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毛媛从小的时候就被人说心气儿高。
1900年,她出生在上海浦西的一个贫民窟里,父亲是拉黄包车的,母亲是做帮佣的,家境十分窘迫,她年幼的弟弟妹妹都因为无钱治病,先后死去了。
她小时候就长得好看,被弄堂里的人称作“小西施”。不管什么年代,总有生于贫贱却长得好看的姑娘靠色相改变命运的,毛媛的母亲就存了这样的心思,给她裹了小脚,盼望着她长大后能靠一双三寸金莲踏进有钱人家的大门。
但毛媛却不乐意,一次次扔掉裹脚布。母亲生气了,说她裹脚只裹一半,是个半截观音。毛媛硬脾气地跑到庙里去,指着泥像对她娘讲:“观音菩萨也是个大脚呢!”
十二岁那年,父亲生了重病,家里愈发窘迫。为了给父亲筹药钱,毛媛被卖到了堂口里学戏,期限三年。
所谓“堂口”,其实就是青楼,毛媛虽然是卖艺不卖身的清倌人,但风月场里哪会留人清白?
刚进青楼时,老妈子将她梳洗打扮好,拉到照相馆里拍了一张照片。那是她第一次拍照,虽穿得体面,内心却充满了惶恐。
毛媛年纪尚小,便以清丽的嗓音获得众多客人喜爱,老妈子将她当作摇钱树,只等她长大成人,就送出去给有钱的老爷们。
美丽对于出身寒微的女子来说,有时候是一种负担。咿咿呀呀的小调和男人的调笑声响在耳畔,让她一日日陷入恐慌。
清朝专制帝制被推翻,革命胜利了,男人们都剪了辫子,女人也不用裹脚了,外面正发生着天翻地覆的变化,可是毛媛只感受到了自己身体的发育,她越来越害怕。
就在这时,一个男人出现在她面前。
夏之时,一个英武不凡、器宇轩昂的军人,他每次来时都要毛媛作陪,但只是要求她在旁边唱曲儿——夏之时实际上是在这里与一些人做秘密会谈,毛媛只是个幌子。
毛媛不晓得这个男人在做什么,只听人说他是显赫的大人物,二十四岁就做了四川省副都督和总司令,是个救国救民的大英雄。
夏之时从来不嫌弃她的出身,空闲时会教她读书写字,还会与她讲时局的变化,讲东洋、西洋的各种奇闻逸事。
我更细心地观察夏爷了,见他身材高壮,肤色白润,额宽,眉清目秀,两眼炯炯有神,神态英俊,性格豪爽,自此我就更加爱慕他,并留心夏爷是不是真心爱我。对镜自照,暗自喜欢,以我的相貌是应当配一个爱国英雄的。
三年期满,夏之时提出要为她赎身,要娶她回家。当时,夏之时的发妻闫氏生了肺痨,命不久矣。毛媛不愿意在这时嫁给他:“大街小巷都说我要嫁给你,你老婆没死,晓得了还不得活活气死?难道我比肺病更害人?”后来闫氏去世,毛媛才与他约法三章:第一,坚决不做小老婆;第二,要带她到日本求学;第三,成家后,夏之时管国家大事,她主理家务。
还没来得及赎身,二次革命失败,袁世凯悬赏三万大洋要拿夏之时的人头,他不得不逃到日本避难,毛媛也逃出青楼,搭上黄包车随他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