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是人们之间通过交往活动而形成的,交往是人类在与自然进行物质变换的同时必须进行的活动。人与自然之间的交换活动是主客体之间的交换,而人类个体之间的交往则是主体间或主体际交往。交往活动的基本特征可以归结为自觉性、中介性和客观性三个方面。
人们之间交往活动的基本特征之一是自觉性。人们之间的交往是自觉地、有意识地进行的,换言之,人们知道他所从事的活动,而且他的活动也总是在某种目的支配下而进行的。这一点把人的活动与动物的活动区别开来了。由于人的活动是自觉的、有意识的,是服从于一定目的的,因而他可以调整或改变他的目的,并相应地改变自己的活动方式。这就是说,人类能够与自己的活动方式保持一种自由的关系,能够在保持自身存在的同时改变自己的活动方式,或者说能够改变自己的活动方式包括交往方式以保持自身的存在,由这种变化而构成的交往形式变化的历史是真正意义上的人类历史。动物则不同。由于动物的存在与其活动方式具有直接同一性,所以,其活动方式的改变就意味着物种的灭亡,因此,动物没有活动方式变化的历史,即无真正意义上的历史。
人们之间交往活动的基本特征之二是中介性。交往的中介性同人与自然物质变换的中介性、工具性密切相关,并以此为基础。生产工具作为人与自然之间物质变换的中介,同时也是人与人之间交往的中介。工具是人类活动方式的物质凝结,正是借助于工具,人们之间得以传递活动的信息。在此基础之上,人们还创造出了一系列中介用以从事交往活动,其中,最为普遍、最为有效的是语言符号这种中介体系。中介作为交往的手段是同目的相适应的,交往的中介性同交往的目的性密切相关。一方面,只有凭借中介,人的活动才可能是自觉的,即人才能以自己的活动为对象而意识到自身的活动;另一方面,只有在自觉的活动中,中介的运用才是必要的和可能的。因此,自觉的交往活动就是有中介的交往活动,反之,有中介的交往活动也就是自觉的交往活动。
人们之间交往活动的基本特征之三是客观性。人们之间交往活动的客观性根源于人与自然之间物质变换活动的客观性。人类个体之间进行交往并不是为了确证类本质之类的目的,而是首先为了能够同自然进行物质交换,人们“只有以一定的方式共同活动和互相交换其活动,才能进行生产”[14]。因此,人与人之间的交往活动必然受人与自然之间的物质变换活动即生产力状况所制约。生产力是一种既定的客观的东西,“任何生产力都是一种既得的力量,以往的活动的产物”,“人们不能自由选择自己的生产力”。因此,为“人们的生产力发展的一定状况”所制约、所限定的交往活动也是一种被限定的、客观的活动。交往的自觉性以客观性为依据,交往活动的中介性既体现着自觉性,又体现着客观性。
人类个体之间的交往是人们在与自然进行物质变换的同时必须进行的活动,人与自然的关系决定着人与人的关系,因此,物质生产活动是决定其他一切活动包括交往活动的基础性活动。据此,可以根据与物质生产活动关系的密切程度把人们之间的交往活动划分为若干不同层次,以进一步考察社会交往的规定和由交往而形成的社会结构。大体说来,交往活动可以划分为生产技术的社会交往、经济的社会交往、政治的社会交往、精神的社会交往这样几个层次。
首先是人们之间生产技术的社会交往。这个层面的社会交往是指在共同的生产活动中个体之间的交往。从共时性的角度来看,任何生产活动过程总是存在着某种程度的分工,哪怕这种分工起初可能是完全建立在自然性别与年龄基础之上的。有分工,就必然有一个社会整合问题,即必然要通过个体之间的协调来达到统一的结果。问题在于,这一过程离开了个体之间的信息交流、情感沟通和力量合作是无法进行的。有的劳动过程是直接需要诸多个体的集体协作才能完成的,这种协作本身就是一种交往形式。从历时性的角度来看,人类个体作为生产劳动者所必需的劳动技能不能像动物那样靠遗传天赋获得,而必须靠传授学习获得。这种生产技能的传授与学习,是生产技术社会交往的一个重要方面,构成了物质生产以至人类本身的存在得以延续的一个根本性条件。
其次是人们之间经济的社会交往。人类进行物质生产活动首先是为了满足自身的物质需要,因而在共同活动的条件下,个体之间必然存在着对他们的劳动产品的占有关系,即人们之间的经济交往关系。经济的社会交往本质上是不同生产资料所有者之间的物质利益关系。这种交往关系在公有制的条件下是隐含的,在私有制的条件下则是显露的,尤其是在资本主义私有制条件下获得了最为充分的发展。经济的交往关系作为个体之间的物质利益关系,构成了政治的、精神的交往关系的基础。
再次是人们之间政治的社会交往。政治是经济的集中反映,政治交往直接围绕着经济交往而进行,并保证经济目的的实现。活跃于社会交往的政治层面上的,是各个利益集团及其代表人物,不同利益集团在这种交往活动中所谋求的是某种具有根本性或整体性的利益,因此,政治的社会交往必然在比技术和经济的社会交往更为广泛的领域内进行。
最后是人们之间精神的社会交往。精神的社会交往在很大程度上超越了直接的生产过程和经济利益关系,而把其目标放置于那些较为普遍的、恒久的事物之上。这种交往形式主要有科学与哲学、道德与宗教、艺术等。
把人类的交往活动划分为以上四个层面,是为了进一步考察社会结构的形成,但由于社会生活的整体性,这种划分是相对的。事实上,各种交往之间是密切相关、交互作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