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很意外。”走上第七届金像奖最佳男主角领奖台上的周润发这样开口,台下却没有像对其他激动的获奖者一样赋予热烈掌声,反而笑倒一片。
意外是假的,耍宝是真的。这一年,所有其他候选人都是陪跑,没有人想过有谁能从周润发手中抢走这尊小金人。
等大家笑完了,发哥终于神色稍微认真了点,跟大家解释他的意外:“意外是船头尺竟然打不过高秋。”
高秋是《龙虎风云》中在职责与义气间挣扎的卧底警察,船头尺是《秋天的童话》中跟钟楚红演绎异国浪漫的落魄混混。这一年的周润发同时得到了三个影帝提名,还有一部是当年票房高居第二的《监狱风云》,他演一个进了监狱也能笑面人生的囚犯。
最终结果,警察战胜了混混和犯人,荣登影帝宝座。
其实说船头尺是个混混有些委屈他了。真正论起来,船头尺应该是周润发饰演过的角色中学历最高的一个。
的确,船头尺出现在影片中的形象很落魄,满口鄙言不务正业,乍看起来,与出身富家的留学生钟楚红实在门不当户不对,尤其是与在片中饰演钟楚红前男友的香港最具贵族气质的演员陈百强的对比之下,更显得粗鲁不堪。然而导演张婉婷却以女性特有的细心,为他设计了一个让人拥有无限遐想空间的过往。一个特写镜头告诉人们,船头尺竟然拥有航海博士学位,难怪他的外号叫做“船头尺”。钟楚红饰演的十三妹发现了这一点之后,在给他做小陶人时,还特意为其加了一顶博士帽。
再说《龙虎风云》,这是一部双雄对峙的男人戏,片中与发哥飙戏的另一位男主角李修贤也入围了影帝之争。这回他不做警察了,改做黑道大哥,发哥做卧底要抓的人就是他。修哥对发哥义气深重,被警察包围之际也要以命换命把重伤的发哥给救走,使得发哥在生命最后一刻终于不忍心再继续骗他,直言:“其实我也是警察!”
有趣的是,当年有些死心眼儿的观众,到最后都没法相信这两人当中,真正的警察是周润发而不是李修贤。没办法,谁让二人之前的银幕形象太过深入人心,这一年发哥还在《英雄本色2》里继续着风衣墨镜叼牙签的小马哥风采,至于修哥,“不笑起来像警察,笑起来……像警察局长了”。
这一年,金像奖上出现了第一位入围影帝的内地男演员,以一部《人到中年》红透内地的达式常。他饰演许鞍华导演的《书剑恩仇录》中乾隆一角,片中的余鱼同则由另一位内地演员侯长荣,就是老版《红楼梦》中的柳湘莲饰演。香港最具人文气息的女性导演,内地20世纪80年代的大众情人,这样的组合却舍长取短去拍金庸武侠电影,多少有点不伦不类,观众也不太受用,当年票房不到六百万,仅排在第四十七位。
不过许鞍华的大胆尝试还是令她再度入围最佳导演。只是这一年她的竞争对手实力太过强劲——《秋天的童话》的张婉婷,《倩女幽魂》的程小东,《龙虎风云》的林岭东,《监狱风云》的林岭东,最终由林岭东凭《龙虎风云》拿下了这尊小金人。
林岭东是周润发在艺员训练班时期的同学,后来去了加拿大学习电影课程。1 9 8 2 年回港加入新艺城,一开始并不得意。用他自己的话说,他是一个不太懂得开心的人,可他做导演之初却只能顺应老板和市场的要求拍喜剧片,并没有什么发挥余地,他自己也不喜欢。直到第五部,老板麦嘉也有点无奈了,对他说你爱拍什么拍什么吧,这才有了票房口碑双双大好的《龙虎风云》。
所以当林岭东走上领奖台的时候,他高高举起小金人,把所有的感激与兴奋化作一句话,向台下的麦嘉振臂高呼:“老板,我拿到了!”
