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1 / 1)

隋炀帝杨广继位后,裴矩又受命经略西域。

经过数年不辞艰辛的实地考察,裴矩对西域的山川地理、人文风俗了然于胸,写成《西域图记》三篇献于皇帝。隋炀帝大喜,擢升他任民部尚书、黄门侍郎等职。

此时的裴矩开始一边做事,一边“做人”。他敏锐地察觉到隋炀帝杨广好大喜功,便不断投其所好,谄媚逢迎。

大业四年(608年),裴矩挑动北方少数民族铁勒与吐谷浑交恶,吐谷浑兵败向隋求援,隋借援助之名大举进军西域,逼迫吐谷浑南迁,其原有的一半领土皆被划入隋朝版图。这片土地南北二千余里,东起青海湖东岸,西至塔里木盆地,北起库鲁克塔格山脉,南至昆仑山脉。

大业五年(609年),特别喜欢东游西逛的隋炀帝突发奇想,欲巡察黄河以西地区。裴矩看到机会来了,派人游说高昌王麹伯雅与伊吾吐屯设等人,一番威逼利诱,使其遣使入朝示好。

三月,炀帝西巡到达张掖附近的燕支山(汉代匈奴人曾在霍去病的攻击下哀叹:“失我燕支山,使我嫁妇无颜色”),而此时,裴矩已经搞了一个巨大的“面子工程”在等着他——

高昌、伊吾等西域二十七国国主披金挂银、身着锦缎,亲自侧身路旁大礼迎候,一路上香烛之烟四起,鼓乐歌舞喧天。当地的老百姓也被强行组织起来,穿着节日盛装跟随观看,人流涌动,车马相接,欢迎队伍竟绵延十余里……

隋炀帝果然对此盛景十分受用,再进封裴矩为银青光禄大夫。裴矩食髓知味,决定搞一次更大的“形象工程”,让隋炀帝再高兴一次。

第二年,即大业六年(610年),隋炀帝巡行东都洛阳。裴矩以“蛮夷朝贡者多”为由,将洛阳的主干大街变成了巨大的露天舞台。他召集了上万名来自各地的各民族演艺人员,展开众多表演项目,“声闻数十里,自昏达旦”,当地官员和百姓们如同过节一样,盛装出行,任意观看。更为夸张的是,在洛阳的主要商业区,树都用绸缎包裹装饰起来,还搭起了巨大的帷帐,里面摆满了珍馐美酒,对前来朝觐的人一律盛情款待,白吃白喝,分文不收。慕名前来的人当然赞叹中原是神仙之地,可在这番奢靡浪费背后,尚有无数生民食不果腹,衣不遮体。不过不管怎样,裴矩的目的已经达成了,他又得到了隋炀帝的赞赏。

见南、北、西都平定得差不多了,裴矩的眼睛瞄向东方。

这是裴矩一生最大的污点。他三番五次鼓动隋炀帝穷兵黩武,东征高句丽,而这直接导致了隋朝的灭亡。《资治通鉴》有言:“卒令中国疲弊以至于亡,皆矩之唱(倡)导也。”

大业七年(611年),隋炀帝亲征高句丽,倾全国之力,调百万大军以及数百万后勤补给人员大举东进,然而却在辽东遭到痛击,尸横遍野,大败而归。

大业九年(613年),隋炀帝再次亲征,就在辽东城将下之际,后院起火,杨玄感反叛,隋军只好回兵平叛,东征再度功败垂成。

大业十年(614年),已接近疯狂的隋炀帝三度亲征,高句丽此时也是疲惫不堪,就干脆假装投降,隋炀帝赶紧借坡下驴,草草收兵。

经历了这三次大折腾,大隋已被彻底掏空。《隋书·食货志》说:“天下死于役而家伤于财……疆场之所倾败,劳敝之所殂殒,虽复太半不归……良家之子,多赴于边陲,分离哭泣之声,连响于州县。老弱耕稼,不足以救饥馁,妇工纺绩,不足以赡资装……乡亭绝其烟火,人相啖食,十而四五。”

大业十二年(616年),裴矩随隋炀帝前往江都(扬州)。此时已是天下大乱,民变四起,但炀帝的骄奢**逸无半点收敛。裴矩对此心知肚明,却只是逢迎取悦,不敢有所谏诤。

义宁元年(617年),李渊在太原起兵反隋。当时,跟随隋炀帝在扬州的骁果军思家心切,无心恋战,纷纷逃离江都。又是裴矩出了个馊主意:将江都寡妇和未嫁女子配给士卒“恣欲”,连尼姑道姑等都不能幸免。兵士们在江南有了家眷,逃走的情况有所缓解。

武德元年(618年),宇文化及在骁果军统领司马德戡等人的煽动下发动江都之变,弑杀隋炀帝。裴矩亦被擒,但因当初为骁果士兵娶妇之举得以幸免,还在宇文化及篡位建立许国后,被授为尚书右仆射、光禄大夫,并封蔡国公。

武德二年(619年),宇文化及兵败被杀,裴矩又被窦建德所俘,竟也备受礼遇,在窦建德手下做了吏部尚书。

武德四年(621年),窦建德在虎牢关之战中被李世民生擒,裴矩又降唐,被拜为太子李建成的左庶子,后改任太子詹事。

至此,裴矩已身历北齐、北周、隋、许(宇文化及)、夏(窦建德)、唐六朝,这期间刀兵四起,政权更迭,物是人非,杀戮频仍,而裴矩却始终以其长袖善舞的手段自保无虞,且备受重用,实是史上罕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