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八大胜利召开后不久,2012年11月29日,习近平总书记率中央政治局常委和中央书记处的同志来到国家博物馆,参观《复兴之路》展览。习近平总书记深情地说: “现在,大家都在讨论中国梦,我以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①自此之后,“中国梦”引发全党全社会乃至全世界的高度关注。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中国梦”系列重要论述,以清新的理念和亲民的风格,使“中国梦”一词迅速荣升为2013年度流行语排行榜的第一名。
在短短的时间内,“中国梦”实现了从新词到热词的飞跃。这朴素的概念凝聚着中国人民对国家富强、民族振兴和幸福生活的渴望与向往,更代表着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对于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宏伟目标的坚定信心。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言: “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②中国人民有理由相信“中国梦”一定能够实现。
“中国梦”缘起于中华民族的悠久历史。轻轻叩开历史的大门,我们能清晰看见,“中国梦”传承着中华民族五千年来优良的精神基因,承载着中华民族近代以来遭受的苦难屈辱。
在数千年的历史长河中,中华文明生生不息、绵延至今,从未像其他古代文明一样被时代的发展所湮没。这造就了不懈追求的中国人民,更孕育了始终心怀伟大梦想精神的中华民族。在《诗经·大雅·民劳》中,就有“民亦劳止,汽可小康”的记载,反映了古人在山河破碎中渴求小康社会的理想愿望。我国儒家典籍《礼记·礼运》中所描绘的“大同社会”,更是一度成为我国古代最高的政治理想,令人心驰神往。
虽是五千年文明大国,也被迫经历了百余年沧桑巨变。以“复兴”为梦想是勇敢而特别的,因为它促使我们牢记中国历史上熠熠生辉的精彩华章,去赶超曾经的辉煌。无论是“文景之治”“贞观之治”,抑或是“康乾盛世”……都彰显着中国人民自古以来就拥有治理国家的博大智慧与雄厚底气。但是近代以来,随着封建制度腐朽没落、西方列强不断入侵,中国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一部饱含血与泪的中国近代史,使中国人民刻骨铭心,不会忘却鸦片战争、甲午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只有历经过苦难的民族,才会对“复兴”有更深刻的感悟和渴望。中华民族历经磨难不会被打垮,饱受压迫凝聚起奋起抗争的磅礴伟力。
“中国梦”成就于中国共产党的自信自强。“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近代以来,顽强的中国人民从未放弃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无数仁人志士为“救亡图存、振兴中华”进行着艰难探索。太平天国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这一场场气壮山河的反抗,却未能改变旧中国人民悲惨的境遇。漫长的黑暗岁月,问天下谁主沉浮?中国共产党应运而生,成为中华民族的脊梁,这是历史和人民的选择。中国共产党一经成立,就把实现共产主义作为党的最高理想,义无反顾地肩负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荣使命。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党领导人民创造性地完成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过渡,实现了中国历史上最伟大最深刻的社会变革,开始了在社会主义道路上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征程。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党领导人民改革开放,实现了中华民族的伟大觉醒。
如今,“中国梦”由于“接地气”,早已在中华大地家喻户晓。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提出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出台一系列重大方针政策,推进一系列重大工作,解决了许多长期想解决而没有解决的难题,办成了许多过去想办而没有办成的大事,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我国综合国力、社会生产力、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升。值得一提的是中国的科技实力,伴随着经济发展不断壮大,实现了对世界先进科技的望尘莫及到后来居上的历史性跨越。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明确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任务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分两步走在本世纪中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③今天,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迎来了实现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
“中国梦”遵循“国家好、民族好,大家才会好,国家强、民族兴,人民才会幸福”的历史逻辑,给予中国人民共同享有美梦成真的机会,共同享有与祖国和时代同频共振的机会。“中国梦”不仅仅是远大理想、宏伟目标,更是当下中国人民现实生活的写照。 “中国梦”归根结底是人民的梦,实现“中国梦”就是实现中国老百姓的梦。
今日之中国不仅是中国之中国,更是世界之中国。习近平总书记在参观《复兴之路》展览时亦强调:“现在,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有信心、有能力实现这个目标。”④当下中国正以大国风范,为全球发展不断贡献中国智慧、增添中国力量。中国作为屡屡赢得广泛赞誉,中国发展更是拥有广阔前景。在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下,中国人民必将以更加自信的姿态、更加坚实的步伐,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途上昂首阔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