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1 / 1)

1892年,赵元任出生在天津的一个书香门第。

他祖父和父亲都是清朝举人,先祖是著名诗人赵翼(就是写“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数百年”的那位),母亲冯莱荪是当时著名的才女,尤擅诗词和昆曲。

在这样的家庭环境熏陶下,赵元任想没文化都难。从小他就显露出惊人的语言天赋,除了天津话,他还跟着奶妈学会了北京话和保定话。咱们外地人听这三地方言差不多,可年仅三岁的赵元任却能分辨出其中细微的差别,说得分毫不差。

五岁那年,他跟着父亲来到江苏常州,几天的工夫就跟着私塾先生学会了常州话,后来又从姨妈那儿学会了常熟话,从伯母那儿学会了福州话。

小小年纪,赵元任就精通六地方言了。

据说,他的听觉特别灵敏,只要听过的语言就绝不会忘记。

不过,别看他这么天才,小时候的赵元任可是个不折不扣的熊孩子,明明话说得贼溜,他偏要故作含糊,把“猫吃我的面”说成“毛次我的面”,大人们听不懂,被他耍得团团转,他却暗地里乐不可支。

十五岁时,赵元任考入南京江南高等学堂预科,大概是遇人不淑,他跟着朋友学会了抽烟喝酒,小小年纪成了个混世魔王,堪称街头一霸。不过,少年人的叛逆来得快去得也快,家里人不管他,他自个儿就意识到了错误,默默地戒掉了坏习惯。

此后数年,他开启“学神”模式,三年预科没读完,就考上了清华的官费留学生资格。为了出国,他挑灯夜读好几个晚上,自学了拉丁文,又以第二名的优异成绩获得了庚子赔款留美名额。

同期参加考试的还有胡适和竺可桢,胡适考了第五十五名,竺可桢考了第二十八名,比赵元任低了一百多分。这大概就是学霸和学神的区别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