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届 英雄本色(1 / 1)

到了第六届金像奖,一手包办前两界颁奖礼的俞铮此时另有高就,委实再也分不开身。好在这时,香港电影协会和TVB均加入了进来,要人有人,要钱有钱,一直苦苦维持的金像奖终于小富了一回,也从此开始走向正轨。

这一年值得大书特书的电影,当然是票房和奖项双双登顶,从此拉开一个时代大幕的《英雄本色》。当时联袂走上最佳电影领奖台的,便是此时惺惺相惜,后来各领**的两位大师级导演:吴宇森、徐克。

六年之前,当徐克不为人看好之时,是吴宇森拍胸口替他打了包票;六年之后,当吴宇森失意于台湾之际,是徐克给了他东山再起的机会。所谓惺惺相惜,莫过如是。

只可惜,这个故事发展到后来却没有那么美好。两人都是大师级人物,而大师都是有脾气的。尤其是干导演这行的,全都有控制欲超强的职业病。别的事都好说,可对于自己作品的艺术风格,那是一定要坚持到底,宁死也不肯妥协的。

所以,吴宇森在徐克的工作室只干了三年。三年之后,再也忍不了徐克往自己的作品里打徐氏的烙印,脱离了他的工作室自立门户,二人从此分道扬镳。徐克则自己执导了《英雄本色》系列的第三部《夕阳之歌》,整个故事已经与前两部没太大关系。

不好说二人谁的作品更好,但观众似乎已经习惯了前两部的风格,所以风格全然迥异的第三部受欢迎的程度降低了不少。当然,票房数目上的降低也可以有另外一个解释——这一整年的香港电影票房成绩都不理想,罪魁祸首则是录影带和镭射影碟的横空出世。

不管什么原因都好,总之此后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徐克再也没有涉足都市枪战片,将这一题材拱手让给了吴宇森,自己则专心致志把古装武侠片推到了一个全新的高度,更推出了唯一一个可以与成龙争锋的动作片巨星李连杰。

回过头说《英雄本色》,这部电影的故事情节与这部电影的导演和主角本人的经历有着惊人的相似之处:曾经风光无限,一朝虎落平阳,然后在谷底咬牙忍耐三年,终于等到一个机会争回了这口气。也难怪此片中会有两首脍炙人口的歌曲:一首是《当年情》,一首是《明天会更好》。

电影开拍之前,几个主创人员的境遇大多不怎么样:导演吴宇森在台湾坐了三年冷板凳,男主角之一狄龙风光不再,更被邵氏炒了鱿鱼,男主角之二周润发背着票房毒药的称号不得翻身。

男主角之三张国荣应该算是当时几个人当中混得最好的,“谭张争霸”那时刚刚拉开序幕,荣少在歌坛正如日中天。请他这位当红偶像加盟《英雄本色》,片方多少打了些话题与票房的主意,与今天张艺谋请周杰伦加盟《满城尽带黄金甲》,陈可辛请李宇春参演《十月围城》,没什么本质区别。所以当剧本送到他手里时,众人心中还有些惴惴:宋子杰这个愣头青的角色委实不讨好,不知道他肯接不肯接。

张国荣对分配给自己的角色的确不看好——人人都爱小马哥,自己却要做抓他的那个人,对宋子杰的评价一言以蔽之曰“这个衰仔”。但他看过剧本,却一边笑嘻嘻说自己“这回衰定了”,一边积极主动地表达了加盟这部电影的强烈愿望——这么好的片子一定要带他玩一个。

片子上映之后,果然,全港轰动,票房空前大热,吴宇森从此咸鱼翻身,男主角周润发和狄龙分别问鼎当年的金像、金马影帝,包括饰演大反派的新人李子雄也就此出位。有人这样说:看《英雄本色》,第一遍看周润发豪情万丈,第二遍看狄龙兄弟情深,第三遍看李子雄奸雄气魄——总之没张国荣什么事儿,一定要算他的份儿的话,大概只能是总算收获了一首金曲《当年情》。