二十年后另一部经典卧底片《无间道》的导演刘伟强,最早从摄影师出身,手摇镜是一绝,连杜可风也要甘拜下风。这一绝就是他从《龙虎风云》开始打响的名号。在这部戏里,刘伟强采用了很多手摇镜的拍摄手法,色调方面则是昏暗并且泛着蓝调,在当时绝对是大胆创新之举,以至于老板这样骂他:“兔崽子,你为什么可以这么拍?!”
功成名就之后再回想起那段日子,刘伟强忍不住得意:“那时候我是很新的新人,前面很多大师,怎么赢?林岭东是出了名的挑剔,一部片要请10个摄影师,拍不好第二天就不用来了。但《龙虎风云》,我从头拍到尾。”
《监狱风云》是林岭东紧接着《龙虎风云》的下一部作品,主演周润发和梁家辉。据发哥的回忆,与他合作过的导演无数,最狠的一个就是林岭东:“拍《监狱风云》时,有一场戏导演林岭东要我和梁家辉一起藏在厕所里。他竟真的在粉岭军营找了一个厕所!
揭开盖除了粪便外,还有很多虫子在爬。为了真实,我竟然肯跳进去。拍完后不久,双眼已被那些细菌弄得发炎红肿。这真是我一生中最痛苦的一幕。现在回想起,仍会打冷战。”
在梁家辉的记忆里,这次跳粪坑同样高居拍戏惨事排行之首。
不过他很会自得其乐:“和周润发一起跳粪坑,是不是也是很幸福的一件事呢?”
从《龙虎风云》到《监狱风云》,加上第二年的《学校风云》,成就了林岭东的“风云系列”,也掀起了香港电影的风云浪潮。与吴宇森的暴力美学不同,林岭东更关注现实,放大的是现实暴力。他的电影总在描写体制对于个体的虐待和压榨,就像《龙虎风云》中周润发饰演的边缘人高秋,因为卧底这个身份职责,辜负了对自己痴情一片的女友,背叛了对自己义气深重的大哥,又在混战中错手杀了警察。如果他活下去,没有人会原谅他,只有以死谢罪求得解脱。林岭东的电影里,主角不是英雄,死去也不是涅槃,而是没有活路,风格冷酷而抑郁,甚至残忍。
这一切都使得林岭东的作品在“电检处”那里成为重点打击对象,特别是《学校风云》,整整给剪掉了30分钟。这样的待遇逼得林岭东不得不远走美国,不再拍香港社会现状的戏。可是,尽管他自己也明白“怎么讲都是一个故事,要拍得好看、戏剧化,内容与我的生活没有直接的冲突”,然而这种无计可施下的逃避却令他无法释怀:“可能是对港片有感情,出去拍一部,脑子里就总想着要回来拍,也是很矛盾的。来来回回,但相信最后都是要拍回港片的。”
第七届香港电影金像奖的最佳女主角萧芳芳,在生活中也是最佳女主角。港人投信任票,她全港第一,这个结果出来,所有人心服口服。从五六岁做童星开始,萧芳芳是香港人看着长大的,在金像奖诞生之前已经红了二十余年。戏好还在其次,最要紧是人好,用《艺术人生》朱军夸张学友的话说:她是德艺双馨。
1 9 7 7年,林青霞在香港接受过一次采访。为她拍照,陪她打球,累了就坐草地上跟她聊天,使得整个访问都异常轻松的采访者,就是萧芳芳。
今天的内地观众对萧芳芳最熟悉和喜爱的角色,应该是当年李连杰版《方世玉》中那个“打遍天下无敌手,神龙见首不见尾,方世玉的哥哥——方大玉”。其实,那时的萧芳芳已经出道有将近四十年了。
2 0 世纪5 0 年代的萧芳芳是童星,被誉为中国的秀兰·邓波儿,演戏与李小龙搭档,《世上只有妈妈好》这首歌,首唱者就是她。
