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人际交往中,想要给对方留有好印象有很多种方式,而附和就是通过换位思考获得好人缘的有效方式之一。通常,附和多有贬义意味,指因赞同别人的言行而表示应和、追随。但是我们这里所说的附和,是指在交谈过程中为他人着想,倾听者对说话者的态度。
美国的心理学家奥罗隆·西格曼曾做过关于倾听者的态度对说话者会产生多大影响的试验。被调查的48名大学生被组织起来之后,分别参加了两个阶段的面试。在面试的过程中,面试官会在第一阶段和第二阶段表现出两种不同的态度,附和和不附和,然后观察面试者的反应,并让面试者选出自己最喜欢的、有亲和力的面试官。
结果发现,如果面试官在第一阶段附和而第二阶段没有附和,面试者对其印象的好感度会下降;在第一阶段和第二阶段都附和的面试官,面试者表示对其印象一直很好;在第一阶段没有附和但是在第二阶段附和了的面试官,面试者对其印象的好感度会逐渐上升。可见,谈话与倾听者的附和程度有很大关系。如果倾听者对无聊、乏味的谈话坚持附和到底,那么就能够赢得对方的好感。因为倾听者的附和是对说话者观点的赞同或者是欣赏,而且还暗含了鼓励他继续说下去之意。
其实附和的方式很简单,只要你在对方说话的过程中,适当地插入一些鼓励的词语就可以了,如“你说得太棒了!”“非常正确!”“这确实让人气愤!”……而这些简单的句子能够表达出你对说话者的理解和支持,让其情感得到释放,找到依托。当然,除了以上的方式之外,倾听者为了让说话者知道自己一直在认真地倾听,还可以在说话者说完一段内容之后,将其讲的中心意思总结一下,而后问对方自己理解的是否有误,并就一些内容提出问题,以此来表达自己对谈话内容的关注。这样一来,对方不仅能够感受到你的重视,还愿意跟你进一步地交流。
一位老教授与几个学生无事闲聊,一个学生问起了教授当年读书时的事情。教授说:“我们没有办法和你们相比,现在学校有体育馆、游乐园、咖啡厅、游戏厅、放映室,只要你们想,生活就能过得丰富多彩。我们那时候就单调多了,课堂、图书馆、宿舍三点一线,娱乐设施一样没有,单调得很呢。”
学生听了教授的话都笑了,教授接着说:“单调也有单调的好处。所有的精力都用在了读书上,整天泡在图书馆,基础知识越发地牢固,给后来搞研究提供了基础。这就像盖房子,没有好的地基,再漂亮的房子最终也只能轰然倒塌。搞研究,基础巩固了才有可能创新。我当初做关于青藏高原地质变迁的课题时,除了要查自然地理方面的书,还要查一些有关地质演变与生物演化方面的书。那时候,没有科技产品,自然也就不会有计算机、文献电子稿,完全依靠图书馆里纸质的资料,跟你们现在做项目相比要难多喽!”
教授说完之后,端起来杯子开始品茶。这时,其中一个学生问道:“教授,您刚才说您当时研究的是青藏高原地质变迁的课题,可是参考资料却涉及区域内的生物演化,当时是不是很少有人将这两个角度结合考虑?”
教授听完学生的问题之后赞许地笑了,回答道:“我们做课题,就是要做别人没有想到的东西,这样才会有意外的收获,才能够有机会创新。我现在拿你正在研究的课题做个例子,分析一下是不是有更好的研究方向。”在之后的聊天中,教授就这位学生的课题展开了论述,给他提了很多有建设性的建议,让他受益匪浅。
附和是倾听技巧中最基本的一项,即使不能做到在倾听的过程中提出有用的建议,只单纯地附和也能够让说话者感受到你的诚意,从而对你产生好感,将你划入他的交际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