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届金像奖上,获得新人奖的电影叫《今夜星光灿烂》。这个片名,这个奖项,组合起来实在妙不可言。今天我们所熟悉的许多名字,正是从这一夜开始批量走入了观众视野。
《今夜星光灿烂》这部电影本身的班底已经星光灿烂:导演许鞍华,主演林子祥、林青霞。这些人对金像奖都不陌生。至于拿下小金人的新人,他叫吴大维。他击败的竞争对手是《三人世界》的周慧敏、《霸王花》的吴君如、《霹雳先锋》的周星驰。
《三人世界》的男主角也是林子祥,那些年这个小胡子身上的雅痞劲儿很吃香,尤其受中产阶级欢迎。有他在的喜剧片,基本可以保证笑料不至于太过低俗。未来的玉女掌门人出现在这样一部干净幽默的都市雅痞剧中,本色出演就好,电影里她连名字都没变,仍然叫慧敏。
《霹雳先锋》和《霸王花》,看名字就知道不是枪战片就是动作片。周星驰、吴君如这两位,今天人们差不多看到他俩名字就已经想乐了,可当初都是一本正经地出道。尤其星仔,这年凭《霹雳先锋》的角色提名金像奖,拿到金马奖,明明是个好人,却糊涂走上邪路,根本是个“杯具”人物。片中是有些让人忍俊不禁的幽默镜头,可离无厘头还差了十万八千里。说到底《霹雳先锋》是一部李修贤电影,走的当然是李sir的路数。
第二年,张彻的徒弟契仔们为老人拍一部《义胆群英》作为张彻从影四十周年的纪念,李sir最重孝道,当然出钱出力出人,那时还跟着他混的星仔也在里面演个义气小弟,可惜太过轻信,最后被人用一把牙刷捅死在狱中。这要是换了后来的星爷,那把牙刷应该被他拿过来漱口才对。
第八届金像奖是个大年,一下子出了很多人。除了上面的玉女掌门、喜剧之王、两届影后,王家卫的导演处女作《旺角卡门》也是在这一年问世。
王家卫拍戏没有剧本,不代表他不会写剧本,他甚至提名过最佳编剧。只是他的观念里,有比写故事更重要的是讲故事,或者换句话说,你得会忽悠,一边要能够忽悠投资商肯为你掏钱,另一边还得能够忽悠大明星肯为你拍戏。
王家卫在这两方面的高深造诣,很多人都可以用切肤之痛的经历来现身说法,演员方面最有发言权的当然是能陪王家卫一部戏耗五年,咏春拳已经练得可以去开拳馆教徒弟了,《一代宗师叶问》还没拍出来的梁朝伟;而片商方面的杰出代表,当属《旺角卡门》的出品人邓光荣。
20世纪六七十年代,邓光荣在台湾是与秦汉、秦祥林三足鼎立的学生王子。20世纪80年代这位高大俊朗的文艺小生到了香港,却改了兴趣热衷做起黑帮大哥。王家卫之所以能受到这位大佬的赏识,则要感谢他的好友刘镇伟,就是花两个礼拜拍成《东成西就》为离竣工遥遥无期的王家卫《东邪西毒》救驾的那位,也是力助周星驰走上无厘头星光大道的关键人物,他的形象大家应该不陌生,就是《大话西游》里那位“亲爱的葡萄”。
邓光荣开电影公司拉刘镇伟入伙,刘镇伟就顺势把王家卫拉了进去做编剧。周润发凭《英雄本色》加冕影帝,却穿得邋里邋遢最后一秒临时赶到现场领奖的那次,就是正在澳门片场跟邓光荣拍《江湖龙虎斗》,一部中规中矩的黑帮题材商业片,当年票房虽没排进前十,可也没跌出前二十,收了一千五百多万。
这部电影的编剧正是王家卫,可见邓光荣那时肯信任他还是有道理的。《旺角卡门》也是王家卫自己写的剧本,前半部分由他的师父谭家明在头一年拍成了《最后胜利》,后半部分被邓光荣拿去找这时已经有相当票房的刘德华,说:“你肯拍我就投资。”而刘德华与王家卫可谓识于微时,前者出演的第一部电影《彩云曲》正是后者的第一个电影剧本。于是刘德华点头答应了,邓光荣一高兴,干脆放手让王家卫自己做导演来拍这部《旺角卡门》。
这一拍便赢尽了口碑,凭这部电影,王家卫首度提名最佳导演,刘德华首度提名最佳男主角,张曼玉首度提名最佳女主角,刘伟强首度提名最佳摄影,张学友荣获最佳男配角,张叔平再度拿下最佳美术指导。
