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尧臣在当时的文人士大夫中享有很高的声誉。老一辈宰相级的人物王曙读过他的诗后,大为赞叹,直说两百年没出过这样的大作了!尹洙、欧阳修、王安石、刘敞等对梅大诗人也都很钦佩。
最赞许他的当然是他的好朋友欧阳修。有人统计,在欧阳修的诗集里,十有四五都提到了“梅圣俞”。
欧、梅两人经常把他们的关系比作唐时的韩愈和孟郊。不过梅尧臣曾带着玩笑发过牢骚:都是永叔(欧阳修)自己要做韩愈,硬拉我去当孟郊。
欧阳修为朝廷重用,却不以权贵自居,从不摆架子,有好东西就和落魄的梅诗人分享。
南唐的李煜治国不行,文艺范却是超一流。他当年造了一种纸,叫“澄心堂纸”,细薄光润,是书画界的珍宝。这种纸到宋初时已经所余不多,价值不菲,欧阳修得到了一些,就给梅尧臣寄去两幅。
老梅惊喜万分,写道:
滑如春冰密如茧,把玩惊喜心徘徊。
高兴之余又满心犹豫:这纸放在哪儿好?会不会让小孩给撕破了?
穷人得到宝贝,是有够操心费神的。
欧阳修本人是宋初文坛的执牛耳者,时人将欧阳修的文章、蔡襄的书法、梅尧臣的诗共称为“三绝”。有一回欧阳修当科举考试的主考官,举荐文采出众的梅诗人担任阅卷考官,老梅一眼看出《刑赏忠厚之至论》这篇文章的不凡,极力向欧阳修推荐。这文章的作者就是苏轼。
这篇文章里,苏天才杜撰了个上古故事:皋陶要杀一个人,三次下令杀,尧帝三次赦免此人。
欧阳修问老梅:圣俞,这个典故出自哪儿?
老梅道:文章写得这样好,何必要出处?
等到苏轼中举和欧阳修见了面,他同样是这样回答:何必要出处?
欧阳修大为叹服,大概天才都是这样豪迈不拘小节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