丰子义,1955年生,山西应县人。1982年2月毕业于南开大学哲学系,同时考取北京大学哲学系研究生,1984年7月毕业留校任教。现任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系党委书记、系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兼任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史学会副会长、中国人学学会副会长、中国辩证唯物主义学会常务理事等。1999年被评为教育部跨世纪人才(人文社会科学)人选,2002年获宝钢优秀教师奖。
主要著作有:《现代化的理论基础——马克思现代社会发展理论研究》、《现代化进程的矛盾与探求》、《发展的反思与探索——马克思社会发展理论的当代阐释》、《主体论》(合著)、《新视野——〈资本论〉哲学新探》(合著)、《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与全球化》(合著)、《马克思东方社会理论的历史考察和当代意义》(合著)、《理论视野——哲学》(主编)、《树立和落实科学的发展观专辑》(主编)等。译著有:《新发展观》、《文明与社会理论》、《权力社会学》等。发表论文150余篇。其研究成果曾先后获北京市第四届、第六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第四届吴玉章人文社会科学优秀奖等。
长期从事马克思主义哲学教学与研究,主要研究方向为社会发展理论、全球化理论等。多年来,逐渐形成了基础理论研究与现实问题研究相结合的风格,力求使研究具有当代性和现实针对性。为此,其发展研究主要是朝着这样两个方向来展开的:一是对马克思现代社会发展理论的研究。力图通过新的文本解读,为发展研究打开一个新的理论视野,提供一种新的研究视角和方法。二是对发展问题和发展过程的研究。主要是抓住目前发展中国家尤其是我国发展进程中所遇到的一些重大现实问题和理论问题,从哲学上予以反思与探索,力求在基本理论上有所建树,以期廓清认识上的迷雾,明示发展的思路与方向。近年来,对于全球化理论的研究实际上也是按照这样的研究方式来展开的:一方面是对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的挖掘与阐释;另一方面是用马克思的基本观点、立场对全球化问题予以新的审视和分析。其发表的成果充分体现了这样一种理念:“在现实中实现哲学。”
本书选取了丰子义《发展的反思与探索——马克思社会发展理论的当代阐释》中的第1章《马克思社会发展理论的当代价值》。
在《马克思社会发展理论的当代价值》中,作者主要围绕近年来的发展研究,重点阐述了马克思社会发展理论的当代价值及其把握方式与寻求途径。文章认为,马克思社会发展理论的当代意义不仅体现在它所直面的时代与问题仍在“当代”之中,而且体现在它自身所特有的理论价值中,这种价值是从多方面得以展现的:首先是体现在对人类社会发展一般规律的正确揭示和把握上,其次是体现在考察社会发展时所具有的批判精神上,再次是体现在社会发展研究的科学方法上。马克思社会发展理论的当代价值是无可置疑的,但这种价值并不是自然显现出来的,而是需要人们的自觉把握。如何把握?重要的是应通过如下方式或途径来进行:一是从问题出发来看待其当代价值。从问题出发来寻求马克思主义的合理解释,进而用以指导问题的解决,正是把握和实现马克思社会发展理论当代价值的重要途径。二是从发展的经验教训来看待其当代价值。要顺利推进发展,必须注意总结经验教训;要总结好经验教训,又必须具有正确的认识论和方法论。这就要求对马克思社会发展理论予以高度关注,从中吸取营养和智慧。三是从不同发展理论的比较中来看待其当代价值。有无当代价值,这不是自封的、自我认定的,而是在同其他发展理论的比较中得以显现的,并且是在与其他理论的相互交流、彼此碰撞中不断提升的。四是从理论特质与内在品格来看其当代价值。实践性的理论特质与自我超载的内在品格在马克思的社会发展研究中是非常突出而富有活力的,因而马克思社会发展理论从没有封闭自己的道路,而是在不断探索中求得创新。这也正是其生命力之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