20世纪60年代的前几年萧芳芳是打女,人称“玫瑰公主”,最佳搭档是陈宝珠。这两人师出同门,又是义结金兰的好姐妹,可她俩各自的影迷却不买这账,双方各为其主争得激烈的时候,场面不亚于日后“谭张争霸”的盛况。
20世纪60年代的后几年萧芳芳是舞后,与舞王胡枫搭档的一系列歌舞片卖座空前。
20世纪70年代的前几年,萧芳芳突然从影坛消失了——她跑去美国念书,三年后带回来一个大众传播学学士学位,请来陈欣健,一部《跳灰》从此拉开香港警匪片大潮的序幕,电影新浪潮运动由是而生。
之后的萧芳芳又摇身一变成了一个喜剧演员,演电视得视后,演电影得影后,尤其是一部《女人四十》,让她把影后奖座从香港一路拿到了柏林。
再然后,萧芳芳又去美国念书了,这次带回来一个儿童心理学硕士学位,然后创办了一个“护苗基金”——因为逐渐失去听觉的原因,她开始淡出影坛而把精力都放到了关爱儿童的慈善事业上。很多大明星应她号召而来,张国荣生前是她的“护苗先锋大使”,因为他一直热心为此出钱出力,所以他身后的这几年,还有很多或官方或私人的纪念活动主办方都秉承其志,把所得门票收入捐给了“护苗基金”。
金像奖在2009年颁发给萧芳芳终身成就奖,王家卫为她颁奖,周星驰为她旁白。因为她当时已经近乎完全失聪,而鼓掌声若分贝太大会令戴助听器的她感到难受,所以现场的观众没有鼓掌,而是全场一致默契地挥舞起荧光棒,无声地为她喝彩。
这个特殊的致敬方式让萧芳芳颇有些意外,不过她向来硬朗,有感却没喊(粤语:哭),只是微笑着用手语向大家道谢,反而是台下的梁朝伟、鲍起静一时情至落泪,结果被萧芳芳笑着拿来开涮:“多谢大家不鼓掌。一个演员如果不可以再听到观众的掌声,一听到就会病,这个演员也就玩完了。伟仔、鲍女,不要羡慕。除非去到我这么残,不然你们也是拿不到这个奖的。”
萧芳芳与香港电影金像奖渊源颇深,做过典礼司仪,也做过颁奖嘉宾,得过两届影后,还是终身成就奖得主。她拿下第一个金像影后的得奖作品《不是冤家不聚头》是一部颇有些无厘头的喜剧片。
无厘头由周星驰发扬光大,却不是他的首创。真正要算起来,还得说是这一年萧芳芳这部电影的导演首开先河。只是你看到他的名字可能会有些意外——姜大卫。
早在1981年,还没有无厘头这个概念的时候,姜大卫就和哥哥秦沛弟弟尔冬升一起合作,秦沛是出品人,尔冬升化名尔小宝做编剧,姜大卫导演兼主演,看起来一个比一个正经的哥仨联手,炮制了一部具备所有无厘头元素的作品《猫头鹰》。从《星球大战》到《异型》,从楚留香到陆小凤,古今中外的无数经典在这部戏里都惨遭疯狂恶搞。
随便举个例子:姜大卫饰演的御前侍卫接了一道圣旨——那是由一只会说话的鹦鹉口头传达的——要求他去完成一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接旨之后,姜侍卫回家翻出一沓画像,考虑该找哪位能人帮忙。画像头一张,便是潇洒持枪做007状的古装零零柒,还有一张是三位金发碧眼的古装美女,文字旁注:霹雳娇娃……最终答应姜侍卫出山相助的,是小李飞刀的儿子,而打动他的条件,则是年底双薪、分娩假期、医疗津贴还有劳工保险的国家公务员待遇。
