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1 / 1)

1910年8月,赵元任东渡太平洋,来到美国康奈尔大学,主修数学。

即使在国外,这个天才也依然是人群中最闪耀的那一个。在期末考中,赵元任拿了三个一百分、一个九十九分,创下康奈尔建校以来最优秀的成绩。

可他并不是那种一心只读圣贤书的学痴,反而兴趣爱好相当广泛。虽然选的是数学专业,却一会儿想搞物理学,一会儿想学机电,一会儿又对语言学、哲学、逻辑学、心理学等文科学科感兴趣。怎么办呢?

赵元任没有做出抉择,他全都选了,一口气修了六七门副科,还都拿到了好成绩。

有段时间,他忽然不想上学了,想玩音乐,好在他的数学导师拉住了他,告诉他,他刚刚获得了数学和哲学研究生奖学金。看在奖学金的分儿上,他放弃了改修音乐的念头,不然美国音乐圈还有猫王什么事?

1915年,赵元任考上了哈佛研究生,攻读哲学和音乐,三年后就拿了个博士,被母校康奈尔大学聘为物理学讲师。

一般来说,一个人一旦学的科目杂了,就很容易博而不精,可赵元任却是郭靖、杨过那样的人才,博采众长,钻研至深,自成大师。胡适就曾说:“每与人评论留美人物,辄常推常州赵君元任为第一。”

就拿他权当课余爱好学的音乐来说,人家都是学个吉他架子鼓,在校园里搞个乐队玩,他却创作了中国第一首独立作词作曲的学堂乐歌,还为厦门大学、东北大学、云南大学等多所高校制作校歌,写出了几百首脍炙人口的作品,被称为20世纪最优秀的中国作曲家。

有意思的是,作为一个数学生,我们人人头痛的微积分、线性代数,居然还被他玩出了花儿,拿来写乐谱!除了用数学写音乐,他还会用圆规画哲学思想的半径、用数学公式测吉他的音准、用各国语言解释相对论……

赵元任就是这样一位特立独行的少年,他在留学期间打扮邋遢,经常穿着皱巴巴的西服配着拖鞋就出门了,头发也可以好几个月不理,走在哈佛门口的街上,连小孩子都要对他喊:那家伙的头发该剪剪了!

当然,在哈佛,他还是干了很多正事的,比如创办“科学社”。

赵元任认为,中国之所以孱弱,就是因为科学不够发达。为了提倡科学,他在华人同学当中创办了一本《科学》杂志,成立了中国科学社。这可不是一批学生在校内弄个社团玩玩,科学社在华人中掀起了学习西方先进科学的热潮,社里的很多同学后来都成了中国最早的科学家。1915年,爱迪生还曾亲笔致信,庆祝《科学》杂志创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