当然最重要的是,《旺角卡门》票房同样很不错,收了一千多万。这令邓光荣对王家卫信心倍增,在第二年大手笔地一下子拍出了四千万,请来当时的六大当红偶像——张国荣、梁朝伟、刘德华、张学友、刘嘉玲、张曼玉,让他继续拍两部黑帮片。
只是邓老板无论如何没有想到,那两部在他预期里应该是黑帮题材的商业片,一部给讲成了一只无脚鸟的故事,另一部……因为头一部把钱给花光了,胎死腹中。
你大概猜出来了,那部被王家卫用光两部电影预算的电影叫做《阿飞正传》。关于这部电影可说的太多,不过都是下一年的事儿,咱们先说这一年。
第八届金像奖上,如日中天的周润发居然没有进入最佳男主角的提名名单。原因说奇怪倒也不奇怪,这一年的发哥热衷于疯狂搞笑,从年初贺岁档的《八星报喜》开始,他就一部接一部地拍起了喜剧片,整年都没演一部招奖项待见的片子。不过,观众才不管那么多,当年票房排行榜上,排第一位的是他跟两个女人恋爱,排第十一位的是他跟两个女人结婚。反正,只要有周润发,甭管演的是什么观众都爱看。
发哥不在,这一年的影帝之争便格外惨烈。前辈有《鸡同鸭讲》的许冠文,新人有《中国最后一个太监》的莫少聪,美貌有《胭脂扣》的张国荣,英俊有《旺角卡门》的刘德华。然而最终,这几位都不敌一位不算前辈也不算新人,不美貌也不英俊,怎么看都只能用“重量级”来形容的大哥大——《七小福》的洪金宝。
洪金宝跟成龙出自同一门下,师父是戏剧名家于占元,师兄弟们合称“七小福”。他们当初学戏的学校名字很响——中国戏剧学院。可名字有多气派,实际就有多寒碜,大家白天学戏卖艺,晚上只能睡大通铺,条件相当艰苦。然而正是这样的艰苦磨砺为香港动作电影输送了台前幕后的大批人才。
从小相互扶持一起长大的师兄弟对那段童年生活显然难以忘怀,比如成龙就搞了个一脉相承的“新七小福”,自己当师父。而洪金宝则是直接把当年的事儿搬上了银幕,自己演师父。师父的严,师父的慈,师父的难,当年的大师兄演绎起来入木三分,不只令他再度加冕金像影帝,而且同时将亚太影展的最佳男主角揽入怀中。
张国荣这年已经是第三度提名影帝,前两次说实话基本上都属陪跑,头一次是后生晚辈资历太浅,后一次则刚好赶上周润发君临天下,到这一回才真正是大热惜败。后来黄霑、倪匡等人跟他聊起这事,众老怪纷纷为此大叹可惜,说他在《胭脂扣》里的表演什么都好,就是可惜戏份太少。他自己也笑:是啊,当初要是改成提名男配角,那奖没准就归他了。
其实他原本戏份更少的,就现在这些镜头,已经是导演关锦鹏越拍越舍不得他的表演,一再为其加戏的结果。加来加去,《胭脂扣》的原作者李碧华还是被读者来信骂,骂她为什么给十二少的戏份那么少。
热心读者们真是冤枉李碧华了,她对张国荣的欣赏不是一天两天,写小说常常不由自主地便以他为原型蓝本,等到把笔下小说搬上银幕时,更是拍什么戏都想找他来演。很多年之前,还没几个人认识张国荣是谁的时候,做电视编剧的她就曾借职务之便,一力坚持找他出演一个民国剧集的男主角。这回拍《胭脂扣》,李碧华更是认定:“如果不是他和她来演,情愿这部戏胎死腹中。”
他是张国荣,她是梅艳芳。
《胭脂扣》的出品方是成龙威禾,威禾的母公司是嘉禾,成龙有个契爷是嘉禾大佬何冠昌,何冠昌有个契女叫何加男,何加男有个更加广为人知的名字,叫梅艳芳。
显然,成龙和梅艳芳都是嘉禾的人,所以当初为《胭脂扣》选角的时候,定下梅艳芳演如花一帆风顺。原著李碧华、导演关锦鹏都觉得她百分之百最适合演如花,她自己也很喜欢这个角色,可定下张国荣演十二少却波折重重。事实上,当初男主角考虑过好几个人选,只是用李碧华自己的话说,这个十二少“神恐鬼推”,最后有些意外地落到了张国荣头上。
但问题是,当时拥有张国荣片约的电影公司是新艺城,跟嘉禾斗得正欢,想让他们就这么放人过来拍戏,当然没那么容易。
好在梅艳芳也是大红人一个,新艺城正想找她去拍《英雄本色3》,她跟张国荣两人私下一合计,我给你老板拍一部,你给我老板拍一部,咱们等价交换还不行吗?于是两边各自跟公司提出来交换“人质”,这才有了我们今天看到的如花和十二少。当时两人已经是极好的交情,媒体去《胭脂扣》片场探班的时候,每每见到二人举止亲密毫不避嫌,那阵子他俩绯闻传得有声有色,连荣少新置的半山豪宅,都据说是为了日后迎娶阿梅用的。
