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军第一位总参谋长——朱云卿(1 / 1)

红军英烈故事 杨江华 3244 字 1个月前

红军第一位总参谋长

——朱云卿

从井冈山到江西、福建、广东,没有一个战役他没有参加。

——朱德

朱云卿,(1907~1931),广东嘉应(今梅州市)人,毕业于黄埔军校第三期。1925年,他加入中国共产党,1927年 9月参加秋收起义后上了井冈山。1928年夏,朱云卿出任红四军三十一团团长,参与龙源口大捷的战斗。1928年8月下旬,他和三十一团党代表何挺颖率三十一团留守井冈山,并取得黄洋界保卫战的胜利。1931年3月,他出任中革军委总参谋部代部长,5月在江西吉安东固红军后方医院被叛徒杀害。

如愿加入革命

山下旌旗在望,山头鼓角相闻。

敌军围困万千重,我自岿然不动。

早已森严壁垒,更加众志成城。

黄洋界上炮声隆,报道敌军宵遁。

毛泽东的这首《西江月·井冈山》,赞颂的是黄洋界保卫战的伟大胜利。而朱云卿,就是黄洋界保卫战的重要指挥者。

朱云卿生于东梅城的一个小商人家庭,幼年父母双亡。1915年,他开始启蒙读书,1919年考入梅县第一高等小学,期间,他受到进步思想的影响。只要是学校开展的进步活动,他都积极参加,并成为骨干人员。1922年上半年,朱云卿从高小毕业。年迈的祖母担心朱云卿好管“闲事”会招来灾祸,便托人将他送到印度尼西亚的万隆,跟着叔叔做工。

朱云卿虽身居异邦,但拳拳赤子之心就像一团火熊熊燃烧着。他十分怀恋祖国,担忧国家安危。1924年底,朱云卿得知孙中山在广州创立了黄埔军校的消息后,异常兴奋,急忙自筹路费,瞒着亲人,登上开往香港的轮船回国。他一下船就直奔黄埔军校办事处报名,并于年底接到录取的通知。1925年,朱云卿在军校光荣地参加了中国共产党。

1926年初,朱云卿从黄埔军校第三期毕业后,被分配在广东省农协军事部工作。同年5月,第六届农民运动讲习所在朱云卿的办公地点附近开学,朱云卿经常去听毛泽东讲课。在毛泽东的教诲下,朱云卿主动与省农协军事部几个干部到花县组织武装农民自卫军。

10月上旬,中共广东区委和广东省农协,为了加强农民武装斗争骨干的培养,决定调朱云卿到韶关任北江特委委员、北江农军学校主任。朱云卿带领学员,配合当地农民自卫军,开展革命活动。他具有坚定的使命信念,经常鼓励学生说:“作为一个真正的革命者,就应该知难而进,永无止境地向前。”

1927年,国民党新军阀在上海制造了“四一二”反革命大屠杀,紧接着在广州又策划了“四一五”清党反共运动。中共广东区委根据上级指示精神,决定北江特委立即集结北江农军北上武汉,以革命的武装对抗反革命的武装,与国民党反动派展开斗争。4月底,广东北江农民自卫军北上总指挥部成立,朱云卿任参谋长。

不久,汪精卫就在武汉发动了“七一五”反革命政变,封闭工农组织,镇压革命群众运动。陈嘉佑卷入反动逆流,被提升为十三军军长,企图把北江农军改编为该军的一个团。北江农军在思想上、组织上都作了准备,并很快与中共中央取得了联系,摆脱了陈嘉佑的纠缠。随后,北江农军以东征讨蒋名义,开赴九江,转乘火车到南昌,参加了南昌起义。

决战七溪岭

1927年12月,朱云卿在桂东随工农革命军第一师第一团第三营从茶陵上井冈山。不久,他担任该团参谋长。1928年4 月,朱德率领的南昌起义余部和湘南农军与毛泽东率领的工农革命军在宁冈砻市会师。原工农革命军第一团编为第四军第十一师三十一团,朱云卿担任团长。

1928年6月下旬,赣敌杨池生第九师和杨如轩第二十七师共五个团的兵力,从吉安向永新推进,由杨池生为总指挥、杨如轩为前线总指挥。湘敌军第八军吴尚部三个团的兵力,由安仁向茶陵、酃县逼近。

毛泽东、朱德等人立即召开军事会议,迅速进行作战部署:朱德和陈毅随胡少海的二十九团及朱云卿带领的三十一团一营,负责在新七溪岭消灭杨池生部从龙源口方向进攻的李文彬团;参谋长王尔琢带领二十八团,负责消灭老七溪岭杨如轩的两个团。其他的部队,为保证主力打好这一仗,负责监视和骚扰西面的敌人。

