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策略地忠告,莫强加于人(1 / 1)

我相信大家都会有这样的感受,有些话不得不说,可说了又会伤害感情,把事情弄糟。因此,你就顺理成章地用一句中国古话来替自己开脱:“良药苦口,忠言逆耳。”

而事实上,很多时候良药未必苦口,忠言也未必逆耳。过去,良药会苦口,主要是因为医学不发达,而忠言会逆耳,主要是因为说话者口才不好,研究不够。研究不够,也是因为对对方了解不够。

苦口的良药和不苦口的良药同时出现的话,毫无悬念,所有的人都会选择不苦口的良药。逆耳的忠言和悦耳的忠言相比,后者永远都更加受欢迎。现在,医学越来越发达,苦口的良药逐渐被淘汰,取而代之的是外面裹上了一层“糖衣”的良药。同样的道理,我们的逆耳忠言也需要穿上一件“糖衣”,而了解和欣赏、温暖和热情就是“糖衣”的最好原料。

我们的忠言,换言之,就是我们的口才,是建立在对人的同情和了解的基础之上的,而且以对人的了解和欣赏为结束。我们的忠言,能让人接受,并铭记于心。越思考、越回味,别人就越能感受到我们对他的了解,越能感受到我们对他的欣赏。

批评是一门高深的艺术,在批评别人之后让其心悦诚服地接受,需要一定的技巧。在这里为大家介绍其中的几种。

安慰型批评。

安慰的形式中暗含批评,是批评的诀窍之一。也就是说,在指出对方错误的同时对其表示肯定,让犯错者更容易接受。

莫泊桑年轻时,有一次向著名作家布耶和福楼拜请教诗歌创作方面的问题。两位大师一边听莫泊桑朗诵诗作,一边喝香槟。听完后,布耶说:“你的诗歌中,句子的意象太多了,虽然理解起来并不难,却像嚼一块牛蹄筋一样。不过,我还读过更差的诗。这首诗就像这杯香槟一样,勉强还是能咽下去的。”这个批评虽然很直白、很严厉,但留有余地,给了莫泊桑些许安慰。

模糊型批评。

也就是说,用模糊的言辞替换直白的批评,即使没有点名道姓,也能让被批评者心知肚明。

某公司职员工作一直很懒散,经理便召开职员大会“敲警钟”。他是这样说的:“最近一段时间,大部分员工的工作态度都很端正,但个别人表现得不太好,比如迟到、早退、上班聊天……”

虽然经理并没有指名道姓,但大家都知道是怎么回事。重要的是,这种模糊的语言既保住了员工的面子,又直截了当地指出了存在的问题,效果比直接点名批评更好。

幽默型批评。

一般来说,被批评者往往会觉得很紧张,尤其是主管批评下属、长辈批评晚辈时。焦虑、恐惧、沮丧、灰心等心理状态会阻碍双方情感的交流,极大地削弱批评的本意。如果批评时能用幽默的语言,效果则会好得多。

三国时,有一年天下大旱,蜀国虽然是天府之国,也出现了粮荒。于是,刘备下令,禁止百姓私自酿酒。有大臣问:“没发现酿酒,仅有酿酒工具,咋办?”刘备说:“有酿酒工具随时都可以造酒,有酿酒器具者与酿酒同罪。”当时,有个官吏在一个百姓家搜到酿酒的器具,就断定其私自酿酒,准备问罪责罚。

有一天,简雍和刘备一道出游,看见一男一女在路上,简雍便对刘备说:“主公,他们欲行**,应该把他们抓起来。”

刘备笑着说:“一派胡言,你是怎么断定的?”

简雍答道:“因为他们和那个有酿酒工具的人情况不是正好一样吗?”

刘备听了哈哈大笑,便释放了因为收藏酿酒器具而被捕的人。

简雍用幽默的语言向刘备进言,不仅达到了目的,还不会让刘备觉得不舒服。

巧妙地运用幽默型批评,多数表现为以半开玩笑半认真的方式先打破僵局,再切入正题。这样即便对方一时难以接受,也不至于伤了和气,更不会让对方觉得难堪、丢脸。

社交活动中的幽默式批评,和说相声、讲笑话不同,虽然也很幽默,但基调应该是严肃而认真的,语气可以略微轻松活泼,但不要油腔滑调,否则可能会影响批评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