不过张国荣接拍这部片子也不算亏,电影本身虽然没给他带来什么荣誉,却让他从此结交了几个知己好友。

《英雄本色》里有一幕,面对咄咄逼人的弟弟宋子杰(张国荣饰),宋子豪(狄龙饰)一脸隐忍,悲愤地说道:“杰仔,我没做大佬好耐(久)了。”那年年底歌坛颁奖礼,狄龙做嘉宾颁奖,得奖的刚好是张国荣的《当年情》,于是龙哥再度一脸悲愤地说:“Leslie,我没做颁奖嘉宾好耐了。”

又过了很多年,又是一个歌坛颁奖礼,张国荣获得乐坛最高荣誉金针奖,再度演唱昔日金曲《当年情》,龙哥这回不是颁奖嘉宾也再度上台献花,然后将自己脖子上的白围巾解下,挂到了张国荣颈间。

周润发跟他的交情就更不用说了。大庭广众之下,直播镜头之前,荣少就能毫无顾忌地噌一下蹿到发哥身上,无尾熊一样盘腿挂在他腰间,半天不肯下来。旁边的司仪陈欣健目瞪口呆之余,只能苦笑着弯腰从地上捡起刚刚从周润发手中掉落的话筒。饶是高大魁梧如发哥,猝不及防之下被这么大一号的无尾熊蹿上身也一时手忙脚乱。

荣少为何如此兴奋呢?那也是一次歌坛颁奖礼,而他拿奖的那首歌叫《贴身》。在与发哥亲身示范过“贴身”之后,荣少兴奋地发表得奖感言:“我想能从发仔手上拿奖的机会,除了唱歌大概也没第二样了。”

吴宇森后来回忆,拍《英雄本色》的时候他相当落魄,经济上无论公私均捉襟见肘。张国荣知道他拮据,爽快加盟搞定了要有当红大明星才肯掏钱的投资方,私下里更不止一次问过他需不需要借钱帮手。

因为他如此讲义气,所以《英雄本色》大获成功之后,吴宇森觉得挺过意不去——这片子能开拍还得多谢他肯帮忙,可拍完了大家都赚得盆满钵满,就他没捞着什么好处。于是后来拍第二部时吴宇森大笔一挥,将荣少的角色改得正面又丰满,帮他拿到了一个影帝提名,虽然没能最终登顶,不过实在是非战之罪——那是发哥把“君临天下”四个字诠释得淋漓尽致的一年,最佳男主角揭晓之前,唯一悬念是发哥究竟将凭哪部片子蝉联影帝。

在《英雄本色》上映的这一年,品尝到张国荣那时郁闷滋味的,是这么几个人:狄龙、许冠文、李修贤、梁家辉、梁朝伟。狄龙当年没有拿到金像奖可拿到了金马奖,许冠文、李修贤、梁家辉都已有一个金像影帝头衔,所以这其中最郁闷的,当属梁朝伟。伟仔后来拿奖不只拿到手软,简直拿到毫无滋味,可当年没拿到时却是想奖想到腿软,多年后他终于第一次登上影帝宝座时,还提起“记得我第一次提名最佳男主角时输了”。

其实这年发哥拿奖时,连他自己都没作好准备,从心理到行动。他之前连续两年打扮得整整齐齐参加颁奖礼,却连续两年都空手而归。这第三年他已经不怎么指望了,颁奖当天还在澳门拍戏,最后一刻临时赶回来,连礼服都来不及换,就穿得跟车房小弟似的进了场,这让他在登台领奖时很不好意思地说:“我很遗憾,今晚穿得这么随便。”

《英雄本色》里的小马哥有一段经典台词:“我等了三年,就是要等一个机会,我要争一口气,不是想证明我了不起,我是要告诉人家,失去的东西一定要拿回来!”

发哥这年得奖时,不知道是不是没来得及准备领奖台词,现场COS了一回小马哥:“我提名了三届,我穿了‘踢死兔’(tuxedo礼服的粤语音译)三届,我等了三届,点解(粤语:为什么)今晚当我没有心理准备,穿得最随便时才得到这个奖?”

