,取众家之长,自成一体。其山水景色迷濛,墨竹亭亭玉立。传世作品甚少,今所见有《云横秀岭图》《春山晴雨图》《墨竹坡石图》等。《云横秀岭图》,画山水于云雾之中,远山嵯峨,中景小桥、亭屋,溪水潺潺,林木葱葱。山顶用青绿横点,石坡多用披麻皴,然后施赭色。李衎赞此画“树老石苍,明丽洒落”,已不是此前“秀润有余,颇泛笔力”的水平了。他为弟弟子敬作《竹石图》,两竹并立,一浓一淡,凝重稳固,耐人寻味。

《富春山居图》。画卷高不过尺,长二丈余。画家以自己熟悉并喜爱的地方,以此长幅描绘大江两岸连绵不断的秀丽风光。画面重峦冈阜、怪石苍松、溪绕山村、小桥渔舟,有近有远,不断变化,使人目不暇接。在技术上用披麻皴和干笔皴画山石,横点林树。笔墨洗练苍劲、构图严谨。关于这幅画,作者在其题跋中云:“至正七年(1347年),仆归富春山居,无用师偕往,暇日于南楼援笔写成此卷。兴之所至,亹亹然布置如许,逐渐填札,三四载未得完备。盖因留在山中而云游在外故耳。今特取回行李中,早晚得暇,当为着色。无用过虑有巧取豪夺者,俾先识卷末,庶使知成就之难也。十年青龙在庚寅歜节前一日,大痴学人书于云间夏氏(世泽)知止堂。”从跋语中可知画起稿于至正七年(1347年),是年画家79岁,到至正十年(1350年)已82岁,画未完而先跋于卷末,是自知年事已高矣。一幅画三四年未就,恐非仅因其“云游在外”,当是作者实地观察、用心构思所致。作者言“成就之难”,可知画中倾注了多少心血。这幅画画成至今六百余年,历经劫难,现分藏于浙江省博物馆和台湾省台北“故宫博物院”。观黄公望之画,无不形神兼备、情景交融,是文人画风成熟的表现。

王蒙《秋山草堂图》(元)

王蒙《太白山图》(局部)

6.吴镇 吴镇(1280—1354年),字仲圭,自号梅花道人,浙江嘉兴人。善画山水、梅花、竹石,多以渔父、古木竹石为题材。为人孤峭,虽贫穷而不以画媚世,常以卖画维系隐居生活。他的山水画风师董源、巨然,墨竹效文同。传世画有《渔父图》《水村图》《芦花寒雁图》《秋江渔隐图》《双松平远图》《嘉禾八景图》和《竹谱图》等。其中《渔父图》有多卷,皆画水阔天空、渔舟穿梭,鼓棹垂钓,意境或开阔或深幽,随意变化,不拘一格,画笔洗练坚实,水墨圆浑苍润。

7.倪瓒 倪瓒(1301—1374年),原名珽,字元镇,号云林子、荆蛮氏、曲全叟、净明居士、朱阳馆主,还有懒瓒、东海瓒、奚元朗等,常州无锡人。瓒家资殷厚,生活安逸。他喜读书作画,结交名士,亦曾求佛参禅,入馆学道,被人称为“高士”。他自建园林,藏文物书画于“清密阁”中。晚年社会纷乱,家景日衰、变卖田产,散去家资,浪游各地。常寄居山村、寺观,变成“倪迂”。他善画山水、竹石,多以水墨为画。山水画初学董源,后习荆、关,创“折带皴”法。画笔简练,笔势柔而见刚。画竹秀嫩潇洒。他的画不刻意求形,而是以自然山水寄兴写意,抒发胸怀而寄神于形。

生活在太湖和松江三泖附近水乡,是倪瓒作画题材的主要内容。传世画主要有《紫芝山房图》《虞山林壑图》《渔庄秋霁图》《松亭子图》《江岸望山图》《春山图》《怪石丛篁图》《梧竹秀石图》《西林禅室图》《水竹居图》等。《水竹居图》,纵48厘米,横28厘米,纸本设色轴画,作于至正三年(1343年),作者时年34岁,是他有年款作品中最早的一幅画,为友人高进道迁居而作。所画乃江南初秋景色,多用重绿,以远山为背景,近处溪岸杂树五株,其中一株浅绛,中有竹林一片,茅屋两椽。《渔庄秋霁图》,近画高树数棵,中是辽阔的湖面,远山为背景,即所谓平远式构图法。也是他晚年常用的一种形式。他晚年山水画极少设色,且多披麻、折带皴,或枯笔淡皴,画面简洁明朗。