新、老七溪岭高耸巍峨,永宁公路从中穿过,龙源口桥是这里的交通要道。战斗打响前,山中静悄悄地,偶尔有几缕炊烟袅袅升腾。

6月23日,太阳升到半空中,杨池生部的李文彬率部到了龙源口桥,调来几门迫击炮对新七溪岭进行轰炸。同时,在老七溪岭,红军和敌人也发起了争夺制高点的抢夺战。战斗全面打响了。

新七溪岭的激战中,胡少海带领的二十九团战士此时已有些疲惫。朱德命令朱云卿带领三十一团一营到了前沿阵地来接防。朱云卿向山腰处观察,发现敌军的几个军官用枪逼迫士兵向上爬到了风车口,离自己的阵地前沿愈来愈近。朱云卿边观察着边小声交代道:“等敌人走近一些再打!”

敌人见周围没有任何动静,胆子好像又大了一些,弯着的腰直了起来。朱云卿看到时机已到,大吼一声:“打!”战士们一个齐射,敌人立刻倒下了几十个。

突然,敌人的一挺机枪占据了有利位置,向红三连阵地疯狂扫射。朱云卿看到这一情景,不顾一切地跑到机枪前,一下推开机枪手,亲自操纵机枪,把仇恨都集中到枪口,愤怒地射向敌人。过了一会,三连阵地来人,向他报告了连长和二十多个同志都牺牲了的情况。

朱云卿放下机枪,两眼冒火般地大声命令道:“曾士峨,你去代理连

长。一定要守住阵地!”

曾士峨大声说:“请团长放心,人在阵地在!”

曾士峨带领三连向敌人发起猛攻。他首先跃出战壕,冒着弹雨第一个冲下去,全连的战士都跃出战壕随他扑向敌人。此时,敌人已经快冲到山顶了。接近山顶处有个茶亭,红三十一团一营的指挥所就设在茶亭附近。敌人直冲到离茶亭二百米左右,突然一阵清脆的枪声,好像晴天里忽然打了一个响雷,盖住了敌人杂乱的枪声和喊声。冲在最前面的几个敌人应声倒下,其余的敌人被这突如其来的袭击惊呆了,缩住了脚步。紧接着,又是一排枪声响起,再次击倒了一批敌人。三连战士奋不顾身地阻击了敌人,为其他战友争取到了时间。疯狂进攻的敌人终于被顶住了。

中午时分,敌人的冲锋被打退了。朱德、陈毅、朱云卿、胡少海一起检查阵地。太阳火辣辣地烤着,战士们在修整战壕。

老七溪岭方向还在响着激烈的枪炮声。朱德得知二十八团在老七溪岭已占据优势,便命令三十一团一营和二十九团立刻向新七溪岭的敌人出击。战士们呐喊着,直向敌人扑去,最初敌人还拼命还击,怎奈形势已然不同:午前,敌人是“一鼓作气”,而现在是“三而衰”,士气低下。李文彬喊破了嗓子,手下的士兵也无法挡住红军的冲击。

正在这时候,山下龙源口方向忽然枪声大作。原来王尔琢带领的二十八团在老七溪岭取得了胜利,敌人连滚带爬潮水般地朝山下跑,二十八团战士正从山上往山下追赶。新七溪岭的敌人见退路受到威胁,军心完全动摇,像一段险堤,突然垮了下来。李文彬无力回天,也同溃军一齐退下山去。红二十九团和红三十一团一营的战士们紧追不舍,把这股敌人大部分消灭在龙源口。

敌人招架不住,全线撤退到龙源口桥附近。“二杨”的溃军汇到一起,如惊弓之鸟,纷纷夺路而逃。红军战士高喊着从两面追杀上来。

李文彬等人退到了龙源口桥,利用河流作掩护,命令他的手下阻击。和战士一起追击敌人的朱云卿命令部队,用更大的火力压制敌人的火力。此时,二十八团的战士也已从侧面快速逼近敌人,敌军仓皇溃逃。

龙源口的战斗结束了,朱德、陈毅、王尔琢、朱云卿、胡少海等人朝龙源口桥走过来。三个团的战士纷纷涌上龙源口桥,举着枪,摇着旗,欢呼声响成一片!

黄洋界炮轰顽敌

1928年8月下旬,湘赣两省敌人纠集四个团的兵力,对井冈山根据地发动第二次 “会剿”。作为井冈山的“北大门”,黄洋界的守护任务非常重要。

前不久,由于湖南省委的错误指示,井冈山红军的二十八、二十九两个团进军湘南,招致兵败。为了挽回败局,毛泽东只得亲率三十一团第三营前往湘南,迎红军主力回井冈山。红军主力一走,留守井冈山的只有三十一团的两个连和三十二团,形势及其严峻。三十一团是秋收起义的部队,团长是朱云卿、何挺颖是政治委员,但仅有两个连在山上;三十二团是王佐、袁文才的地方部队。

赣军猛扑,井冈山面临的情况十分危急!