发哥这次领奖被人记得久,不只因为以上原因,还因为他在台上大派结婚请帖。这不是他第一次结婚,也不是他第一次跟在台上做司仪的郑裕玲一起干这事——当然前一次是拍戏——所以郑裕玲很淡定地鄙视他:“又来?”周润发头一次结婚是在1983年年初,新娘余安安。当年的婚礼轰动一时,原因除了新郎新娘是电视台的当红小生和花旦,更因为大家都有些猝不及防——那是一次标准的闪电婚礼,此前周润发的女友是陈玉莲,余安安的男友是尔冬升,两对均刚刚分手没几天。

凭《英雄本色》荣登影帝宝座这年,周润发迎娶了第二位新娘,也是一位莲妹——新加坡富商千金陈荟莲,就是今天的发嫂。

发哥当年在星岛迎娶发嫂时,出动了大批保镖,规模不比他在电影里做大佬时逊色。如此严阵以待的大阵仗在八卦媒体看来,倒正印证了当初关于黑社会压力的传言。

当然这些都是猜测,无法得证,作为不明真相的围观群众,我们只看得见这一年发哥穿得邋里邋遢在影帝领奖台上派发结婚请帖,下一年他再来时,身边已经有把他打扮得恭敬整齐的发嫂相伴。

严格来讲,狄龙才是《英雄本色》的第一男主角。只是在拍摄过程中,周润发所饰演的角色十分出彩,使得导演有意加戏。而狄龙、周润发二人对此态度一个大度一个谦虚,这才成全了小马哥风头出尽。以发哥的强大气场,像梁家辉、刘德华这等人物跟他搭戏时也只能俯首帖耳做小弟,能让他心甘情愿叫一声“大哥”的人物,数来数去大概也只有那么几位,而狄龙便是其中之一。

年轻时的狄龙本有一份在洋服店的稳定工作,薪水相当可观,却被有着收藏有为青年爱好的嘉禾大佬何冠昌老爷子的一句“我们这是艺术啊,艺术是可以成为终身职业的”给忽悠得热血沸腾进了影坛,然后从跑龙套的做起。

终于有一天,狄龙得到了一句台词,然后给郑伊健的经纪人林姗姗留下了深刻的童年阴影。林姗姗是狄龙姐姐的女儿,舅父得到这句台词的时候,外甥女还是个无知幼女,可被兴奋的舅父抱着她把这句台词翻来覆去念叨了上千遍之后,她到今天都还清楚地记得那句话是什么——

“你是妖女!”

当年的狄龙生得剑眉星目高大英俊,又有一身好功夫,在张彻的大力提携下,没多久便从龙套做到主演,很快蹿红,成为无数少女的梦中情人,更是导演心目中饰演正面男一号的不二人选。当时李翰祥风月片中的女明星每每被人称做“肉弹女星”,受到启发的狄龙于是给自己加了个“肉弹男星”的头衔——张彻最爱让他在片中袒出一身精壮肌肉,风景无限美好。

2 0世纪70年代,古龙与香港影人多有合作,尤其凡是古龙编剧、楚原导演、狄龙主演的武侠片,在那个年代就等同于票房保证。成龙还没有扬名立万的时候,大导演罗维有意捧他做古龙电影的男主角,于是带他去与古龙同桌吃饭。结果古龙对导演很满意,对男主角的形象却很不满意,一句酒后真言说得成龙跑到洗手间里伤心流泪——“我小说的男主角是给狄龙、姜大卫拍的”。

金像奖还没有诞生的年代里,邵氏电影王国独霸香江之际,狄龙与姜大卫一长靠一短打,乃是张彻手下的绝代双骄,也是情同手足的最佳拍档。有影迷调侃二人在张彻电影里的角色:他俩的友情真是不共戴天——要么死在一起,要么为对方而死。

终于有一回,狄龙想要挑战一下自我出演大反派,于是狄龙死在姜大卫手下,然后姜大卫死在狄龙手下的手下。

那部戏叫《刺马》。姜大卫执行“刺”,狄龙当然就是被刺的“马”。很多年之后,金像奖最佳导演陈可辛把这个故事再度搬上银幕,名曰《投名状》。作为香港最富文艺气息的商业片导演,陈可辛往电影里夹带的私货充满了恶趣味——片中有位狄大人,在那里搓手感叹:“姜大人不在不热闹啊……”