倪瓒画竹石也极负盛名。如《竹枝图》《梧竹秀石图》等。《竹枝图》画修竹一株,以秃笔浓墨,显得新竹秀嫩潇洒。《梧竹秀石图》,画梧桐一棵,疏竹几竿,有大湖在其间,浓淡相宜。这类画体现出清净文雅的情趣。

二、壁画

元代的壁画也达到了艺术高峰。在敦煌石窟、西藏寺院、山西一些寺观以及一些元代墓葬中,壁画面积很大,内容丰富。其中除宗教画而外,一些社会生活画具有珍贵的研究价值。

1.永乐宫壁画 永乐宫原建在山西芮城县永乐镇,是传说八仙之一吕洞宾的出生地,因黄河三门峡水库工程受到影响,于1957年开始,将宫观建筑连同壁画,迁移距原址20公里外芮城西北风景区。这是一组规模很大的元代道观建筑。吕洞宾死后,唐代即将其宅改为“吕公祠”,金末改名为观,元太宗乃马真后三年(1244年)毁于火。元代新道得势,于1245年“有勅升观为宫,进真人号曰天尊”,由道首尹志平、李志常等,推荐潘德冲为河南北两路提点,前来修建大纯阳宫。工程大约从中统三年(1247年)开始,到至元三十一年(1294年),将近50年的时间才算完工,其中三清、纯阳、重阳3殿费时15年。建筑完工之后,绘画工程直到至正十八年(1358年)元朝亡前10年才结束。现在的永乐宫建筑,除宫门为清代建筑外,无极门、三清殿、纯阳殿、重阳殿都是元代所建,以主殿三清殿最大。

壁画以道教内容为题材,绘有天神、地祇、真人、哲士。从绘画艺术风格上可以分两大类。一类是三清殿和龙虎殿,用富于装饰性的重彩勾填法,绘身高二米以上的《朝元图》。另一类是纯阳殿和重阳殿内,是以“连环画”形式,绘吕洞宾、王重阳成仙得道故事,皆有榜题。三清殿内壁画面积共402平方米,主要内容以《朝元(元始天尊)图》的群仙像为主。在道教中,《朝元图》如同佛教的《说法图》,是一种流行的表现形式。整个布局为:南壁两侧绘青龙、白虎为班末,以龛后南极、东极、三十二天帝,及三壁六尊天帝王后主像(玉皇大帝、紫微北极大帝、勾陈天皇大帝、后土、东华木公、金母),环绕于三清周围,绘出身高二米以上的群仙共286人,以身份、年龄、性别不同而有不同的表情和动作。主像皆庄严肃穆,玉女俊丽文雅,武将须眉飞动,真人翩翩欲仙。人物间作对话、倾听、注视、沉思,突出不同动态又有整体呼应。画笔圆浑有力,从实际生活中捕捉衣纹与形体在运动状态下的变化,用简练流畅一笔到底的线条,达到真实和飘逸的效果。至于器物,则尽力表现出质感。彩色用富于装饰性的重彩勾填法以增强内容的气氛,采取分散使用青绿、石黄、朱砂等石色,用白或其他单色间隔,重点加工细部纹样。用堆金沥粉突出衣袖、璎珞、服饰、花钿,使远望感到气势不凡,近则看到装饰华丽,令观者却步忘返。看三清殿壁画,自然会回想到唐阎立本的《历代帝王图》,宋武宗元的《朝元仙仗图》或《八十七神仙图》,他们的风格有明显的继承关系,是一脉相承的产物。

纯阳殿俗称吕祖殿,殿内壁画面积203平方米,绘《纯阳帝君仙游显化之图》,从吕洞宾降生,以他的传说故事,绘出52幅传体画。重阳殿内画面150平方米,绘王重阳及六弟子画传49幅,画技略低于纯阳殿壁画,且保存较差。纯阳殿和重阳殿壁画的内容,虽属成仙得道怪诞之说,但又是写实的笔法,以当时现实生活为背景,描绘了当时人们的服饰、用器、日常活动、市井内容以及园林建筑等,其意义和价值远远超过宗教范围。据壁画题记知道,三清殿壁画绘于元泰定二年(1325年),画家是河南府人氏马君祥率长男马七及门人王秀先、王仁、马十一、马十二及范、魏、方、赵四人。纯阳殿至正十八年题记画家有禽昌(襄陵)朱好古及门人古新远,绛阳张尊礼及门人田德新,洞县曹德敏,古内李弘宜及门人王士彦,孤峰王春及门人张秀石。马群祥于大德三年(1299年)曾在洛阳白马寺作画,而山西稷山兴化寺《七佛图》则是朱好古的手笔。这些人虽身居人间,已是河南和山西一带的知名画工,就工力而论,足可称为画家。[33]

