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4 抗美援朝决策面临的艰难抉择(1 / 1)

1950年10月1日上午,毛泽东、刘少奇、周恩来、朱德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出席在天安门举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一周年庆祝大会,检阅部队和群众游行队伍,晚上还在天安门城楼观看焰火。然而,此时毛泽东的心情并不轻松。

因为在这一天,南朝鲜军越过三八线,侵入朝鲜的“联合国军”总司令麦克阿瑟向朝鲜发出“最后通牒”,要朝鲜人民军无条件“放下武器停止战斗”

也是这一天,苏联领导人斯大林发来电报,要求中国立即派出至少五六个师到三八线,以便组织起保卫三八线以北地区的战斗。

就在这一天深夜,朝鲜领导人金日成紧急约见中国大使倪志亮,向中国政府提出出兵支援的请求。

此时的三八线成为世人关注的焦点。北纬38度线原本纯粹是一条地理上的画线。这条约300公里长的分界线斜穿朝鲜半岛,将朝鲜半岛分为面积大体相同的两部分,北部12万平方公里,南部10万平方公里。人为地从军事上利用这条画线,最早是由日本提出来的。1945年2月,日本把部署在朝鲜半岛的日军以三八线为界划分为两部分,北部的军队归关东军指挥,南部的军队为大本营所属。这样,三八线在实际上就为后来苏联在中国东北和北朝鲜对日本关东军作战,而美国则在南韩和日本列岛与大本营直接指挥的日军作战提供了客观依据。1948年8月15日,美国扶植的李承晚政权,在汉城宣布建立大韩民国。苏联支持金日成于9月9日在平壤建立了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从此,朝鲜半岛正式分裂为两个国家。这两个国家由于意识形态尖锐对立,在由谁主导国家统一的问题上互不相让,双方在三八线附近不时发生军事摩擦。

1950年6月25日,朝鲜内战爆发。美国对朝鲜半岛的事态迅速作出反应。这种反应,不仅针对朝鲜,也针对中国。6月26日,美国决定派军队入侵朝鲜,命令空军轰炸朝鲜。同时命令第七舰队立刻开往台湾海峡,阻挠中国人民解放军解放台湾的既定部署。27日,美国总统杜鲁门发表声明,宣布采取上述行动。随后美国又操纵联合国安理会,在苏联缺席的情况下通过谴责朝鲜的决议,并以联合国的名义组建联军侵略朝鲜。

朝鲜战争爆发初期,朝鲜人民军进展迅速,到8月上旬,人民军已经把美韩联军压缩到洛东江左岸釜山附近100公里的狭小地带,控制了韩国90%的地区,半岛统一大业似乎指日可待。

此时,毛泽东敏锐地意识到随着人民军向南推进,半岛狭长的地形使得人民军的两翼日益暴露,多次提醒金日成要防备敌人在侧后登陆。果如毛泽东所料,9月15日,侵朝美军在朝鲜西海岸仁川登陆,截断了人民军的归路。与此同时,美韩联军收缩到釜山地区后,凭借空中优势和机械化优势,开始了反攻,人民军主力陷入美军包围中,情况非常危急。

美军在越过三八线后继续向北推进。与此同时,美军将战火从朝鲜烧到中国东北,不断派飞机对中国边境城市安东等地进行轰炸和扫射。从10月起,美国还派飞机袭扰山东半岛的青岛、烟台等地,大有将战火从中朝边境进一步扩大之势。

在接到斯大林要求中国出兵和金日成的请求后,毛泽东在10月2日清晨亲自给斯大林草拟了一份1000多字的电报,表示中国将以志愿军的名义派一部分军队到朝鲜境内同侵略朝鲜的“联合国军”作战。毛泽东考虑得既全面周到,又很慎重,分析了中国出兵朝鲜的必要性以及可能出现的各种情况。但是这份电报没有发出。根据相关情况判断,这份电报原准备在书记处会议作出决定后发出,由于10月2日书记处会议上关于是否出兵并未形成统一意见,拟好的电稿被搁置下来,而将多数人不赞成出兵的意见通过苏联大使转告了斯大林。

