粉碎“四人帮”后,党和国家的工作在徘徊中前进。1977年2月7日,《人民日报》、《红旗》杂志、《解放军报》发表题为《学好文件抓住纲》的社论,提出: “凡是毛主席作出的决策,我们都坚决维护;凡是毛主席的指示,我们都始终不渝地遵循。”这句话后来被称为“两个凡是”。“两个凡是”违背了人民要求彻底纠正“**”错误的强烈愿望,给正在进行中的拨乱反正设置了重重障碍。
“两个凡是”一提出,尚未复出的邓小平就以政治家的敏锐嗅觉提出了异议,认为“两个凡是”不是马克思主义,不是毛泽东思想。4月10日,他致信党中央,提出必须用“准确的完整的毛泽东思想”指导全党、全军和全国人民。5月24日,他同中央两位同志谈话时直言:“两个凡是”不行。按照“两个凡是”,说不通为我平反的事,也说不通很多问题。
冲破“两个凡是”,破除思想的坚冰,首先必须恢复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正是在这样特定的历史背景下,“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一马克思主义的哲学常识,成为解放思想的“突破口”。
1978年5月11日,《光明日报》以本报特约评论员的名义,在头版刊登题为《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文章。第二天,《人民日报》《解放军报》全文转载。13日,又有15家省报转载了这篇文章。
这篇文章六千多字,分为四个部分:(1)检验真理的标准只能是社会实践;(2)理论与实践的统一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最基本的原则;
(3)革命导师是坚持用实践检验真理的榜样;(4)任何理论都要不断接受实践的检验。这篇十易其稿,凝聚着当时理论界集体智慧的文章,充分阐明了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一个基本问题,即社会实践不仅是检验真理的标准,而且是唯一的标准。凡有超越于实践并自奉为绝对“禁区”的地方,就没有科学,就没有真正的马克思主义。
这不是一般的学术论文,而是一篇现实性和针对性极强的理论文章。在“两个凡是”占据舆论主导的情况下,其鲜明的政治倾向性赋予其无穷的力量。它的发表犹如投石击水,在党内外激起了一场轩然大波。许多干部群众赞成文章的观点,要求按照“实践标准”去处理和解决历史遗留问题。但与此同时,它也击中了“两个凡是”的要害,引来一些人的责难、批评和压制。
文章刚发表时,邓小平并没有注意到,后来他听说争论得很激烈,才找来认真阅读。5月19日,他在接见文化部负责人时说: “文章符合马克思列宁主义嘛,扳不倒嘛!”在中央高层领导中,邓小平是最早站出来明确表态的。
5月30日,邓小平同胡乔木等人谈论准备在全军政治工作会议上讲话的内容,明确提出要着重讲真理标准问题。他说:毛泽东思想最根本的最重要的东西就是实事求是。现在发生了一个问题,连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都成了问题,简直是莫名其妙!
此时,正在北京召开的全军政治工作会议,也出现了一些分歧,有些人不同意会议文件中某些符合实际的新提法。邓小平得知后,当即表示,这是一种思潮,我一定要讲话!
6月2日,邓小平出席全军政治工作会议并发表讲话,着重阐述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他尖锐地批评一些人“天天讲毛泽东思想,却往往忘记、抛弃甚至反对毛泽东同志的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这样一个马克思主义的根本观点,根本方法”①。次日,《人民日报》
和《解放军报》在第一版以《邓副主席精辟阐述毛主席实事求是光辉思想》为标题,对邓小平的讲话作了报道。6月6日,《人民日报》和《解放军报》
又在第一版全文发表。邓小平的讲话在全国引起了强烈反响,成为广大干部群众解放思想的锐利武器,对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6月24日,《解放军报》发表了中央党校吴江的《马克思主义的一个最基本原则》一文。文章从理论上系统回答了针对《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一文的种种质疑,堪称该文的姊妹篇。时任中央军委秘书长的罗瑞卿对文章的发表作了周密安排。罗瑞卿说,如果因为这篇文章打屁股的话,他愿意领受40大板。
9月上旬,李先念在国务院务虚会上指出,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是正确的,这是我们一向坚持的观点。我们要解放思想,振奋大无畏的革命精神。
叶剑英、聂荣臻、徐向前、陈云等老一辈革命家,也高举实事求是的旗帜给予坚定支持,真理标准大讨论得以在全国深入展开。
从1978年6月至11月,中央党、政、军各部门,全国绝大多数省、自治区、直辖市和各大军区的党委,都对真理标准问题进行了讨论。主要负责人通过发表讲话、谈话或撰写文章,表示支持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观点。理论界、学术界、新闻界和自然科学界等,也积极投身其中。截至1978年年底,全国各地就这一主题召开的讨论会达70余次,中央及省级报刊发表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文章达到650多篇,形成了以理论界为主力、新闻界积极推动、波及全国、影响各界、人人关心的全民讨论热潮。
真理标准问题大讨论,是继五四运动、延安整风运动之后的又一次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它打破了教条主义和个人崇拜的精神枷锁,重新确立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为大规模拨乱反正、解决历史遗留问题创造了条件,也为十一届三中全会的胜利召开、实现伟大的历史转折作了充分的思想理论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