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话说到对方心里去(1 / 1)

战国时期,陈轸来到秦国,正赶上秦惠王为一件事发愁。当时韩、魏两国互相攻伐,打了一年也没分出胜负,战争一直胶着着。

秦国是当时的一个强国,秦惠王想凭借自己的实力来阻止这场战争。一是彰显自己的实力;二是以阻止战争为借口趁机消灭韩、魏两国。于是他询问大臣对此事的看法。

大臣们各执一词,有的认为应该阻止这场战争,有的认为不该阻止这场战争。最终秦惠王也没能下定决心,所以就想听听陈轸的想法。

陈轸听完以后,并没有直接谈论这场战争,而是给秦惠王讲了一则《两虎相争》的寓言故事。

从前,有个人叫卞庄子,以开旅馆为业,因此人们也叫他“馆庄子”。他雇用了一个小伙计帮助自己。卞庄子为人好斗,而且他确实有些本事,敢只身斗老虎。

有一天,一个牧童跑来,对卞庄子说:“不好了!两只老虎正在争吃我的牛呢!你快帮着把老虎赶跑吧!”

听到这个消息,卞庄子热血沸腾,当即提起宝剑随牧童跑到山上。到了山上,只见一大一小两只老虎正在争咬一头牛,牛拼命地挣扎。卞庄子二话不说,拔出宝剑就要去击杀老虎。

这时,旅馆小伙计一把拉住卞庄子说:“两只老虎都要吃牛,为了各自的口中食,它们必然相互争抢,争抢就必然要互相搏斗。所谓‘两虎相争,必有一伤’,而且死的那一只肯定是小老虎。等小老虎死了以后,大老虎肯定也会受伤。到时候你刺杀那只受伤的老虎,轻而易举。这样一来,你只要刺杀一只老虎,就可以获得刺杀两只老虎的美名了。”

卞庄子认为小伙计说得有道理,于是他们就站在那里等着。

正如小伙计所料,小老虎被大老虎咬死了,大老虎也被小老虎咬伤了。卞庄子拿起宝剑刺死了受伤的大老虎,果然一举两得,获得了刺杀双虎的美名。

讲完这则故事,陈轸对秦惠王说道:“现在韩、魏两国相攻,一年也没停止,必然是大国受伤,小国灭亡。大王讨伐受伤的大国,这不就能一举消灭两个国家了吗?这同卞庄子刺虎是同样的道理。”

这便是历史上著名的陈轸借虎谏秦王的故事。要知道在古代,向皇帝直谏可是非常不容易的事情。直谏皇帝,仅仅有一颗忧国忧民的心是不够的,臣子们的直谏能否被皇帝采纳还取决于他们的讲话方式。

上述故事中的陈轸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故事里,陈轸的想法和皇帝是相悖的,直接劝谏皇帝难度会很高,陈轸巧妙地借用了一则寓言故事进行劝谏,让皇帝自己对号入座,从而认清事实,做出明智的选择。

这个故事也给我们提了醒,当我们要向领导提意见的时候,应当怎么说才合适呢?如果你一心为公司好,说出的意见却不被领导采纳,甚至引起领导的反感,岂不是太冤枉?因此,在提意见前,多动动脑子是必要的。

在陈述自己意见的时候不要只盯着不好的说,你说话的重点应该放在自己的意见实施后可能带来的好处上。

乾隆年间,林爽文在台湾兴兵起义,负责镇压的部队屡屡受挫,引起了乾隆皇帝的担心,他表示要御驾亲征。

和珅在乾隆皇帝身边,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不就是一帮蟊贼吗?偌大的一个朝廷谁都管不了吗?非要让皇帝御驾亲征,这不明摆着大清国太弱了吗?如果御驾亲征,朝廷势必会乱作一团,一定要阻止乾隆亲征。”

和珅很快动起脑筋,得想个办法,既能说到皇帝的心里,又能解决问题。

和珅说的话大意如下。

皇上,台湾战事不佳有其深刻的原因。这么多年来,您爱民如子,轻徭薄赋,人头税都免了,只征一点儿地税,上哪儿去找您这么好的皇上?但是台湾不一定知道您的仁慈,不一定知道您的恩德。这个原因在当地的官员。您派去管理台湾的人没有把您的恩德带到台湾,所以才有人起义。依奴才愚见,最好还是做两手准备:继续用兵;裁撤台湾官员,重派新的官员,把您的仁德带给台湾百姓。

和珅寥寥数语就说透了皇帝的心。最后,乾隆皇帝决定派别人去征讨,同时撤换了台湾的官员。

先查看对方的情绪在哪里出了问题,再找出对方感兴趣的问题,并帮助其解决,怎么会没有成效呢?在这一过程中,和珅很清晰地解决了三个问题:阻止了乾隆皇帝的亲征;夸了乾隆皇帝的功德仁义;指出了起义的症结和破敌的方略。

大家都是普通人,都有自己的喜怒哀乐,所以提意见的时候要特别注意时机。在对方心情好的时候,你的意见更容易被接受。

说话要特别注意语气,最好能一直保持诚恳、认真的态度。只有先让对方觉得你是可靠的,他才会考虑你提的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