刚刚成立一年的新中国,敢不敢、能不能与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较量,是一个非同小可的问题。从10月2日到5日,中央开了三天会议。会议充分发扬民主,毛泽东尽管有了自己的主张,仍然认真听取大家的意见。毛泽东首先让大家讲讲出兵的不利因素。多数人主张不出兵的理由是:新中国刚刚建立,经济十分困难,如果参战,国民经济恢复和发展的进程将被迫中断;新解放区还没有土改,土匪、特务还没有肃清,国内局势还不稳定;武器装备远远落后于美军,更没有制空权和制海权。

听了大家的发言后,毛泽东讲了这样一段话: “你们说的都有道理,但是别人处于国家危急时刻,我们站在旁边看,不论怎样说,心里也难过。”①其实,对于打不打的问题,毛泽东也是左思右想,想了很久。正如聂荣臻所说,毛泽东对这件事确实是思之再三,煞费心血的。不是毛泽东好战,问题是美国已经打到我们的国境线上了,不打怎么办?②后来,毛泽东曾形象地描述过艰难而又民主的决策过程。他曾对金日成说:“我们虽然摆了五个军在鸭绿江边,可是我们政治局总是定不了,这么一翻,那么一翻,这么一翻,那么一翻,嗯!最后还是决定了。”③面对纷繁复杂的国内外局势和关系新中国前途命运的重大问题,作出重大决策的确非常艰难。据毛泽东秘书胡乔木回忆,在毛泽东身边工作20多年,有两件事是毛主席很难下决心的。一件是1950年派志愿军入朝作战,一件就是1946年我们准备同国民党彻底决裂。

在10月5日下午政治局会议上,彭德怀发言坚决支持毛泽东的主张,并表示愿意带兵出征。彭德怀的发言打破了会议的僵持局面,中央统一了思想认识,最终作出了出兵决定。

作为伟大的战略家,毛泽东无疑比同时代的人站得更高,看得更远。促使毛泽东下定决心出兵朝鲜的主要因素至少包括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是维护中国领土主权完整和国家安全的需要。朝鲜战争爆发后,美国第七舰队进驻台湾海峡、美军轰炸中国边境城市等行为,是对中国领土和主权的直接侵犯,这是任何一个主权独立的国家都无法容忍的。其次是解决新中国建设和发展面临的现实问题的需要。只有通过抗美援朝,彻底打败西方侵略势力,新政权才能得到根本上的巩固。再次是履行中国的国际主义义务的需要。共产主义事业是一场国际性的运动,需要各国无产阶级共同奋斗才能取得最终的胜利。抗美援朝是中国共产党履行无产阶级国际主义义务的必然选择。针对党内外对于出兵的顾虑,毛泽东认为,中国不仅有出兵的必要,还有在战场取胜的可能。因为我们进行的是反侵略的正义战争,得道多助,士气旺盛,我军素有以弱克强的优良传统,加之背靠东北作战,便于就近支援。而美军远道而来,战线过长,兵力分散,战斗意志不够坚决。正是在毛泽东一再耐心的解释和劝说下,中央才最终作出了出兵朝鲜的决定。历史证明:决定出兵援朝,无疑是毛泽东在最困难的情况下作出的最佳选择。

10月8日,毛泽东正式发布了关于组建中国人民志愿军的命令,任命彭德怀为司令员兼政委,率第13兵团所属4个军和边防炮兵司令部及所属3个炮兵师,待令出动。

1950年10月19日,中国人民志愿军入朝作战。1953年7月27日,美国被迫在停战协定上签字。在经济实力和军事实力与美国相差悬殊的情况下,中国人民赢得了这场战争,打破了美军不可战胜的神话。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维护了国家安全,极大地提升了中国的国际地位。