裴矩,山西闻喜人,生于有“华丽血时代”之称的南北朝之际。
他幼年时,既贵且苦。贵在他是河东望族裴氏之后,祖父两辈在北魏、北齐均为高官;苦在他幼而失怙,打小在叔父裴让之家寄人篱下。
裴矩自小聪颖好学,勤勉励志,倘若天下承平,他必定会走上一条当时世家大族子弟通行的宦海坦途,然而一场飞来横祸打乱了他的生命轨迹:叔父裴让之刚正不阿,在北齐清河郡守任内处死了民愤极大的贪官石转贵、孙舍兴等人,触怒权贵,遭诬陷惨死。
这事极大地刺激了裴矩,也为他种下了“但不犯人”的性格之种。
裴矩初登历史舞台,是在北齐担任一些类似司州兵曹从事之类的小官。他命运的转折点出现在北周灭北齐之后,那时他傍上了一棵“大树”,成为时任定州总管杨坚的幕僚,颇受倚重。
很快,杨坚成为北周丞相,进而在开皇元年(581年)篡周建隋,史称隋文帝。裴矩押对了宝,跟对了人,升任给事郎,主管内史省事务。这个官职虽然仍不算太大,但可以与闻枢机,因此他地位日重。
开皇八年(588年),隋文帝任命晋王杨广挂帅伐陈,裴矩任元帅府记室伴行。灭陈之役成为裴矩与杨广的首次合作,为后来他们之间的荒唐君臣关系埋下伏笔。
能力出众的裴矩,很快迎来人生中的第一个高光时刻。
开皇十年(590年),裴矩受命巡抚岭南。他还没出发,高智慧、汪文进等人便在江南反叛,吴越之地一时烽烟四起。文人出身的裴矩行至南康无法前行,就地拼凑了数千人,会同朝廷平叛大军,先后在大庾岭、原长岭等地击破叛军,斩杀叛将,并一直打到南海之远,进而安抚了岭南二十余州,为隋朝安定南方立下大功。隋文帝激赞不已,旋即升裴矩为民部侍郎。
而后,裴矩从南及北,开始在“外交”领域显露才华。
面对强大一时的北方突厥,裴矩充分运用“离间分化”的策略,先让都蓝可汗与妻子大义公主内讧,然后鼓动都蓝可汗、达头可汗、启民可汗三位突厥首领互相攻击,彼此削弱。在这样的计策下,隋军坐收渔利,一举击败突厥,成功平定北方,裴矩也因功再升尚书左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