亦舒师太当年是他俩的忠实粉丝,每每借着职业之便在笔端大发花痴:“姜大卫是很谈笑风生的;他的好朋友狄龙,就与他不同,沉默寡言。我们就说,哪儿来的一双对比。可是谈笑风生与沉默寡言,竟是一对好朋友。有时沉默的那个开机器脚踏车,穿红衣服牛仔裤,姜大卫就搭顺风车在后座,穿蓝衣服牛仔裤。好漂亮的一对呵,看见的人都说。”

有一天,好漂亮的一对被李翰祥从张彻手上借去拍戏。其实想从张彻手里借人是很困难的,那么多年来唯有武术指导程小东的父亲、导演程刚被逼急了之后使出半夜踹门的绝技,方才成功。至于旁人,“不要说是一天,一个小时都不会给你”。

偏这回张彻将两名爱将大方借给了跟自己从来没对付过的李翰祥,去拍清宫戏。等这部戏拍过,一对好朋友就此生分了,直到彻底分道扬镳。

为什么?狄龙打死不开口,姜大卫被逼急了吐出四个字:《倾国倾城》——就是李翰祥那部清宫戏。过了很多年,两人才轻描淡写,一个说:“单是为戏份多寡也弄得不开心。”另一个说:“缘分尽了,我们身边说话的人太多了。”他们两个当年是深入人心的绝代双骄,不明真相的围观群众一直痴心妄想地盼着二人和好,却全无征兆。直到狄龙凭借《英雄本色》荣登金马影帝宝座那天,姜大卫专程从加拿大飞到台湾,给他做颁奖嘉宾。到这时,两人“分手”已经十二年了。拿到金马奖的狄龙激动得有些语无伦次,吐出一句让人们摸不着头脑却又浮想联翩的话来:“爱意抵消不了愚蠢。”

十二年间,有回楚原导演为拍古龙的《多情剑客无情剑》选角。本来狄龙是小李飞刀的不二人选,而苍白孤独的阿飞一角简直是为身材单薄气质凌厉的姜大卫量身定做的。可是,两位爷这时候正王不见王,因为先定下的演员是狄龙,所以楚原最终只能另寻阿飞人选,最终选到了邵氏的新一代武侠小生尔冬升头上。

这个大好机会自然令年轻的尔冬升喜出望外,而姜大卫也不会太过遗憾——肥水不流外人田,尔冬升是他一手带大的亲弟弟,就是因为崇拜他这个影帝哥哥,才中学毕业就进了这行,其实做哥哥的本来是想送弟弟去外国念书的。

《英雄本色》这一年,尔冬升刚刚28岁,仍是片约不断的英武小生,可他却下定决心转行做导演,首执导筒推出《癫佬正传》。

所谓癫佬,即精神病患者。这部戏因为触及敏感的社会问题,一度被港府禁映,几经周折后才得以公映,饱受争议也赢尽眼球,将近千万的票房成为当时同类片之冠。

尔冬升显然是块做导演的好料子,处女作便被评为1985年香港十大华语电影之一,更捧出一位金像奖最佳男配角——秦沛。

对于秦沛来说,能拿到这尊小金人纯粹是意外之喜。可以确定一定以及肯定,他在接演这部戏的时候,得奖绝对不是第一目标,其参演动机比起他当年上街抓逃学的姜大卫回去念书、又或阴着脸臭骂没考及格的尔冬升,没什么本质区别——姜大卫是尔冬升的哥哥,而秦沛是他俩的哥哥。尔冬升要从一个旁人眼中“头脑简单、四肢发达”的当红武侠小生转行做导演,再没有人看好,当哥哥的也要撑他到底。

比起听名字就知道是一家子的许氏兄弟,秦沛、姜大卫、尔冬升这三人的名字应该很难让人想到他们是一母同胞的亲哥仨。

其实说奇怪也不奇怪,秦沛是艺名,他的原名是姜昌年。姜大卫也是艺名,他的原名是姜伟年。看起来最像艺名的尔冬升其实是真名,跟两个哥哥同母异父。他们共同的母亲红薇——还是艺名,她的原名叫罗珍——是镶黄旗满族人。李翰祥拍《倾国倾城》的时候,就是找她给慈禧配的音。托老人家福,这哥仨都能讲一口带着儿化音的流利的普通话。