2.广胜寺水神庙壁画 洪洞县霍山广胜寺,因供奉水神明应王而有名,庙内明应王殿壁画满布,画幅高达5米,面积近200平方米,保存完好。壁画共13幅,其中除《祈雨图》《行雨图》属道教水府诸神外,其余是历史故事和当时社会生活风俗内容。绘画布局是:西壁4幅,南起依次为《敕建兴唐寺图》《祈雨图》《下棋图》和《打球图》。北壁中间为神坛,坛西画《后宫司宝图》,东边四幅画是《后宫尚食图》。东壁北起依次有《渔民售鱼图》《庭院梳妆图》《龙王行雨图》《古广胜上寺图》。南壁门东侧是《大行散乐忠都秀在此作场图》,西侧东起是《霍山玉渊亭图》《唐太宗千里行径图》。其中《龙王行雨图》和《祈雨图》东西相对,位置突出,面积亦广。诸画面构图,疏密兼备,爽朗开阔。墨笔勾勒苍劲洗练。用彩以重彩平涂,除石青、石绿外,朱砂、银珠、土黄也参照采用。人物表情自然,神态逼真,服饰用器,皆以现实所见为准。最具生活写实的《渔民售鱼图》,画一方桌上摆着酒瓶,酒注、汤缽,桌下箱内装石榴、桃等瓜果。桌后站一年长者右手提酒注,一青年捧一托盘酒具之类正走向桌边,还有一老人手捧果食盘靠桌右一边放盘,一边回头看卖鱼情况。买鱼人右手提秤,左手托砣,秤钩挂着3条鱼,正在看重量,另一个与复秤者身份相同者站在一旁等候。渔翁右手提两条鱼正与买鱼人问话或议价。渔翁头裹软巾,须发蓬乱,身穿长袍,系腰带,后斜插一短把环柄鱼钩,其他5人皆头戴幞头,身穿圆领长袍,束腰带,穿靴。他们体态丰盈、面容肥润,与衣衫简陋,面容消瘦苍老者的形象对比鲜明。《打球图》,画二人各执一曲棍争夺空中之球,旁有裁判和捡球人。《下棋图》,画两个年长者,就自然山岩平处屈腿而坐,中间方棋盘每侧棋路为横九纵六,另有4位年轻人在一旁观看。五人皆头戴幞头,穿方圆领长袍,束腰带,穿靴。《大行散乐忠都秀在此作场图》,画中11人,前后两排,男7女4,忠都秀女扮男装,生末净旦丑同台,乐器有鼓笛和拍板。这些描写现实生活的画面,如打球、售鱼、散乐图,都具有很高的研究价值。就画技而论,比永乐宫水平略低。明应王殿重建于元大德九年(1305年),画毕于泰定元年(1324年),画师王彦达及子王小和胡天祥、马文远、王彦才等画东半部。西半部画师是东安赵国祥、周村商君锡、南祥景彦政。东安、周村、南祥村名至今未改,现在分属洪洞、赵城县,而这些画师也就是当地的名家。他们在明应王殿画的画,突破了宗教画的传统束缚,颇具独创精神,取素材于当今社会,贴近生活,为大众所乐见。[34]

在中国历史上,宫廷艺术往往代表着一代最高水平。关于元代宫廷的绘画与雕塑艺术,虽当时无画院之设,在元代《画塑记》一书中,仍留下一些有关记载。记载的画、塑家有阿尼哥及其子阿僧哥、刘元及弟子张提举、禀搠思哥、斡节儿八哈失、尚提举、吴同佥等。阿尼哥,《元史·方技传》说他是“尼波罗国人”,中统元年(1273年)17岁入元,“善绘塑及铸金为像”。刘元从阿尼哥学塑艺,《元史·方技传》记载,“凡两都名刹,塑土范金,抟换为佛像,出元手者,神思妙合,天下称之”。肖像画家有“传神李肖严”等人,《画塑记》多处记载诏令他画帝、后御容及其他画像事。当时御容画出,有的以丝织绣,今故宫博物院藏元帝后像,就可能有这些宫廷画师的作品。关于元代画塑所用五彩缤纷的颜料,《画塑记》留下有详细的记录,种类繁多,如有朱砂、心红、上色心红、黄子红、回回胭脂、叶子黄、代赭石、西绿、生西绿、回回青、生石青、汉儿青、熟石大青、平阳土粉、官粉、瓦粉、紫粉、官箔、泥金、川色金等,这一记载,对于研究中国古代画塑色彩,提供了极有价值的史料。

