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1 / 1)

当时的知名士大夫,都喜欢和梅尧臣交往。

范仲淹下放到州县为地方官,梅诗人曾经参加过他办的宴会。那时正是暮春,河豚鲜美,大家喝酒吃河豚,还不过瘾,干脆就在席上来了个“咏河豚”大赛。梅尧臣出手不凡,起首破题句就道尽河豚好处,一首《范饶州坐中客语食河豚鱼》下来,把大家都镇住了。

春洲生荻芽,春岸飞杨花。河豚当是时,贵不数鱼虾。

其状已可怪,其毒亦莫加。忿腹若封豕,怒目犹吴蛙。

庖煎苟失所,入喉为镆铘。若此丧躯体,何须资齿牙。

持问南方人,党謢复矜夸。皆言美无度,谁谓死如麻。

我语不能屈,自思空咄嗟。退之**阳,始惮餐笼蛇。

子厚居柳州,而甘食虾蟆。二物虽可憎,性命无舛差。

斯味曾不比,中藏祸无涯。甚美恶亦称,此言诚可嘉。

这种临场发挥,最见本事。

老梅平常走路吃饭都在吟诗,有好句好词,就当即记下来放口袋里,正是有这样的积累,才能多得佳句。

这回当场开笔,依旧不同凡品,人人羡慕。唐末诗人郑谷善写鹧鸪诗,人称“郑鹧鸪”,这首河豚诗传遍天下,他的好朋友刘敞就说,以后咱们就叫他“梅河豚”!

苏东坡也非常喜欢梅尧臣,他说:梅圣俞这个人,身材高大,脸色红润,大耳朵,细眉毛。每每喝上百来盏酒,半醉半醒间,坐得更端正,话也更多。

后来苏学士被贬到海南岛,碰上桂林的第一个进士欧阳辟。这个人曾经向梅诗人学过诗,得到老梅的表扬,说他是凤凰。他骄傲地把梅尧臣赞扬他的诗拿来给苏东坡看,老苏不改诙谐本性,呵呵笑道:梅圣俞笔下的凤凰,就像我们这样的老头,又穷又老。世上的人都说圣俞因为写诗穷苦,可咱们俩现在比圣俞还穷,世上还有比这更可笑的事吗?

“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这话真是高见。

文坛领袖晏殊也非常喜欢梅尧臣的诗,时常把他的一联“寒鱼犹着底,白鹭已飞前”挂在嘴边念叨。欧阳修在梅家见过晏殊手写的这联诗,就问老梅:圣俞兄,你怎么看?梅尧臣说,其实这不是我最满意的句子,也许是晏大人刚好有感,触景生情,才特别喜欢这句。欧阳修为此大为感慨。

梅尧臣曾经说,写诗的最高境界,叫作“必能状难写之景如在目前,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

这个一辈子为诗而生的人,提出的这个标杆,许许多多号称诗人者都达不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