朱云卿、何挺颖及一营营长陈毅安立即采取对策,做出安排:四个哨**给王佐部队把守,三十一团一营的一连、三连守卫黄洋界,二连留在永新敌后滋扰敌人。同时,他们在大井村召开了由地方负责同志和连以上干部参加的紧急会议,做了战前动员。

红军的弹药很少,但是,朱云卿和何挺颖早就构筑了五道工事:第一道是“竹钉阵”。他们动员山上军民,每人至少削二十枚竹钉,撒在黄洋界上山的二十里山路上——这种竹钉又锋利又有毒,敌人踩上去,脚就会化脓腐烂;第二道工事是竹篱障碍;第三道工事是滚石;第四道工事是四五尺深的壕沟;第五道工事是石头筑成的射击掩体。

8月30日凌晨,黄洋界上云雾弥漫,白云滚滚。8时许,浓雾开始消散,黑压压的敌人在机枪和炮火的掩护下,发起了攻击。

黄洋界第一道防线阵地上,战士们抗击着敌人密集的炮火,纹丝不动地坚守在战壕中,两眼死死地盯着攻击的敌人。10点钟左右,一部分敌人进入红军的射程内,朱云卿发出命令 :“打!”

一时间,机枪、步枪齐向敌人开火,冲在前面的敌人倒下一片。红军战士投掷滚木和石块呼啸着滚下山去,砸得敌人躲闪不及。还有更多敌兵被竹钉刺伤,动弹不得。这时,井冈山上的革命群众在铁桶中放鞭炮冒充机枪声,并摇旗呐喊。进攻的敌人在山下朝上看,几个山头上满满的都是晃动的红旗,到处是此起彼伏的呐喊声,像是有千军万马,心中便觉更加惊慌。

从上午打到下午,红军打退了敌军四个团的十几次冲锋。可是,红军的危机也出现了。能用的弹药越来越少,这让朱云卿心中有些着急。忽然,他想起前不久红军缴获了敌军一门迫击炮,说不定能派上用场,便马上让人把迫击炮抬上来。

炮架好了,一切准备停当。朱云卿指着山下的腰子坑方向,说:“腰子坑是敌人的师部指挥所,想法把敌人的指挥所给我炸开花。”可是,第一炮没响,第二炮也没响,两发炮弹因为受潮而成了哑炮。

大家都急了,只剩下最后一发炮弹了,朱云卿团长凝神远望山下,见腰子坑林木中有一个茅草棚,人影往来出入,可能就是敌人的临时指挥所,当即命令 :“朝那儿打!”只听 “轰”的一声巨响,敌人的临时指挥所被炸开,死伤10余人,敌团长陈纪良受重伤。刹那间,敌群乱作一团,全体军民又齐声喊起了杀声,冲锋号也吹起来。朱云卿率部奋起追击,冲杀声、呐喊声响成一片。敌军以为红四军主力回到了井冈山,吓得魂飞丧胆,狼狈撤离,敌人逃跑了!

在主力部队不在的情况下,红军以两

个连击退敌人一个师,取得了巨大的胜利。战士们欣喜万分,唤呼声一片。几个战士仿照京剧 《空城计》,凑成了一段戏文,名叫《空山计》:

“我站在黄洋界上观山景,忽听得山下人马乱纷纷,举目抬头来观看,原来是湘赣发来的兵……

你来!来!来!我准备着南瓜红米,红米南瓜,犒赏你的众三军。

你来!来!来!请你到井冈山上谈谈革命。”

黄洋界保卫战结束之后,毛泽东听到了黄洋界大捷的喜讯,当即诗兴大发,饱蘸笔墨,欣然写下了著名的 《西江月·井冈山》。朱云卿作为黄洋界战斗的重要指挥者之一,受到了毛泽东的赞扬。

活捉张辉瓒

1929年3月,红四军在福建长汀整编后,朱云卿调任红四军参谋长。次年6月下旬,红军第一军团在长汀成立,朱云卿任军团参谋长。任职期间,他根据毛泽东、朱德的战略意图,主持起草战役战斗计划,并组织实施,成为他们的得力助手。

1930年8月,红1军团和红3军团在浏阳组建红一方面军,朱云卿任参谋长。1930年10月,蒋介石调集十万兵力,向中央革命根据地发动第一次“围剿”。毛泽东根据敌强我弱的实际情况,提出了“诱敌深入” 的作战方针,并主张东渡赣江,在根据地中心地区与敌作战;在主攻方向的选择上,决定先打张辉瓒或谭道源。朱云卿遵循这一战略思想,拟出作战方案、部署兵力,组织部队行动。