这样的搞笑风格在三十年前看起来实在太过前卫,当年的观众完全不受用,从口碑到票房,《猫头鹰》都落了个惨败的结局。那个时候,三兄弟大概怎么也想不到,这样的无厘头会在十年之后成为百试百灵的票房灵药。
第七届金像奖上,尔冬升也有作品提名。上阵亲兄弟,秦沛同样有在片中露脸,但他的另一个哥哥姜大卫则没有出现。至于原因?唉,此片第一男主角:狄龙。
小宝自编自导的这部电影取名《人民英雄》,又诞生在《英雄本色》成功带起江湖片跟风大潮的背景下,却是一部反英雄的作品,用了大半篇幅将狄龙饰演的江洋大盗塑造成《英雄本色》中宋子豪那种有情有义有原则的江湖大哥,却在这位“英雄”得到了观众认同之后,笔锋猛地一转,将他自私残暴众叛亲离的一面曝光到众人眼前,彻底颠覆了人们对所谓英雄的认知。连他最终的死亡,也是悲剧的走投无路,而绝非英雄涅槃。
这么毫不留情地将吴宇森们为观众编织的美丽江湖梦击得粉碎,也难怪《人民英雄》票房惨淡,连四百万都没有收到。不过失之东隅,收之桑榆,《人民英雄》以其新意和锐气得到了金像奖的青睐,提名多个奖项,梁朝伟便是凭这部戏拿下了自己的第一尊小金人——最佳男配角。
这不是梁朝伟与尔冬升第一次合作。在小宝的处女作《癫佬正传》中,伟仔便在其中饰演一个无人关爱的智障青年,穿一件透明雨衣,踩一双人字拖鞋,一边傻傻哭得旁若无人,一边拿着锋利的菜刀切鱼,活脱脱一个可怜又吓人的小神经病。
这也不是梁朝伟第一次获得金像奖提名。上一年他提名的是最佳男主角,输给了《英雄本色》的周润发。那一次的空手而归对他多少有点打击,这年的颁奖现场就没见他了。谁知道这一回,奖他倒是得了,本人却不在现场,未能亲手接过自己的第一尊小金人。
第七届金像奖上,有一部电影《最后胜利》令三位著名导演同时获得提名:谭家明、徐克、王家卫。可这三人却又不是竞争对手,谭家明入围的是最佳导演,徐克入围的是最佳男配角,王家卫入围的是……你猜?
你大概会觉得,徐老怪提名演员奖项已经够无厘头了,可还有你更加想不明白的,王家卫这位以拍戏没有剧本著称的意识流导演,最早于金像奖上崭露头角的时候,提名的是——最!佳!编!剧!
谭家明用了半部王家卫执笔的剧本,把《最后胜利》拍成了一部另类黑帮片,表面说的是江湖,实际说的是人性。另半部剧本,则在第二年由王家卫自己亲自执导,拍成了他作为导演的处女作——《旺角卡门》。
第七届金像奖的一大特点是续集满天飞:《英雄本色2 》、《A计划续集》,等等。不过在跟风之外,这届金像奖上也出现了两种令人眼前一亮的新类型片。其中之一当然是林岭东的风云系列,另一个,则是徐克的《倩女幽魂》,从此带起了鬼怪片的大潮。
早在1959年,李翰祥就拍过一版《倩女幽魂》,故事出自蒲松龄《聊斋志异》中的一个短篇《聂小倩》,老版的这部除了大结局没有让聂小倩最终做了宁采臣的妾,基本上还算忠于原著。而到了徐克这一版,整个故事就增加了许多新奇玄幻的元素。
徐克工作室的成员们很有娱乐精神,因为他们每天工作到凌晨三点还精神百倍地结伙去吃夜宵,作息时间与大富豪夜总会的小姐们同步,于是这群人以勇于自嘲的态度为自己取了一个绰号——“大富豪”。大概就是在吃夜宵的时候,“大富豪”们将大反派姥姥从普通老妖变成了千年树妖,形象雌雄莫辨,声音忽男忽女,神通更比原版放大了许多倍。