秦沛与姜大卫的生父是20世纪40年代大银幕上的当红小生严化——依旧是艺名,他的原名是姜克琪。尔冬升的生父是五六十年代的著名制片人尔光,原名尔树森。张彻入行之初从编剧做起,严化便是他第一个剧本的男主角。李翰祥入行之初从龙套做起,第一部戏演严化的邻居。而后来他能当导演,则多要感谢尔光的大力提携。

造化弄人,严化三十刚出头便身染重症。李翰祥回忆道:“最后看见他,是在弥敦道上的北平兴中绸缎庄门外。他穿着一身浅灰的格子仿中装衫裤,手里拿着把洒金折扇,举止虽然飘逸潇洒如旧,人却已经骨瘦如柴脱了形,见了我依旧笑眯眯地开了几句玩笑,并且自我解嘲地说他减肥已大功告成!身旁的红薇也强打精神附和着他,想不到,一个星期之后,就接到她发出的一张讣闻。”多年之后,已成大导演的李翰祥在台湾拍戏时,遇见故人之子姜昌年,欷歔过后给他取了一个艺名“秦沛”,寓意为:勤奋地做配角。已成大导演的张彻在香港拍戏时,遇见故人之子姜伟年,欷歔过后一力将其从一个替身武师径直捧上了亚洲影帝的宝座。其时,姜伟年已有了另一位导演岳枫为其取的艺名姜大卫。有人劝过张彻为他另改一个,因为这名字不大像艺名,可张彻终究没有改,“因为这是本色。‘姜’这个姓,更是作为我怀念故人的一个标志。”

《英雄本色》这一年,称雄金像奖的当然是男人戏,不过女人戏同样不遑多让。同样出自徐克工作室的《刀马旦》,便是林青霞、钟楚红、叶倩文三个女人一台戏。片中的林青霞剪去长发穿起男装,以飒爽英姿的革命党人形象示人,将其英气俊朗的一面表现得淋漓尽致,她在片中一头利落短发一身笔挺军装的造型,迄今仍是无数影迷心目中的经典扮相。

这不是林青霞第一次女扮男装。20世纪70年代,她就在李翰祥的**下做起了《金玉良缘红楼梦》里的宝哥哥。她的林妹妹,正是这年的金像奖最佳女主角张艾嘉。这是张艾嘉最辉煌的一年,凭一部自导自演的《最爱》一举成为金像金马双料影后。戏里,她怀上了闺蜜老公的孩子,戏外,她已与罗大佑分手,正在跟有妇之夫拍拖。

拍《金玉良缘红楼梦》的时候,李翰祥原先的打算是让张艾嘉做贾宝玉,林青霞做林黛玉,可两人并肩往大家面前这么一站,所有人都傻眼了,谁见过林妹妹比宝哥哥高出半头的?

要不怎么说大导演就是大导演呢,李翰祥对二人身高问题的解决方法就是这么简单……

《英雄本色》和《刀马旦》的交集不止徐克。在同一年,周润发和林青霞在《梦中人》里完成了他们的唯一一次合作,这部戏讲的是一对生死恋人跨越时空两千年的生死绝恋,片中大胆的**场面在当年很是轰动,于金像奖上也有斩获,赢得了当年的最佳电影配乐。几年之后,一部题材颇为类似的电影引发了更大的轰动,那部电影叫《古今大战秦俑情》,男主角张艺谋,女主角巩俐。当时看不起商业电影的张大导之所以肯接拍这部戏,原因很简单:“就是想找个相处的空间。”

最后,一定要提一句“鬼佬摄影”杜可风,这位王家卫电影的铁三角之一,于1986年开始在香港影坛崭露头角,他斩获首尊小金人的摄影作品相当之重口味——《老娘够骚》,导演舒琪。别误会,此舒琪非彼舒淇,是他不是她。做过金像新人金马影后以性感闻名的那位舒淇,这会儿才10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