说起来,荣少可算是阿梅的福星,四年之前他俩第一次在大银幕上合作,她就拿了最佳女配角。这回两人第二次合作,她又拿下了金像金马双料影后,顺便还以一首同名主题曲拿下了当年的最佳电影歌曲。
她是歌影双绝的人物,他也是,同样唱过这首《胭脂扣》,所不同的是,阿梅唱“负情是你的名字,祈望不再辜负我”,到荣少再唱时,很自觉地就变成“负情是我的名字,祈望不再辜负你”。
《胭脂扣》上映那年荣少开演唱会,当然少不了这首歌,唱歌之前先爆如花的料:阿梅的影后拿得实至名归,平日的傻大姐,这回却要扮作淑女,真是好辛苦。不过最辛苦是拍服鸦片自尽那场戏,他俩辛苦,导演更辛苦。导演要两人痛苦纠结毒发身亡,可他们服下的那鸦片其实是麦芽糖勾兑巧克力,甜得腻死人,两人痛是痛了,却是笑到肚痛。玩到癫的结果,当然就是NG无数,最后被导演骂痴线(粤语:神经病)。
骂他们痴线的导演关锦鹏,这年凭《胭脂扣》拿下了最佳导演的小金人,到今天仍是金像奖的常客。他口中的阿梅与荣少的描述异曲同工:“其实她是很爱热闹的人,一路嘻嘻哈哈走过来,然后坐下来非常沉默和安静地听我讲戏,给我很极端的两种感觉。”
《胭脂扣》之后,关锦鹏就和梅艳芳成了朋友。十几年后,关锦鹏的另一部作品《蓝宇》提名11项金像奖,最终却大热倒灶颗粒无收。颁奖礼结束之后,《蓝宇》一众主创找了个酒吧借酒消愁愁更愁,不承想梅艳芳跟几个朋友赶到,划拳、喝酒、说笑,没有一句安慰的话,阴郁的气氛却渐渐消散。等到天亮离开酒吧,人人High到顶点,她却连上车都已要人帮忙。
很多年之后,关导演感慨:很多人拍过梅艳芳,也有很多人拍过张国荣,但是没人拍过梅艳芳和张国荣一起的。何其有幸,他跟她唯一的真正合作,给了自己。何其不幸,2002年时,他曾想请二人拍一部叫做《逆光风景》的影片,剧本已经搞到分镜头的阶段,但因为预算庞大而延后了。然后……再没有然后。
大概正是在拍《胭脂扣》的前后,成龙的经纪人陈自强遇到徐枫,就是被封为现实版花泽类的汤臣少东汤珈铖之母,本人也是20世纪70年代的银幕侠女,到80年代改行当起了制片人。陈自强跟她聊起李碧华的另一部小说,说张国荣对之极有兴趣,只是这种题材“我们不可能拍,你们倒可以试试”。那部小说就是《霸王别姬》。
听说眼光甚高的张国荣宁愿自己投资都想演这样的戏,徐枫好奇之下便在他推荐后买来小说看,看完就把电话打给了李碧华——她要拍。而在李碧华看来,毫无疑问“程蝶衣首选是张国荣”。
《胭脂扣》这一年横扫金像奖的同时,徐枫也差不多在同一时间搞定了《霸王别姬》的电影版权。
没几天就是戛纳电影节,在那里,徐枫认识了带着《孩子王》去参展的陈凯歌。他的这次亮相并不成功,《孩子王》被传媒颁了个“金闹钟奖”——这个奖是专门颁给那些大闷片的,闷到能让观众睡着,需要闹钟把大家叫醒过来。
然而看过《孩子王》之后,徐枫却直觉地认为,自己找到了《霸王别姬》的导演,连她自己也解释不清楚为什么。
照理说,这时已经万事俱备,只欠东风。
可问题是,当时的陈凯歌还是个很有理想更加高傲的文艺青年,以艺术片导演自居的他放不下架子去拍《霸王别姬》这样的通俗小说。而当时的张国荣对之虽极有兴趣,却受困于在歌坛如日中天的大众偶像这一层身份的束缚,程蝶衣这样一个“不疯魔不成活”、不正面、不阳光的Gay,把偶像大忌犯得一条不剩。
两个人都没有作好准备,这部电影终究没能在1988年拍成。
不过,徐枫一直没有放弃,有事没事就去跟陈凯歌探讨一下高雅跟通俗的辩证关系,花了足足三年多,终于等到陈凯歌愿意放下身段开始拥抱通俗。李碧华也一直都没有放弃,有事没事就去找张国荣谈谈人生谈谈理想,花了足足三年多,终于等到他退出歌坛放下偶像包袱。
只要工夫深,铁杵磨成针,古人诚不我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