12月29日,红军转移到黄陂西面的君埠及其以北一带,隐蔽集结。红一方面军当天黄昏得到情报,东固敌人张辉瓒率领师部和两个旅同日已到龙冈,预料次日可能向君埠前进。毛泽东认为敌人已被调动,决心将其消灭在前进途中。龙冈、君埠之间有个黄竹岭,敌军东进时必须仰攻这座山。毛泽东、朱德将方面军总司令部指挥所设在黄竹岭后面的小别山上。当时红军没有军用地图,部队到达小别山后,朱云卿马上到现场勘察,制成略图,然后草拟作战命令,并决定围攻张辉瓒部于龙冈。由于红军各部队刚向君埠及其以北地区移动,方面军总司令部当晚尚未接到三军团和四军的宿营报告,还不了解他们驻扎的具体地点。朱云卿立即到君埠以北上固以东寻找三军团和四军传达命令,并区分其攻击前进的道路。

第二天上午,张辉瓒所部从龙冈出发东进,先头部队刚登上黄竹岭附近山头,即遭到红军迎头痛击。虽说红军迎战的是一个师,实际只相当于一个团的兵力。张辉瓒轻视这股红军,不断下令猛攻。战斗从十点打到午后,敌人已展开两个团的兵力,双方厮杀得相当激烈。红军指挥所附近只有一个连的警卫兵力,且已分散担任警戒和掩护行李辎重,没有多余的兵力可供派出增援。下午3点,张辉瓒率领的四个团完全展开,多路向红军猛攻,战斗异常激烈,红军指挥所受到严重威胁。正在这时,红四军和红三军团按朱云卿传达的命令赶到。大队红军从龙冈北面高山上冲下来,敌军全线崩溃,整个师部和两个旅的敌人被全歼,师长张辉瓒还被活捉。紧接着,谭道源师又遭到红军毁灭性的打击,敌人的第一次“围剿”就这样被粉碎了。

在这次龙冈战斗中,朱云卿协助毛泽东和朱德指挥战斗,起了重要作用。毛泽东提笔写下一首词——《渔家傲·反第一次大“围剿”》。在这首词的上阕,他满怀**地歌颂这次战斗的胜利:

万木霜天红烂漫,

天兵怒气冲霄汉。

雾满龙冈千嶂暗,

齐声唤,

前头捉住了张辉瓒。

……

丰富游击战争理论

1931年1月15日,中央局和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成立。项英为代书记和军委主席,毛泽东、朱德为副主席。不久,中革军委任命朱云卿为中革军委总参谋部代部长。这样,年仅24岁的朱云卿便成为红军第一位总参谋长。

“敌进我退,敌驻我扰,敌疲我打,敌退我追,游击战里操胜券。大步进退,诱敌深入,集中兵力,各个击破,运动战中歼敌人。”这是毛泽东在第一次反“围剿”时为苏区军民誓师大会作的一副对联,也是红军反“围剿”战略方针的高度概括。朱云卿是这一方针的具体组织者、积极实施者,同时亦对丰富、完善这一方针做出了独特贡献。

为了粉碎敌军的第二次“围剿”,红一方面军总部连续于3月7日、17日发出《通令》和《训令》。其中,3月7日的《通令》就是朱云卿主持草拟的。《通令》非常重视地方武装的作用,将赣西南地方武装已组织的5个指挥部进一步划为9个作战区。同时,命令地方武装除在指定区域作战外,均须执行:“扰敌、堵敌、截敌、袭敌、诱敌、毒敌、捉敌、侦敌、饿敌、盲敌”等十项任务。这些战术原则在第二次反“围剿”,以至其后几次反“围剿”战斗中均发挥了重大作用,丰富了毛泽东军事思想游击战争理论。

朱云卿为第二次反“围剿”作战部署殚精竭虑、日夜操劳,结果因积劳成疾,一病不起。1931年5月15日,朱云卿到东固山的红军医院治疗。不料,第二天被国民党特务用匕首杀死在病**!此时,朱云卿年仅24岁。

噩耗传来,毛泽东和朱德扼腕痛惜,悲愤不已。

六年后,朱德总司令员亲自为朱云卿写了传略:

朱云卿……很尽职务……代理31团团长,作战很有计划,也很勇敢……调充红四军军部参谋长,很称职,又很负责,对教育特别注意,对作战计划经常呈出,对交通联络、警戒没有一点疏忽……从井冈山到江西、福建、广东,没有一个战役他没有参加……在打破1930年12月30日一次“围剿”时,他的计划、布置都很好。活捉张辉瓒,他是有功的一个。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