三、书法

鲜于枢行草真迹

康里巙巙(1295—1345年),字子山,号正斋。一号恕叟。康里人,因以为姓。官至翰林学士承旨,是历史上少数民族汉字书法家,善悬腕飞笔行草,自称日书三万而无倦意。楷学虞世南,草学二王,传世作品《颜鲁公述张旭笔法记》、《谪龙说》、《渔父辞》等。草书《颜鲁公述张旭笔法记》,用笔圆劲流畅,严守法度,一气呵成,而无一字之失,是他书法典型代表作。

画家吴镇善草书,除落笔于画题外,有书《心经》传世,是一篇有怀素笔法的草书,苍秀潇洒,如龙蛇争斗,笔飞墨舞,气势不凡。吴镇为人“抗简孤法”,画如其人,字如其人。

注释

[1] 项春松:《辽宁昭乌达盟地区发现的辽墓壁画资料》,《文物》,1979年第6期。

[2] 辽宁省博物馆、辽宁铁岭地区文物组:《法库叶茂台辽墓纪略》,《文物》,1975年第12期。

[3] 哲盟博物馆、内蒙古文物工作队:《库伦旗五、六号辽墓》,《内蒙古文物考古》,总第2期。

[4] 吉林省博物馆、哲里木盟文化局:《吉林哲里木盟库伦旗一号辽墓发掘报告》,《文物》,1973年第8期。

[5] 王泽庆:《库伦旗一号辽墓壁画初探》,《文物》,1979年第8期。

[6] [日]田村实造、小林行雄:《庆陵》,京都大学文学部、座右宝刊行会,1953年。

[7] 李逸友:《内蒙古巴林左旗前后召庙的辽代石窟》,《文物》,1961年第12期。

[8] 金永田:《辽上京城址附近佛寺遗址及火葬墓》。《内蒙古文物考古》,总第3期。

[9] 杜仙洲:《义县奉国寺大雄殿调查报告》,《文物》,1961年第2期。

[10] 哲盟博物馆、内蒙古文物工作队:《库伦旗五、六号辽墓》,《内蒙古文物考古》,总第2期。

[11] 张家口市宣化区文管所:《河北宣化下八里韩思训墓》,《文物》,1992年第6期。

[12] 河北省文物管理处、河北省博物馆:《河北宣化辽壁画墓发掘报告》,《文物》,1975年第8期。

[13] 邵国田:《辽代马球考》,《内蒙古东部地区考古学研究文集》,北京,海洋出版社,1991。

[14] 山西省古建筑保护研究所:《佛宫寺释迦塔和崇福寺辽金壁画》,北京,文物出版社,1983。

[15] 潘絜兹:《灵岩彩壁动心魄——岩上寺金代壁画小记》,《文物》,1979年第2期。

[16] 辽宁省博物馆:《辽宁朝阳金代壁画墓》,《考古》,1962年第4期。

[17] 李方玉、龙宝章:《金代虞寅墓室壁画》,《文物》,1982年第1期。

[18] 河南省博物馆、焦作市博物馆:《河南焦作金墓发掘简报》,《文物》,1979年第8期。

[19] 河南省博物馆、焦作市博物馆:《焦作金代墓发掘简报》,《河南文博通讯》,1980年第4期。

[20] 黑龙江文物工作队:《黑龙江畔绥滨中兴古城和金代墓群》,《松花江下游奥里米古城及其周围的金代墓群》,《文物》,1997年第4期。

[21] 山西省文物管理委员会山西省考古研究所:《山西孝义下吐京和梁家庄金、元墓发掘简报》,《考古》,1960年第7期。

[22] 河南省博物馆:《河南武陟小董村金代雕砖墓》,《文物》,1979年第2期。

[23] 李文信:《上京款大晟南吕编钟》,《文物》,1963年第5期。

[24] 《金史·乐志》。

[25] 《金史·世宗本纪》。

[26] 河南省博物馆、焦作市博物馆:《河南金墓发掘报告》,《文物》,1979年第8期。

[27] 王静如:《敦煌莫高窟和安西榆林窟中的西夏壁画》,《文物》,1980年第9期。

[28] 参见刘玉权:《略论西夏壁画艺术》,《西夏文物》,北京,文物出版社,1988;陈炳应:《西夏文物研究》,银川,宁夏人民出版社,1985。

[29] 宁笃学、钟长发:《甘肃武威西郊林场西夏墓清理简报》,《考古与文物》,1980年第3期。

[30] 《宋史·夏国传上》。

[31] 沈括:《梦溪笔谈》卷五。

[32] 《文物》,1972年第5期。

[33] 永乐宫壁画有关资料参考《文物》1963年第8期;杜仙洲、王逊、王畅安、陈鸿年、朱希、宿白诸先生文章及人民美术出版社1964年版《永乐宫》画册。

[34] 柴泽俊、朱希元:《广胜寺的壁画艺术》,《文物》,1981年第5期。

[35] 参见杨仁恺主编:《中国书画》,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