与之相对,除魔卫道的燕赤霞则从凡人剑客变成得道高人,而书生宁采臣也从原本的敦厚稳重变得忠厚老实而不失小小的聪明滑头,文弱胆小却也有些无知无畏的勇敢,甚至还有点无厘头的搞笑,用燕赤霞的话说就是:“你看看这个书生,亭亭玉立,两袖清风,花拳绣腿,学非所用,一事无成,你还有什么好处?”这一版《倩女幽魂》,真正成全的是聂小倩的扮演者王祖贤,狐仙女鬼的形象从此舍她其谁,深入人心。
王祖贤入行的经历到今天已经成了明星入行的标准答案之一——走在大街上被星探相中找她去拍广告。后来她受到方逸华的赏识,从台湾来到香港拍戏,第一部电影便是与歌神许冠杰合作
《打工皇帝》,起点相当之高。不过,真正令王祖贤开始大红大紫的,还得说是《倩女幽魂》。
银幕里的聂小倩弱不禁风飘飘欲仙,现实中的王祖贤却是篮球运动员出身,从身板到个头都不比张国荣差几分。以银幕效果计,按常理二人原本并非最合适的组合。当初选角时,王祖贤也并不是徐克心目中的第一人选,是她毛遂自荐去剧组试镜,扮上妆后几个镜头走下来,很快征服了所有人——就是她了。
说起《倩女幽魂》,大家都会下意识地将之当做徐克的作品,可《倩女幽魂》提名的最佳导演却是程小东,就是那位以飞来飞去著称的武术指导。李宁绕鸟巢飞满一圈再点燃奥运圣火的浪漫壮举,便是出自此人的创意设计。
程指导家学渊源,兄弟程小龙是《倩女幽魂》的音效师,父亲程刚当年也是一位著名导演。很多人都想过从张彻手底下借人去拍戏,可不是每个人都有胆子半夜踹开张彻的家门,敢这么做的,就只有程刚这独一份儿,于是人就借成了。老子英雄儿好汉,做老子的敢无视影霸**威,做儿子的就敢无视地心引力。
《倩女幽魂》的导演是程小东,监制是徐克。这是那个年代徐克工作室出品的电影一大特色:导演是谁不重要,重要的是他们都是徐克意图的忠实执行者。徐克的诸多合作者中,到头来与他强烈的个人风格无法兼容的,前辈如许鞍华的师父胡金铨,朋友如张彻的徒弟吴宇森,最终都只能跟他分道扬镳。
《倩女幽魂》创造了金像奖的一个纪录,除了拿下最佳电影配乐奖之外,本片三首插曲也全数入围最佳电影歌曲奖项的争夺。而三者中最终胜出者,原本却并非为这部电影量身打造。
《黎明不要来》本是黄霑为另一部片子的命题作文,只是那部片子因种种原因胎死腹中,使得凄美悲怆的“不许红日教人分开,悠悠良夜不要变改”一度没了着落。还是要赞黄霑,灵光一闪信手拈来,将这一曲安放在《倩女幽魂》之中,居然与聂小倩和宁采臣的阴阳永隔契合得完美无伦。
头一年《英雄本色》大行其道的时候,周润发上台做颁奖嘉宾都是一副风衣墨镜叼牙签的小马哥打扮,这一年《倩女幽魂》被观众大为追捧,于是连沈殿霞也穿上了飘逸的女鬼装,竖起兰花指,一脸娇羞地告诉问她芳名的宁采臣:“我是聂小肥……”
第二年张国荣开演唱会,把宁采臣的烂竹篓再次背上了舞台,一曲《倩女幽魂》唱罢,只听荣少抹汗大叹:“世界难捞啊,乜(什么)都要搬上台俾(给)大家看。”
笑话归笑话,香港电影那些年的辉煌根由,倒是真被他这句话道出了十之八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