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1 / 1)

1914年,昔日的青楼歌女迎来了全新的人生,她与夏之时正式结婚,改名董篁,字竹君。从此以后,上海滩少了娇滴滴的“小西施”,世间多了一个“自由人”董竹君。

婚后,董竹君在日本生活,就读于东京女子高等学校,一边读书,一边相夫教子。

夏之时出身优渥、少年得意,身上有许多大男子主义的派头,从前交往时还不觉得,结婚以后矛盾便一点一点凸显出来。他不喜欢妻子与外人多来往,甚至不喜欢她交朋友。董竹君却是个追求自由的女子,她修完东京女校的课后,还想去法国深造。夏之时对此十分不满。

1915年,夏之时奉命回国,临行前给了董竹君一把枪,说是防贼,但又强调,若是她做了对不起他的事情,就用这把枪自杀。不仅如此,他还让在上海南洋中学读书的四弟去日本监视嫂嫂,以免她红杏出墙,不久后又要求她回国,去四川和夏家人一起生活。

到了夏家大宅,董竹君才知道丈夫是生长在一个怎样封建庞杂的大家族里。各房媳妇都看不起董竹君的出身,婆婆更是公然放话:“一个卖唱的只配当姨太太罢了。”

做了督军夫人,却每日周旋于琐碎家务,还要应付着各方冷眼,董竹君的日子并不好过。不甘愿局限在这四方宅院的小小天地中,经过一番筹划,她用积蓄开办了“富祥女子织袜厂”和做出租黄包车生意的“飞鹰公司”,大胆向新时代女性的方向迈进。夏之时的革命党友人来拜访,赞叹道:“你们家前面琅琅读书声,后面一片织机声,真是朝气蓬勃,好一个文明家庭。”

不过,由于经营不善,家中也不支持,董竹君的这两个厂子渐渐都萧条下去了。而这时,夏之时的仕途也遭受了重大打击,

1919年,由于在派系斗争中跟错了人,他被解除公职,削夺了军权。

夏之时不再是那个意气风发、热血报国的少年英雄了,他渐渐堕落成一个整天吸食鸦片、浑浑噩噩度日的人,每天除了抽烟打麻将,就是回家打老婆。

辛亥革命时,他是最激进的新青年,此时却被封建大男子主义占据了头脑。他不允许董竹君去外面抛头露面,她就连和他的士兵多说一句话都要遭到毒打。

她为他生了四女一男,但夏之时十分重男轻女,从来不管四个女儿的生活教育。有一次大女儿出痧疹,发高烧危及性命,董竹君彻夜不眠地守护,竟被他指责不管家务。

当时时局动**,夏家从四川搬到上海法租界,董竹君为女儿请了钢琴家教,只因那个男性钢琴教师写了封叙述课业的信给董竹君,夏之时便拿起菜刀追着她喊打喊杀。

面对丈夫的改变,董竹君终于忍无可忍,带着四个女儿离家出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